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写词语,再从画线词中任选一个,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斩钉(_____)铁 别出心(_____) 全神(_____)注 饱经风(_____)的大树
技高一(_____) 暴露无(_____) 大步(_____)星 汹(_____)澎湃的海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全神贯注—(_____) 不假思索—(_____) 悠悠忽忽—(_____)
顾影自怜—(_____) 斩钉截铁—(_____) 威风凛凛—(_____)
3、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夏天里的成长》通过描写______的自然想象,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看作________,这样写使句子更________、______ 、_______,表现出“我”______的心情,同时也让文章充满了___________。
3.“九曲”运用______的手法,写出了狂风中,黄河________________的磅礴气势。
4、读拼音,结合语境写字词。
他戴着zhān mào(______),站在dǒu qiào(______)的山坡上。忽然,一只línɡ lì(______)的cì wei(______)从草丛里cuàn(______)了出来。shùn jiān(______),他nínɡ shén(______)静气,拿起钢叉zhì(______)向那里。
5、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动物叫声的词。
狗( ) 狼( ) 马( )
鸟( ) 狮( ) 龙( )
虎() 猿( ) 蛙( )
蝉( ) 鹤( ) 鸡( )
6、阅读诗歌鉴赏,完成答题。
浣溪沙
【宋】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选自《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2009年版)
【1】这首词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下列哪一项暗喻自己身处山水之中?( )
A.百亩中庭。
B.门前白道。
C.小院回廊
D.山桃溪杏。
【3】这首词的下阕写出了王安石晩年怎样的境况?( )
A.孤独寂寞。
B.悠闲自在
C.穷困潦倒
D.淡泊宁静。
【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浣溪沙”是这首词的题目。
B.“百亩中庭”写出了王安石家的庭院十分宽敞,足足有一百亩。
C.“为谁零落为谁开”写出了王安石心中的困惑,他很想知道当中的答案。
D.“半是苔”说明家里已经很久没有来客,也表明主人心情不好,无心打扫。
7、古 诗
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①卧听萧萧②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③吾曹④州县吏,一枝一叶⑤总关情⑥。
【注释】①衙斋:衙门里官员休息居住的地方。②萧萧:竹枝竹叶摇动的声音。③些小:小小的。④吾曹:我辈,我们这些,我这样的。⑤一枝一叶:本意指竹子的每束枝叶,暗喻民间的老百姓的点点滴滴。⑥关情:关心,动情。
【1】【品词析句】读诗句,完成练习。
理解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读诗句,完成填空。
这首诗以“______”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诗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百姓的疾苦生活,寄予了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素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长征》是一首_____律诗,作者是_______。
【2】对全诗起概括作用的诗句是_________。
【3】“_______”这个词语概述了红军长征中遇到的艰难困苦。“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描绘了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战斗,具体表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4】诗中的“万水千山”,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千山”的代表。诗中的用词__________写出了五岭山脉高低起伏,连绵不绝;__________写出了山的高大雄伟,可在红军眼里五岭只不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山只不过是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 “暖”字表达了红军渡金沙江的___________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__________________。
【6】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到今天止,已经80多年了,但红军的精神却被一代代人继承和发扬起来,请你来谈一谈,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发扬红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xuān xuàn)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惊讶),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yín yíng)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我会划去文段中加点字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奇丽(_________)愉快(_______)舒服(______)
【4】文中有2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我还从课外积累了2个,分别是 (_______) 和 (________)。
【5】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夏之韵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呜。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色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按绘画的观点,这其中大约有一定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爆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勃生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紧绷着。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辛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是不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追肥,浇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淡淡;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下面最适合填在文章第2自然段横线上,体现本段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A.夏天是充满生机的
B.夏天是多姿多彩的
C.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D.夏天的旋律是富于变化的
【2】第3自然段中用四个“快”字,叠用“听听”“看看”两个动词,在表达上各有什么作用?请在下面的横线作简要批注。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并说说文章围绕这个中心是从哪几方面进行叙述的。
【4】作者说文人笔下多是“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请试着写出连续的两句古代文人描写夏天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的赏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2自然段中“你看”以下的部分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B.第3自然段通过农民的勤劳忙碌,表明夏天的生机勃勃。
C.第4自然段结尾既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照应。
D.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主要通过对田野的景象和虚拟的场面描写并辅以议论来抒发情感。
【6】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又写“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以下“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
四川省九寨沟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自开放以来旅游者蜂拥而至,每年游客
量都超过 100 万人次,右图是九寨沟某一年客流量季节分布曲线图,看完后完成练习。
【1】如果将九寨沟的旅游分为旺季、常态和淡季,那么你认为淡季大致在_________这几个月。
【2】如果你去九寨沟旅游,你会选择哪个月出行?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九寨沟的旅游管理部门,针对旅游淡季,你会用什么广告语来宣传?
__________________
【4】旅游旺李,也会带来烦恼,旅回旺季时九寨沟景区人搞为患,超过了其环镜承载量,有人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建议。下面有关九塞沟开展生态旅游所采取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关闭景区内的宾馆饭店,执行沟内游,沟外住。
B.在景区内多移植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那成新的生态景观。
C.进行旅游功能区的规划,把旅酋活动的线路范围限定在核心区以外的地域。
D.停止生态旅游区的对外开放,促使生态环境的恢复。
12、课外阅读
永远的第十一位教师
在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校里,因办学条件差,一年内已经先后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人们寒心地说:“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能留下来了。”后来村里找了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的课。一个月后,女大学生被分配到城里工作。当女大学生收拾好行装,离开住所,准备离开的时候,她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久久不绝——那是她第一次教给孩子们的诗。她回过头来一看,一群纯真的孩子齐刷刷地跪在远处高高的山坡上——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长跪呀!她顷刻间明白了,那是渴求知识的孩子们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呀!
女大学生的灵魂就在瞬间的洗礼中得到了升华,她毅然决定留下来——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间,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去上初中、上高中、念大学……后来这位女大学生积劳成疾,被送到北京的医院治疗……
当乡亲们把她接回山村时,人们见到的只有被装在红色木匣内的她的骨灰……
后来,这个村里有了不成文的规定,不论谁来教书,永远都是第十一位教师……
1.文中画线句中的两个破折号有何作用?
第一个破折号:
第二个破折号:
2.“女大学生的灵魂就在瞬间的洗礼中得到了升华”,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大学生的灵魂就在暴雨中得到了洗涤,她觉得从此自己应该好好教书育人
B.指女大学生被渴求知识的孩子们的天地为之动容的长跪感动了,坚定了留在小山村教学的信念
3.村里为什么规定,不论谁来教书,永远都是第十一位教师?
13、读文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周六早上,我到郊外散步。走在桥上,我发现了石头缝(fèng féng)里长了一层薄(báo bó)薄的tái xiǎn( ),河边是绿绿的cǎo píng( ),还有美丽的花儿正在开放。在这里,我远离了xuān nào( ),shuǎi diào( )了烦恼,望着瓦蓝瓦蓝的天空,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畅。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2】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4、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岁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
材料二:福建省某市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发生率比例统计图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来分析,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儿童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
B.儿童处于成长阶段,不用控制体重增长。
C.营养不均衡会导致肥胖。
【2】从材料二可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现( )趋势。
A.快速上升 B.快速下降 C.平稳
【3】材料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同意材料一中“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生活中常用的很多词语都与戏曲有关,如“压轴、有板有眼、科班出身”,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青石对小黑石说,它讨厌过这样安静的生活。(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很长。(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缩到最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广场。
(1)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敏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校的功课必须学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少先队员们都在注视和倾听辅导员的讲话。
修改病句:
2、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要好好学习。
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反问句
4、“我们不能无谓地死亡,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
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5、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句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声真诚的赞美是一朵花,
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必须马上回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妈妈的耐心教育,使我认识到了。(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你不能不听我的建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同学们,从上面的文章中我们知道母亲的救赎让梁老师走出痛苦的阴霾,看到生活的善意与美好。那么你呢?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阅读、勤劳、善良、诚信、运动”中选一个话题,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写之前想一想它是怎么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写的时候注意把原因写具体。600字左右,注意字迹工整,文面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