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解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1)这句话把 比作 和 ,表明了 。
(2)仿写:过去的日子如 ,被 ;如 ,被 。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这句话用了 与 两种修辞方法。
(4)我也来写一句:
2、比一比,再组词。
征( ) 崖( ) 眠( ) 执( )
证( ) 涯( ) 岷( ) 丸( )
3、读拼音,写汉字。
juān tí biǎo yīn
黄( ) 马( ) ( )制 绿( )
háo lái wū wú kě nài hé
( ) ( )
4、组词。
轴(_________) 拊(_________) 曝(_________) 锦(_________)
抽(_________) 付(_________) 爆(_________) 棉(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2)《七律·长征》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的。“金沙水拍云崖暖,____________。”两句包含了长征中的两个典型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知道“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_____,“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我还知道传统文化中的“五行”指的是______________,“五彩”分别是______________。
6、古诗。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从诗的前两句看出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后两句在结构上有两两相对的特点,写出你积累的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莺啼”说明了____________,“绿映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4】读古诗的后两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春天的诗句有很多,请再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观书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告诉我们学习如同汲取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人称儒学“二圣”。他编订了历史上的“四书”,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大舞台。
____________________
“外面是谁?快进来喝水。”温和的声音从小屋里传出。我们三个不再犹豫,跨进了这个简陋的小屋。
他是位慈祥的老人。他把我们迎进屋,然后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水。“快喝吧,这是凉开水。”我们头也不抬地喝着。
窗外,一片葵花林。“爷爷,这葵花子能吃吗?”“不能。”老爷爷摸着李罗的头,“到了秋天才成熟哩。那时候你们再来,我炒给你们吃。”
…………
我们临走时答应老爷爷每个周六都去看他。回家后,我们谁也没去过那里。
到了秋天,我们收到了一个大邮包和一封信:
可爱的美美、笑笑、罗罗:
好久没有见面了。葵花子刚成熟,就寄给你们,希望你们喜欢。
…………
可爱的小朋友,秋天一到,我的病就会复发,所以我决定回老家治疗,但我一定要等到向日葵成熟的那一天,因为我曾经答应过你们,应该守信。也许爷爷再也不会看到你们了,但爷爷永远想念你们。
思念你们的爷爷
×月×日
1.给短文加上题目,写在横线上。
2.续写文章,写一写收到信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老 牛
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饮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口也一样。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温顺的老牛挣脱了缰绳,闯入沙漠里运水车必经的公路。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景,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样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
性急的司机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走开。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的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头哞叫,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处的沙丘背后跑来了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这对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或近义词。
反义词:知足 ________ 喧闹 ________
近义词:宝贵 ________ 怜爱 ________
【2】“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走开。”这句话中,你能猜出老牛此时内心的想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为本文重新换个小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倔强的老牛 B.就是不让路 C.母爱的力量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秃鹤
曹文轩
①春节即将来临,油麻地小学又接到全乡文艺会演的通知。“今年必须争得小学组第一名!”校长桑乔对蒋一轮等几个负责文艺宣传队的老师说。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选定演话剧《屠桥》。屠桥是个地名。有一天,这个地方来了一连伪军,他们无恶不作。那天夜里来了新四军,将他们一股脑儿擒获。桑乔看上这个本子的原因是里头有许多让人不得不笑的场面。几个主要角色很快分配好了,可等到彩排时,蒋一轮才发现有一件事没有考虑到:那个伪军连长在剧本里是个大秃子,而且里头许多唱词与道白都要涉及秃子。
②“这怎么办?”蒋一轮问桑乔。“不好办。”原本定的饰演伪军连长的是柳三下,他可是长着一头浓密头发。蒋一轮去找柳三下商量,看他肯不肯将头发剃掉。柳三下一听,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我可不做秃鹤!”秃鹤也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因为头发稀少,经常受到大家嘲笑,甚至孤立。
③眼看着就要会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须的秃头而苦恼不培。“只好不演这出剧了。”桑乔犹豫着说。“不演,恐怕拿不了第一名。”蒋一轮说。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大家都很遗憾。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④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时,连忙过去:“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⑤“好吧。”桑桑接过纸条。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⑥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蒋老师:我可以试一试吗?陆鹤”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却微微颤抖起来。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⑦秃鹤从未演过戏,但他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为了把戏演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⑧正式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油麻地小学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只见秃鹤脚蹬大皮靴,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⑨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大家立即分头去找。”桑乔说。是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河边,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桑桑走到他跟前,说:“大家都在找你。”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⑩许多师生都找来了。他们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秃鹤的哭声克制不住地奔涌而出。许多孩子也都哭了。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选自《草房子》,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会演缺少主要演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⑨自然段中,“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这句话中,“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文中哪一句话具体表现出“演绝了”?请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中,“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却微微颤抖起来。”蒋一轮为什么觉得好笑?双手又为什么会微微颤抖起来?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
【4】“秃鹤的哭声克制不住地奔涌而出”,演出获得了成功,秃鹤此时为什么哭呢?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秃鹤将自己最丑陋的一面彻底暴露在众人的面前,这是难堪而又委屈的泪水。
B.秃鹤看到老师同学都来找自己,感受到大伙儿对他的情谊,留下感动而又倍感欣慰的泪。
C.秃鹤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获得了尊严,这是喜极而泣。
D.滴出过程中,秃鹤遭到观众的嘲笑,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演出结束后伤心地哭了。
【5】“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文章的结尾充满诗意与温情,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仙人掌凭着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在最酷热干旱的艰苦环境中生长着,( )给人们贡献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它( )浑身是刺,貌不惊人,外表比不过高大挺拔的乔木,摇曳多姿的奇花异卉,( )仙人掌适应艰苦环境而生存的坚韧顽强和它那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是一种独特的美丽。可以说,仙人掌是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典范!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却 而且 虽然 而
(2)在这段话中,作者把 的仙人掌和 的乔木、 的奇花异卉作对比。这是外貌的比较。
(3)仙人掌能成为独特风景的原因是( )
A、浑身是刺,貌不惊人
B、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C、默默奉献的精神
D、适应艰苦环境而生存的坚韧顽强和它那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4)文中划线句子中有一对反义词:
( )——( )
(5)从这句话中,并领会全文内容,请你也来赞颂仙人掌吧,写出自己的感悟。
13、快乐阅读。
的草莓
父亲住在城北,女儿住在城南。
退休了好几年的父亲一时兴起,在窗外一块巴掌大的地方种上草莓。从此,父亲便时常往女儿家跑——送草莓。草莓并不多,哪一回也满不了一大碗,可父亲送草莓的积极性,却非常高涨。女儿看着一碗碗草莓,心里热乎乎的,都给自己的女儿吃了。但父亲却不依,非要女儿尝尝不可,而且,只有亲眼看见女儿吃下了草莓,才会满意地离去。
谁知几次过后,女儿就不再那么感动了。草莓满大街都是,并且很便宜,何苦大老远的送个没完。女儿告诉父亲,别再来送了,好好呆在家里养病吧!父亲嘴里应着,可过后一切照旧。
这一天,父亲又送来了,女儿故意生气地说:“若再送,我就回去把草莓拔了。”父亲只是嘿嘿一笑。
送父亲出门的时候,女儿发现父亲的右腿一拐一拐的,忙叫住了父亲,问是怎么回事。父亲摇摇手,说,碰破点皮儿,没事的。女儿非要看看不可,父亲极不情愿地挽起裤管,打开了简单的包扎,小腿上有一个很大的创面,已经溃烂了。女儿的眼泪刷地一下就流出来了。怎么弄的?去郊区驮牛粪摔的。驮牛粪干什么?给草莓施肥。
女儿忍不住责怪了父亲一顿,这草莓种着玩倒行,怎么下这么大力气啊。父亲一声不吭,由着女儿的性子。父亲有糖尿病,当医生的女儿深知其中的厉害,不容分说拉着父亲去了医院。
果然,父亲住进了医院,病情日趋严重。去世之前,父亲含笑喃喃地说:“你小时候,有一回,看见卖草莓的,吵着要买……那会儿,草莓是个稀罕物,贵得很……我到底没给你买……”
【1】根据短文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2】“父亲住在城北,女儿住在城南”这句话在文中起( )作用。
A. 点明中心 B. 总起全文 C. 烘托 D. 承上启下
【3】在第二自然段中,用“ ”画出与“女儿就不再那么感动了”相照应的句子。
【4】“这一天,父亲又来了,女儿故意生气地说”,女儿为什么要生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中第一句,父亲真的是一时兴起吗?他为什么种草莓,送草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引文的省略 B. 表说话断断续续 C. 表列举的省略
【7】请从父亲、女儿两方面理解“愧疚”的含义。
(1)父亲愧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儿愧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训练
材料一: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又,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材料二: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色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材料三:
材料一、二都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故乡》的素材,是鲁迅1919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它深刻概括了1921年前三十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1】材料一是作者回忆中的画面请用小标题写出闰土当时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一,我们感受到少年闰土的___________________;读材料二,我们感受到中年闰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最后一句写出了“猹”的灵活。
B.材料一、二对闰土的描写都只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
C.材料一中划横线部分属于环境描写,写出了夜晚海边瓜地的静谧。
D.材料三是材料一、二的写作背景介绍。
【4】请结合材料一、二,写一写你分别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尽量写出你的观点并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仿照下面的句式,在横线上写上两句与前后意思连贯的句子。
(1)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鲜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 ,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2)金钱能买来书本,但不一定能买来知识;金钱能买来 ,
但不一定能买来 ;金钱能买来 ,但不一定能买来 ;
16、用上修辞方法,把句子写形象。
八千多个日子转眼就过去了。
17、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我替你担心。(扩句)
18、姑娘说:“哥哥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
19、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任选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八月,天气极热。鸡套拉着翅膀,狗吐着舌头,蝉热得不停地叫。(热)
忙 冷 吵 辣 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
1.袁隆平问他的助手:“你们半夜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詹天佑是工程师。(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这是一项危险的工作。(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是否曾经有一首歌、一件艺术品、一幅画等打动过你?你是否与它有过一些故事呢?请你以“我喜欢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先补全题目,字数不少于500。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