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美观工整。
dàng dí wèi lán chéng nuò jié zhǐ wú gū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yǐn mán zhàng ài chī mí tián jìng xī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按要求写词语。
形容时间短的词语:霎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语境,补充合适的诗句。
1.向晚时刻,我徜徉在宽阔的长堤,放眼望去,只见原野空旷,树影斑驳,再看江面,但见水中映月,清澈照人……此时此景,我不禁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踏着乡村湿滑的小路,词人走过一座弯弯的小桥,眼前忽然出现了一条潺潺的小溪和一座低矮的茅店,这一切是多么熟悉啊!他欣然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注释,写出下面文言文的意思。
孰①为②汝③多知④乎?
①〔孰〕谁。②〔为〕同“谓”,说。③〔汝〕你。④〔知〕同“智”,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
5、填写关联词
朱自清一身重病,( ) 饿死,( ) 领美国的“救济粮”。
6、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
等闲识得东风面,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春日》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这首诗中蕴含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到朱熹,我会联想到他的另一首诗《观书有感》。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识,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
7、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文/〔宋〕陆 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透过“少壮”和“老”,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种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一读,做一做。
雨过山村
[唐]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小溪旁长着翠竹。 _________
(2)互相呼唤。 _________
(3)庭院中间。 _________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9、课外阅读。
草是怎样一点点绿的
最先让我惊喜的是,有一天清早,我忽然看到公园的草地绿了,虽然只是毛茸茸的一层鹅黄色的浅绿,却像事先约好了一样,突然从公园的四面八方一起向我跑来。前一天的夜里刚刚下了一场春雨,如丝似缕的春雨是叫醒它们的信使。
我看着它们一天天变绿,渐渐铺成了茵茵的地毯。蒲公英都夹杂在它们草叶间渐渐冒出了小黄花骨朵。但树都还没有任何动静,还是在风中摇动着枯涩的枝条,任草地上的草旺绿旺绿聚拢着浓郁的人气,真是够沉得住气的。一直快到了五一节,才见网球场后面的一片桃树探出了粉红色的小花。没几天,公园边上的一排排梨树也不甘示弱地开出了小白花。然后,看着它们的花蕾一天天绽放饱满,绯红色的云一样,月白色的雾一样,飘落在公园的半空中了。尼考斯公园一下子焕然一新,春意盎然起来。
然后,金色的连翘花也开了,紫色的丁香花也开了,每一朵,每一簇,我都能看得出来它们的变化。变化最快的是连翘,昨天才看见枝条上冒出几星小黄花,今天就看见花朵缀满枝条悬泻下满地的黄金。变化最慢的是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树,很高,开出的花米粒一般,很小,总也见它长不大。近处看,几乎看不到它们,远远地望,一片朦朦胧胧的玫瑰红,在风中摇曳,如同姑娘头上透明的纱巾。这种树,在芝加哥大学的图书馆前的兩道旁铺铺展展的一大片,那玫瑰红便显得分外有阵势,仿佛咱们的安塞腰鼓一样腾起的遮天蔽日的云雾,映得校园弥漫在玫瑰色的雾霭之中。
变化最慢的是树的叶子,几乎所有的花都开了,树的叶子还没有长出来,无论是榉树、梧桐,还是朴树或加拿大杨。一直到芝加哥大学教学楼的墙上的爬山虎都绿了,尼考斯公园草地间的蒲公英的小黄花都落了,长出伞状的蓬松而毛茸茸的种子,它们才很不情愿地长出了树叶。我看见它们一点点冒出小芽,一天天长大,把满树染绿,在风中摇响飒飒的回声。
我知道,这时候才是芝加哥的春天真正地到来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春意盎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遮天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2—4自然段,请写出在作者笔下,芝加哥的春天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几天,公园边上的一排排梨树也不甘示弱地开出了小白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3自然段画线句子,谈谈你的休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以下文章,完成相关练习。
雪夜(有删节)
[日本] 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 ① ,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 ② :“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③ 。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④ 。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请将以下表示说的词语(或短语)分别填入到文中划横线处。
A.慌忙解释 B.含糊不清地嘟哝着 C.哆哆嗦嗦地说 D.迎了上来
【2】请你来梳理故事的情节。
温馨提示:第一个情节已经帮你梳理了,后面情节是怎么发展,结果又如何呢?请你画一画,写一写。
老夫妇屋里烤火聊儿子
【3】小说题目是《雪夜》,文中三次提到雪,以下关于“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说的开头很吸引人,作者把雪花比作小精灵,寄予了作者对这对孤独老人的怜悯和祝福。
B.“雪”在文中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下雪了,天很冷,歹徒走投无路才出来抢劫。
C.故事以雪花飞落作结尾,暗示老人对死去的儿子的深情也恰似那悠然飞落的雪花纯洁、美丽。
D.题目告诉了读者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与环境,渲染了阴冷的氛围。
【4】故事中为什么要反复提到“儿子在楼上”?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5】“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 而此刻,你的内心一定不平静,请写写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mí mǐ)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音响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他这个年龄嗜睡,没准儿就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稳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 馈)。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四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说不定到哪儿玩小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父亲在农村穷了一辈子,我把他接到城里来和我一起生活,没让他为柴米油盐操过一点儿心。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是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了,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所在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住处较远,他们用专车来接我。饭毕,他们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为一名壮硕的浴客服务着。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的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起来,惊得所有浴客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包括我的朋友,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而丢你的脸,哪料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父亲,感激父亲,数重并(抱 报)愧于父亲的。我终于明白父亲为什么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于写作,竞从未留意过父亲的房间里有没有新声。
⑦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浴客手里接过小费,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阁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zǎn cuán)了一千多块了,最后,父亲郑重地说:“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⑧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了儿女哟”……
⑨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了眼睛,
⑩“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⑪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或字。
萎靡(mí mǐ) 崩(溃 馈) (抱 报)愧 攒(zǎn cuán)了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气呵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英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①段画横线句子说“父亲不肯,说他没病”,联系全文看,父亲再三不肯去看病的原因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我”与父亲的几次对话,体现了几种不同的情感变化,试用合适的词语概括“我”对父亲的情感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写法和情感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事例从不同方面进行简述。(至少答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我的好朋友——山虎
我有一个好朋友,它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只狗,它叫山虎这一只狗已经陪了我五年了,而且已经成了我的————。我和它的感情非常————,直到现在我才知道,可是一切都晚了。自从山虎去了天堂之后,我就非常————,因为我————当初没有对山虎好一点。我还是给你们介绍介绍山虎吧。
山虎是一只沙皮狗,样子很可爱。他的眼睛大大的,耳朵耷拉着,它的个子并不是很高,就和一台电脑差不多高。脚上有四个软软的肉垫,尾巴翘起来。它是一只棕色的狗,它的毛非常的短,但是摸起来很舒服。
我还记得一些和山虎之间的事情,以前我住在奶奶家的时候,山虎是我最好的朋友,它从来不惹我们生气。有一次我放学了,走着走着,从远处隐隐传来了山虎的叫声,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山虎,我从心底里高兴,因为我这是第一次看见小狗来迎接主人,我连忙和它一起跑回家。我最喜欢和山虎赛跑了,虽然跑不过他,但是我也很高兴。
山虎的本领可大了,它可不和别的狗一样。它可以站起来像我们人类一样走路,如果没有我和我爷爷,他才不会站起来走路呢。而且它也很聪明,有时候你把一个东西随手扔在一个地方,它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找出来,你们还别不相信,我给你讲一件事情你就知道了。有一天我和山虎在院子里玩,我看见了一个用不着的东西,于是我便随手一扔,扔到了别的地方,然而就在这时,山虎跑到那个地方把那个东西叼了回来。山虎除了本领大之外,它还是一位母亲呢。
山虎是一位非常负责的母亲,无论何时何地他总是跟在小狗在一起,如果有人想要摸一摸小狗,山虎就会对那个人大叫,但是如果是主人摸得话,他绝不会大叫。
山虎就是我的朋友,没有了它,我的生活就少了许多乐趣,我想念山虎,我比任何人都想念山虎,山虎永远是我的好朋友!
【1】结合上下文,补充第一自然段中划横线中的词语。
【2】划线句子表现了山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章中描写山虎外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写你和某种小动物和谐相处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欣赏
让观众静下心来读书(节选)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谈道,《中国诗词大会》其实是在文化的道路上,帮助大家找回了一种心情,是一种被我们遗失了很久、忘记了很久的心情,是那种让静下心来读一段经典的心情的回归。读书是一种情怀,一种心境,在特别安静的情况下或者需要自己跟自己对话的时候,正是我们最需要读书的时候。通过《中国诗词大会》,我们看到更多的人心静下来了,更愿意回归到拿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那种感觉。
董卿说,打动人心的不是嘉宾光环而是文化情怀。其实,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从诗词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早已在读者群中形成常态,文化类节目只是将这把火“点燃”了。
4月12日,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来到成都市图书馆,点燃了无数朗读者的热情。《朗读者》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上午10点,朗读亭刚一开放使用,成都市民就已经在朗读亭外排起了长队。“单单是一上午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有大约40人进行了朗读。截止到下午6点结束时,有近百名市民参与了朗读。成都市民的文化素养和朗读热情令人印象深刻。”
4月13日,朗读亭来到武汉,“淡淡轻风”发表微博称:“珞珈山下朗读者,一群穿校服的小学生们齐声朗读传统四言古文,场面令人激动。万林艺术博物馆前,朗读亭边,朗读者们排了好长的队,场面蔚为壮观。”
连同早期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以及4月14日晚东方卫视开播的《诗书中华》,这几档原创的文化类节目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载体之一。
【1】下列说法与阅读材料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诗书中华》《朗读者》都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原创的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节目来到成都、武汉,受到当地人的热捧。
C.从中国古典文学、诗词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力量在读者群中早已形成常态。
D.《中国诗词大会》是那种让静下心来读一段经典的心情的回归。
【2】材料叙述的话题可以用下面的哪个词语概括?( )
A.娱乐
B.游戏
C.阅读
D.消遣
【3】“上午10点,朗读亭刚一开放使用,成都市民就已经在朗读亭外排起了长队”,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单单是一上午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有大约40人进行了朗读”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张家口同为主办城市。北京冬奥会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北京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延庆和张家口将承办所有雪上项目。北京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也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之后时隔整整70年后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同时中国也将成为第一个实现奥运“全满贯”(先后举办夏季奥运会、残奥会、青奥会、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国家。
材料二
2019年9月17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吉祥物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冰墩墩”形象来源于熊猫,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波、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忍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在设计上,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来自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1】这两份材料都和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2】想了解冬奥会的基本情况应该阅读材料________。(填序号)通过阅读,我知道了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2022年冬奥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22年冬季奥运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五次举办冬季奥运会。
B.北京是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冬两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
C.晓东对冬奥会期待已久,他打算去延庆观看2022年冬奥会的冰上项目。
【4】右图中,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是( )(填序号)
A. B.
我判断的依据是(请结合关键句回答):________
【5】请你结合两份材料向周围的亲人和朋友简要介绍一下第24届冬奥会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语言运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缩句)
______________
(2)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雨滴落在雨伞上。
(2)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鸟儿在枝头鸣叫。
(3)春风吹在你的脸上。
(4)秋天,树上红红的果子在风中摇晃。
17、虽然我一直找借口想出去,但是到底也没有得到妈妈的允许。(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竹子的品格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灵鸟在树上叫。(写成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荒坡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立刻会意了,接着说:“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室里安静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因为党的改革政策好。(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老师家访。(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刘老师热爱生活,意志坚强,大家非常佩服他。(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你都发现了生活中哪些美丽的场景?请以“最美丽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抓住具体的事情来写,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补充题目时,可以参考诸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