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查字典。
要查的字 | 部首 | 再查几画 | 音序 | 音节 | 组词(两个) | |
歌 | __ | __ | __ | __ | __ | __ |
窗 | __ | __ | __ | __ | __ | __ |
2、填空。
青蛙天天捉________,我们要________他。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蝌蚪游哇游,先长出了____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了____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____,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妈妈有很多很多的办法,蒲公英靠_____传播种子,苍耳靠____________传播种子,豌豆靠________传播种子。
3.曹冲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4.《黄山奇石》一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金鸡叫天都”这四块奇石。
4、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河入海流。
2.与朋友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畦春韭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____________,野茫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志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一比,再组词。
喝( ) 披( ) 治( ) 纸( )
渴( ) 坡( ) 始( ) 低( )
6、我能把下列词语工整地抄写下来。
碧空如洗 万里无云 反反复复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7、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_______
【2】“飞流直下三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瀑布一泻千里的气势,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瀑布从天而降的壮观画面。____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 的打“×”
1.《雪孩子》中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孩子当成人来写。(_____)
2.《敕勒歌》是北朝民歌。(_____)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字读“jiàn”。(_____)
4.“危楼高百尺”中的“危”是“高”的意思。(_____)
9、判断,正确的画“√”,错的画“×”。
【1】“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这句话中的“温和”和“暴躁”是一对反义词。______
【2】“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这句话中的“才”是“能力”的意思。______
【3】露西在妈妈的帮助下,写了第二封信。爸爸看到信后,会安心地工作。______
【4】我读了童话故事《一只想飞的猫》,知道了这只“想飞的猫”不论做什么事,都很用功,希望把事情做好。______
10、读一读,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在括号里画“✕”。
1.读了《猴子种树》的故事,我们懂得了做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光听别人的话,对认定的目标,要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
2.“碌”用部首查字法,要查部首“石”,除部首外还有6画。( )
3.《找骆驼》中的老人明明知道骆驼在哪里,就是故意不告诉商人。( )
4.“刚被太阳收拾去”的下一句是“几度呼童扫不开”。( )
11、《玲玲的画》
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着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 时间不早了 快去睡吧 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以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 孩子 爸爸防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 别哭 孩子 在这儿画点什么 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______)
另外 一幅画 评奖 时候 及时
【2】照样子,变成新字再组词。
例:八→叭 (喇叭)
平→(____)(________) 羊→(____)(________)
庄→(____)(________) 令→(____)(________)
【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________)地端详 (________)地哭
(________)地看 (________)地说
(________)地走 (________)地跑
【4】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_________)
(2)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这幅画。 (_________)
(3)玲玲满意地笑了。 (_________)
【5】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1)(____)玲玲(____)时间不早了(____)快去睡吧(____)爸爸又在催她了(____)
(2)(____)怎么了(____)玲玲(____)爸爸放下报纸问(____)
(3)爸爸说(____)别哭(____)孩子(____)在这儿画点儿什么(____)不是很好吗(____)
12、我会阅读短文,并完成练习。
乐于助人的小蚂蚁
小蚂蚁成了远近闻名的小船长。
他开的不是大海轮,不是帆船,也不是独木舟,而是落叶儿小船。
小蚂蚁划着落叶儿小船,在清清的河里快乐地漂来漂去。
他划着落叶儿小船向小鱼们问好,小鱼们吐着泡泡,热情地欢迎来自岸上的小朋友。小蚂蚁向小鱼们讲述岸上惊险、迷人的故事。小鱼们也向小蚂蚁讲述着水晶宫的传说多神奇,多令人向往。
小蚂蚁又划着落叶儿小船向对岸驶去。他这是赶去报信呢!毛毛虫请他带个信儿,等到毛毛虫变成美丽的大蝴蝶时,一定要去河对岸探望他的好朋友大青虫。
一只萤火虫受伤了,从小河上空往下坠,小蚂蚁见了, 。萤火虫好感动,泪花一闪一闪的。
小蚂蚁船长划着落叶儿小船在水面上自由自在地荡悠。
【1】小蚂蚁开的是( )
A.帆船
B.独木舟
C.落叶儿小船
D.大海轮
【2】小蚂蚁忙着帮谁报信?( )
A.小鱼们
B.萤火虫
C.大青虫
D.毛毛虫
【3】小蚂蚁把怎样的故事讲给小鱼们听?( )
A.惊险、神奇
B.惊险、迷人
C.神奇、动听
D.感动、迷人
【4】短文第六自然段中,小蚂蚁看到萤火虫受伤了,他会怎么做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文中的小蚂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班造伞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鲁班想:要是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该多好呀!
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孩子“扑通扑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一会儿,一个孩子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一面有一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好啦,好啦!”他高兴得叫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出了什么事了?”
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说:“你试试这玩意儿,以后大家出门去带着它,就不怕雨淋太阳晒了。”
鲁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说:“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拿着这么个东西走路,可不方便了。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那才好呢。”
“对,对!”鲁班听了很高兴,就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东西改成可以活动的,用着它,就把它撑开,用不着,就把它收拢。这东西是什么呀?就是咱们今天的伞。
【1】在文中找出两ABB式的词语;________
你还能再写出两个平时积累的ABB式的词语吗?
________
【2】找出鲁班造伞时的动作词。
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个比喻句,是把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
【4】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________。
【5】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
_____________
14、基础阅读。
曹冲称象
古时候有个叫曹操的人。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1】仿照例子,写句子。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____像______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______(用“到底”写句话。)
【2】找出曹冲称象办法的句子,读一读,简单写一写每步是怎么做的。
曹冲首先_____,接着______,再____,然后_____。
【3】你认为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dé děi)造一杆(ɡān ɡǎn)大秤(chèn chènɡ),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dǎo dào)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在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下沉——( ) 重——( )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大象的 。这句话把大象的身子比作 ,把腿比作 。
5.读句子“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想一想,去掉这句话中带点的词“才”可以吗?为什么?
6.表示曹冲称象先后顺序的词语是 、 、 。
16、请你来商量。
周末,你和玲玲、东东按照约定,正在你家里一起写作业,准备写完作业一起做手工。忽然,你的爸爸妈妈赶来,偷偷告诉你老家有急事,需要马上带你回去。你准备怎样跟同学说呢?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写句子。
例:雪孩子变成了水汽。
雪孩子变成了水汽,很轻很轻的水汽。
1.雪孩子变成了云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空中飘着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底游过了鱼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我说过的话怎么会忘记?
我说过的话不会忘记。
4.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年轻的骑着毛驴,让年老的跟着走,像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想一想,说一说。
读了课文,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 (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习作。
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图中的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再把想到的故事写下来。注意要把故事写清楚、完整,语句要通顺。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