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默写。
(1)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2)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3)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
(4)移舟泊烟渚,________。
(5)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1.置之不理(含有否定词)
2.自生自灭(含有反义词)
3.嘎嘎(拟声词)
3、听录音(只读一遍)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__________)
【2】鸵鸟会飞翔。(__________)
【3】鸵鸟善于奔跑,一步可以跨出9米远。(__________)
【4】鸵鸟跑得比火车还快。(__________)
4、积累运用。
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在重温革命岁月中懂得了什么是爱国:爱国是《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爱国是曹植“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的英勇献身;爱国是陆游“________”的责任感,是李纲“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的誓死捍卫!
5、品词析句。
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热血沸腾”是指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表现了五位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_____________的决心和_____________的精神。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1)这句话把石头比作________,突出了石头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一个“砸”字充分表达了战士们对敌人的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写一写。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带着________,带着__________,壮烈地跳下山崖。
3.“________,_____”统领全诗。请你用成语来形容长征中的“难”(至少写两个):_______、_______。但是红军却没有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我们可以从“________”和“__________”看出来。
4.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绝知此事要躬行。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结合古诗,解释下列词语。
(1)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躬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________》一诗。
【4】用“________”画出表示“知”“行”关系的诗句,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词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人认为能改变清政府腐朽现状的诗句是:_________。
【3】《己亥杂诗》中用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公”这样具有壮伟特征的词语来展现大中国的磅礴气势
【4】其中对“九州生气恃风雷”“生气”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 气愤
B. 生机勃勃的局面
C. 发怒
8、读《浪淘沙(其一)》,并完成后面的问题。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想象前面两句描写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风簸”中“簸”的意思是“颠簸”。____
②“九曲黄河”中“曲”读“qǔ”。____
③这首诗表现了对牛郎和织女的美好祝愿。____
④这首诗表现出作者逆流而上,直冲云霄的豪迈气概。____
9、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我现在开始认真考虑我的处境。我一一记下我经历的事情,并不是想把自身的遭遇传给后人看,而是要把一直萦系在我心头、不断折磨着我的想法吐露出来。我的理智现在已经逐渐能够控制我的沮丧心情,我开始尽可能地安慰自己,把我遇到的凶险和幸运作个对比,使自己能够心平气和。我按照商业薄记中借方和货方的格式,如实记录了我所遇到的幸与不幸:
坏处 | 好处 |
我被抛弃在一座可怕的荒岛上, 没有重见天日的希望。 | 但是我还活着,没有像我的伙伴们 一样被淹死。 |
我被单独别出来,与世隔绝,受 尽苦难。 | 但是,我也免于死亡,而船上其他 人员都已丧命。 |
…… | …… |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1】根据选文内容,梳理鲁滨逊的心态变化过程。
沮丧——( )——( )——( )
【2】选文用第____________人称展开描写,其中运用了大量细腻逼真的___________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3】你如何理解面“ ”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文章阅读。
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男孩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有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姑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地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账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账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1】请给本文添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给加点字注音。
眼眶____________ 颤抖____________
【3】说说“锁定”在文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你认为,仅仅是说这位姑娘美得像天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是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故事里的医生(男孩)和姑娘,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末说“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其实说的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故事,请你举出至少一句有关的诗句或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吞咽阳光的苏东坡
因为朝廷内部党派相争,苏东坡深受其害,数次被贬,从定州被贬到英州,从英州被贬到惠州,又从惠州被贬到儋州……简直成了政敌手中的一个玩具,被随便摆弄。
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为苏东坡鸣不平:他并没犯什么大错,就是写写犀利的文章,说几句(傲气 傲慢)的话而已,至于这么变着法地整人家吗?
苏东坡倒是很(洒脱 超脱),一路上(愁眉苦脸 谈笑风生),看到好山就登一登,看到好水就蹚一蹚,还不时地吟吟诗作作对。
美景一个人欣赏,苏东坡觉得不过瘾,又铺开纸给朋友写信,讲述自己一路的见闻,每封信的开头,总要很轻松地笑道:“呵呵”,尽力传达着自己的豁达与欢愉。
他也没觉得被贬有多么丢人。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热情欢迎别人来探望,大家聚在一起,讨论诗词歌赋。如果没人主动上门,他就跑到别人家去,一来二去,就结识了不少新朋友。
一路被贬到儋(dān)州,这已经是历代官员被贬的极限了,苏东坡拿出全部积蓄,准备盖座房子,在此好好定居,没想到,房子刚盖好,一个命令下来,他又被贬到了昌化。
那是祖国的天涯海角啊,地处偏僻,荒蛮之地,连米面都要从海上运,一旦海上起风下雨,就只有挨饿的份儿。艰难的生活,让苏东坡形销影瘦,但他从不(愁眉苦脸 默默无语)。饥饿难忍时,就给儿子讲故事,并把头伸到阳光下,幽默地说:“我们吃点阳光吧。”
一路走来,苏东坡留下了无数的传奇。人们被他的精神深深折服,很多人步行千里来看望他,更有人一路追随,仆人一样照顾苏家老小,还有不少学子慕名前来请教。
【1】用“√”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词语。
【2】短文第二、三自然段之间有何关系?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题目的含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感受到了苏东坡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次与朋友聊天,我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一直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整个心灵。面对你的眼睛,我要承认: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都会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的操劳,无怨无悔。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弄脏衣服……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应该得到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身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 殴打。如果问我为什么要打你,我只能说,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摸它。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我能够通过打让你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的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吸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我从不用工具打人。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气,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的掌握力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知道打人不对,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许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___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请你用三个精炼的词语概括文中的“我”打孩子时候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话填空。
“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舍不得打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我”不会打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我”第一次打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到“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我从不用工具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打与不打都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桥(节选)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 )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 )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1】“撞”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
【2】根据原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并说说运用这两个动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
A.老汉看见人群这样乱,很不高兴,冷酷得像座山。
B.面对乱哄哄的人群,老汉冷静、威严,他是人们获得生还的希望的靠山。
【4】人们在洪水中奔逃,却在看到老汉时停住脚步。从中你能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王子的礼物
古时候,有一个驼背的博斯王子,在他12岁的时候,波斯国王答应送给小王子一份他最希望得到的礼物。出乎国王意料的是,王子要求国王送给他一件自己的雕像,而且雕像必须有一副完美、挺直、魁梧的躯体。雕像做好后,就放在宫廷的花园里。每天早晨起床后,小王子都要跑到自己的雕像前伫立一会儿,并且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就是我长大以后的样子,这是我的脸,这是我的身子,这就是我将来出现在人民面前的样子。”就这样,梦想变成了图像,图像在王子的心里扎下了根,他与愿望情绪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每个晚上,小王子在床上都比前一晚伸得更直一些;每个白天,他走路都比前一天更挺一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小王子长大成人的时候,人们惊奇地发现,王子和雕像简直一模一样了——身躯挺拔,完美无缺。
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活生生的波斯王子。你也能成为一个波斯王子,成为一个较为完美的人。
(1) 王子是怎样成为一个较完美的人的?
(2)你喜欢文中的王子吗?为什么?
(3)你觉得我们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人?
15、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写完了家庭作业。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词语与戏曲有关,请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写句子。
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短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任选一个情景写具体。
夕阳西下的校园 流水潺潺的溪畔 幽深僻静的树林
_______________
(3)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仿照例句写一写,注意提示语位置。
例:“行了,这事儿有我呢!”她拉起对方的手,“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很凶。(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这位可怜的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式转换。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转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转变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转变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下句子
(1)改成反问句。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
(2)改成转述句。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
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听了老班长的话,小战士不得不咽下鱼汤。
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我的兴趣爱好
要求:要以具体的事例写出“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要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叙述要通顺,条理要清楚(作文纸自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