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跟我学:加标点的方法:1.读懂句意,分清说话的人物;2.选择恰当的标点填入句中;3.通读句子,检查断句,判断句意是否通顺。
1.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 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 计算。
3.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 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 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 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2、课文积累。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是( )。你弓着腰,( )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 ),泡沫聚散,唯有你( )。
(2)走进树林,( )呼唤我的名字,( )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 )。
3、积累默写
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
4、填空。
(1)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_______,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___________________。在天底下,___________,而并不茫茫。
(2)《伯牙鼓琴》一文讲述了_________之间的故事。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______________ ”。成语“高山流水”源出于此,用以比喻____________。
(3)《七律·长征》这首诗歌中采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肖”字加偏旁,组成新的字填写在( )内。
陡( )的悬崖 ( )丽的彩衣 瘦( )的脸庞
弥漫的( )烟 ( )毁的罪证 胜利的( )息
6、课内拓展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7、阅读诗《江南春》,回答问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全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所给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 ) ③渡( ) ④夺( ) ⑤翻( )
【3】诗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是“万水”的代表。“万水千山”在诗中的意思是( )
A.指千座山,万条河。“千”“万”是实数。
B.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
【4】诗歌最后两句中,“三军”指________,“开颜”指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表达了___之情。
9、课外阅读。
小窗观云
昨夜一阵小小的风雨,早起已是大晴,拉开窗帘——一条洁白的云河粲然横在眼前!
这真是一条云的河流。那样长,那样滔滔不绝地从西天汇集而来,横贯东西,从我窗前“哗哗”流过,直奔我的目力所不及的天际!我得承认,这是一条罕见的云河,这样滔滔不绝、源远流长。看它的气度、阵容,就仿佛一列长长的庄严的仪仗队,队员们个个身着白色礼服,挺胸抬首,气昂昂地守候着奏乐的时刻——其美丽壮观,实在令人为之动容!
当然,这滚滚的云河,也不是绝对整齐划一的——一片连绵的雪白中,细细察看,颜色有轻有重,有浓有淡,而形状,更是千姿百态了。你看,这里是一排滚滚的云涛,每一簇白云都浓浓地聚着,铺棉叠絮一般,如同一个个雪白的硕大的球体。那前呼后拥、熙熙攘攘地挤着、碰着,一浪推一浪地向前卷去的阵势,真是大有“云涛滚滚,澎湃万里”的气概呢。而这边,虽然也是云河的一段,气度却迥异了。这边的云是薄薄的、匀匀地旋着。这儿一片、那儿一片地逶迤着。有的如轻盈透明的面纱,有的如少女脸上淡淡的粉妆,还有的简直就是一匹平整的白绢,无言地铺在碧蓝的空中了。更有那如一挂失了声的瀑布的,线条分明,如奔似溅地横躺着,美丽奇妙得令人叹为观止!而天际——那是最能见造化之神功的了——傲然地挺立着一簇白云,那形状、那气势,活脱脱就是一匹白鬃野马,一跃而上青天,便凝然停住了,只保持着那奔腾的雄姿,专供普天之下的人民抬头仰望!——神奇的自然,有着怎样伟大、怎样令人赞叹的创造力啊!
然而,更妙的是,这云河里的千姿百态,看上去好像是一幅幅静止的、定型的画面,实际上却是时时在移动着、变幻着的。你只要将眼睛闭上一分钟,然后重新凝望它们,你就会发现,原有的行列,原有的图案全都变了!——汹涌的云涛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微波粼粼的湖面,平坦的瀑布不见了,起伏连绵的丘陵出现在你的面前。连那四蹄奔腾的白鬃野马,也正收拢前蹄,似乎要蜷伏下来,潜心休息一阵子了——短短的瞬间,一切都已重新排列组合过了!你若不刮目相看,你便得做一个落伍者了!
(1)解释下面的成语。
叹为观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刮目相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句子。(要求句子结构,关联词语不变)
这儿一片、那儿一片地逶迤着。有的如轻盈透明的面纱,有的如少女脸上淡淡的粉妆,还有的简直就是一匹平整的白绢,无言地铺在碧蓝的空中了。
(3)下面的句子哪些描写了作者的独特感受,给正确的选项打“√”。
①看它的气度、阵容,就仿佛一列长长的庄严的仪仗队,队员们个个身着白色礼服,挺胸抬首,气昂昂地守候着奏乐的时刻——其美丽壮观,实在令人为之动容!( )
②昨夜一阵小小的风雨,早起已是大晴,拉开窗帘——一条洁白的云河粲然横在眼前!( )
③你看,这里是一排滚滚的云涛,每一簇白云都浓浓地聚着,铺棉叠絮一般,如同一个个雪白的硕大的球体。那前呼后拥、熙熙攘攘地挤着、碰着,一浪推一浪地向前卷去的阵势,真是大有“云涛滚滚,澎湃万里”的气概呢。( )
(4)仔细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作者描写云的变化:汹涌的云涛( ),瞬间变成了( )的( ),( )的瀑布( ),出现在你面前的是起伏连绵的( )。
10、文段二。
①由此使我想到,尽管我收集到的东西已很丰富,但匮乏的东西也是非常多的,比如刚才提及的墨水就是其中一种,另外还有铲、镐、铁锨一类的掘土翻地之物,以及缝纫用的针线等。至于缺乏内衣之类的,我却很快就习惯了。
②由于缺乏工具,我进行每一项工作都非常艰辛。所以我把一道小小的木栅或围墙做完,也花费了大约一年的工夫。那些木桩很重,非常难搬动,我用很长时间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至于把它们搬回来,那就更费时间了。因此,我差不多要花两天时间砍下一根木桩并拖回来,花一天才能把木桩打进土中。我最初用一根很重的木头打桩,后来才想起用那些铁锹。可是,打木桩的工作仍然是那么艰辛而乏味。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收集( ) 匮乏( ) 艰辛( )
【2】本文段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二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 ”划出来。为了说明清楚,作者例举了做“木栅或围墙”这件事遇到的困难,按先后顺序有: 难、搬树难、 难。
【4】想一想,主人公做木栅或围墙的目的是__________,他目前在岛上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是( )
A.解决生存困难 B.提高生活质量 C.丰富精神生活
【5】平常看起来非常便宜、易得的墨水、针、线、铲等工具,在荒岛上却十分宝贵,这说明脱离了人类文明,一个人在孤岛上很难生活。如果是你流落荒岛,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呢?展开想像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整本书片段阅读。
①这一天,她正跪在那里虔诚地祈祷,外祖父闯了进来说:“老婆子,着火了!”
②“什么?”外祖母“腾”地一下从地板上跳了起来,飞奔而去。
③“叶芙格妮娅,把圣像拿下来!”娜塔莉娅,快给孩子们穿衣服!”外祖母大声地指挥着。外祖父则只是在那里哀号。靠着院子的厨房被照得金光闪闪,地板上飘动着闪闪烁烁的红光。雅科夫舅舅一边穿靴子,一边乱跳,好像地上的黄光烫了他的脚似的。∥
④染坊的顶子上,火舌舒卷着,舔着门和窗。寂静的黑夜中,无烟的火势,如红色的花朵,跳跃着盛开了!黑云在高处升腾,却挡不住天上银白的天河。白雪成了红雪,墙壁好像在抖动,红光流泻,金色的带子缠绕着染房。突突、嘎巴、沙沙、哗啦,各种各样奇异的声音一齐奏响。
⑤门外的景象实在太让人震惊了:火舌乱蹿,啪啪的爆裂声和外祖父、舅舅、格里高利的叫喊声响成了一片。
⑥外祖母头顶一条空口袋,身披马被,飞也似的冲进了火海,她大叫着:混蛋们,硫酸盐,要爆炸了!”
⑦“啊,格里高利,快拉住她,快!”外祖父狂叫着,“哎,这下她算完啦……”
⑧外祖母又钻了出来,躬身快步,两手端着一大桶硫酸盐,浑身上下都在冒烟。“老头子,快把马牵走!”外祖母哑着嗓子叫喊,“还不快给我脱下来,瞎啦,我都快着火了!”
⑨格里高利用铁锹铲起大块大块的雪往染坊里扔着。舅舅们拿着斧头在他身边乱蹦乱跳。外祖父在忙着往外祖母身上撒雪。
⑩外祖母把那个桶塞到雪堆里之后,打开了大门,向跑进来的人们鞠着躬:“各位街坊邻居,快救救这大火吧!马上就要烧到仓库了,我们家就要被烧光了,你们也会遭殃的!来吧,把仓库的顶子扒掉,把干草都扔出去!各位各位,行行好吧!格里高利,快!雅科夫,别瞎跑,把斧头拿来,铁锹也拿来!”
⑪外祖母的表现就像这场大火本身一样特别好玩。
⑫大火好像抓住了她这个一身黑衣服的人,走到哪儿都把她照得通亮。她东奔西跑,指挥着所有的人。
【1】这篇文章节选自______(国家)著名作家______写的自传体小说《__________》。
【2】结合语境,把第①段中的“说”字换一个更恰当的词__________。
【3】这个片段中刻画的主要人物是( )
A.格里高利
B.舅舅
C.外祖母
D.外祖父
【4】选文在刻画这个主要人物时,主要运用了______和______描写。
A.动作 B.语言 C.心理 D.外貌
【5】片段中的这个主要人物是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结合相关情节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来看,这一段属于__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7】“外祖母的表现就像这场大火本身一样特别好玩。根据短内容简单概括外祖母在这次灾难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要给这段选文加个题目,你觉得怎么拟题更恰当?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段中“大火好像抓住了她这个一身黑衣服的人,走到哪儿都把她照得通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这句话中蕴含着“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这部小说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请根据自己的课外阅读做简单的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桥》节选
①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②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③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④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⑤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⑥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⑦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⑧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⑨一个老太太,被人挽扶着,来这里祭奠。
⑩她来祭奠两个人。
⑪她丈夫和她儿子。
【1】短文第①自然段属于________描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形。
【2】短文第④段表现老汉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再联系相关情节写一写,这是一位怎么的老支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老汉会喊什么呢?请把你的想象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点明了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请写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与理解
理想的风筝(节选)
①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②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③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④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⑤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倘若他还健在,这时候也许又会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孙子,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⑥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1】下面对第③自然段中“扶摇直上”的理解最难确的一项是( )。
A. 比喻事物摇摇摆摆地上升。 B. 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
C. 比喻仕途非常得志。 D. 乘着由下而上盘旋的暴风一直上升。
【2】下面对第③自然段中“漾”字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 “漾”生动地表现出他脸上的笑容,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B. "漾”写出了他心中的快乐与甜蜜从脸上毫无掩饰地向外流溢。
C. “漾”,荡漾,说明他脸上的皱纹就像水波一样起伏不定。
D. “漾”形象地写出了他笑容的灿烂,也表明他脸上有很多皱纹。
【3】下面对第④自然段画线词语的感悟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笑着”体现了刘老师不畏困难和乐观的精神。
B. “蹦跳着”是一种忘我的状态,可见刘老师已经忘记自己是一个残疾人。
C. “叫着”表现了刘老师心中非常兴奋。
D. “喊着”表现了刘老师非常自信,讨厌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4】关于第⑤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引文省略 B. 语意转折 C. 列举省略 D. 语意省略
【5】下面关于课文写的另外两件事表达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讲故事 写板书 B. 笑谈腿疾 艰难板书
C. 孜孜不倦 乐观自信 D. 坎坷经历 教书育人
【6】下面对刘老师的评价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身残志坚,勤奋刻苦 B. 乐观坚强,笑对人生
C.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 德高望重,教艺精湛
【7】不是这篇课文表达方法的一项是( )。
A. 细节刻画 B. 托物寄情 C. 以景衬人 D. 点面结合
【8】天上飞的明明是普通的风筝,作者为什么说是“理想的风筝”?( )
A. 这风筝是刘老师亲手做的,各式各样,非常美丽,令人难忘。
B. 这风筝是刘老师用坚强的意志亲手放飞到蓝天上的,寄托着刘老师的爱。
C. “我们”曾经无数次看过刘老师放风筝,他的动作优美,意志坚定。
D. 这风筝寄托着刘老师对事业和生活的热爱,在“我们”心中播下了理想的种子。
14、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在文段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清新——( ) 晴朗——( )
【2】文段主要描写了草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抒发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的热爱之情。
【3】请在文段中用横线画出一个写景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一个抒情的句子,并写出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15、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战士们不是相继从悬崖往下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关联词语把下列句子连起来。
1.秦王那么厉害。蔺相如不怕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他是邻居。我对他家的情况非常熟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看太阳只有盘子那么大。它的实际体积却大得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字。请将句子中的“说”改一改。
19、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
20、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使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天地。
人生是一场不断告别和重逢的旅程。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即将告别六年的小学生活,在这六年的美好时光中,一定发生过很多难忘的事:一次不如意的考试、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困境中同学给予的帮助……你也一定遇见过很多让你铭记的人;和蔼可亲的老师、团结友好的同学、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请你选取小学生活中最让你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或一个人写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富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