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湖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读拼音,写词语。

    jīng yíng     yáo lán     kāng kǎi     kū jié     gòng xiàn

    ( )     ( )     ( )       ( )   ( )

  • 2、关联词填空,并用剩下的一个造句。(4分)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只要…………

    (1)(   )我没有当上跳远冠军,(   )没有气馁。

    (2)放学以后,王刚(   )去图书馆,(   )搞科学小制作。

    (3)李兵(   )学习成绩优秀,(   )是出色的长跑运动员。

    (4)造句:  

     

  • 3、结合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只有不畏艰险奋勇pān dēng_____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2.那盛开的荷花挺着碧绿的茎,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tiào wàng_____着远方。

    3.游行队伍从大街小巷huì jí_____到天安门广场。

  • 4、在括号里写出与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

    (1)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

    (2)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

    (3)我嘟囔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

    (4)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 )

  • 5、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

    (3)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4)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

    (5)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写出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树木还要低,明月映照在江水中和人相亲相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浪淘沙》(其一)中,由“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从落日残霞可以看出曲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时候)的景色。

    2此曲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按照___________的顺序,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前四行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后两行中青、绿、白、红、黄这些描写色彩的词语又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__

  • 7、读一读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下列诗词中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2】在这首小令中,以动感打破画面沉寂的句子是(       

    A.孤村落日残霞

    B.轻烟老树寒鸦

    C.一点飞鸿影下

    D.白草红叶黄花

  • 8、阅读古诗,完成1-4小题。

    马诗

    【唐】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注释:①房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瑞应图》说:“马为房星之精。”古人迷信,认为地下非凡的人或物与天上的星宿相应,称马对应的星宿为房星。②瘦骨:清瘦的骨头。③铜声:铜器发出的声音,这里形容马骨的坚劲。薛综注张衡《东京赋》“天马半汉”中“天马,即铜马。”

    【1】本诗的作者李贺被称为(     

    A.诗仙

    B.诗鬼

    C.诗圣

    【2】下面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是(   

    A.此/马非/凡马

    B.此马/非凡/马

    C.此马/非/凡马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诗中的“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 )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马,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 )

    (3)这首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郁积心中的怀才不遇怨愤之情。( )

    【4】根据注释,把“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改写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片段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A.……不但……还……        B.……不是……而是……

    【2】“本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不能再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3】“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这句话在文段中起____________的作用。文段采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读画“ ”的句子,请你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齐白石

     

    齐白石爷爷是著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活的一样:蚱蜢好像会跳;小鸟好像会眨眼睛;最有趣的是那些虾,身体像是透明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游走似的。

    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小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时双腿的动作为止。别人劝他把蚱蜢拴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根据文章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的画家 _____的油灯 _____地观察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失败_____  难受_____  马虎_____

    3为了画得更准确,齐白石学习画蚱蜢的时候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写出了齐白石画的画像活的一样?用“ ”画出来。

    5齐白石在画画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穷人(节选)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进来了。桑娜一惊,从椅子上站起来。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1】选段中,“她”指________“他”指________,“他们”指________

    【2】文中描写桑娜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最能概括桑娜心情的词语是________

    【3】选段主要对桑娜进行了什么描写?“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表现了桑娜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

    【5】选段最后说“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请你发挥想象,说说这时桑娜可能在沉思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与理解。

    爱的味道

    代连华

    ①小区一楼住着一对夫妇,生活极有规律。晨起锻炼身体,晚上去广场散步,生活简单随意。因为房屋临街,夫妻俩喜欢敞开房门,坐在那里看书、品茶,或是悠闲地看着过往行人。

    ②每当屋子里飘出美食的味道,就能猜出他们的儿子回来了。那家男孩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平时极少回来。儿子回来时,也是夫妻俩最忙碌的时候,每天往返于菜市场和家之间,仿佛要把世间美味全部做给儿子吃。

    (A)

    ③小小的房子里,总是飘出香喷喷的味道。有时路过门前,我会开玩笑地说,今天是炖鱼吧,离好远就能闻得到呢。女主人笑着说,是呢,尝尝吧,味道很鲜美。几天后,儿子走了,没有了香喷喷的味道,房间又恢复了平静,夫妻俩又开始了简单随意的生活。

    (B)

    ④有位朋友不喜欢吸烟,但每次回到乡下,闻着那熟悉的廉价烟叶的味道,就会想起他的父亲。

    ⑤那时家庭生活贫穷,为了供他读书,家里的财务一直捉襟见肘。他每次回家取生活费,父亲都会犯愁,但却从不让他分心。昏暗的灯光下,父亲吸着长长的烟袋锅,伴随着袅袅青烟,有轻轻的叹息声。

    ⑥“爸,别抽烟了,对身体不好,家里实在没钱,我就不读书了。”父亲笑着说:“吸烟是为了给你驱蚊子,你不要有顾虑,好好学习才是正事,生活嘛,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父亲轻描淡写,他早已泪湿枕边。

    ⑦朋友说,艰难岁月里,父亲努力地[   ]着家,面对困难,父亲从不说苦。古人解忧,唯有杜康,父亲解忧,却只能吸烟。父亲的身上[   ]着浓浓的烟味,隔了好远都能闻到,那时心里极不喜欢,当父亲离开人世,才[   ]内心深处是如此[   ]一种味道。

    ⑧有一次坐长途火车出行,坐我对面的是一对老夫妇,他们很紧张地抱着一个塑料袋不松手,奇怪的举动引起了乘警的注意,便要求他们把袋子打开,老夫妇摇头不肯。乘警越发见得可疑,强行打开塑料袋,一股浓浓的酸味弥漫开来,袋里竟然装着几棵酸白菜。原来他们是去看儿子,而儿子在家里时最喜欢吃酸菜,但是在火车上怕味道传开,老夫妇包裹了好多层。

    (C)

    ⑨那次旅游沿途风景早已忘记,而行程千里抱着酸菜的老夫妻却停留在记忆里。酸酸的是爱的味道。

    (D)

    ⑩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品味,总能发觉爱的味道,那味道弥漫在岁月里,足以温暖苍凉的人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捉襟见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描淡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次填入第⑦段方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支撑 充斥 惊觉 留恋 B.支撑 充满 发现 留恋

    C.支持 充斥 发现 留恋 D.支持 充满 惊觉 留念

    3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昏暗”写出了屋里光线的暗淡,侧面体现了家境的贫寒。

    B.“轻轻的叹息声”写出了父亲难以解决儿子生活费的无助和痛苦。

    C.这句话既写出了父亲的一等莫展,也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D.“袅袅青烟”写出了烟气缭绕上升的样子,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4“爱是有味道的,虽然美味佳肴在哪里都能吃得到,但是出自父母之手的,却是别有一番风味。”这是一个独立段,放在文中_______最合适(填序号)。这句话在文中起_______的作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5文章围绕“爱的味道”写了三件事,请用“(   )的(   )”的结构形式,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6“有一次坐长途火车出行,坐我对面的是一对老夫妇,他们很紧张地抱着一个塑料袋不松手,奇怪的举动引起了乘警的注意,便要求他们把袋子打开,老夫妇摇头不肯。”这段文字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请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品味,总能发觉爱的味道,那味道弥漫在岁月里,足以温暖苍凉的人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拉古纳村的捕鱼方式

    拉古纳村是一个位于海湾边的小渔村。这个海湾一直以来都风平浪静,而且除了海滩边很少一部分只有1米多深的浅水区外,其他的地方都是10米以上的深水区。(①)有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①)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各种海洋生物的天堂,为包括海豚在内的各种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比在海湾外生活安全得多的生存环境。

    海豚捕食的时候,会先集体游到海湾与海洋交界的地方,然后从那里集体往回游。在这个过程中,它们把大量原来在深海处生活的鱼往岸边赶。(②)这样,包围圈(②)会越缩越小,海豚捕食的成功率会越高。拉古纳村的渔民(④)到了这个现象,鱼游到浅水区后,海豚无法到浅水区,因为它们有可能因此搁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食物在自己的眼前游动而毫无办法。

    看到这些情景,拉古纳村的人(⑤)到,这是上天赐给自己的最好礼物。因此,每当海湾里出现海豚,拉古纳村的渔民就会全体出去,手拿渔网,站在浅水里,静静地等着海豚把各种各样的鱼赶过来。这种既不费力又不费神的捕鱼方式大获成功。更绝的是,当渔民们下了网之后,已游到浅水区的鱼才发现,原来浅水区也并不安全。于是,一部分漏网之鱼就会马上掉头,再向深水里游去。不想,又游进了早等候在那里的海豚嘴中。

    这样,拉古纳村的渔民与海湾里的海豚,就在这种周而复始的互惠行为中,达成一种默契。

    更令人称道的是,在渔民与海豚一百多年的合作之中,默契程度越来越高,到后来,当海豚要把鱼赶过来时,渔民们(③)在岸边将渔网在水中轻轻地击打,海豚们(③)会知道渔民们的准确位置,从而把鱼尽量赶往渔民们站立的地方。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因素才是最主要的。

    【1】请联系上下文,为文中①②③处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____   ____   ____

    A.只有……才……             B.因为……所以……

    C.只要……就……             D.假如……就……

    【2】请根据语境,为文中④⑤处选择最合适的词语。

    ____   ____

    A.发现       B.意识       C.明白       D.注意

    【3】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

    (2)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

    (3)逃脱渔网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敌人等。( )

    (4)(船只)进入水浅的地方,不能行驶。( )

    【4】将句子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

    【5】“近两百年来,拉古纳村的渔民就是一直以这种方式维持着自己的生活,而且凭这种方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这句话放在第____自然段的后面最合适,因为______________

    【6】“这样,拉古纳村的渔民与海湾里的海豚,就在这种周而复始的互惠行为中,达成一种默契。”这句话中,“互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之所以说拉古纳村的渔民和海湾里的海豚之间是一种互惠行为,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

    【7】拉古纳村的捕鱼方式能够成功,源于以下原因(       )(多选)

    A.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善于利用像海豚这样聪明的生物来为自己服务。

    B.人类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拥有对自然的控制权。

    C.海豚很聪明,它们能根据人们的击水声判断将鱼往什么方向、什么位置赶,没有它们的配合,也不会成功。

  • 14、阅读文学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藏羚羊的跪拜

    王宗仁

    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至今,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侯,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者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叉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蓬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叉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叉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文中造成藏羚羊等凤毛麟角的原因是( 

    A. 可可西里自然条件恶劣 B. 藏北无人区没人能喂食

    C. 枪杀乱逮动物的行为多 D. 猎人用它们救济朝圣者

    2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双眼一闭分析最为贴切的一项是(  

    A. 写出老猎人的毫不犹豫,体现了他杀生的动作之快。

    B. 写出老猎人的于心不忍,体现了他的本质是善良的。

    C. 写出老猎人的欣喜之情,体现了他盼望猎物的迫切。

    D. 写出老猎人的疑惑不解,体现了他犹豫不决的心理。

    3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这里的情景具体指的是(  

    A. 藏羚羊以跪拜的姿势向他求饶 B. 藏羚羊两行泪迹仍清晰地留着

    C. 他夜里躺在地铺上却难以入眠 D. 他的双手不知为何一直颤抖着

    4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关于本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说法恰当的是(  

    A. 引用俗语,为藏羚羊的跪拜做铺垫 B. 总结上文,交代藏羚羊跪拜的原因

    C. 承上启下,写出藏羚羊深深的母爱 D. 前后照应,说明动物都是通人性的

    5面对藏羚羊的跪拜,老猎人的心理产生了怎样复杂的变化?(  

    A. 矛盾——心软——震惊——疑惑——悔恨

    B. 震惊——矛盾——心软——疑惑——悔恨

    C. 心软——矛盾——疑惑——震惊——悔恨

    D. 疑惑——矛盾——不安——心软——悔恨

    6第⑨段中,老猎人在掩埋了藏羚羊的同时,也埋掉了叉子枪的原因是(  

    A. 野生动物越来越少,他不再以打猎维持生计

    B. 他的双手一直在颤抖,没有力气来持枪打猎

    C. 他已经决定离开藏北草原,不方便带走猎枪

    D. 藏羚羊的母爱给他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悔恨

    7本文的主人公是藏羚羊,文中的第二、三小段却都在描写老猎人,这样会不会显得多余?请你结合文本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你展开合理的想像,为故事续写一个结尾,交代老猎人的去向。(请结合老猎人的动作、心理、神态等来描写,1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他上课玩玩具,这是事实。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

    (2)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今晚我和你爸爸都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

  • 17、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根据这句话的特点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将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各组中的两句话写成一句话。

    (1)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2)晴天雨天。 老人每天来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 20、请写一句话,用上一个或者两个分号。

    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与表达。

    “野草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烦恼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请你以“          的烦恼”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3.书写规范整洁,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