1、积累与运用。
(1)关于学古诗的方法《江南春》中的“______,____。”可通过想象画面,感受江南春景;《浪淘沙(其一)》中的“____,______。”可借助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的意思。
(2)关于爱国,我们感慨陆游“_____”的拳拳爱国之心;赞赏毛泽东“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的革命乐观精神。正如鲁迅先生鼓励国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 _____的人,有 ____的人,有 _____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道是:“祖宗疆土,____,不可以尺寸与人。”
2、课文内容我知道。
(1)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是__________年10月1日,会场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当欣赏到美好春景,我就会情不自禁想起宋代朱熹《春日》里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___________(朝代)画家戴嵩画的《__________》,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3、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他滔滔不绝地讲起趣闻来___狮子敢向凶猛的犀牛发起攻击___但有时却被两只野狗赶得走投无路___而大象过河时___兴许会被河马咬掉尾巴___
4、我会填空
①( ),野茫茫,( ),国有殇。
②陶行知说,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_____。
③我能写两个表示动物叫声的词语,比如:猿啼、( )、( )
④本学期,我阅读了不少书籍。有罗广斌、杨益言的《_____》;有我国著名作家_____创作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还有《_____》、《_____》。
5、我是拼音小能手
__ | __ | __ |
挚友 | 希冀 | 皎洁 |
6、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1】“冠冕”的“冠”读_______,“冠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句中的“我”指_____________。
【3】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的_____________。
7、国学直播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
稻花香里说丰年, 。
七八个星天外, 。
旧时茅店社林边, 。
【1】把诗词补充完整。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B.“明月别枝惊鹊”里的“鹊”应该是指喜鹊。
C.该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苏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D.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3】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 __________,也有了_______,还闻到了____________。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_________,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8、阅读理解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烈火焚烧若等闲( )
A. fén B. lín
【2】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粉骨碎身浑不怕( )
A. 全身 B. 全
【3】给下列句子中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要留清白在人间( )
A. 高尚的节操 B. 青色和白色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古诗内容及你的积累填空。
(1)“粉骨碎身浑不怕”这一句借石灰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精神。
(2)“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追求,由此我想到了王冕《墨梅》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从石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表现了诗人不怕“________”,不怕“________”的意志和节操。
9、课外短文阅读。
春天的楠竹林
江南三月,青青的楠竹林里,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爆笋时节。
竹林爆笋,那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景象!伴随着淅沥的春雨,迎着和煦的南风,应和着隆隆的春雷的呼唤,一株株粗壮的幼笋,仿佛在瞬间爆发曲一股伟力,奋力拱开了在泥土和腐叶下纠结交错的竹鞭,甚至“哗”的一声就顶开了压在地面上的巨大的顽石。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生命力的爆发。在春天的楠竹林里看爆笋,让人觉得惊心动魄、蔚为壮观。
在八百里洞庭湖边,我见过有着紫褐色斑点的斑竹,即传说中的“湘妃竹”。在四川广安乡村,云遮雾罩的川西坝子一带农家院落里,我见过一丛丛的慈竹。在赣南井冈山地区,我也见过满山满岭的毛竹……然而,众多品种的竹子里,最让我难忘的,还要数遍布鄂(è)南大地的楠竹。
在江南农村,随处可见的竹椅、竹床、竹席和竹毯,农民头上的竹笠、肩上的扁担、手上的竹篮、建筑工地上的竹板、脚手架、江河里的竹排、新农村建设中的屋舍栋梁,还有集贸市场上的竹筷、竹帘、竹杖、竹扇,甚至我们书桌上的竹纸、笔杆、笔筒和各种竹器工艺品……哪一样不是楠竹的奉献呢!
一片片楠竹林,在那幽深而多雾的山岗和山谷间,以群体的坚强、蓬勃和进取之心,向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欢乐、清新与美丽,呈现着对乡土的忠贞、依恋和守望。
春天的楠竹林,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无可阻挡的自然力与生命的启迪,而且蕴含着勇于进取、乐观向上的“正能量”,诗人郭小川在《楠竹歌》中赞誉道:“一身光洁,不教尘土染青枝……风来雨来□满身飒爽英姿□霜下雪下□照样活跃不息□”在鄂南,透过阳春三月楠竹林里爆笋的奇观,你还会发现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是金色的。
【1】在最后一段“□”里加标点符号。
【2】以下哪些是文中的楠竹所具有的品质?用“√”标出。(多选)
①乐于奉献( ) ②顽强进取( ) ③拾金不昧( )
【3】阅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用什么和楠竹作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引用了诗人郭小川赞誉楠竹的诗句,其作用是( )(多选)
A.首尾呼应,前后连贯。
B.为文章增添了诗意,丰富了文章的意境。
C.突出了楠竹的精神品质。
D.开门见山,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生命力的爆发。”作者由幼笋出土联想到了什么?它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宇宙生命之谜)节选
①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和酶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
②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300至400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高温、缺氧、缺水、有着强烈阳光辐射的行星,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140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③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火星自转一圈是24小时37分;地球自转轴与轨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倾角,而火星的倾角约66度,所以火星和地球一样有昼夜,有四季,火星的两极也和地球一样,被冰雪封冻着。更有趣的的是,1879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人们还观察到火星表面的颜色随着季节而变化,有人认为这是火星表面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了颜色。
④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宇宙飞船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⑤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低;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⑥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6年,美国发射了两艘名叫“海盗”的宇宙飞船。这两艘飞船在火星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取得两项重要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火星表面的取样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⑦这证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科学家又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这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⑧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近年来,通过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太空有有机分子存在。1976年我国吉林省下了场陨石雨,经过对其中最大陨石块进行取样分析,也找到了有机分子。
⑨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1】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_________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2】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是个_______句,它启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起着____________的作用。
【3】第一自然段的“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这句话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呼应,既写出了人们的执着,也表现了科学家们_______________的科学精神。
【4】“这证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这句话很谨慎地下结论,说明地点只是在______________,而且只是______________没有生命存在,并没有说火星深处是否有生命存在。文中这样表达严谨的句子有多处,目的是表现科学家谨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相信你在今后的学习中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是苞蕾, 是鲜花, 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1】(今天 明天 昨天)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选文横线上,并选出对此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 )
①明确地指出了三天的时间范围。 ②概括地指出了三个时间段。
【2】文段主要写了____,是通过____、竹子、石头上的___、____和____的生长来表现的。
【3】画“____”句子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述说了棚架上的瓜藤在夏天____。
12、课外阅读。
离军区司令部门岗只有几步远了。她仍然骑在车上,旁若无人的朝门岗驶去。
“喂,同志,请下车。”
“下车?”她不屑地瞥了哨兵一眼,脚一蹬……
“站住!”随着喊声,车后架被人拉住了。她急忙用脚撑在地上,扭头一看,不由气恼地问:“你干什么?”
“请你下车。”哨兵不动声色地回答。
“真新鲜,我在司令部进进出出快一年了,第一次听说‘下车’二字。”
“第一次听说,就请你第一次执行吧!”
“得了吧,你看你的门,我走我的路,何必这么啰唆。”说着,脚一蹬,又要上车。不料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
“你!”她傲气的脸顿时沉了下来,气冲冲地走进岗亭,拿起话筒,拨了个号码,“喂,爸爸吗?爸爸,我进大门没下车,被哨兵拦住了,他还锁了我的车,你快来,我等你!”
不一会儿,朝门岗走来一位年过半百的军人,他身材魁梧,背略微有点驼,脚步分外沉重。
“爸爸!”她迎上去,好不神气地瞟了哨兵一眼,司令员并不理睬她,径直向哨兵走去。他深沉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哨兵涨红的脸上。然后,他缓缓地举起右手,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霎时,热血在哨兵的心中沸腾了。他强忍着就要涌出的泪花,一个挺胸立正,向司令员回了一个军礼。一老一少两代军人的心在这庄严的军礼中紧紧地贴在了一起。
她呆呆地望着,好像明白了什么,羞愧地低下了头……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下面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3自然段中,她不屑的态度、“瞥”的动作以及“下车?”这一反问的语气都表现了她的傲慢。
B.短文中她的情绪变化是:满不在乎——气恼——得意——生气——羞愧。
C.从“不料哨兵抢前一步,迅速地将车锁住,拔出钥匙”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哨兵的敏捷和忠于职守。
【3】倒数第2自然段中,哨兵的脸“涨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中对司令员的描写,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认为她明白了什么?根据短文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题目。
材料一:
材料二:
①立春在民间有许多习俗,将生菜、春饼等放于盘中,取迎春之意,并且馈赠亲友邻居,称为春盘。
②古代皇帝于立春日都要以春盘赐与近臣。吃三生菜,也就是三种生菜,取其“生”字,蕴涵万物生长之意。以葱、韭菜、蒜、蓼蒿、芥菜五种辛辣菜杂和作食叫“五辛盘”,谐音取______之意。
③此风俗很久远,晋代周处《风土记》中载:“正元日,俗人拜寿,上五辛盘,宋柏颂,椒花酒,五熏炼形。”后演变到立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菜等辛辣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义,谓之五辛盘。”
材料三:
2016年11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材料一的图画,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内容?写出两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列出“春盘”里包含的三种食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 ______ ______
【4】阅读材料二,联系上下文,②自然段的“______”处可以补充为______
【5】材料一中和材料三中“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相关联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二用到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小,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绿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
【2】作者在写景物的同时,不忘写自己的感受。请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更生动。
例句:秋天到了,大豆成熟了。
秋天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下课了,同学们玩起了陀螺,许多陀螺在地面上飞转。
16、改为比喻句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
(2)会场上乱成了一团。
17、按要求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面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在我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用关联词
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把“说”换个词语表达,使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一)以“留在我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1在6年的小学生活中,谁都有几次难忘或记忆深刻的事情。请从中选择印象最深的来写,要求:选取一个事例,写清楚,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二)生活中,我们一天天在长大,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幸福……请你写一写成长过程中懂得的某一种生活道理。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