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律) 鸟恋旧林(约束)

    B.契阅谈讌(同“宴”,宴席,宴会) 宅十余亩(方形)

    C.三十年(离开) 枉用相(问候、探望)

    D.对酒歌(应当) 何时可(拾取,摘取)

  • 2、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虽然刘和珍英勇倒在执政府士兵的枪口之下,但却给无数的爱国青年树立了精神榜样。

    B. 巴金对一条小狗表达忏悔之情的原因是,因为他为了保全自己而白白葬送了包弟的性命。

    C. 事隔多年,梁启超先生在大学给我们演讲时的场景和声音依旧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之中。

    D. 来自几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分别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学生会工作的一些基本情况。

  • 3、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为天下笑者,何也?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4、对下列诗句中这一意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月乍出,有光无声,却能惊动山鸟,以静衬动,营造出夜静”“山空的静谧氛围。

    B.“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冷,即心冷,诗人借无声的冷月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这里指拂晓之月,诗人借残月表达心境的凄清冷落,曲折地写出离愁别绪。

    D.“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的月亮仍多情地照着这残破的古城,寄托了诗人对故国萧条的深沉感伤。

  • 5、不少史学家认为中国造纸术真正诞生的元年是公元( )

    A.102年 B.103年 C.104年 D.105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黄姚酿

    不错,又是古镇。

    但这是不一样的黄姚。

    许多地方都有古镇,媒体已就此探讨同质化的问题。然而,作为古镇的黄姚,并非复制的赝品、复述的往事……它是活的,从未丧失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在入口处,我就被震动,仿佛看到黄姚的心脏。那是一棵巨大而古老的榕树。通常,榕树的气根向下垂挂,服从着地心引力和生长规律;而这棵巨榕整体倾斜,枝干依然参天,尤其是气根呈放射状铺张,沉重、繁密而交错,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如果你观察过孵化中的蛋卵,就会发现,最先发育的是心脏,然后从心脏里长出枝枝蔓蔓的血管,如同树枝,布满蛋膜。黄姚的这棵巨榕,气根如血管般蓬勃有力,又保持着内在的通畅,仿佛为整个古镇输送着养分和力量。

    为什么命名为“黄姚”?史料并无确凿记载。说法数种,基本认同与黄、姚的姓氏相关。光阴流转,古镇早就不是两个户族,许多宗族在此落地生根,修建祠堂。宗祠也如同心脏,溯流而上血缘意义的心脏,由此,宗族后代得以生生不息。即使这里地处偏远,甚至曾是荒川野岭,但踏山渡水的祖辈们终于在此停下脚步……从此,灶火不熄。

    古镇不大,街巷也窄,但取景框里处处是风景。方寸之间,明清古建筑就有三百多座,有许多老屋、石桥、庙祠、亭台和匾额。假如从空中俯瞰,黄姚的檐顶覆瓦如鳞,那些瓦片显得薄而服帖;黄姚的街巷细窄,如鱼背上的脊线。每一户人家,都是这小镇一片既坚硬又柔软的鳞,游过如水岁月。当垂挂的灯笼,映在夜色中湿黑的路面上,朦胧中,就像锦鲤般的光影,我想,走在上面的人,是不是能在梦中骑跃龙门?其实,整个黄姚古镇就如一条千年之鲤,根本无须飞跃,它已如龙,具有神话中的不朽之力。

    生活在黄姚,是神话般的日子,也是家常的日子。

    这里有许多商铺客栈和茶舍酒庄,沿街闲逛,感觉瓶瓶罐罐特别多,都跟零食铺或药铺似的。细看,多为酱制品和腌菜。酱的主角,当然是黄姚有名的豆豉,佐以辣椒、香菇、牛肉等调成各和口味。腌菜用宽口瓦罐盛纳,盖着通透的玻璃盖子,里面是木瓜丝、小河鱼等。有酿制的各种果脯,从土乌梅到小黑橘,还有甘草柠檬。因为山峰众多,这里盛产野果,用来酿酒。黄姚的酒庄里花花绿绿,琳琅满目。除了常见的桂花酒、玫瑰酒、葡萄酒,还有不算特别常见的捻子酒、金樱子酒、万寿果酒、诺尼果酒。黄姚的气候和水土容易让身体湿寒,当地居民早已得出生活经验,辣椒热汤、果酒药饮都可用于祛湿驱寒。他们利用这片土地的恩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酿制生活的别样味道。这里有艾糍粑、糯米粽、葛根酥。有炖肉的农家菜干、润肺的罗汉果、熬汤的鸡骨草和五指毛桃。菜肴也有特点,有两道我记忆深刻——豆腐酿和南瓜花酿,主材和汤汁都味美。

    这里的生活,有古风古韵,又率性从容。所以我说,黄姚不是仅仅展示给游客的博物馆,这座小镇有着古典的诗意——但它始终是活的,有自己的心脏、血脉和呼吸。刚才坐在台阶上掐豆角的汉子,除尽荚丝,端着菜盆回屋,只剩提环在有着纵裂纹的木门上微微晃动;当街剥笋的妇人,闲闲地聊着天,手底下像从冷紫色的鞘里剥出一把把新剑;前来写生的素描少年,勾勒线稿,没有忘记那些勾勒石缝的苔痕。没有大喇叭的喧响,没有喋喋不休的噪声,即使商家推荐食物,也是平静地递过来邀你品尝。夜色之中的黄姚,更是宁静。千百年来,黄姚一如既往,在我们看来是写意的生活,其实从古至今都是写实的生活。

    真正活着的古镇,一定既是时间的杰作,也是人类的创造。

    我想起那些工匠,想到他们手里传承的技艺。比如,雕。黄姚有砖雕、木雕、根雕、石雕、竹雕等,在一块看似平凡的器物上,他们愿意为美花费大量的时间。手在砖上粗糙,眼在石上昏花,整个的生命都在削刻凿砍上一一而雕,是动作里最为克制和温柔的,由此使花鸟诞生,并且花瓣永不败谢,翅膀永不降落。雕是对砖石的温柔,绣是对织物的温柔,都是对美的怜惜;雕是耐心,绣是耐心,酿也是耐心,都是人和时间一起创造的魔法。

    是的,除了酿菜酿酒,黄姚这座古镇也像岁月酿制的果实。在微雨中漫游,感觉黄姚就像雨滴一样古老,也像雨滴一样清新,它是用最干净的雨水酿制而成的。黄姚以酱腌闻名,但这并不矛盾——恰恰相反,只有在最清洁的环境里才能酿制,才能无惧运用酱腌手段,把食物变成诱人的美味,而毫无浊气和混沌;才能让一切远离朽坏,才能在沉淀中,抵抗时间的侵蚀,散发自身的醇香与光泽。

    (取材于周晓枫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媒体已就此探讨同质化的问题   同质化:性质或品质趋于相同

    B.如虬结着的粗大血管   虬结:蜷曲缠绕

    C.有古风古韵,又率性从容   率性:真诚

    D.而毫无浊气和混沌   混沌:不纯净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以一句话独立成段是为了着重强调黄姚古镇的与众不同。

    B.第六段从“覆瓦如鳞”巧妙地引出一系列与“鱼”相关的比喻。

    C.作者对黄姚古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笔触细腻,富于表现力。

    D.作者希望将黄姚古镇如文物一样保护,并陈列展示了当地的特产。

    【3】文章第四段写古镇的榕树,请指出该段包含哪些比喻,并分析它们各自的用意。

    【4】“酿”字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黄姚酿”包含了哪几层涵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辅佐刘备父子,得到了极高的赞誉。这可借用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沟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相见欢》一词中,既点明时令又写出庭院冷清的句子是:“_______” 。

  • 9、应用填空题。

    (1)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古诗词中有大量描写色彩的句子,请写出两句含有色彩词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那是_______,__________ ,意在以此干涉别国内政。

    (4)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比喻理想中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世界没人过问、受到冷落的成语是____________。

    (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古语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穿战袍、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警示当朝统治者,如果不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将重蹈秦灭亡之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凄苦冷清,又写出了作者不能与妻子互诉衷肠的悲哀。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氓》中,女主人公遭到了氓在心满意足之后粗暴无礼的对待,自己的家人不仅不同情,反而还讥笑她,她却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在投机取巧违背准绳的世俗面前,烦闷失意、走投无路,却表示“________________”,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这种丑态。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头城

    (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

    (宋)刘 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山围故国周遭在”,这句写山。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

    B.“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寂寞”运用了比拟手法,表现了潮水拍打着“空城”而无人回应,便又寂寞地退去了。

    C.“石头明月雁声中”,这“雁声”,不只是增加了画外音,也使全诗的意境得以完成,唱叹有情,余音不尽。

    D.第二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石头城芳草碧连天的景象,与后两句的寂寞清冷形成鲜明对照,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2】这两首诗都是以景写情的同题诗,试比较其表达技巧上的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莫能名斋记

    杨简

    四明杨简,得屋于宝莲山之巅。简思所以名之,东望大江,巨涛际天,越山对揖,衮衮如画,风帆飞鸟,夕阳烟芜,朝暮晦明,变态百出,于是间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谓真识江山。西望钱水,玉洁如镜,茂林奇峰,楼观辉月,烟霭翠蒙,模写不可,于是间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要不可谓真识湖山。

    反而即诸本真,敛其放情,落其外慕,穷理窟之幽微,探元珠之杳冥,不则事理两融,曲畅旁通,百川会同,归宿于中;又不则悠然无事,惟意所之,无所造为,乐亦熙熙,于名之乎?如此命名,不惟游逸颠迷,沉溺外景,俱不可谓实识本真。周思天下古今名言,无一可以称此,又岂惟简莫能名,正恐尽万古明智绝识之士,竭意悉虑,穷日夜之力,终莫能名。于是榜曰莫能名斋。

    然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曰有能名之者:是斋之南,高松抚疏,微风过之,萧然有声,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东,洪涛驾风,怒号翻空,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西,湖光翠迷,云飞鸟啼,是能名吾斋矣;是斋之北与其麓,鳞比万屋,人物往复,啾啾碌碌,是能名吾斋矣。有嘲曰:既曰莫能名,又曰能名,何其立说之无常?简曰:常。

    1】第段加点的指代哪三方面内容,请用文中三个字概括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得屋宝莲山之巅是榜曰莫能名斋

    B.穷理窟幽微何其立说无常

    C.事理两融然终不可得而名之乎

    D.则终不可得而名之乎萧有声

    3】(小题3)对第段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定不能说真正认识了江山。

    B.关键是不能说真正懂得了江山。

    C.一定不能说认识了真正的江山。

    D.关键是不能说认识了真正的江山。

    4】(小题4)从整句运用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5】联系全文分析文末的道理。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