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信造化之尤物也 造化:指天地、自然界
B. 又有一石……杰然特起 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 舟中估客莫漫狂 估客:饮酒者
D. 四际渺弥 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2、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
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李白纪念馆的一组是
①秋天一鹄先生骨 春水群鸥野老心
②半亭清风山与水 一船明月酒和诗
③盛唐诗酒无双士 青莲文苑第一家
④留得正气冲霄汉 著成信史照尘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犹有未树也
②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③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④彼且恶乎待哉
A.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5、对下列诗句中“月”这一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月乍出,有光无声,却能惊动山鸟,以静衬动,营造出“夜静”“山空”的静谧氛围。
B.“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冷,即心冷,诗人借无声的冷月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这里指拂晓之月,诗人借残月表达心境的凄清冷落,曲折地写出离愁别绪。
D.“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的月亮仍多情地照着这残破的古城,寄托了诗人对故国萧条的深沉感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注2019年考研的人都知道今年的分数线持续走高,很多专业国家线提高了十分,只有少数几个专业类别的国家线保持不变。国家线的提升也反映了报考人数增加,让考研竞争更加激烈,分数线走高。但如果你报考一些好院校,国家线并不是重点,很多院校和专业的分数线都非常高。
笔者知道一所普通一本院校,录取分数线是国家线,但调剂分数线已经高于国家线好几十分,这也可以看到今年高分人数明显增多。更不要说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的分数线,国家线的参考价值可能并没有那么有用了。虽然2019年一些院校的专业出现了缩招现象,但总体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了,这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计划。现在教育部比较看重专业硕士的培养工作,招生数量增加,从往年数据可以看到,专硕的招生数量已经多于学硕。
(摘编自中国《微评教育》)
材料二:
(选自《中国教育报告》)
材料三:
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哪些新趋势呢?
(1)推免生数量逐年增多,推荐免试入学是近年研究生招生中比较成功的一种招生模式,受到广大高校与研究生导师的认可,也成为“双一流”学校重要的招生途径之一。2020年,推免生招生计划人数呈上升趋势。(2)非全日制招生遇冷,《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也显示,六成左右考生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27%左右的考生愿意把非全日制作为备选项。对于不愿意报考非全日制专业的原因,超过七成的考生是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生源不足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统考以来招生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3) 延期毕业现象越发明显,近几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实际毕业生数却低于预计毕业生数,并且两者之间差距不断拉大。博士研究生的延期毕业率也在持续上升,延期毕业逐渐成为常态化现象。目前已有超过六成的博士研究生没有正常毕业。(4)招生中女性占比持续上升,近年来,在我国招收的研究生中,女性占比呈明显上升趋势。(5)不合格研究生清退力度加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强调: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促进研究生培养单位规范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今年以来,我国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予以退学。
(节选自《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趋势分析》)
材料四:
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学历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
首先是平台的改变,尤其是相对于普通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会有更高的平台去选择,例如五百强企业、高校等,这些可能对于普通院校的本科毕业生是可望不可及的。其次,上升空间,最后是落户、购房补贴等,都比本科生有着明显的不同,当然这些都是相对的,我们不可否认学历不好的人前景就一定差,但就大概率来说,学历高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考研落榜之后,考生可以选择哪些路呢?
路有千万条,条条都可以通罗马,所以不管是否考研成功,考生都需要做好多项选择:一、把握春招。相对于社招,校园招聘对无经验的毕业生来说是相当友好的,另一方面也是机遇,过年之后有大量的岗位空置;二,选择再次考研。据一项数据显示:二战生考研成功的概率远远超过第一次考研的学生,所以只要年龄允许,不妨再考一次,当然需要承受的东西也会更多;三、考公。考研的目的是找一份不错的工作,考公的目的也是如此,如果你能够在本科毕业之后考上公务员,相信三年之后,你也会成为很多硕士研究生羡慕的对象。
(摘编自中国“大学菌”论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9年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增加导致很多专业国家线提高,一些好的院校,国家线变得不重要。
B.延期毕业现象越发明显,不合格研究生清退力度加大,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C.研究生毕业后上升空间,落户,购房补贴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这些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
D.即使考研落榜也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其实还有很多道路可以走,甚至有些道路连硕士研究生也羡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五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增长了一倍左右,增长率却有下降趋势。
B.就业仍然是选择考研的核心因素,如果就业状况改善,考研热也会抑制。
C.非全日制招生遇冷主要还是因为担心就业问题,招生单位普遍生源不足。
D.“二战”考研需承受很多东西,但与第一次考研的学生相比有很大优势。
【3】结合材料内容及生活实际,基于“研究生招考的理性思考”,给研究生教育发展拟3点建议。
7、山居秋暝
(1)《山居秋暝》中由写景转入写人,以动写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山居秋暝》中动静结合描写山中清新景色,体现环境清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迷恋山中生活、厌恶宦海沉浮,渴望归隐山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8、拟行路难(其四)
(1)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2)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现作者极度矛盾和忍辱负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9、名句默写
(1)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宋·苏轼《水调歌头》)
(2) 吴宫花草埋幽径,________________。(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3) 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唐·韩愈《师说》)
(4) _____________________,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宋·柳永《八声甘州》)
(5) 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6) ________________ ,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7) 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勇者不惧。(《论语》)
(8) 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__。(《尚书》)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水波汹涌澎湃,岛屿高高矗立的景象。
(2)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不变”的角度指出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 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依山而建的楼阁密集、高耸。
(2)曹植曾慨叹“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在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3)《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
(4)《锦瑟》中“________ ,__________”抒发“此情”的无尽怅惘,别说现在追忆,就是当时就已经无尽的怅然若失了。
(5)《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
(6)《望岳》 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诗人心情激荡又眼界开阔。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上琴兴
常建①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②,可以徽黄金③。
(注)①常建,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同榜进士,长期什室不得意,躺拜陶醉于山水名胜,过着漫游生活,②梧桐,可为琴木,③徽,琴系琴弦的绳,徽黄金,金琴徽,言琴的珍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出弹琴的地点和诗人对琴声的独特感受,琴声可以荡涤心灵,使人平静。
B. 颔联用琴声的悠扬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澄明,突出表现了此地环境的静谧美好。
C. 颈联与“唯见江心秋月白”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写琴声的美妙动人。
D. 本诗清新素雅,既表现琴声的美妙,又描绘了一个清幽动人的意境。
【2】诗的最后两句表面写琴,实则另含人生深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主父偃者,齐临菑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乃西入关。 资用乏,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拜主父偃为郎中,一岁中四迁偃。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成速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元朔二年,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乃使人以王与姊奸事动王,王以为终不得脱罪,乃自杀。赵王恐其为国患,告言主父偃受诸侯金。及齐王自杀,上闻大怒,以为主父劫其王令自杀,乃征下吏治。上欲勿诛,公孙弘乃言曰:“齐王自杀无后,国除为郡,入汉,主父偃本首恶,陛下不诛主父偃,无以谢天下。”乃遂族主父偃。
(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B.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C.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D.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短,战国时以辩才陈述利害、游说君主的纵横家之术,与儒学并称两大显学。
B.结发,指古代成童束发为髻,代称人年轻时候;也可指成婚男女共臀束发的礼俗。
C.五鼎食,古代行祭礼时,大夫用五个鼎分盛五种供品,后形容高官显贵的豪奢生活。
D.国除,指朝廷剥夺有罪诸侯或高官的封地爵位,废止其子孙继承,也指其无后而封地爵位被废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父偃久经困厄,一朝飞黄腾达。他在齐国时遭人排挤鄙弃,游历各国时不被赏识任用;绝境中他上书朝廷,获得皇帝宠信,屡获升迁。
B.主父偃谋略高明,巧解朝廷困境。他剖析了诸侯国或骄奢淫乱或恃强反叛的形势,认为晁错的做法是正确的,应改以法削藩为推恩分国,皇帝采纳了他的策略。
C.主父偃飞扬跋扈,讥讽世态炎凉。他得志后收受重金,面对他人劝告,他直言自己做事就是要倒行逆施;他衣锦还乡时,羞辱了前倨后恭之人并与之断交。
D.主父偃受人畏忌,终致灭族之祸。他因揭发燕王罪行立功,群臣无不畏惧;他任齐相时派人以乱伦罪触动齐王,齐王因畏惧面自杀,他因此入狱,后遭灭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游燕、赵、中山,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2)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③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
④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古代先贤有很多关于幸福的言论,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任意一两句为基础,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向校文学社社刊《白帆》的“幸福大家谈”栏目投稿。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