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松原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相如请得颈血溅大王矣”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A.勇气闻于诸侯 B.王好战,请战喻

    C.赵亦盛设兵待秦 D.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 2、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介绍信、证明信、感谢信、贺信四种书信都是专用书信,而且都要以单位或组织的名义发出,不能以个人的名义出具。

    B. 要使演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常常需要借助一些艺术的表现手段,如有声有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夸张的表情和动作等。

    C. 简报的报头一般包含简报名称、期数、编发单位、印发日期等内容,有时还写明提醒事项。

    D. 计划正文中的步骤和措施差不多,其中一项可以省略。

  • 3、《论语·为政》中,孔子所说的“而立”之年指的是(  )岁。

    A.20

    B.30

    C.40

    D.50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全面优化服务,出台扶持企业的举措及系列配套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揭阳创新创业,解决企业家的后顾之忧

    合上《红楼梦》,眼前尽是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女孩儿,一曲曲心生叹息的人世情。

    ③你刚大学毕业,进公司才三个月就被提升为部门主管。虽然机会难得,但你最好还是敬谢不敏,先在基层锻炼几年再说。

    ④不过一百多人吃着大锅饭的剧团,在那个米珠薪桂的时节,演不成戏,便没有收入,的确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⑤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悠悠万事,唯学问为大,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其实不容置喙,但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A. ②③④   B. ③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⑤⑥

  •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简洁的生活,看似简单,其实多么不容易做到  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因为我们就被这样崇尚奢华、制造奢靡的生活包围着  ④要想跳出这样的包围,该需要多么坚定的定力  ⑤即使我们只是普通人

    A.①④⑤②③ B.②①③⑤④ C.①⑤③②④ D.②③④⑤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星堆又上新啦!新出的黄金面具虽然只剩半面,但一朝闪亮登场,便成为万千网友争相追捧的网红。三星堆文物修复专家已经对这件文物进行初步的测量和恢复。通过对恢复后的面具样式辨识可知,这件黄金面具的风格与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坑所出的其他黄金面具差异不大,都拥有大嘴巴、高鼻子、三角立眼、有穿孔的双大耳。

    除了黄金面具之外,三号坑可见的还有许多青铜人物雕像,有全身、半身人头、圆柱雕刻等形式。三号坑虽然目前还没有完全清理完毕,但从目前报道数据来看,大体上与1986年一、二号坑所出的青铜雕像风格一致,文化内涵亦近同。

    这些有特色的古蜀青铜雕像群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段渝教授早先的研究论述可以作为一个参考:这些人物雕像的冠式、发式各异,显然不属同族,反映出古蜀文化广泛的民族构成,它们与一号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雕像,形成了有层次、有等级、有中心的结构。三星堆青铜雕像群展现出的是大型礼仪中心与王权结构相结合的内涵,有着深刻的民族和文化内涵及深厚的社会背景。换言之,三星堆遗址所出的青铜雕像群是古蜀国王用来区分社会阶层结构以及维持权力秩序的器物,这与中原殷、周王朝尚用青铜容礼器的风格迥异。

    那么这种有别于中原地区的古蜀青铜雕像群的文化源自何处?

    上古时代的西亚、埃及、爱琴海区域以及印度,都是古文明发源地,都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距今7000年开始,青铜雕像群已在这些地区普遍传播,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如古埃及大型青铜雕像的铸造可追溯到公元前2200年。古代西亚阿卡德王朝(约公元前2371—约前2154)统治者有精美的青铜雕像。古代爱琴海文明中出现了佩戴在国王脸上的黄金面罩。古印度摩亨佐达罗城址(公元前2500-2000年)也有青铜人物雕像。从西亚到埃及、印度河流域,这些地区青铜文明的文化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顺序性。至迟在商代(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中期以前,古蜀地区与古印度之间存在频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三星堆遗址所出的大型青铜雕像群的文化内涵,与世界古文明青铜雕像文化的发展方向相符合,风格一致,并且古蜀与它们之间自有文化交流的通道,故而三星堆遗址的黄金面具、青铜雕像群文化因素就是从这些地区传播而来。

    (摘编自龚伟《见证横跨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

    材料二:

    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将对它们的解读和认识转化为新的历史知识。

    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最新考古成果表明,我国是东方人类的故乡,同非洲并列人类起源最早之地;北京猿人在50万年前就发明人工用火术,为全球最早之一;早在1万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年前,我们的先人就种植粟、水稻,农业起源同西亚北非并列第一;我国在乐器、独木舟、水利设施、天文等方面的发明发现也是全球最早或最早者之一。考古成果还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这些重大成就为我们更好研究中华文明史、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提供了一手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文化、社会、历史意义。

    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各个时代的古代文明发展成就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先民在培育农作物、驯化野生动物、寻医问药、观天文察地理、制造工具、创立文字、发现和发明科技、建设村落、营造都市、建构和治理国家、创造和发展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这些重大成就展示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无尽宝藏,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自古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中国古代农业技术、四大发明以及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郡县制、科举制等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这些重大成就展示了我国在悠久历史进程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也展示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和平性格、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天下一家的大国气度。

    (摘编自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星堆新出土的只剩半面的黄金面具,大体上与1986年一、二号坑所出的其他黄金面具外形特征相似,风格几近相同。

    B.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和文化基因,这些塑造着全民族历史认识,对中国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C.三星堆青铜雕像群反映出古蜀国家多族融合、阶层结构多元化的特征,体现出深刻的民族和文化内涵以及深厚的社会背景。

    D.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在中华历史长河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已经深深熔铸于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原殷、周王朝常在祭祀、宴飨等仪式上使用青铜容礼器,与古蜀国家用青铜雕像来区分社会阶层结构以及维持权力秩序的风格迥异。

    B.考古学者将埋藏于地下的古代遗存发掘出土,有利于今人认识尘封的历史,有可能帮助我们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C.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等文明走向衰弱以致消亡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像中华文明一样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

    D.中国古人不仅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而且在漆器、丝绸、瓷器、生铁和制钢技术等方面也有独创性的发明。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考古发现:圆明园出土的质地优良的粉彩瓷砖,中间空心,周围钻有蜂窝状小孔,里面含有沙子。这种瓷砖兼有装饰和取暖功能。

    B.1965年在云南元谋上那蚌一带发现的元谋人的两颗牙齿化石,经古地磁测定牙齿化石的地层年代为距今170 万年前后。

    C.考古学家在浙江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发现了距今5300年到4500年左右的良渚遗址,在这里发现了大型古城、粮仓、大型水利工程等遗址。

    D.大汶口文化晚期已出现了随葬品十分丰富的大墓,至龙山文化时期,临朐西朱封和兖州尹家城发现的 8 座大墓,随葬品丰富,而且都有棺椁。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开放的胸襟汲取其他文明之光,也把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说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借代修辞展现轻松使曹军失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意从师学习的心理。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2)_________________,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3)_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4)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两句都表达出站得高见得广的意思。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一句表明秦国是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

    (3)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是用兽角做成的,故称“角”。在古诗词中,“______”和“______”等诗句都写到了号角。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小孩安适愉快、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荀子的《劝学》一文中,用来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进行对比论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绘琵琶女结束演奏时收拨当心画发出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选篇理由:本诗运用多种手法抒发情感,仔细阅读赏析,能更好地掌握诗歌抒情的表达技巧。

    寓驿舍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2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赵王张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曰:“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曰:“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矣。”钦叹息而去。笃因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

    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王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

    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年八十四。

    (《后汉书·党锢列传》)

    注:①刊章:诏令上删除告密人的名字。②蘧伯玉: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很讲义气。③明廷:汉代对县令的敬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览遏章表   绝:截留。

    B.笃因送俭出塞   缘:缘分。

    C.大将军、三公并辟   并辟:同时征召。

    D.而俭资计温   差:稍微。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不轨  ②俭所弃  ③明廷今日载半矣  ④莫不重名行

    A.③④意思、用法都不同,①②意思、用法都不同。

    B.③④意思、用法都不同,①②意思不同,用法相同。

    C.③④意思不同,用法相同,①②意思、用法都不同。

    D.③④意思、用法都相同,①②意思、用法都相同。

    3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张俭“望门投止”,能得民救助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②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 ③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④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⑤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⑥宗亲并皆殄灭。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俭为人刚正不阿,且淡泊功名,见刺史不称职,就称病不做秀才,对大宦官侯览及其母亲的罪恶,也敢冒死弹劾。

    B.毛钦也很敬重张俭,但他有命在身而不便直说,所以用蘧伯玉的耻于独为君子的德义来暗示李笃,自己也具仁义之德。

    C.张俭晚年颇受器重,但他对政事已经感到厌倦,官府多次征召,他都不肯就任。因为家中比较富裕,灾荒时能倾尽财产,济助百姓。

    D.建安初年,张俭被征召为卫尉,他内心并不愿出任,只是迫不得已才去上任的。后来他发现曹操已有取代汉室的野心,于是就退隐了,从此没再参预过政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养老院探望父母长辈,江苏苏州市一家养老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30次,给予200元“奖孝金”;累计超过20次, 给予100元“奖孝金”;累计超过10次,给予50元“奖孝金”。两个月下来,养老院发了3万多元的 “奖孝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待?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