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重庆二模]重庆市2024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话剧《从湘江到遵义》结尾时,“重返”人间的红军英烈呐喊发问:“共产党人兑现当年的承诺了吗?……”如黄钟大吕,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B. 战斗在边境口岸的缉毒警察,人人练就了一双入木三分的眼睛,能够凭借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蛛丝马迹,及时发现藏匿的毒品。

    C. 从偷偷摸摸拉活儿,到新规定出台,网约车合法身份的获得一波三折,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首个正式承认网约车合法的国家。

    D. 一个人什么时候容易犯错误?就是在自己一切顺利的时候。一个人感觉做事情得心应手就容易随心所欲,而又不能做到不逾矩,这时就要出问题了。

     

  •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凭学书(几:茶几)

    B.诸小妹语曰(述:转述)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代指成童之年)

    D.今已亭亭如矣(盖:古称伞)

  • 3、下列各项中,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俗话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①未来社会,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升级为智力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可以预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大量的人员将从事科学研究、创造发明、文化教育和艺术行业

    ③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④为了满足人类各层次的需求,必然会有相应的行业被创造出来

    ⑤尤其是,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和管理可望成为一大产业

    A.④③⑤②①

    B.①②④⑤③

    C.③④②⑤①

    D.②①⑤③④

  • 4、下列诗句,不属于描写边塞风光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5、某中学文学社准备出一期以某位人物为主题的校报。以下是这期校报的栏目名:

    ①瑶草春深佩服香  ②灵均憔悴寄离骚  ③舍生取义留天问  ④九歌有遗编  ⑤投祭楚江湄

    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这期校报的栏目名的一项是

    A.花巷日夜绘市井 B.众人皆醉我独醒 C.臣心一意向南指 D.下得战马咏大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旧燕

    张中行

    ①讲不清楚什么理由,人总是觉得几乎一切鸟都是美的,可爱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许选家禽外的一种,以期情能专注,不知别人怎么样,我必选“燕”。理由可以举很多,其中一项最重要,是与人亲近,而且不忘旧。

    ②我是北国城(长城)南人,成年以前住在乡下,先是土坯屋,后改砖瓦屋,都是祖传形式,正房(都坐北)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小康及以上人家兼有前后院。正房靠东西各间住人,中间一间两旁砌柴灶,可以起火做饭(冬天兼取暖)。这一间前部有门,如果有后院,后部也有门,就成为前后、内外的通路。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门,两层: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开,名为风门;靠内的左右两扇,高及顶,向内开,白日大敞,入睡前才关闭。这样,起来之后,入睡之前,这间通路房的前门就总是半敞着。是不是欢迎燕来住半年,生儿育女呢?说不清楚,因为祖祖辈辈都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③还是说事实,总是公历四五月之间,估计就是去岁那一对,回来了。门外罕有长者车辙的小家小户添了热闹,风门之上,燕飞入飞出,早期是衔泥筑巢或补巢,其后是产卵孵化,再其后是打食喂雏鸟。人也忙,因为正是春种到秋收的时候。现在回想,其实不是因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无意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德,才能够如此和平共处。关于和平共处,还可以具体说说。只说两件,都属于克已谅人的,先说燕一方,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农家早中晚三顿饭都要烧柴,烟气火气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过,可是没看见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说人一方,吃饭放矮长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黄口待食的时候常有粪便落下,怎么对付呢,照例是饭桌移动位置,而不说抱怨的话。人燕和平相处,由人方面说是鸟兽可与共群,取其诗意,可以说是羲皇上的境界。

    ④羲皇上与现代化难得协调,于是由二十年代后期起,我出外上学,离开乡村的祖传式房,改为住院学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门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风门,室内不见檩,也就再也见不燕巢以及燕飞入飞出了。有时想到昔日,很怀念。幸而还有个馀韵,是七十年代早期,我由干校放还,人未亡而家已破,当然还要活下去,只好妇唱夫随,到北京大学女儿家寄居。住房是五十年代建的四层砖楼,比较高大,楼前有两排杨树,像是与楼房比赛,钻得很高。我们夫妇住的一间南向,前面有阳台,未维新,用玻璃封闭,因而成为敞而且亮。记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飞来一对燕,选定上方近西南角,筑巢了。我很高兴,想到又可以与燕结邻,心里热乎乎的。老伴也高兴,说燕相中筑巢是个好兆头。巢筑得不慢,常常见“空梁落燕泥”。及至筑成,我吃了一惊,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种燕呢,还是在乡随乡,在城随城呢?两种巢相比,我还是更喜欢家乡那一种,因为可以看见雏鸟的黄口。但总是又来身旁了,应该庆幸。庆幸之馀,有时想到次年,至时还会回来吧?不负所望,次年的春末准时回来。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旧巢,不久又筑新巢。也许对环境有什么意见吧,第三年回来,飞旋几次,看看旧居,远去,就不再来。

    ⑤其后是时和地更现代化,我迁入北郊一座高层楼,居室有窗,有阳台,都封闭,蚊蝇尚不能入,更不要说燕了。由楼窗下望,有空地,却永远看不到“乍晴池馆燕争泥”的景象。常想到乡村的旧居,可惜先则人祸,家里人都散而之四方,继以天灾(地震),房屋倒塌,现在是连遗迹都没有了。其他人家,会不会仍保留祖传的遗风,年年有旧燕归来飞入飞出呢?但愿仍是这样。不过,纵使能够这样,总是离我太远了。那么,关于旧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年作也未能离开失落感的诗了,这是:

    漫与寒衾梦绣帏,

    天街细雨湿春衣。

    年年驿路生春草,

    旧燕归时人未归。

    1文章第②段详写屋舍格局和门的设置的目的是  

    2根据上下文意,推断“羲皇上”的意思是  

    3下列两句话具体描摹了两个时期的鸟巢。简析作者描写的用意。

    ①巢筑在屋顶稍靠后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开,向外偏上。

    ②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鱼壶形,长圆,近上部的一旁开个小口,仅能容燕身出入。

    4对上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②段的“说不清楚”,并非如此,是表达人们不刻意为之,是自然的生活状态。

    B.第③段中着力描写鸟和人的忙碌,呈现出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景象。

    C.第③段中的“克己谅人”,在燕一方主要表现其不同于其它鸟类的灵异的特征。

    D.现代化的生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也使燕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

    E.文章以燕为线索,文章脉络清晰,使要表达的主题更加鲜明。

    F.文章文字简洁有力,富有表现力,深刻地揭示了现代化带来弊端。

    5文章结尾处以诗结文,其作用是

    6文章以“旧燕”为题,强调一个“旧”字。纵观全文,陈述“旧”字包含的意思。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的诗句“____________”,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想保全树木的天性,须做到“____________”,其间闪耀着“呵护和放手都是爱”的思辨色彩。

    (3)古代诗人常把“鹿”写进诗中,或展示尚贤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如“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2)______,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杜牧《阿房宫赋》)

    (3)西当太白有鸟道, 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无题》)

    (5)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6)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7)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   (郑板桥《竹石》)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则由菊花零落之景触发自伤之情。

    (2)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社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了六种情景,动静相间,声色相融,互相映衬,意境凄清萧瑟。

    (3)苏轼《赤壁赋》中写出箫声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4)曹操《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来表现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礼贤下士,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鸟、鱼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7)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9)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借有作战经验的军士之口用通俗的话语议论克敌制胜之法。

    B.“当”“先”连用,干脆利落,指出作战步骤的关键所在,富于智慧。

    C.诗的后四句仍借军士之口慷慨陈词,直抒胸臆,亦含隐忧,振聋发聩。

    D.本诗以乐府古体写时事,洞悉人情,兼明大义,是很典型的五言律诗。

    【2】本诗以议论见称,表达了杜甫的军事思想,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阳人也。元规八岁而孤,兄弟三人,随母依舅氏往临海郡,时年十二。郡土豪刘填者,资财巨万,以女妻之。元规母以其兄弟幼弱,欲结强援。元规泣请日:“姻不失亲,古人所重。岂得苟安异壤,辄婚非类!”母感其言而止。

      元规性孝,事母甚谨,晨昏未尝离左右。梁时山阴县有暴水,流漂居宅,元规唯有一小船,仓卒引其母妹并孤侄入船,元规自执楫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阁于树杪,及水退获全,时人皆称其至行。

      元规少好学,从吴兴沈文阿受业,十八,通《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梁中大通元年,诏策《春秋》,举高第,时名儒成称赏之。起家湘东王国左常侍,转员外散骑侍郎。简文之在东宫,引为宾客,每令讲论,甚见优礼。除中军宣城王府记室参军。及侯景寇乱,携家属还会稽。

      后主在东宫,引为学士,亲受《礼记》《左传》《丧服》等义,赏赐优厚。迁国子祭酒。新安王伯固尝因入宫适会元规将讲,乃启请执经,时论以为荣。俄除尚书祠部郎。自梁代诸儒相传为《左氏》学者,皆以贾逵、服虔之义难驳杜预,凡一百八十条,元规引证通析,无复疑滞。每国家议吉凶大礼,常参预焉。丁母忧去职,服阕,除鄱阳王府中录事参军,俄转散骑侍郎,迁南平王府限内参军。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元规著《春秋发题辞》及《义记》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记》两卷,《左传音》 -卷,《礼记音》两卷。

      (选自《陈书·王元规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B. 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C. 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D. 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常数十百人/祯明三年入隋/为秦王府东阁/祭酒年七十四/卒于广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年,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也有其他含义。

    B. 诏策,文中指封建社会的一种取士制度,即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以录取人才。

    C. 历史上称一个王朝的第二代君主为后主。如三国时蜀国的刘禅、南唐的李煜等。

    D. 古代称守丧期满除去丧服为“服阕”。守丧,是孝顺行为,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元规出身悲苦,自强白立。他八岁时失去父亲,随着母亲去投靠舅舅;他的母亲想攀附土豪,因遭他反对而作罢。

    B. 王元规讲究孝道,品行高尚。他侍奉母亲十分恭谨,早晚陪伴母亲;当洪水来临时,他抛下亲生子女,先救母亲、妹妹等人。

    C. 王元规受人称赞,被皇帝赏识。他因品行、学识被人称赞;他被后主引荐为学士,后主还给他讲授《礼记》《左传》等。

    D. 王元规博学多才,著述非常丰富。他通晓《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写了《春秋发题辞》及《义记》等很多著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姻不失亲,古人所重。岂得苟安异壤,辄婚非类!

    (2)简文之在东宫,引为宾客,每令讲论,甚见优礼。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汉语,许多表达赞赏的语句都成为经典。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而今,这些语句又有了鲜活的网络流行语:西湖,绝绝子”“哇真帅,yyds”“荔枝真好吃,你懂的

    最近,一些网络流行语被几个中学生翻译成古诗文,获赞无数。诸如:也是醉了译为行迈靡靡,中心如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译为一言难尽意,三令做五申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译为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这些现象对比鲜明,耐人寻味。网络时代应如何更好地表达?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