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暴露无( ) 技高一( ) 全神贯( ) 惟妙惟( )
( )风凛凛 粉身碎( ) 忘( )所以 心惊肉( )
(1)走在玻璃栈道上,看着脚下的万丈深渊,我感到____________。
(2)看到自己的成绩时,我高兴的有点儿____________。
(3)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挤眉弄眼儿,真是_____________。
(4)观众们_____________地观看魔术师的精彩表演。
2、看拼音,写字词。
1.一位miǎn tiǎn(______)的小女孩儿,梳着羊角biàn(______),穿着连衣qún(______),hēng(______)着歌谣,走在回家的路上。
2.我们迈着坚实的步fá(______),在充满jīng jí(______)的人生道路上执著前行。我们毫不惧怕,因为我们会jǐn shèn(______)地把握好前进的方向。
3、填空题
1.我发现的天然地穴的洞口在(_____)
2.天然洞穴的最缺点是(______)
3.我把那些繁殖太多的猫(______)
4.我在岛上生活的第(_____)年头,亲眼目睹了食人生番的情景。
5.我一直以来吃的小面包其实就是(______)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
2.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马抒情,表达了诗人李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却不被赏识的情怀。
4.粉身碎骨浑不怕,________。
5.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6.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
7.迢迢牵牛星,_______。
8.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
9._______,日久见人心。
5、比一比,再组词
溜(______) 愧(______) 锯(______) 沮(______)
榴(______) 槐(______) 据(______) 咀(______)
6、先把下面古诗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朝诗人王建所写的一首______(时间)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最后一句委婉地表达了_________。回忆你积累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出一句:_________。
7、阅读理解。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写了很多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词中运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既写景又写人,使整个夏夜充满诗情画意。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两句,描写了骤雨将至的景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总内心的不宁静。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意思是,踏着小路在溪桥处转了个弯,忽然出现了社林旁边曾经见过的那个茅店。
【3】孟浩然在《秦中寄远上人》中写到:“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然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同样写蝉,两位诗人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古诗词,再做题。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词描写的是( )
A.元旦节 B.除夕夜 C.元宵节
【3】这首词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押的是“ou”韵。
B.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今年元夜的情景,下阕写的是去年元夜的情景,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C.从“花市灯如昼”可以看出词中描写的节日有观灯的习俗。
9、阅读下面的六则材料,回答问题。
①钟南山教授给出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8日傍晚,84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连线媒体直播……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②医学专家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首先心理上不要恐慌,另外要尽量缩短病毒传播蔓延时间,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完全阻断病毒的传播以及“生存之道”,不留死角,不心存侥幸。
③很多身处武汉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有的武汉人暂时没发现身体异常,也坚定地选择留在武汉,避免出去后,万一感染到其他人。
④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疫情发生后,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壁垒。
⑤武汉快递小哥汪勇通过朋友圈发布消息招募志愿者,合力解决医护人员的出行问题;寻找合适的餐厅和便利店向支援团队提供用餐,解决“吃饭难”的问题;找专人购买羽绒服等保暖衣物,保障医护人员日常生活。汪勇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大家称赞他是“生命摆渡人”。
⑥针对治愈出院后“复阳”问题,钟南山回应,只要患者身体里产生了足够的抗体,这些病人就不会再感染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雷学忠也分析,更大的可能性是病毒持续、少量的存留。
【1】红星小学六(1)班同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小组制作主题为“了解新冠,战胜病毒”的手抄报,可以使用的材料有______和______;第二小组开展题为“抗击疫情,不做旁观者”的演讲活动,可以使用的材料有______和______;第三小组以“你们是城市的卫士”为题进行诗歌创作,可以使用的材料有______和______。
【2】材料②的中心意思是( )
A.新冠病毒就是流感。
B.要尽量缩短病毒传播蔓延时间,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C.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
D.新冠病毒有可能长期存在,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10、课外阅读。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2016年,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对此,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2016年全国两会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供给例结构性改革的灵魂”……创新成了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
创新从哪里来?首先需要有那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賺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宵衣旰(gàn)食,在漫天风沙、漫地盐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断招。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发展国家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以成大道。
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理想与热情往往会遭遇无数次失败的打击。在相当意义上,创新能力取决于抗打击能力。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 所谓大师,其实是失败最多的人。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视失败为“在成功路上”,并以“失败虐我千万遍,我待创新如初恋”的精神砥砺前行,方有可能踏着失败拾级而上,直至梦想的顶峰。
当然,从根本上讲,创新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有一位大学教授与7名教师成立了一家设计公司,研发团队获得公司95%的股份,学校占公司的股份仅为5%。创新体制的“天花板”被捅破后,研发团队积极性高涨,公司成立仅一个多月,签约项目就达10多项。实践表明,敢于敲除旧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的活力就会不断迸发。
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钱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当代中国一定能实现爬坡过坎,弯道超车。
【1】结合语境我揣摩出“宵衣旰食”(旰:天已晚)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怎样“涵养创新的精气神”,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3自然段中的横线上,仿写一个与上下文相切合的事例。
【4】短文倒数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仅”强调_____________,“就”突出了____________,使用这两个词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5】细读全文,下列表述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机大战”中围棋高手李世石敷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让国人产生了中国围棋技艺不如韩国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B.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挫折,砥砺前行,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C.“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的现象,是电脑太多导致的不值钱。
11、 有一棵树会感谢我
手帕被打入了“冷宫”,散发着淡淡(幽 悠)香的柔软而细腻的面纸成了“新宠”。
有了一用即扔的面纸,谁还会稀罕用了要洗、洗了再用的手帕?追求简约快捷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但是,我拒绝这样的“时尚”。
当别人在用洁白的面纸制造生活垃圾的时候,我却很自豪、很“另类”地掏出叠得方方正正的洁白的手帕。我丝毫没有落伍的(羞涩 酸楚),我觉得自己在展示一种真正的时尚——我知道,那些高档的面纸是用原生木浆制造,它的故乡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它本不该变成一张柔软的面纸,它应当(屹立 矗立)在茂密的林子里。因为当它和它的兄弟姐妹生机勃勃地共同撑起一片蓝天时,禽鸟才会无忧无虑地欢唱,百兽才有幸福生活的乐园,沙土才不会流失,沙尘才不会猖狂, , ……
也许我一个人的坚持太微不足道,但我坚信,我一生的坚持至少会让一棵树在绿色的海洋里茁壮成长。它刚劲挺拔,枝繁叶茂。它的叶子在清风中歌唱,莫非在向我传达谢意?虽然我不可能听得见,但我相信它一定是在感谢我。
因此,当我掏出那一方手帕时,就像掏出了一封感谢信,掏出了一封倡议书,掏出了一种素质,掏出了一种风度……
谁能说“环保”不是现代的时尚?
面对浪(费 废)与环保,享受与创造,奢靡与节约,自负与合作……愿时尚不要走错方向!
【1】用“√”在短文的括号里画出正确的字或词语。
【2】把文中画“ ”的句子改成不带问号的句子,意思不能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
【4】为什么“有一棵树会感谢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认为现代的时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
【6】写两句环保方面的宣传广告语。注意语言简洁,发人深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暴风雨
[意大利]拉法埃莱
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
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悸恐。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瓢泼大雨。 甲 ,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低声的呜呜, 乙。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A】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B】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转为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⑦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的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腰的花草伸着懒腰, 丙 ;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的村舍闪闪发亮, 丁 ,使人心潮激荡。
⑩江山似锦,风景如画,【C】艳丽的玫瑰花散发出阵阵芳香。
⑪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
⑫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⑬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整体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根据文意,将下列四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只写序号。
A.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
C.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D.宛如天神听到信号
甲处应填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丙处应填________,丁处应填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分别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景物的?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写气味:________写声音: ________ 写动态:________
【3】请按照提示将短文分成三个部分,在下面的自然段序号间标“∥”。
第一部分:写暴风雨的过程。第二部分:写雨后的美。第三部分:写作者感悟自然的和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⑪ ⑫ ⑬
【4】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实指________,“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__;这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除此之外,全文还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你选择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6】用波浪线画出作者从大自然得到的启示。你从大自然中又得到了什么启示?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躺在母亲身边
(1)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电脑。
(2)母亲大多数的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是有时候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说她又做了一个可怕的梦了,说她年轻时有多么健康,一个人能干多少活了。这时我总是很不耐烦。
(3)有一次,母亲突然探过身来凑近电脑说:“你一直在电脑上干什么?不累吗?”
(4)“聊天。”我不耐烦地说。
(5)“聊天?跟谁聊啊?”母亲又问。
(6)“一个外地的,不认识。”
(7)“不认识?”母亲好像很是不解,“那说什么呀?”
(8)“反正也无聊,随便说什么都行。”我说。
(9)“哦。”母亲若有所思地看了一会儿,又像很累似的长叹一口气,重新躺回到床上。
(10)我又聊了一会儿,无意中转头看看母亲,她正睁着眼看着天花板出神。我心里突然一动。我名义上是在这里陪伴母亲,可除了能为她做点饭倒杯水外,还做了什么?
(11)母亲是生我的时候落下了病根,多年来一直A(倍受、备受)疾病的折磨,近年又添上了许多老年病。也许因为母亲常年生病,她自己不在乎了,我们也习以为常了,有时周末回家,也很少想着要主动帮她干点什么,总是她一个人里里外外地干这干那。
(12)母亲这次犯病,就是累病的。她病了,不但得不到我们的同情,反而谁见了她都会抱怨,都觉得她把自己累病了,害得我们也跟着受累。每当我们抱怨的时候,母亲总是一声不吭,仿佛她真的做错了什么一样。
(13)我关掉电脑,给母亲倒上一杯水。还没等我说什么,母亲却说:“看电脑累眼睛吧?快躺下闭着眼歇一歇。”
(14)我答应着,拉了一床被子就躺在母亲身边。我说:“妈,你给我说说你以前的事,我看看能不能写篇文章。”
(15)母亲B(惊喜、欢喜)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我静静地躺着,耐心地等着她说。
(16)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17)我却已经遗忘多年了。
【1】根据文意,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填到文中A、B两处。
【2】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妙处。
突然觉得,原来躺在母亲身边,就是这样的感觉——暖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一个你读过这篇文章后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交接(节选)
老校长举起手中的小铁棒,敲响了挂在老槐树上的二尺长的钢管:当——当当——当——
上课了,孩子们像兔子一般蹦进了教室里。
教室里一共才九个孩子,九个孩子却分成三个年级:三个是一年级新生,四个是二年级的学生,还有两个是三年级的学生,这是山村特有的复式教学班。
这所贫困的小学,教室的墙是泥巴墙,墙上的裂缝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翁脸上的皱褶,房顶是杉树皮盖的,已经布满了青苔,有的地方还冒出了一朵朵浅黄色的小蘑菇……
老校长带着娟子走进了教室,一个稍大的男孩脆脆地喊了一声:“起立!”九个孩子立马起立齐声喊:“老师好!”
老校长环视教室一周,微笑着回答:“同学们好!”
老校长和蔼地说:“孩子们,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你们的新老师、新校长,叫何娟子……从今天起,我退休了,今后就由新老师给你们上课。大家欢迎!”教室里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掌声。
老校长继续说:“为了让新老师尽快认识你们,我现在开始点名……”
“盘山伢(yá)。”
“在这里!”一个最矮小,脑袋像萝卜头的男孩站了起来。孩子的鼻子下还挂着两行鼻涕呢!于是娟子掏出手绢,把孩子的鼻涕轻轻擦去。
“盘小生。”
“哎!”这个小男孩的衣襟居然一边长一边短——原来是扣子扣错了位。娟子把他的扣子重新扣好。
“赵三妹。”
“到!”赵三妹的嗓子很脆。这个女孩长得很水灵,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但她穿的衣服袖子上有一个铜钱大的破洞。娟子说:“三妹中午到我办公室去,我把你的衣服给补一补。”赵三妹抿着嘴唇脸颊泛起一抹红晕……
老校长对娟子点点头。脸上露出赞许的微笑。
交接完后,老校长喊了一声“下课”,九个孩子像小鹿一样蹦出了教室。
老校长和娟子回到了办公室。老校长语重心长地说:“娟子呀,从今天起,这所学校和这九个孩子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像待自己的亲弟妹一样待他们呀!”
娟子说:“您放心回去吧,待会儿我送您下山……”
老校长平静地说:“不用送,我已经决定不走了!”
为什么?”娟子不解地抬头看着老校长。
老校长微徵一笑:“我舍不得这里,我要留在这里为你和孩子们做饭呢……”
娟子深情地看着老校长,突然轻轻地伏在老校长的肩头叫了一声:“爸……”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饱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重心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加点的词语是描写何娟子________的词语,结合语言环境思考,你认识了个怎样的何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赵三妹脸颊泛起一抹红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交接”不仅是指_________的交接,更指_________的交接。说是交接,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接,老校长并没有走,而是留下来继续照顾孩子们。
【6】这篇短文的结尾有什么巧妙之处?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按要求写句子。
(1)小鸟玲珑娇小。(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关于“兴趣”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1.鲁迅在回信中说:“你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曹操的儿子冲曹冲说:“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3.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曲子吧。”
4.詹天佑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18、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桑娜不得不把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改为肯定句)
2.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3.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4.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日子怎么过?(改为陈述句)
5.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6.父亲对我说:“打你不是为别的事,就为你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20、句子广场。
(1)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敏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的功课必须学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________________影响了我
提示:在成长的道路上,一个人,一件事,甚至一句名言、一首歌,一个眼神,一抹微笑……都有可能给予我们关怀与力量,引领我们成长,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
2.选择那些让你感触比较深的一件或几件事来写。
3.把事件写清楚,重点突出,一定要注意细节描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