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镇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归类。

    ①一( ) 千里   ②余音( )( )   ③微波( )( )   ( )( )

    ( )( )之音     ( )( )

    (1)描写自然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音乐美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人物特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下面句子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2)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

    (3)海在我们的怀抱里欢笑。(    )

    (4)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

  • 4、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一句问候____是一份关怀____一个微笑____是一份真诚____一次伸手____是一份善意____(给句子加标点)

    (2)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人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请你试着写一写一个人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下列句子中填上表示的词语。

    1.钱学森(   )着水天一色的远方。

    2.中秋节的晚上,我(   )着天上金黄的圆月,好想看看里面的嫦娥是什么样的。

    3.曼德拉去世后,南非人民(   )着他的遗容,久久不愿离去,泪水模糊了双眼。

    4.看到天宫一号发射升天的消息,我一动不动地(   )着电视机镜头。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赏析。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对“暮云收尽溢清寒”的“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充满而流出来

    B.过分

    C.古代重量单位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中的“银汉”与“皎皎河汉女”中的“河汉”意思不同。

    B.本诗与《十五夜望月》都描写了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夜。

    C.这首诗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与亲人团聚的喜悦。

    【3】下列诗句与“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7、课内阅读。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诗的特点,并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这个字好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①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②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③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与《城南》一样,都属于七言绝句的是(   )

    A.《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B.《春晓》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根据意思写诗句。

    一番风雨使昔日艳丽的桃花和李花零落殆尽,而春草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青翠欲滴,显得更加齐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诗句,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古诗前两句描绘的是雨中的景色,后两句描绘的是雨后的景色。________

    (2)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猛。________

    (3)第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进行对比,暗示了桃花、李花虽艳丽但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但生命力顽强的哲理。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描写青草的诗句?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怕把你弄丢了

    ①母亲七十岁了,患了老年痴呆,很多人都不认识,很多事都不记得。趁着她身体还好,还有一些记忆,我打算带她到上海旅游,那是她一直向往的城市。买了两张卧铺票,带上相机和一些生活用品,我和母亲上路了。

    ②一路上,母亲都很开心,像一个跟着父母出远门的小孩,看着窗外疾驶而过的风景,不停地发出惊叹声。夜幕降临,其他乘客都躺下来休息了,母亲依然趴在车窗边,兴致勃勃地看万家灯火的夜景。

    ③直到凌晨一两点,母亲才似乎是真的累了,疲倦地躺到床上,很快,就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④列车到达杭州南站时,天刚刚泛亮,再过一两个小时,就到上海了。我打算叫母亲起来洗把脸,吃点早餐,可是看她睡得那么香,我不忍心叫醒她,就蹑手蹑脚地下床,独自到了洗漱间。

    ⑤洗脸,刷牙,再补补妆,这一切做好时,列车正好启动,载着一车的人赶往下一站。我走到卧铺旁,往床上一看,上面空空如也,旁边的座位上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⑥旁边的乘客问:“你是在找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吗?刚才在杭州南站时,她已经下车了。”

    ⑦怎么会这样?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找到乘务员说明情况时,我的声音已经带着哭腔。

    ⑧但是列车不能停,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离杭州越来越远,离母亲越来越远。那一两个小时里,我坐立不安,脑子里不停地闪现母亲可能遭遇的种种困境,她会不会迷路?她会不会被坏人骗?她会不会饿着渴着?

    ⑨在一寸寸的煎熬中,列车终于缓缓地停了下来。我拿上行李,跳下车,拦了辆出租,直奔杭州而去。一路上,我不停地催促司机快一点,再快一点。

    ⑩幸运的是,通过乘务员联系,车站工作人员已经找到母亲,此时,母亲正站在进站口等待我的到来。

    看到母亲白花花的头发和佝偻的身影,我终于如释重负,火烧火燎般的焦急化作了一句埋怨:“妈,你怎么一声不吭就下车了呀?你知道我有多着急吗?”

    母亲忽然往前一步,紧紧抱住我,哽咽着说:“我怕把你弄丢了。”

    原来,母亲醒来后看不到我,就赶紧随着人流下车寻找,她怕晚一分钟,就把我弄丢了。整整四个小时的时间,我在车上心急如焚,她在车站一定比我急十倍百倍,在拥挤的人群里,怎么也找不到女儿熟悉的身影,母亲的心,该经受了怎样的煎熬啊!

    这简单的一句话,如刀子般割着我的心,我的眼泪瞬间就汹涌而下。

    记得我六岁那年,母亲挑着担子到车站卖水果,我跟着去了。她给人称完苹果,一回头,怎么也找不着我。

    母亲顾不上一挑新鲜的水果,疯了一样到处寻找。在车站找了一圈后,泪眼婆娑地看到了站在担子前等她的我。其实,我只是去了趟厕所。

    我放学后晚一分钟到家,她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我和同学出去玩,不到半小时,母亲一定会出去找;和朋友聚会,无论多晚回家,母亲总会坐在门口等着;在外地求学,电话不准时打回家,母亲就会在房间里踱来踱去;结婚后长时间不回家看看,母亲就会寝食难安……

    所有的担心都是因为爱,因为太在乎,才时时刻刻害怕把你弄丢了。那一刻,我决定一定要让母亲随时掌握我的动向,让她随时可以看见我,听见我说话,不然,母亲会一直生活在害怕弄丢我的恐惧中。

    【1】夜幕降临,母亲不休息,依然兴致勃勃地看着车窗外的夜景,是因为(     

    A.对夜景很新奇

    B.去旅游很开心

    C.对故乡的不舍

    D.还没到睡的点

    【2】“六神无主”“坐立不安”“心急如焚”这些成语反映“我”的心理活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心母亲会不会哭泣

    B.担心母亲会不会被骗

    C.担心母亲会不会饥渴

    D.担心母亲会不会迷路

    【3】作者将第⑮⑯⑰自然段插入文中,为的是说明( )

    A.母亲只顾卖水果

    B.车站人多易走失

    C.母亲担心我走失

    D.母亲曾把我弄丢

    【4】“那一刻,我决定一定要让母亲随时掌握我的动向”中“那一刻”指的是( )

    A.母亲找到我

    B.我弄丢母亲

    C.我找到母亲

    D.母亲弄丢我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作者对母亲关爱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拿上行李,跳下车,拦了辆出租,直奔杭州而去。一路上,我不停地催促司机快一点,再快一点。”这两句中的“跳”“催促”换成“走”“叫”好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采取什么办法应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给颜黎民的信

    颜黎民君: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重轻,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说起桃花来,我在上海也看见了。我不知道你到过上海没有?北京的房屋是平铺的,院子大,上海的房屋却是直叠的,连泥土也不容易看见。我的门外却有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去年种了一株桃花,不料今年竟也开起来,虽然少得很,但总算已经看过了罢。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我们不是没有说什么不能告人的话么?如果有,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临了,我要通知你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你把自己的名字涂改了,会写错自己名字的人,是很少的,所以这是告诉了我所署的是假名。还有,我看你是看了《妇女生活》里的一篇《关于小孩子》的,是不是?就这样的结束罢。祝你们好。

    鲁迅四月十五夜

    1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谈了______件事,第______件事谈得最具体。

    A.一   B.二   C.四   D.六

    2在信中,鲁迅先生就读书问题提的建议不包括的一项是(   )

    A.要广泛阅读不同作家的著作。

    B.要多读文学著作。

    C.要读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书。

    D.可以看一些旅行记或电影。

    3短文中画“_____”的句子“好几个青年朋友”指当时被反动派秘密杀害在龙华的五位烈士,他们和鲁迅先生一样,都是(   )的人。

    A.“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B.“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C.“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D.“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4从鲁迅先生给素不相识的青年回信、寄书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题目。

    好奇

    ①壶里的水开了,壶盖噗噗噗地往上跳。那么多人看过这种现象,最多只是把壶从炉子上提下来,只有瓦特很好奇,他非要弄明白壶盖为什么能被水蒸气顶起来,于是后来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树上的苹果熟了,啪啪地往下掉。那么多人被砸到后,最多只是把苹果捡起来吃了,只有牛顿很好奇,他深入分析苹果成熟便坠落的原因,于是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

    ②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恐怕一点也不为过。没有好奇心的人,他们的口头禅是“什么都是浮云”。好似看破红尘的过客,又如心如止水的高僧,其实无非是为了掩饰自己那颗麻木不仁的灵魂。他们的眼睛虽然睁着,其实却视而不见;他们的耳朵虽然也没堵着,其实却充耳不闻。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在他们眼中只是浮光掠影,他们就像浮萍,永远无法洞悉海底深处的奧秘,肤浅的认知也注定了他们庸庸碌碌的一生。

    ③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他们从来不满足于事物的表象,仿佛具有二郎神的第三只眼,总想看出事物背后所隐藏的东西,看来不过是一些自然现象,竺可桢先生却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深藏着复杂的物候学知识。稻田里长了一棵“毛毛草”,别人看到了,可能顺手就拔下来扔到一边,袁隆平却受到启发,研制出耐旱的杂交水稻。古往今来所有的创造发明,几乎都源于创造者有一颗好奇心。

    ④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1自然段举了一个例子说明好奇心很重要。______

    (2)第2、3自然段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好奇心很重要。______

    【2】短文的主要观点是( )

    A.有好奇心的人凡事总爱问个为什么,总想探个究竟。

    B.说好奇心是世界上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一点也不为过。

    C.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

    【3】文中用了四位名人的事例来阐述观点,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其中两个事例。

    事例一:___________

    事例二:____________

    【4】联系短文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好奇,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字眼;好奇,是人类发展提升的源泉”的看法。

    _____________

  • 12、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练习。

    【A】我一眼就看到,有一只大船撞在暗礁上失事了。看到这一情景,我心里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求伴求友的强烈欲望,有时竟会脱口而出地大声疾呼:“啊!哪怕有一两个人——就是只有一个人能从船上逃出性命也好啊!那样他能到我这儿来,与我做伴,我能有人说说话也好啊!”我多年来过着孤寂的生活,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渴望与人交往,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切地感到没有伴侣的痛苦。我多么希望那只船上能有一个人逃出来啊!“啊,哪怕只有一个人也好!”这句话我至少重复了上千次。

    【B】又过了几年,有一天,鲁滨逊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了岸,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跑的方向正是鲁滨逊住所的方向。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开枪打死了追赶他的两个野人。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

    【1】上面的两个文段均选自英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入教材的课文内容由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A】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方法。该段中有一个词语最能表现他当时的情状,这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3】【A】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段中的鲁滨逊与“星期五”的关系是_________,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明鲁滨逊对_________非常重视,这在书中的很多地方都有体现,请找出一处概括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两段文字,谈谈鲁滨逊为什么会救这个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课文《月光曲》选段,完成练习。

    月光曲(节选)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______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______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______的大海。

    【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格外—— ______

    清幽—— ______

    【3】月亮升起来,海上波光粼粼,此时的音乐应该是______的;月光照在浪花上,海上波涛汹涌,此时的音乐应该是______的;月亮升高了,海上卷起巨浪,此时的音乐应该是______的。

    【4】用“ ____”画出皮鞋匠和妹妹联想的内容,并说说这段联想反映出兄妹俩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

    【5】为什么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到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攒钱

    那天晚上,我在灯下写作业,妈妈在我旁边,埋头补着衬衫。那是件很破旧的衬衫,领口卷曲着,袖口的布也磨破了。我知道,妈妈就两件衬衫,倒换着穿。她自己这样节省,为的是让我们能吃好、穿好、好好读书。望着妈妈消瘦的脸庞,我突然萌发了一个小小的念头,要为妈妈做一件小事。

    第二天中午放学,我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校门正好有卖饼的,许多同学都纷纷涌过去。我忍不住把手伸向口袋,可一想起妈妈那件打着补丁的衬衫,便本能地缩回了手。

    就这样,我攒起了钱,一分分,一角角地凑。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

    一年过去了,终于等来了母亲的生日。当我把自己用零花钱给母亲买的一件天蓝色衬衫捧给她时,她先是一愣,随即一把把我楼到怀里:好孩子,你长大了,懂事了!

    我用行动证实自己长大了。长大的含义,其实并不复杂。

    【1】“那钱里包含着多少次的渴望,多少次的忍耐。”联系上下文写出“渴望”和“忍耐”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长大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应该保护它。(不改变原意,换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请在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词写一句话。

    跑龙套

    唱白脸

    花架子

    对台戏

    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沉沉夜雾中冒出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大兴安岭的林海开满花。(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下面的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无风的湖面,没有一丝波纹。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指导

    爱意在言行间流淌

    老师:本单元的习作是让我们采用口头或书信的形式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写好这次习作呢?

    优优:我觉得写作文不能瞎编,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我们首先要亲自对爸妈说一句我爱你,然后再动笔,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自然、亲切,才会有真情实感。

    源源:我们还应该留心观察,观察在我们说我爱你的过程中爸妈的表现,并把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写下来,如爸妈的神情是怎样的,他们有哪些动作,他们说了哪些话等。

    优优:我们还可以在习作中记录下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想法(即自己想到的)和自己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做到的,使习作更加具体、真实。

    老师:我们一定要想清楚后再落笔,要合理安排好各部分的表现内容,最好在写作以前先列一个提纲。此外,还要采用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方法把习作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让自己对家人的在具体的言行描写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