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鄂尔多斯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区别字组词。

    满分5 manfen5.com

     

     

  • 2、古人喜欢吟诗作赋,在下列情景中,你会即兴吟出哪句诗词呢?

    (1)下春雨时:__________

    (2)夏夜听蛙:__________

    (3)秋天到了:____________

    (4)下冬雪时:___________

    (5)登楼望湖:__________

    (6)农家赏景:____________

    (7)黄河观瀑:__________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五彩的是___________、赤、_________________

    (2)《浪淘沙》(其一)中表现黄河雄伟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的春天,阳光明媚,花红柳绿,可以用杜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绘。

    (4)《答客诮》中体现鲁迅爱子之情的诗句(即他的爱子宣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 4、品词析句。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热血沸腾”是指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表现了五位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_____________的决心和_____________的精神。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1)这句话把石头比作________,突出了石头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一个“砸”字充分表达了战士们对敌人的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写一写。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带着________,带着__________,壮烈地跳下山崖。

    3.“_____________”统领全诗。请你用成语来形容长征中的“难”(至少写两个):______________。但是红军却没有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我们可以从“________”和“__________”看出来。

    4.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查字典填空。  

    (1)“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三军: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红军怎样的气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外,

    ,路转溪桥忽见。

    【1】在上面的横线上,补写这首词缺的句子。

    【2】读词的上阕,我们可以知道词人辛弃疾伴着清风夜行于黄沙道中,看到了_____________,闻到了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还有人们对_________的谈论。

    【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江月”是题目。

    B.“夜行黄沙道中”的“夜”是地点,“黄沙道”是时间,“行”交代了事件。

    C.从“稻花香里说丰年”这一句可以看出,词人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D.词的下阕中“见”的意思与“现”相同,应读作xiàn。

    【4】读词的下阕,你的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想象一下,并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提示,填写诗句。

    诗词古风中,诗人们为我们拉开了亲近大自然的序幕。沐春风,朱熹踏青泗水,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的万物生机;爱夏雨,苏轼畅游西湖,领略“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的奇丽景色;添新愁,孟浩然夜宿江边,引发“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的孤寂心绪;隐山林,孟浩然田园会友,做出“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的美丽约定。

  • 8、阅读理解

    天净沙·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老树昏鸦

    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

    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①枯藤:枯萎的枝蔓。②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③人家:农家。④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⑤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⑥瘦马:骨瘦如柴的马。⑦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⑧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1飞鸿影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元曲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但全曲中并无一个字,而是用不同的景物来表现:《天净沙·秋》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净沙·秋》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身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

    B. 《天净沙·秋思》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选用枯藤”“老树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C. 这两首元曲都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作者运用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表现了寂寞、无助的内心世界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

    暑假里的一天,萨沙乘着爸爸的考察船,在大海上航行。他来到甲板上观赏景色,被一个大浪卷进了海里。“救命呀!“萨沙大声呼救。但是风浪太大了,没有人听见他的喊声。绝望的萨沙紧紧抱住一个从船上掉下来的木箱,在大海上漂流着……

    不知过了多久,阵阵海风吹醒了萨沙。他睁眼四看,发现自己躺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岛上除了石头和树木,什么也没有。天渐渐地黑了,不一会儿,又下起了大雨。萨沙哭着跑进灌木丛中,度过了他来到荒岛的第一夜。

    第二天清晨,萨沙沿着海边走着,搜寻着可以吃的东西。忽然,他发现了一块大帆布和一个破气垫床。萨沙如获至宝,他把帆布搭在树杈上,做成了一个帐篷。又用树枝在帐篷下面围起一圈栅栏,那个气垫床就做了褥子。这样,他就有“房子”住了。

    吃什么呢?萨沙想起老师讲过,树林里有些蘑菇是可以吃的。于是,他走进树林,采回许多小雨伞状的蘑菇。后来他又用口袋里的别针和一段渔线做了一根钓鱼竿。刚把渔线甩进水里,就发觉有什么东西咬钩了。他猛地一挑鱼竿,哈!钓上来一只碗口大的螃蟹。接着,他又捡回许多蛤蜊。

    回到帐篷附近,他又想起原始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就试着干起来。他在一个小石孔里塞满木渣,用一根小木棍不停地在石头里钻啊钻。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石孔中冒烟了,他连忙吹了几口气,啊,火苗着起来了!火越烧越旺,萨沙用树枝挑起螃蟹烤着。不一会儿,螃蟹烤熟了,萨沙美美地吃起来。

    四十天过去了。这一天,萨沙看到一艘军舰行驶在小岛附近的海面上,他激动极了!为了让军舰上的水兵发现他,于是,萨沙____________。最终,萨沙得救了,他很快回到了爸爸的身边。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写下来。

    (1)十分凄凉,没有人家。( )

    (2)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

    【2】根据短文内容填表格。

    流落荒岛的原因

    遇到的困难

    解决困难的办法

    结果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短文中的萨沙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4】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5】请你展开合理想象说说萨沙是用什么办法让军舰上的水兵发现他的。填在文中横线处。

    【6】你从鲁滨逊和萨沙在荒岛上生存的经历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振兴小学的李丽,放学后在公交车站等车,她应该看的站牌是(       

    A.38路

    B.169路

    C.598路

    【2】张涛所在的车站能同时看到三个站牌,他可能在哪一站?(       

    A.文华路

    B.翠湖宾馆、兰陵小区

    C.市政府

    【3】刘芳住在光明小区,周末她要去兰陵小区看望奶奶,然后约了同学去运动中心游泳.请写出她正确的乘车路线。

    ( )路看奶奶——( )路到运动中心游泳

  • 11、课外阅读。

    难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已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便匆匆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电脑只有5个小时。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林俊德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

    人们经常议论他们这批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林俊德曾说,他们做出了不少牺牲:几十年过着枯燥贫乏的文化、物质生活,许多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许多人在父母临终前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

    2013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林俊德的夫人黄建琴代替林俊德登台领奖。她几度哽咽地说:“他(林俊德)工作起来就像着了迷似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非常坦然。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核试验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临终前,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希望马兰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作西行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深情铸成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注释】马兰,一种在被称为“生命绝地”的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那“令人动容的一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谈及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时,林俊德说,他们做出了不少牺牲。

    这些牺牲是____________面对这些牺牲,林俊德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

    【3】下面对短文题目作用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表现了林俊德对马兰那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 )

    (2)象征林俊德等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

    (3)表现了马兰花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生长的特点。( )

    (4)表达了对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怀念之情。( )

    【4】“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段话是授予“感动中国”人物林俊德的颁奖词。在颁奖现场,当颁奖嘉宾宣读完颁奖词,如果请你作为少先队代表向代为领奖的黄建琴奶奶献花,你会怎么说?(写出林俊德爷爷的精神,并表达我们学习英雄的决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了“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更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an nan,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an dou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ao fu,喜眉笑目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文中的拼音处是什么词语,仔细拼拼加上声调,并把这些词写在后面括号里。(   )(   )(   )

    (2)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沉思良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喜之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13、阅读下面的三个材料,请依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 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其中,城镇居民19.97亿人次,增长13.7%;农村居民8. 29亿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

    材料二:下面是某省旅游局公布的最不能忍受的景区不文明现象统计。

    材料三:针对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我国旅游主管部门可谓煞费苦心。从设立游客黑名单到开通12301服务热线,从节前发布旅游提示到各地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已经得到一定遏制。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去年46日出台《游客不文明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已有22名游客被列入黑名单,这一数宇还在不断增加。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中这一数字,指的是什么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旅游主管部门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主要做了什么请列举其中2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在游玩吃饭时,花自己的钱,吃不完当然要扔了,将这个列人不文明现象,有些小题大做,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以下三则材料。

    材料一: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建,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摘自网络)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20.38分钟

    12分钟

    14分钟

    材料三: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摘自报纸)

    【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小宇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从中可以看出,该同学搜集信息的渠道有阅读书籍、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为了消遣,我们可以阅读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

    B.我国成年国民看电视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读报的时间。

    C.阅读书籍是在和我们的右脑交流。

    D.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

    【4】结合三则材料,你会对那些爱看电视不爱读书的小朋友提出什么建议?理由是什么?(恰当地用上一句读书名言)

    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读例句,体会重复用语的妙处,并仿写句子。

    例: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子模仿秀。(用加横线的词语造句)

    (1)它们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

     

     

    (2)北京城这秋色的秋林啊,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 17、根据提示,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续写几句话。春节快到了,人们比平时更加忙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当时足球被称为。(改为字句)

       

    2.一边使劲地踢骨头,一边不停地咒骂。(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3.飞机不得不改到另一个小城市降落。(改为肯定句)

     

  • 1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闰土是闰月生的,五行缺土。 他的父亲叫他闰土。(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们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落叶飘落下来。

    改成比喻句:  

    (2)在大家鼓励下,使我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修改病句:  

    (3)帮老奶奶写信要表扬,可早就学过的字写错了,就应该批评。

    改成双重否定句:  

    改成反问句:  

    (4)十四岁的少先队员赖宁为了扑灭山火,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缩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表达与交流。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你会虚构吗?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个故事吧。

    环境:冬日的黄昏 人物:女孩子叶子、流浪狗

    要求:发挥想象,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