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jǐng tì(______) bēi bǐ(______) mǐn jié(______) quán suō(______)
mò qì(______) wǎn rú(______) shēn sī shú lǜ(______)
xiōng yǒng péng pài(______) ruò bù jīn fēng(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清脆——____愉快——____思考——____五湖四海——_____
敏锐——____偶然——____鄙夷——____喜出望外——_____
3、读拼音,写词语。
qī qiāo fēng zhú cán nián
( ) ( )
yān hóng gù nòng xuán xū
( ) ( )
4、按照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_________。“非这样做不可”反映了桑娜_________的品质。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这个句子是______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
2.桑娜和渔夫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沉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兵的话讲完后,为何“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样结尾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桥》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________让给别人,把________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桥梁的事,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
5.《穷人》中桑娜内心的矛盾的原因是: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pǔ xiě qīng yōu táo zuì tián jì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远征”即指长征。
B.“万水千山”表明红军长征途中跋山涉水,环境恶劣。
C.“红军不怕远征难”是本诗的总领句,莫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D.“只等闲”表现了长征途中的轻闲。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
的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中蕴含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事例:_______、_______。诗中“暖”“寒”形成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战士们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寒”字冷峻严酷,让人体会到_____________。
【4】从本诗的最后两句可以看出红军长征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______;诗中“________”一词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
其中“三军”指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不仅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还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
B.这首诗气魄雄伟,对仗工整,巧用拟人,写得细腻委婉,有声有色。
C.诗人以点代面,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千山”以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
D.诗歌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
7、先补全诗句,再作答。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
,两山排闼送青来。
【1】填空。
【2】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写景从_____写到_____,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5】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约客》,完成练习。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黄梅时节”所表明的时间是______(A.春末夏初B.夏末秋初)。
【2】“黄梅时节”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季节特征( )
A.江南地区
B.东北地区宗
C.华北地区
【3】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敲”字写出了诗人当时________的心情。
【4】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所表现的画面。
_____
9、阅读课文《开国大典》片段,完成练习。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 奋斗)的声音,曾经(鼓励 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战斗 奋斗)。接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跃 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 欢呼)起来。
【1】用横线画出选文内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这庄严的宣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这不仅说明了喜讯传播的范围_____________,还说明消息传播的速度______________。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__________,国歌是《______________》。请写出国歌的词作者_____________,曲作者_____________。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疫苗对人的防疫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全球疫情严重的情况下,疫苗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稳定了地区的和平发展,中国的疫苗研制是快速且有效的。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可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抵抗新冠病毒的感染。接种完新冠疫苗后的患者,即使再次感染新冠,出现重症和肺部损伤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同时新冠病毒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在人群中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因此建立起人群免疫很重要。而人群免疫是通过人群接种疫苗而实现的,接种疫苗的人越多,人群中就越安全,互相传染的几率就会降低。反之大多数人不愿接种,就形成不了牢固的免疫屏障,当疾病再次发生时,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因此接种疫苗不仅对自己有利,也是对全社会有利。
材料二:
新冠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①接种本疫苗后接种者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②由于
个体差异,极少人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遇心慌气喘、头疼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接种医生,并到医院就诊;③接种当日避免注射部位沾水并注意局部卫生,以防诱发皮肤感染;④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不做剧烈运动。
以下四类人暂缓接种:收缩压超过160mmHg的高血压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妇女,在三个月内有生育计划者;近期接种过流感疫苗,宫颈癌疫苗以及其他疫苗的,至少间隔14天;处在感冒发烧阶段的患者。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当天早上接种了新冠疫苗,下午打了一场球赛,晚上回家可以洗热水澡。( )
(2)姐姐打完流感疫苗已经第15天了,可以接种新冠疫苗。( )
(3)妈妈马上要生二宝了,为了预防被新冠病毒传染,马上进行新冠疫苗接种。( )
【2】看着小方打完疫苗头疼呕吐的样子,小丁抗拒去接种疫苗了,你该怎么劝小丁呢?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连续性文本阅读。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光了,皮带也煮着吃了。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着。//
迎面走来一位老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他这样小看人,真把我气坏了。我粗声粗气地回答:“别把人看扁了!从大别山走到这儿,少说也走了万儿八千里路。瞧,枪不是还在我的肩膀上吗?”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两头,宽宽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儿?”他问我。
“金寨斑竹园!听说过吗?”
“啊,斑竹园!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就是从你们那儿搞起来的。我在那儿卖过帽子。”
一点儿不错,暴动前,我们村里来过几个卖帽子的人。我记得清清楚楚,爸爸还给我买了一顶。回家来掀开帽里子一看,里面有张小纸条,写着“打倒土豪劣绅”。真的想不到,当年卖帽子的同志竟在这里碰上了。
我立刻对他产生了敬佩的感情,就亲热地问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呀?”“我吗?在军部。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一边说,一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了去,“咱们得快点走呀!你看,太阳快落了。天黑以前咱们必须赶上部队。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听了他的话,我快走几步,紧紧地跟着他,但是不一会儿,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他不容分说,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己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人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我抬起头来,透过无边的风雨,透过无边的黑暗,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这条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作者:王愿坚
《爱国主义教育读本·长征的故事》金盾出版社 2016年3月出版
【1】题目中点明“行”的地点和时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以“行”为线索,先写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
【3】结合1,2自然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小红军行走遇到的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_”的句子抓住了红军在危急时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动作,刻画出他_____________的崇高品质;老红军最后时刻拼尽全力喊出“要记住革命”,包含了他对小红军的______________,也表现了老红军忠于革命的崇高精神。
【5】故事开篇写“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而故事的最后却写道“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通过_____________的写法,说明了___________。
【6】关于文中画“ ”的三次环境描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1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写出了小红军一人行进的艰难。
B.第13自然段的环境描写,说明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老红军仍毅然背着小红军走,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更凸显了老红军崇高的品质。
C.第18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烘托了小红军悲痛的心情。
D.三次环境描写,与故事情节发展无关,可以删去。
【7】红军历经千山万水,不畏千难万险,凭着顽强的意志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少年闰土》(节选)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联系上下文,闰土讲述的西瓜的“危险的经历”是指_________。“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意思是( )
A.鲁迅家的墙很高。
B.他们的家长管得很严,不许他们出去玩。
C.说明他们不能广泛接触社会,见识很少。
D.说明他们视力不好,只能看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3】请用四字词语总结少年闰土与少年鲁迅的不同。
少年闰土:________________ 少年鲁迅: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快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风筝的心
朱成玉
①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可是我的城市上空却( )。莫非是与这城市积下了太多的仇怨,连云都躲藏起来,不肯给城市的天空一点梦想的色彩吗?
②而我依然仰望,寻找那些飞翔的痕迹,寻找那只要一点点风就可以抖擞起精神来的风筝。再次见到风筝,是在三月最破败的小巷。一些蓝色的白色的紫色的欲要飞翔的念头,被一群孩子嫩小的手提着,轻轻地,飘在一人多高的风里。
③孩子们必须奔跑,因为只有奔跑才可以带来风。老人们说,放风筝可以放掉人心中所有的烦恼和晦气,只剩下美好的愿望。人们相信,这些用心灵里最珍贵的情愫扎出来的梦想之鸢,可以把种种美好的愿望传达给上帝。
④小时候没有动画片,没有电脑,却有广阔的草地放风筝。如今,孩子们有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却再也腾不出时间和空间( ),纵情释放他们的梦想。所有的时间都被各种补习培训填充,所有的空间都被钢铁水泥占领。在这个简陋的巷子里,我看见风筝精疲力竭仍无法飘过城市的额头,( )仍无法惊动半点尘俗。
⑤孩子们在巷子里终于跑累的时候,其中一个把风筝举过头顶叹口气说,有风多好,有风它就能飞上天空了。另外几个孩子也如泄了气的皮球,蹲到地上,不停地抱怨着——风都哪儿去了?
⑥风都哪儿去了?孩子的话让我不禁一怔。风,被( )的楼群阻隔在外面;风,被机器的轰鸣赶往别处;风,藏在遥远的记忆里;风,躲进有歌谣的童年。小时候,我的风筝可以放得比云朵还高。在那么高的天空上,我的风筝和白云窃窃私语,那是我儿时最美丽的花篮,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晃来晃去。风筝飞不起来,然而它们却是这座城堡里唯一长着翅膀的鸟了。它们醒着,心怀世界上最单纯的愿望:只要一点点风,只要一点点可以飞翔的天空。
(有改动)
【1】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合适的括号内。
纵情奔跑 气喘吁吁 高高密密 空空如也
【2】关于文中“风都哪儿去了”,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被机器的轰鸣赶往别处。
B. 风,躲进有歌谣的童年。
C. 风,被太阳公公照得藏了起来。
【3】谈谈你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如今孩子们不能纵情奔跑的原因,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孩子们怕累,不想纵情奔跑。
B. 时间被各种补习培训填充了。
C. 空间被钢铁水泥占领了。
【5】作者在文中提到自己小时候放风筝的情景有何作用?( )(多选)
A. 将自己儿时的生活和现在孩子的生活作对比,表达作者对现在孩子生活“环境”的不满。
B. 表达自己对儿时自由、愉快生活的怀念。
C. 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无奈和厌倦。
【6】放风筝是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鸢”指风筝。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关于风筝的古诗,把这首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课文《惟一的听众》全文和课外段《荷包蛋》,然后回答问题。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无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面也藏卧着的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请概括出语段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________→________→总结
(2)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3)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了,该让蛋吧!”意图是什么?
(4)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5)谈谈《惟一的听众》、《荷包蛋》这两篇文章中的“老妇人”、“父亲”的教育技巧。
(6)生活中,会有很多人关心你,帮助你,教育你,试举一例说说他们是如何帮助、教育你的。
15、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描写雪后的景色:________
16、改为双重否定
1.楚王只好吩咐手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2.我们得保证那东西完好无损。
3.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
4.我们必须承认太阳不是绕地球运行的。.
5.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17、改为反问句。
(1)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2)看到欧群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我们非常惊异。
18、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下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有人都承认她的介绍很棒。(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把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都全部完成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是你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思念着张老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吹小树。(请扩句,要扩充两处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昨天傍晚下了一夜的大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30分)
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人写一篇作文。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文中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一律要用假名。5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