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鞍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其中表达作者激动心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者非常高兴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用“然”组成词语填在括号里。

    1.我正要凝视他们时,_______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

    2.闰土的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_______他的家人非常疼爱他。

    3.我鼻子_______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4.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_________感到深深的寒意。

  • 3、读拼音,写句子,请把这句话整齐又美观地写在下来!

    ài guó shì wén míng rén de shǒu yào měi d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看拼音,写词语。

    shū jì zhàng fu qiāo mén zāo gāo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páo xiào yōng dài zhào gù yú wǎ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5、下面句子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E.设问 F.反问

    ①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   ________ ②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________ ③我目光跟着它的脚步,它走着,走着,一路上遇到不少同伴,互相打着招呼。 _______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_______

    ⑤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鉴赏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乡愁的思路和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的第三、四句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背景】1935年春天,毛泽东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突破腊子口天险,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挺近。

    【注释】六盘山:指的是甘肃、陕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接处的六盘山山脉,海拔3500米,山势险峻,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前征服的最后一座高山。

    望断:向远处望直到望不见了。

    屈指:弯着指头计算。

    长缨:这里指的是人民军队和工农红军武装力量。

    【1】“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___,“苍龙”指的是___

    【2】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画面。

    _________

    【3】读这首诗,我感受到了毛主席表达出了_________

  • 8、活动四:朗读古诗,抒发美好情感。

    【1】同学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让人心醉的美景,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生态之美。同学们围绕这两首诗开展了学习交流。下面的说法中,你不同意哪个说法。(     

    A.白居易的《鸟》中有一个“子”字,指的是小鸟。

    B.白居易觉得鸟和人是一样的,生命之间是平等的。

    C.杜甫的诗作,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

    D.杜甫的诗作,描绘了他眼中山山水水的美丽景象。

    【2】一位同学想通过朗读《鸟》这首诗,表达诗中蕴含的情感。结合诗句的意思,你觉得他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感激之情

    B.怜爱之情

    C.赞美之情

    D.悲伤之情

    【3】同学们发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两行诗句中的词语,有两两相对的特点。一位同学联想到了一副描写自然生态之美的对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惜他只想起了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你觉得下联可能是(       

    A.百鸟归来气象新

    B.千山万水入画来

    C.近水遥山皆有情

    D.南北西东万里程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童年》片段,回答问题。

    我平躺在舒适的大床上,厚厚的被子把我围成一个笨重的蚕茧。外祖母跪在窗前祈祷,一只手捂着胸口,另一只手不断地比画着。

    窗外寒风凛冽。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她温柔的脸上,一双乌黑的眼睛炯炯有神,额头上有几道深深的皱纹,像用刀刻上去的一样。她依旧穿着一件黑色的衣裳,整个人像是一座小山屹立在地上。

    做完仪式后,她脱下外面的黑色大衣,认真仔细地叠好,放进墙角的箱子里,然后走到床边。我闭着眼睛,假装睡着了。

    “小鬼头,你在逗我吧?你没有睡,是不是?我就知道。把被子拿来!”

    她抓住被子一角,用力一拉,我便跟着被子一起骨碌碌转了几圈,又垂直落在柔软的床垫子上。我们一起笑了很久。

    【1】填空。

    《童年》是作家__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它讲述的是小主人公_____从4岁到11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文段中的“她”是谁?在“我”的心中,“她”整个人像是一座小山。在你看来,“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我们一起笑了很久”,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

    【4】根据小说内容,判断对错。

    (1)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

    (2)小说描述了小主人公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 )

    (3)“我”的两个舅舅闹着要分家,因为担心母亲要讨回那份本来为她准备而被祖父扣下的那份嫁妆,两个舅舅甚至还因此大打出手。( )

    【5】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

    B.一般来说,书本的简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所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

    C.阅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不强的内容,可以略读,以提高阅读速度。

    D.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不用详细地阅读书籍。

  • 10、阅读

    门槛

    ①小时候,我喜欢坐在我家的门槛上。

    ②我家的门槛真高,比我的小凳子还要高。那时候,我要踩在小凳子上才能跨上门槛。

    ③娘在门边削红苕,捡猪草;我坐在门槛上看天,看黄泥巴围墙外的行人和那棵很大、很孤蚀的苦楝树。

    ④坐门槛怪脏的,娘说。娘要我坐凳子。娘真高,轻轻一脚就能在门槛上跨进跨出。我不坐凳子,我要坐门槛。(A)门槛高,看得远。

    ⑤后来就不坐门槛了,也不坐小凳子了。

    ⑥后来我回家,发现门槛其实很矮,轻轻一脚就跨过去了,就像娘那样。围墙仍是黄泥巴的,苦楝树依旧很大,很孤独。

    ⑦只是,娘却矮多了。娘坐在门槛上,像我的童年。娘说,(B)门槛高,看得远。

    1用“||”给文章划分段落,标在下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比喻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以________为线索,按________顺序行文,文中能表明该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

    4作者说“我家的门槛真高”,后又“发现门槛其实很矮”,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句、B句一样,含义相同吗?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读书有三种态度:一种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一种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又一种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些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同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

    (节选自叶圣陶《读书的态度》)

    材料二:

    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20分钟

    12分钟

    144分钟

    (摘自网络)

    材料三:

    国外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的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阅读时,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0.5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0.5秒钟。有专家认为,书籍是与我们的左脑交流,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摘自报纸)

    【1】上面三则材料是六年级的小文同学在调查过程中搜集到的,从中可以看出小文搜集信息的渠道有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阅读材料一,我们知道了叶圣陶提出的三种读书态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进行判断,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读书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

    B.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

    C.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也是适应的、愉悦的。

  • 12、阅读。

    材料一:

    ①一层晶莹透亮的釉,就像一个少女一般;写满了洁净与鲜丽。她就那么怀着美好的感情张望着这世间的一切。干净,不着人间污浊。

    ②每每看到青花瓷,我总是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非她莫属。她天然、她清新,她就是那么不动声色地美丽地进入你的视线、你的内心……

    ③曾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到了一个爱好书画的朋友处。由于他那书房的书香与古典,我喜欢上了那,喜欢上了那装有毛笔的如同花瓶的青花瓷。我拿起它细细端详,朋友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赠它于我。回来后,我当然急不可待地把自己的毛笔放入,自是左右上下品味一番。由于其瓶口不大,而笔又逐渐增多,便将笔均请入专门的笔筒,青花瓷,就被我拿来装花了。可是不管是高贵的牡丹,还是美丽的芙蓉、清雅的兰,总感觉与她的婉丽不相配。也许她并不需要什么来装饰,其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而最近,我又爱上了几款青花瓷。她们是名河酒业的酒瓶。酒喝空了,不等酒瓶着地,我就要了过来,只是为了珍藏、为了欣赏那一尊尊丽与雅致。

    ④一只一只地捧起,只是为了慢慢地感受她们的气息。

    ⑤飞鸟走兽、亭台楼阁、花草人物、故事传奇……水墨点染,工笔绘神。一缕缕馨香与高洁迎心而来。恍惚之中,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女子,妖娆地走来,云淡风轻地点缀在青花瓷……

    【1】材料一的第1自然段中,“少女”指______,把它称作少女,是因为______

    【2】材料一中画“ ”句子中的“端详”改成“看”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

    【3】材料一中“可是不管是高贵的牡丹,还是美丽的芙蓉、清雅的兰花,总感觉与它的婉丽不相配”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

    【4】青花瓷被称为“人间瑰宝”,是瓷器中的代表。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个词,可见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瓷器就是一张中国名片!像这样的中国名片还有丝绸、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草原》选段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小标题概括这段话描写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哪些句子是写作者的感受的?用“﹏﹏”划出来。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

    【3】关注文中加点的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再照样子,写句子。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A.皮鞋匠静静地听着。B.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C.   的海面上,霎时间   D.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似的微云。E.忽然,海面上刮起了 大风,卷起了巨浪。F.被月光照得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G.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H.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根据课文内容补充所缺内容。

    2观察图画,结合内容,完成练习

    ①选出与上面图片描述的内容相对应的片段中的句子。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②结合图片和文字,体会旋律的变化。

    A.音乐高昂激越 B.音乐气势逐渐增强 C.音乐轻柔、舒缓

    1_____2_____3_____

    3片段中,句子________是实写,句子______是联想。这样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渔夫对安娜说:“你得把他们抱过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仿照示例,选择一个词语,试着写一写符合这个词语的情景。

    备选词语:悲伤 高兴 入迷 震惊 害怕

    例:我选悲伤:天黑沉沉的,只有远处的一盏台灯蒙蒙地照亮脚下的路。走在路上,雨丝渐渐密集起来,冷冷的,像寒针,手里已揉皱的试卷一次次攥紧,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我选: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尼尔斯使劲地把马丁拖到湖边。(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逃不出我的手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鲈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

    (照样子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六一联欢会上,小红演唱了优美的歌曲和精彩的相声。

    (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改成陈述句。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让我开口。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路边的小杨树在风中发出阵阵响声。(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任选一题完成)

    1.六年的小学时光,给你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临近毕业,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或同学说。写封信,诉说自己的心声吧!注意书信的格式。

    2.看到这些科幻城市的图片,你有什么异想天开的想法?展开想象,编写科幻故事,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