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bàn hè bì jù
杂( )儿 祝( ) ( )免 畏( )
( )倒 深( )色 奄奄待( ) 面面( )到
2、看拼音,写汉字。
yōu____静 shùn_____间 步zhòu____ 荡yàng____ chú____房 xiū____愧
táo____醉 包guǒ_____ 慷kǎi____ 天yá____ xuān____闹 jiàng____油
嘴chún____ 苔xiǎn____ 甘zhe____ yàn____语 zāo____糕 zhòu____纹
咆xiào____ 流tǎng____ fèi____弃 抵yù____ lóng____重 沸téng____
3、“钧”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意思________,能组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
4、拼一拼,写一写。
(1)奶奶把水hú(______)放在yáo(______)洞前的台jiē(______)上。
(2)在奔fù(______)lǚ(______)梁山的途中,我们看到了tāo tāo(______)的黄河水。
5、看拼音写汉字。
xiè dài ɡài kuò fǔ zhù shùn jiān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pái huái jiàn dìnɡ yí tuán shànɡ yǐn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6、阅读唐诗《雨过山村》,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①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②浴蚕③去,闲着中庭④栀子花。
注: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招呼。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院子中间。
【1】解释诗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鸡鸣”的原因是( )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3】诗中所写的景象是( )季的。
A.春 B.夏 C.秋 D.冬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____)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____)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____)
【5】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快乐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
尚②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⑤风吹雨。
铁马⑥冰河入梦来。
【1】这是一首绝句,我们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看出诗人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
【2】品读上面的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是_____代_____________写的。
【2】诗题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的情境。
【3】诗中“白雨跳珠”采用了___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雨的_______________特点。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9、体验生活,乐逍遥。(观察下面公交站牌,回答问题)
【1】小雪目前站在右侧公交
站牌,这站是__________。
【2】小雪家住在宝丰路,她需要
乘坐_______路,坐_________站就到家了。
【3】就在她准备上车时,一位老爷爷问她:到麒麟路怎么乘 车?请你代小雪回答老爷爷的问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关于倡议书的内容,请你排出正确的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叙述倡议的背景 ②写标题 ③日期 ④署名
⑤称呼接受倡议的对象 ⑥申述倡议的理由 ⑦分条提出具体建议
10、阅读理解。
一列火车缓慢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净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 寂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平静 寂静),静得可怕。
【1】根据语境,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2】从哪里看出妇人的举动是奇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厢里为什么静得可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备役老兵为什么不说“把我的妻子”而是说“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翻越大雪山(节选)
[A]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因此,大家都拼尽全身力气,互相搀扶着,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前进。
在中央纵队的行列中,一位名叫江良兰的战士突然倒下了。同志们赶紧上前扶起他,一摸他的身子,已经冰凉了。大家含着热泪,在冰雪上刨了个坑,安放下战友的遗体,用雪埋起来。
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有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有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也要一起翻过雪山。”
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
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
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B]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
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短文首先叙述了红军翻越大雪山时遇到的各种困难,接着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记叙了红军将士_________的场面,其中作者列举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事例,这是“点”的体现。
【2】短文第6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请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阅读并比较短文中[A][B]两处的环境描写,两者有什么不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蜻蜓
郭嗣汾
①我关了台灯,扭亮了床头的小灯,正准备上床就寝时,书桌旁边的纸门上响着“扑扑”的声音。相信一定又是蟑螂来啃那刚换上的新纸了,我赶快起来拿着拖鞋,准备给它来一个迎头痛击。可是,当我走近时,发现纸门上有一只蜻蜓在爬着,不是令我头痛的蟑螂。
②我这份紧张的心情立刻放松下来。扭亮了台灯,那只蜻蜓毫不犹豫地就扑到灯罩上,浅蓝色的灯罩把它衬得特别美。
③也许它需要热,也许它需要光明,也许是外面无边的黑暗和斜风细雨把它赶入我这间小房里。当它飞到灯罩上爬了几步之后,就安静地停下来了。
④这一不速之客并不是不受欢迎的。它的头微昂着,正对着我。我不知道在它的千百对复眼中,我变成了什么形状,但我却十分友善地看着它,手中的拖鞋老早丢下去了。
⑤我很少如此靠近又如此安闲地欣赏过一只蜻蜓。它的确很美丽,像一幅出自名家的图案画。身下6条纤细的长脚,支持着全身的重量,尾巴长长地拖在后面,色彩斑斓。它的身体构造和色彩的调和,都是完美的艺术创造。想想人类用来掠过天空的飞机,原始的灵感不正是从它的身上得来的吗?
⑥对着这一位远来的客人,我不知道如何招待它,总不能对它说一句西洋人的口头禅:“我能帮助你吗?”不过,假如这就是它要找的光和热,那么它已经找到了;如果它是为了逃避外面的黑暗与风雨,那么它已经逃开了。在这里,它将是安全的,在灯罩下面,不必担心灯光烧灼它;有灯光保护,不必担心壁虎来吃掉它。等到明天早上也许会天晴,它也会安全地回到它的世界里去了。
⑦微风吹动着窗帘,外面仍在风雨中。我关上小窗,回到床上,让台灯开着。但是,我相信我会睡得很安稳,虽然我平常不习惯开着灯睡觉。
【1】“速”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①快;②速度;③邀请。“不速之客”中的“速”应选第___种解释。文中“不速之客”指的是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找出“我”的行为变化,填在横线上。
(1)当“我”发现进入房间的不是蟑螂而是蜻蜓的时候,“我”______________。
(2)当蜻蜓爬上灯罩,安静地停下来的时候,“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关上小窗,回到床上休息的时候,“我”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句话写了“我”对蟑螂的态度,与之后“我”对蜻蜓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波浪线画出这句话。
【4】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表述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偶然飞来的蜻蜓激发了“我”的保护欲。
B.短文表现了“我”对弱小而美丽的生命的关爱。
C.短文抒发了“我”对蜻蜓追求光明的精神的赞美与钦佩。
13、类文阅读
天堂音乐(节选)
那是1791年的圣诞夜,21岁的贝多芬当时穷困潦倒。他遇到了一个正在啜泣的小姑娘。这个小姑娘的名字叫爱丽丝。她的邻居雷德尔老爹已身处弥留。而老人夙愿还未达成,他坚信如果不能满足他今生的最后一个愿望,就升不到天堂。
“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贝多芬问。
“他想去塔西提岛,去看看森林和大海;还想乘船出海……”爱丽丝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贝多芬没有多说什么,用自己的大衣掩着小爱丽丝来到了雷德尔老爹的身旁。他看了一眼双目失明的老人,轻轻地走到墙角打开了那架几乎已经快要朽掉的旧钢琴。当这位青年音乐家的手指触到琴键的一刹那,一种特殊的情感油然而生,仿佛是天使在歌唱着为他指引方向。美妙的音乐在他脑海中旋转着,在他手指间旋转着……他忘情地弹奏着,感觉自己的灵魂好像在飞翔……
老人静静地听着。他好像看到了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听到了鸟儿的歌唱。大海上还有点点的白帆,美妙的阳光……突然海面上狂风四起,电闪雷鸣。风,越来越大,浪,一阵高过一阵,巨浪不断冲击着船舷,好似要吞噬一切。就在这时,曲调又有了变化,天空中的乌云突然散去,海面又开始变得平静,微风吹来,轻抚起阵阵的涟漪。
“我看到了,我看到了……爱丽丝,你找到了一位天神,他带我找到了天堂的路……”老人老泪纵横,挣扎着拥抱了正在演奏的贝多芬,“感谢您让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美丽的大自然。”
“不,我想我们都要感谢这个天使般的女孩爱丽丝。请允许我把这支曲子献给你,我想永久地把这段曲谱记录下来,让它陪伴我走以后的路。”说完,贝多芬起身吻了爱丽丝之后,又走进了圣诞夜凛冽的寒风中。
(选自《科学思维总动员》,选入时有删改)
【1】(字词理解)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病重将要死亡。(_________)
(2)形容处境困难,失意颓丧。(_________)
【2】(语段理解)(1)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第一幅画面:塔西提岛茂密的丛林和碧蓝的海水,大海上还有点点的白帆,美妙的阳光。
第二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资料袋中的内容,联系第4自然段内容想一想:老人至少感受到了怎样的音乐旋律的变化过程?(_______)
资料袋:《献给爱丽丝》全曲由五段组成, 结构是ABACA的形式。A段用的是A小调,显得温柔而亲切。B段出现一个新的曲调。伴奏采用重复音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音乐从弱起,渐渐变强,情绪亦随之紧张,然后再松下来。经过一连串快速音的过渡,又回到A段。C段多用和弦,情绪显得严肃而稳重,好似作者在沉思。接下来,出现了一个由三连音组成的乐句,表现热烈的情感。经过一段下行半音阶的过渡,又把乐曲引回到A段。
A.温柔而亲切热烈而紧张优美与温和
B.严肃而稳重温柔而亲切热烈而紧张
C.热烈而紧张温柔而亲切优美与温和
D.老人的联想与音乐的旋律无关
【3】(整体感知)贝多芬为什么要把这首钢琴曲命名为“献给爱丽丝”?下面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贝多芬被爱丽丝的美丽所感染,忘情地创作出了这首音乐,命名为“献给爱丽丝”。
B.爱丽丝、老人的穷困让贝多芬深感同情。以“献给爱丽丝”为名,是为了激励自己发奋努力,改变命运。
C.爱丽丝的善良打动了贝多芬,经过长期的酝酿,他创作出这首优美的曲子。以“献给爱丽丝”为名,向爱丽丝表示感谢与崇敬。
D.爱丽丝的善良打动了贝多芬,使他能够即兴创作出这首优美的曲子。以“献给爱丽丝”为名,不仅是为了向爱丽丝表示感谢与崇敬,还是为了将爱丽丝的善良传播到全世界。
【4】(迁移运用)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欢听的音乐吧,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只是一个普通人
①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②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③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④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公交车。一位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⑤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⑥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⑦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⑧到了下一站,一个年轻人上了车。他穿着一件厚重的蓝夹克,脖子上还围着一条围巾,灰色的羊毛帽罩住了耳朵。一根线一直到耳朵里,与一个随身听连着,他的身体随着只有他自己能听到的音乐摇摆。付过车费后,他一屁股坐在一个靠过道的座位上,正好与老妇人斜对角。
⑨但当年轻人瞥见老妇人光着的双脚时,他身体立刻停止了晃动,一下子僵住了。他的目光从老妇人那里移到了自己的脚上,他穿着一双崭新的、昂贵的名牌运动鞋。年轻人弯下腰,开始解他的鞋带。他脱掉了他抢眼的新鞋子,又脱掉了袜子,然后在老妇人面前蹲了下来。“夫人,”他说,“您没穿鞋,我把我的鞋给您吧。”他用双手轻轻地抬起老妇人那长着厚茧的双脚,把自己的鞋袜给老妇人穿上。老妇人使劲地点点头表示感谢。
⑩汽车又到了下一站。年轻人下了车,光着脚走在雪地里。乘客都涌到窗前,看看他光脚艰难地在雪地里走远。
⑪“他是谁?”一个人问道。
⑫“他一定是一位先知。”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另一个人说。“他一定是位天使。”又有一人说。
⑬但那个指过老妇人的小男孩说:“不,妈妈,我看得很清楚,他只是一个普通人。”(选文有删改)
【1】读②③自然段,根据意思,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饶有兴趣;气氛热烈。( )
(2)形容东西非常旧或者已经很破了,破破烂烂不成样子。( )
【2】读懂故事情节就读明白了小说,请认真阅读文章,梳理出故事情节并填空。
(1)
A.老妇人雪中光脚独行,众人没有注意。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老妇人光脚坐车,年轻人送上自己的鞋袜。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在以上情节中,你印象最深的是______(填字母),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①段写了“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这属于小说中的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年轻人脱掉自己崭新、昂贵的名牌运动鞋,送给老妇人。有人说,他一定是一位先知;有人说,他一定是个圣人;也有人说,他是一位天使,而小男孩却说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对此你怎么看,请发表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想到母亲,我就泪流不止。(改为反问句)
2.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改为肯定句)
3.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改为“被”字句)
4.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你把任务交给我。”(改为转述句)
5.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改为陈述句)
6.天还在下雨。你别想出去玩。(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16、语言运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缩句)
______________
(2)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2)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18、给句子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型转换
1.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勇闯句子关。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缩句:________
20、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根据这句话的特点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词语,完成一篇习作。
无助 困惑 忙碌 盼望 理解 迷恋
提示: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注意围绕这个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要求:题目自拟,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