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积月累。
1._______________,日暮客愁新。
2.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4.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5.锺期久已没,____________。
6.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1.神话故事是镶嵌在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我最喜欢的神话人物是孙悟空,他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一会儿变成diāo xiànɡ(__________)一动不动,一会儿手持一根金箍棒, wēi fēnɡ lǐn lǐn(__________)的。他一duò jiǎo(__________)就能把妖精吓pā xià(__________)。他有一个师弟叫沙 hé shanɡ(__________)。
2.我们要péi yǎnɡ(__________)个人的综合sù zhì(__________)。
3、辨字组词。
咆(______) 党(______) 淌(______) 呻(______) 舔(______) 废(______)
泡(______) 堂(______) 倘(______) 伸(______) 添(______) 泼(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轻手轻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悻悻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古诗《春日》,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春日》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理学家_________。
(2)根据下面的意思,在诗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晴朗的日子______ 平常、轻易______
6、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_______________庭院的墙壁上的。
【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
书:______________ 茅檐:____________
无苔:____________ 成畦:____________
排闼:____________
【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
A. 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 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
C. 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这首诗的时间是________,诗人告诉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的诗句让我们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写出朱熹的一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范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给诗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打“√”。
新:(①柳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故人:(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____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__,从“______”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B.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C.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D.《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情感虽带惆怅,却不悲伤。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的热烈场面。
【2】请根据片段的内容排序。(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骑兵师 ②战车师 ③炮兵师 ④步兵师 ⑤海军
【3】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把战士们比作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场面时,本段话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把文中从“面”上描写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只有一个地球
人类各种各样的行为破坏了环境,从而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失调等严重影响。
【1】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行为却破坏了它。
【2】地球在哭泣,因为人类的行为造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严重影响。
【3】如果你就是哭泣的地球,你会对人类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看戏
①晚上,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走路的石阶上都坐着人,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简直是一个人海。
③大幕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陆续登上了舞台。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
④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 )下来,( )在地上,( )到空中,( )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的情感与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绪也渐渐进入高潮。我们的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这位艺人的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⑥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先生。
【1】根据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的原则,把“滴、滚、落、溅”四个动词填回文中的括号内。
【2】第①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为什么将观众的表现写得具体详尽,将演出剧情写得十分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下文揣摩一下画横线的句子中“迷蒙的海”和“一座蜃楼”分别喻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运用了 的方法来描写看戏的场面,用“﹏﹏﹏”划出文中描写梅兰芳演唱的句子,在旁边作批注,写写从中体会到什么。
【6】文章最后才点明这位艺术家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十里长街送总理
①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②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③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④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⑤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⑥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⑦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渐渐远去,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1】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事件发生的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环境: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对人物总体概括的是第______句话,第______句话是对人物的具体介绍。
(3)通过这样的场面描写,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氛围?人物的心情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这句话中的“焦急”和“耐心”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望灵车―→____________
【4】“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里的“不约而同”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5】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展开了联想,请说出这段联想的作用:___________
13、阅读文段填空。
屋外hán fēng hū xiào( ),xiōnɡ yǒnɡ pénɡ pài( )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fēng bào( ),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小屋里却wēn nuǎn( )而shū shì( )。
【1】读拼音写词语。
【2】此文段是一段________描写,选自本期所学课文《穷人》,作者为_____国作家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___________》等。
14、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①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②“他不咬人么?”
③“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④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⑤“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⑥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______写的《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选文第1自然段中的两个破折号都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
(2)选文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号都表示语言中断。( )
【3】选文第4自然段中的“素”是____________的意思,“新鲜事”是指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我”对______的羡慕和钦佩。
【4】为什么“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
(1)添枝加叶(扩句)。
詹天佑是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枝剪叶(缩句)。
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
地球同宇宙相比是非常渺小的,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病句。
两个学校的乒乓球队正在举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伯父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17、句子训练营
1.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革命路上有千难万险。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句子改为转述句。
(1)妈妈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你要照顾好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班长说:“我有事,你组织同学们继续开展班会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练习。
1.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前两句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把半夜的景色描绘得令人神往。请你选一处景物。也用以动衬静的写法写出它的特点。
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