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重庆二模]重庆市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七八月份正是我国农作物生长的重要阶段,然而,入夏以来,全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旱情,这不但让旱灾下的人们生活艰辛,更让农作物危在旦夕。

    B. 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社会形态造成了制度性的约束,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意识形态领域根深蒂固,甚至形成了固定利益集团。

    C. 肯德基、麦当劳在被曝光使用过期变质鸡肉原料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通过明察暗访,终于查明这些过期劣质肉类原料来自上海福喜食品公司。

    D. 我国外贸发展环境开始出现国际产业转移放慢、周边国家承接转移加快、生产成本上升,因此我国外贸持续多年两位数高速增长的时代不复存在了。

  •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书/学相长   哽/狼吞虎   责/多兴邦

    B.实/脚实地   位/淡明志   迸/间不容

    C.的/是而非   进/身无物   咀/咬文

    D.逐/钩心斗   披/风一时   掉/厉内荏

  • 3、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璧有瑕,请指示

    B. 负约不偿城

    C. 未尝有坚明约束

    D.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遢(lā)             名(hùn)             白(shà)            (cuì)

    B.曲(quǎn)          好(pǐ)               (xūn)            然而止(jiá)

    C.堵(sè)               (shū)             然(jié)               满志(chú)

    D.梧(kuí)             (yuè)             窗(xuán)          张口舌(jié)

  • 5、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色彩丰富的抽象画于几年前始为国人所接受,如今登堂入室,不仅在美术馆、画廊里常见,还走进公共空间,步入市民居屋。

    B. 现在不少大款,认为钱是自己赚来的,怎么花谁也管不着,常常挥金如土,一饭千金,他们还觉得这才有派,这才叫潇洒。

    C. 在介绍自己时,刘悦伦显得非常谦虚,不仅少了溢美之词,而且非常简洁。他笑侃自己“工农兵学商,就差扛过枪。”

    D. 官宦世家出身的袁绍,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上古时期的《诗经》《楚辞》,到中古以后的唐诗、宋词、元曲,再发展到现当代诗歌,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展现了语言艺术的永恒魅力。诗歌中蕴藏了大量创新语言现象,其中不乏对后世影响久远的常用词语和句法,这些常用词语和句法对汉语的发展和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月亮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李益的《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一诗中,庭木已衰空月亮,城砧自急对霜繁。这里的月亮不是一个词,而是短语,指月光明亮,后来在唐诗韵文格律的作用下,由短语化为表示月球的名词。朝夕的产生亦是如此,它最初产生于《诗经》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中,朝夕本是并列的两个名词,在诗歌韵律的作用下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

    成语被看作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形式短小、结构稳固、内涵丰富等特点。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特点(如诗经以四音节为主)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催生出大批耳熟能详的成语。《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中有60%左右的成语源自诗歌,如天作之合出自《诗经》中的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壮志未酬来源于唐代李频的《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石破天惊最早出现在唐代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量词是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系的一大特色,在汉语语法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量词有很多就是从诗词韵文中产生的。如《汉语大字典》提到,的量词用法源于白居易的《题卢秘书夏日新裁竹二十韵》,几声清淅沥,一簇绿檀栾的量词用法始见于苏轼的《洞仙歌》,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此外,介词的发展也可以在诗词韵文中找到端倪。据考察,的介词用法最早出现在宋代辛弃疾的词中,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鹧鸪天·戏题村舍》)。

    在诗歌中,句法层面的创新现象也层出不穷,诗歌为很多句法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绝佳的语言环境。

    如紧缩句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指分句间经过语音紧凑和词语缩减,而形成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如天一黑就下班回家是由只要天一黑,就下班回家这个一般复句紧缩而成的。诗歌对紧缩句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蒋绍愚在《唐诗语言研究》中说,在散文中两个分句构成一个复句时,往往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关系,而在唐诗,特别是讲究格律的近体诗中,这些关联词一般省略不用,从而造成紧缩句的大量出现。

    例如,近体诗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严恽《落花》)中的问花花不语,就是由我问花,但是花却不语省略关键词和停顿而形成的紧缩句。紧缩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也可见到,如一则体育新闻标题《赢球不可怕!缺谁谁尴尬》,其中的缺谁谁尴尬就是受诗歌韵律的影响而省略了关联词无论……,都……

    诗歌不仅给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还在语言层面给汉语的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源泉。诗歌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宝藏,值得我们不断开垦和深挖。

    (摘编自张力《诗歌,语言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汉语发展和演化影响深远的常用词语和句法都来自传统中国诗歌中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B.成语经诗歌的韵律与情感催生,因而形式短小,结构稳固,内涵丰富,成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C.中国古典与当代诗歌为很多句法现象的产生与创新提供了语言环境,是创新语言的丰富的宝藏。

    D.现代汉语中的紧缩句受诗歌韵律的影响省略了关键词和停顿,这类紧缩句常见于体育新闻标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论点,再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B.文章从词语和句法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论证诗歌对汉语发展演化的影响。

    C.文章采用了举例论证,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

    D.文章在论证中多处引用诗词名句,其论证目的相同,都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推动了汉语的发展演化,一些并置的单音节词,在诗歌韵律的作用下变成了双音节词。

    B.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量词与介词,很多是从诗词韵文中产生的,如“簇”“点”“打”。

    C.诗歌推动了紧缩句的发展,紧缩句在唐代近体诗中大量出现,应与近体诗的格律不无关系。

    D.对中国诗歌语言的研究与开掘,能为汉语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不竭的动力和丰富的源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3)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________________,至于暴矣。(《诗经·氓》)

    (4)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5)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____________”的态度。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了两个比喻从正面论证坚持而不放弃的重要性,除“弩马”一喻外,另一比喻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即使是黄鹤和猿猱也难于通过蜀道的原因。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明月缓慢升起时的情形。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鸥作为“闲客”,具有与人亲善,温柔敦厚,以及自由不受拘束的形象特点,如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杜甫《客至》中“______”。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谈到《诗经》三百篇的创作者创作缘由是“______”,在《屈原列传》中也写到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是“______”。

    (3)春晚《满庭芳·国色》点燃“色彩新潮流”,而色彩的运用,在古诗词中很常见,既能写景,又能很好地抒发作者的情感。如“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2)苏轼《赤壁赋》开头点明游览赤壁的时间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表明自己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向往田园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①綦毋潜,綦毋为复姓,潜为名,字孝通,荆南人,王维好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作者在长安道上摆好酒席为自己的朋友送行的场景。

    B.诗中的“同心”即志同道合的朋友,表达与知心好友将要分别的不舍。

    C.作者认为,好友的落第只是偶然失败,劝慰他切不要感伤于知音的稀少。

    D.全诗和常见的送别诗题材相类,整体表达的是对落第好友的送别之情。

    【2】本诗写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读《玉版居记》和链接材料,完成各题。

    玉版居记

    明  黄汝亨

    钟陵民俭,境以内,山川城郭半萧瑟,绝少胜地可眺览。独城南山寺名福胜者,去城里许,径窅而僻,都无市喧。惟是苔衣树色相映,寺殿亦净敞可望,前令于此集父老或诸生五六辈,说约讲艺。而寺以后方丈地,有修竹几百竿,古树十数株,为松、为枥、为樟、为朴、为蜡、为柞、为枫,及巴蕉细草间之。四面墙不盈尺,野林山翠,葱茜苍霭,可攀而望。六月坐之可忘暑,清风白月,秋声夜色,摇摇堕竹树下。

    以吏事稀少,独与往还,觉山阴道不远,亦自忘其吏之为俗。借境情,似于其中不无小胜。因出馀锾,命工筑小屋一座,围棂窗四周。窗以外,长廊尺许,带以朱栏干。薙草砌石,可步可倚。最后隙地亦佳,覆树似屋,据而坐,亦近乎巢树凿坯之民。而总之以竹居胜,即榜竹为径,题之以小淇园,颜其居曰玉版。里父老诸生,未始不可与集。高客韵士与之俱,更益清远;间觅闲孤往,亦复自胜。

    不佞令此地,无善状,庶几此袈裟此片居为政林下者云尔已矣。昔苏子瞻邀刘器之参玉版和尚,至则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欣然有悟,盖取此也。寺僧一二,每见多酒态,不知此味。子瞻亦不可多得。嗟乎!情境旷眎,雅俗都捐,亦乌知世无子瞻玉版其人也。列一石刻《玉版居约》,戒杀,戒演戏,戒多滋味,戒毁墙壁篱落,砍伐摧败诸竹木。愿后来者共呵护之。有三章者,不难现宰官身而说法。工竣,为壬寅秋九月。

    [注] ①薙():除草。②淇园,殷纣之竹箭园。是我国第一座王家园林。③眎(shì):视。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吏事稀少   间:间或

    B. 借境情   汰:陶冶

    C. 盖取此也   诸:众多

    D. 三章者   越:违背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山川城郭半萧瑟,绝少胜地可眺览

    大江大河、城里郊外大半萧条凄凉,没有风景优美的地方可以游赏

    B. 去城里许,径窅而僻,都无市喧

    (福胜寺)距城一里多,通往那里的小路深远僻静,全然没有街市的喧嚣

    C. 而寺以后方丈地,有修竹几百竿,古树十数株

    这座寺庙后的一小块地方,有几百竿高高的竹子,十几棵古树

    D. 窗以外,长廊尺许,带以朱栏干

    窗子外面,建有一尺多宽的长廊,并用朱漆栏杆连在一起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钟陵县城南的福胜寺环境幽美,前任县令喜欢在此与家里的长辈、晚辈一起研究学问。

    B. 在公务稀少的时候,作者会独自来福胜寺欣赏美景,可以暂时忘记世俗公务,放松心情。

    C. 作者认为借山水美景可以怡养性情,他出钱在寺后建起了一座小屋,并命名为“玉版居”。

    D. 寺僧好酒而不好笋,作者感叹世上像苏子瞻那样能够从竹笋中体悟禅意的人确实少有。

    4用斜线(/)给链接材料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链接材料:

    (东坡)又尝要刘器之同参玉版和尚,器之每倦山行,闻见玉版,欣然从之。至廉泉寺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东坡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说法要令人得禅悦之味于是器之乃悟其戏为之大笑

    5结合《玉版居记》和链接材料有关内容,简要说明黄汝亨命名小屋为“玉版”的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要求写作。

    近一段时间,美籍华裔球员林书豪在美国职业篮球界的神奇表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反响,有网络段子如此描述:林书豪是台湾提供零部件,美国拥有知识产权,在大陆拥有无限潜力,恰如苹果手机一般。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