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抚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积累园地。

    (1)吟诗可赏景。“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里是秀丽的江南;“大漠沙如雪,________”里是雄浑的大漠;“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有迷人的春景;“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里有寂寥的秋意。

    (2)学文能修身。_____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名言“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___”指出:为_______而死,就_____;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_______

  • 2、日积月累。

    1.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   (龚自珍)

    2.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   (刘方平)

    3.__________,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4.今夜曲中闻_____,何人_____   (李  白)

    5.卧看满天云不动,__________   (陈与义)

    6.不是花中偏爱菊,__________   (元稹)

    7.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______,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___________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______,在年轮里 ______ ______

    8.子曰:_______,不亦说乎?______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_____,四十而____,五十而_____,六十而_____,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词填空。

    美中不(______ 理(_______)当然 完(_______)归赵 _______)不示弱

    不(______)其数  万夫(________)开 理直气(_______ 同心(_______)力     

    1.蔺相如和廉颇最终和好成为好友,(_______)保卫赵国。

    2.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是(____________)的,不足为奇。

    3.在国庆期间我观看了(__________)的教育片,其中《我和我的祖国》让我记忆犹新。

  • 4、读句子,看拼音,写字词。

    1.jǐ lǚ______洁白的月光照在小姑娘清chún______的脸上。

    2.贝多芬想着yuè pǔ______,按下琴jiàn______弹奏着曲子,琴声让兄妹俩táo zuì______其中。

  • 5、词语解释。

    潇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朦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眺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江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翠色欲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昂首挺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迎风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精会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钧一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江郎山和韵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极言其高。干:这里指接触。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赏析古诗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悲伤的是什么?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要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把诗歌读懂,然后抓住诗句的关键词进行体会,如本诗我们可以抓住”“九州同进行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习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 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 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2《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   ____ , ________ 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他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种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树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老人种的那片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卜楼,要买汽车,要娶本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短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列句子,完成填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这些话叙述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句话体现了老人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音乐之都维也纳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小盆地里,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们的乐谱和手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在这儿,到处可以看到大音乐家们的铜像或大理石像。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它造型美观大方,色彩和谐,本身就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设计最独特的是移动舞台,纵深46米,由几层平台组成,可随意升高、降低或转动。乐池可以容纳一个110人的乐队。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备有现代化的照明设备。观众席位于剧场中央,共6层,可容纳2200人。

    被称为“金色大厅”的音乐之友协会大厦,装饰精美,金碧辉煌。正厅两边的金色墙壁前,竖立着16尊大理石雕刻的音乐女神像。楼上两翼包厢后的金色大门口,放置着历代音乐大师的金色胸像。大厅顶上金色镂花梁柱间,画着音乐女神的彩像。在巨大的吊灯照射下,到处金光闪闪。

    每到新年,在“金色大厅”里都要举行世界一流的新年音乐会,奥地利总统和维也纳各界著名的音乐家也在这里登场。他们的精彩表演,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观众。

    1请用“ ”画出全文的中心句。

    2维也纳被誉为“音乐之都”的原因文章是围绕四个方面来写的,请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3文章第2至第5自然段都是采用“先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维也纳。请你根据这种方法,将下面的片段补充完成。

    课间的校园是欢乐的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你写《这样很快乐》,想想可以选择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请列举出三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寂静 安静 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告 宣布 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汇成 变成 融成)一阵(激烈 猛烈 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词语打“√”。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

    【3】“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话题的转换

    D.表示意思的递进

    【4】文中画线的部分,表达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你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概括选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先生的鼻子本来是天生的,为什么说是碰壁碰的呢?从中体现出鲁迅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结合当时鲁迅先生生活的社会环境,谈一谈你对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

    4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说一说大家为什么笑呢?

    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迅和萧红

    佚名

    1934年10月,一个23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采的流浪生活给打击得已经有点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柔弱女孩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护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鲁迅的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没有鲁迅先生,也就没有萧红。她很可能默默无闻地寂寞下去,甚至颓唐地毁灭自己。是的,没有鲁迅先生在荆棘满地的前面为青年们开路,萧红与和她同时代的一批青年作家也就不可能冲出牢笼走进文坛。三十年代出现的一批生龙活虎的青年作家,有谁没有受过鲁迅的哺育呢?在建立我国现代文学队伍方面,鲁迅先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鲁迅是中国青年作家之父,他一生对青年的帮助,是人们万世所感念的。

    【1】解释下列词语。

    (1)举目无亲:__________________

    (2)一见如故: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第二自然段画“——”的句子中“心里的冰块”是指__________,萧红“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个自然段画“——”的句子中“荆棘满地”暗指______,“牢笼”是指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写出每个层次的意思。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4】你认为本文歌颂的是( )。

    A.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萧红才华出众

    C.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 14、阅读

    青青庭院

    ①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②宽大的庭院里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印象中,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③每到六月,北屋前的石榴树会开满火红的花朵,它们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A着,贪婪地B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我常常拿一只玻璃瓶,轻手轻脚地躲在树后,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里,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我迅速旋紧盖子。我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乱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振动着淡淡的黄色的翅膀,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我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我的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找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我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④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⑤一晃小女也十岁了。每到暑假或寒假,她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父母已经赋闲在家,将今日的庭院装点得更加绚丽。爬墙虎在南屋的墙面上像瀑布一样泼洒下来,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窗儿在上面像眼睛一般地眨着。南屋与庭院之间多了一道花墙,上面是瓜藤搭起的帐篷,长的丝瓜从藤上垂下。转过花墙,东墙是满架的金银花,从南到北一路地铺开,西墙挂满了葡萄。各色的深的浅的树和藤在庭院中攀缘生长,错落有致。母亲的菜畦依然齐整,父亲的花草依然沿着菜畦一路开放。石榴树斑斑驳驳地脱皮,大大小小的石榴赶趟似的挂满了枝头,叶间还偶尔开放着一朵两朵火红火红的石榴花。但故乡的庭院究竟还是绿的,浓浓的,令人不禁想将它掬在手里,饮到心里,醉到梦里。

    ⑥故园的绿啊,它孕育着几代人的梦,不仅孕育着梦,也孕育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

    【1】对画“﹏﹏”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这绿是空灵而深邃的。

    B.这绿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C.这绿摇曳多姿,空灵而深邃。

    【2】填入画“____”的句中的A、B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叫 吮

    B.闹 采

    C.闹 吮

    D.叫 采

    【3】本文第③自然段写了作者捉蜜蜂的往事。你在生活中有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吗?请从本文的相关内容想开去,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

    【4】作者的女儿为什么一到暑假或寒假就“迫不及待地要回故园”?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

    【5】关于本文的主旨,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描述了儿时故园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之情。

    B.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之情。

    C.本文主要描述了故园往日和今日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绿带给自己及家人精神滋养的感激之情。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老师对我说:你去关灯,我来关窗。(把直述句改成转述句)

     

  • 16、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根据这一提示改写句子。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跟我学: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一般的句子构成:谁做()什么。但成分残缺的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意思不完整。修改方法:补全残缺部分。如下面的句子缺少主语,谁写了第一首诗?应将主语补充上。

    1.记得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鼓励是爱,父亲的批评是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改为陈述句。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①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要造好十万支箭,这件事得请你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仿写句子)

    例: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题目:最美的

    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心灵”“语言”“瞬间”“画面”“风景”等,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中心突出,层次分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