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许多奏章极负盛名,其中被誉为“清代第一奏折”的《三习一弊疏》是御史孙嘉淦提出的。所谓“三习”,是说人为官时间久了,往往不由自主地生出三个坏习惯,即耳习、目习和心习。孙嘉淦还详细分析了“三习”日积月累的养成过程。耳习—( )。目习——刚开始排斥不礼貌的人,而后讨厌那些对自己敬而远之的人,再后来连对自己尊敬但不会办事的人,都觉得厌烦了。心习——原本认真地工作,可时间一长,便不再严格要求自己,再后来不管自己有什么想法,都自以为是了,不允许有不同的意见产生。“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就是“三习”的恶果。

    A.开始时只是不喜欢别人有不同意见,后来便逐步发展成讨好的话说得水平不高也不爱听,最后连他人说不顺耳的话都不行

    B.开始时只是不喜欢别人有不同意见,后来便逐步发展成不顺耳的话也不爱听,最后连讨好的话说得水平不高都不行

    C.开始时只是不爱听不顺耳的话,后来便逐步发展成不喜欢别人有不同意见,最后连讨好的话说得水平不高都不行

    D.开始时只是不爱听不顺耳的话,后来便逐步发展成不喜欢听讨好水平不高的话,最后连别人有不同意见都不行

  •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岂能毋哉 ②则毋杨矣 ③行贤而去自之心  ④美者自,吾不知其美也 ⑤将在于贤而已 ⑥不义不 ⑦不能以尚事能为政也 ⑧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也 ⑨今上举义不辟贫贱

    A.①③④/②⑤⑥/⑦⑨/⑧ 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⑧

    C.①⑧/②⑤⑥/③④⑦⑨ D.①⑧/②⑦⑨/③④/⑤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一些城市建成的住宅楼鳞次栉比,但住进去的人却项背相望,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

    ②对于中医里用树皮、昆虫治病的做法,一些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国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

    ③这两支球队都曾有过辉煌的成就,但时移世易,双方都风光不再。大战在即,双方看似剑拔弩张,其实更像同病相怜

    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直怀揣修宪梦并为此不遗余力,自二次执政以来,安倍政府得寸进尺,大力推进日本军事化进程。

    ⑤诺兰执导的电影《敦刻尔克》7月已在多国上映,而中国的上映时间一度改弦易辙,最后定于9月1日与中国大陆观众见面。

    ⑥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 4、对下列加点的“究竟”一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

    ②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不答应?

    ③对于这件事,一定要查出个究竟来。

    ④你的意思,忽而软,忽而硬,究竟是怎么回事?

    A.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B.①②④相同,③与其他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州(yǎn)             (xǔ)             阳湖(pó)             一丘之(hè)

    B.沙(lì)             (zhòu)       梁山(pō)             目眩(yūn)

    C.调(jì)             (chù)             水蒸(qì)             远流长(yuán)

    D.告(bǔ)             纶(jīng)       (zhuāng)品       盘托出(hé)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洪荒初雪

    徐 刚

    站起来的我们的初祖,至少在一开始是很不习惯的,并且对爬行始终抱有怀旧情结,当他们在森林中与猛兽格斗不敌而退时,便只有爬到树上,居高临下以为躲避。说不定他们还发出过这样的感叹:我站起来干什么?

    人类最早的家在树上,祖宗称之为“巢”。

    我们的古籍上记载道:“上古之世,人少而禽兽众。”最早发明并筑巢的叫有巢氏,不妨说有巢氏开创的“构木为巢”的历史,是我们家园的起点。

    人类出现之初并不以万物之灵自居,也不见得比动物聪明到哪里去。有古老的传说认为,有巢氏是看见了树上的鸟巢之后得到启发,才筑巢而居的。

    在这之前,我们的先人白天赤条条地在林间野地觅食,晚上则同样赤条条地栖身于树木的枝枝丫丫间。

    巢可避风,巢能挡雨,因而巢又被称作风巢、雨巢。很久以后直到今天,还有把情侣的新居称为爱巢的。人类繁衍后代的事业,自有巢之后,一般而言都是在房子里进行的。

    有了钻木取火,不再茹毛饮血之后,房子里又出现了火光和烤肉的香味,房顶上开始冒出青烟,那是人间烟火。

    约略言之。这就是我们的家。

    人只能在环境中生活。

    自然环境是天然的,比如华夏先人在黄河、长江流域的发祥之地,水草丰茂,林木森森,虎啸猿鸣不断,野生果实累累。但,自然环境中的人的居住地却需要稍加营造。人从森林里出来,亲近绿色几成天性;人怕潮湿,便要选择向阳坡地;作为简单而必要的防范,又有了枯枝朽木组成的篱笆。

    当插进泥土中的枯枝中的某一根,来年春天不经意地发出新芽时,我们的人文初祖惊讶了,这使他们的目光从更多地留心天上的风雨雷电,部分地转移到了土地上。

    土地一样神奇,而且离人类最近。

    后来,才有了“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也有了播种的最早的冲动和构想。那是一次采集归来之后,那些果实有坚壳,用石块敲开之后便冒出一阵清香,放进嘴里,味道好极了,为什么不埋进泥土中呢?当然要埋在枯木长出新芽的那个地儿,每天都去看一次。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走近埋下种子的土地,敬畏和神秘地守望着。

    相比起来,采集便如同漫游了。

    采集的黄金时节是夏秋两季,夏天是采摘,秋天是捡拾,各种野果及森林中的籽实漫山遍野。先是边采边吃,吃饱了再带回家,那时没有口袋,更不会有集装箱,便堆放在大片的树叶上,托举着走回家,相当辛苦。家里有嗷嗷待哺的小孩,狩猎回来的男人除了吃肉之外还要吃粮食,更有空手而归的时候,在门口等着,看见托举绿叶归来的妇人便“咿呀”欢呼。

    那时的语言要比现在简单得多,好处是省了很多废话,无非是“吃饭、睡觉、出门、回来了”几句,而且还要借着手势。

    冬季是寒冷而漫长的。

    人们不得不节俭地使用干果及兽肉,半饥半饱,还要节俭地烧柴,小心地侍弄篝火,拥挤在灰烬旁睡觉。比寒冷更可怕的,其实是冬季的信息,封杀一切,了无生机,常常是大雪封门,让人惶恐于看不见道路,看不见土地。好大好大的雪带给先人的绝不是赏雪吟诗的雅致,而是好不容易从夜的黑色的恐怖中挣扎过来以后的,对白色的悲凉之感。

    从白色的雪地上卷起的刺骨的风,像刀子一样割着房子,割着人的内心,恐怖与饥寒交迫让人的精神崩溃。我们的先人把两手伸过头顶,喊出一声:“完了!”

    可是,春雷响起了。

    风变得暖和,与其说人的肌肤先感觉到了,还不如说心灵被揉搓后复苏了。雪融之后,道路和土地重新显露出来了,人们高兴地呼喊着:“好了!好了!”

    真正的人类文明史上的初雪啊!

    语言不仅是在劳动中创造的,也是在惊恐绝望和喜乐中随意呼叫出来的。

    家家的门打开了。

    “好了!”“好了!”人们互相打着招呼,把柴火集拢,把干肉堆在一起,把火烧得旺旺的,肉烤得香香的。大自然的风告诉我们的先人:造物主造你,就是要你立在地上,经历寒冬,守望春天。

    (摘自《守望家园》)

    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于我们的初祖站起来的情形,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并且认为他们最初对站起来不适应。

    B. “爱巢”是由“风巢”“雨巢”演化而来的,着一“爱”字,使该词充满温馨;但因一“巢”字还是给人不适感。

    C. “心灵被揉搓后复苏了”使用了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原始人的心情由以往的绝望变得内心舒畅。

    D. 在作者看来,家的构成要素是房子、火光和食物的香味以及房顶上人间的烟火。

    2“造物主造你,就是要你立在地上,经历寒冬,守望春天”与前文哪句话照应?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本文中,作者向我们讲述了我们的祖先进化发展的历史,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告诉我们当见到“贤”和“不贤”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以美女自比,用“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自己遭人嫉妒、受人攻击的处境。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 8、名篇名句默写。

    (1)在《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中直截了当点明愁苦,反而让人觉得更加神妙、淋漓尽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本植物”进入诗人视野后,在古诗词中常被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其茂盛的生长现状,抒发兴盛衰亡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声音的类比联想,写由琴声想到珠玉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及潭周围的树木,着意渲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 10、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_______,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2)不忍登高临远,_______,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

    (3)_______,有杀身以成仁。(《<论语>七则》)

    (4)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鸡犬柏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6)_______,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7)人行明镜中,_______。(李白《清溪行》)

    (8)辅车相依,_______。(《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在黑暗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借代修辞展现曹军失败的句子是“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节选)

    李白

    庐山秀出南斗①傍,屏风九叠②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③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④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注】①南斗:宿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②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九叠如屏而得名。③金阙:指庐山的石门——庐山西南有铁船峰和天池山,二山对峙,形如石门。④香炉瀑布:南香炉峰。瀑布:黄岩瀑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庐山秀出南斗傍”,古人认为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庐山一带正是南斗的分野,这句话的意思是“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

    B. 前三句写鸟瞰,粗线条勾勒,将九叠屏一带的湖光山色收入眼底,“影落”描写了山影倒映在水中的情景,“青黛”是青黑色。

    C. “金阙”四句是从仰视的角度来写景的,“银河倒挂”是作者的奇想,意思是眼前的瀑布就像银河水倒流一般,用笔奇崛不凡。

    D. “翠影”一句,色彩对比映衬鲜明,“鸟飞”一句与“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笔法相同,都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E. 诗人浓墨重彩,正面侧面结合,拟人夸张并用,用笔错综变化,迂回别致,层层写来,将庐山一带风景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2这首诗描绘了庐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既冠,见特进李峤,自言“读书未遍,愿一见秘书”。峤曰:“秘阁万卷,岂光阴能习邪?”邕固请,乃假直秘书。未几辞去,峤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峤叹曰“子且名家!”

    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珪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诤,乃召拜左拾遗。御史中丞宋璟劾张昌宗等反状,武后不应,邕立阶下大言曰:“璟所陈社稷大计,陛下当听。”后色解,即可璟奏。邕出,或让曰:“子位卑,一忤旨,祸不测。”邕曰:“不如是,名亦不传。”

    五王诛,坐善张柬之,出为南和令,贬富州司户参军事。韦氏平,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弹任职,人颇惮之。谯王重福谋反,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捕支党,迁户部员外郎。岑羲、崔浞恶崔日用,而邕与之交。玄宗在东宫,邕被礼遇,羲等忌之,贬邕舍城丞。

    封禅还,邕见帝汴州,诏献辞赋,帝悦。然矜肆,自谓且宰相。邕素轻张说,与相恶。会仇人告邑赃货枉法,下狱当死。后得减死,贬遵化尉。开元二十三年,起为括州刺史,熹兴利除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始,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既入朝,人间传其眉目瑰异,至阡陌聚观,后生视风内谒,门巷填隘中人临问,索所为文章,且进上。以谗媚不得留,出为汲郡、北海太守。天宝中,左骁卫兵曹参军柳勣有罪下狱,邕尝遗勃马,故吉温使引邕尝以休咎相语,阴賂遗。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傅以罪。诏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就郡杖杀之,时年七十。

    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邕虽诎不进,而文名全国,时称李北海。卢藏用尝谓:“邕如千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后卒如言。杜甫知邕负谤死,作《八哀诗》,读者伤之。邕资豪宕,不能治細行,所在贿谢,畋游自肆,终以败云。

    选自《新唐书·李邕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B.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C.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D.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唐代为散官

    B.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借指太子。此处的“东宫”与《陈情表》中的不同

    C.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大典,一般在泰山举行,也有在其他山上举行的。

    D.阡陌,田界,田地中纵横交错的小路;也指田野、垄亩。在文中代指路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邕方直敢言,尽职尽责。担任左拾遗时,即便武后发怒,仍为宋璟辩解;担任左台殿中侍御史时,弹劾在职官员,人们十分忌惮他。

    B.李邕为人骄矜,仕途不顺。他自夸将要做宰相,还一向轻视张说;也曾因岑羲等人的忌恨,被贬为舍城丞,又因遭谗言而出京为官。

    C.李邕博闻强志,文采出众。短期内遍读秘阁书文且应答如流;皇帝来到汴州,曾下诏令让他献上辞赋,他也因善写文章被称为“李北海”。

    D.李邕风采卓异,天性豪宕。他眉眼俊异,年轻人为一睹其风采前去拜谒,以至门庭里卷拥挤;他不拘细节,收纳馈赠,游猎尽兴,最终败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邕出,或让曰:“子位卑,一忤旨,祸不测。”邕曰:“不如是,名亦不传。”

    (2)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学生薛静有个公司叫做“跑跑”,专门替人取快递。代取一件快递是2元,如果快递包裹较大,他们再视情况商议价格,一般价格在2至10元不等。“好好干的话,一个月赚个一千、八百都是可以的。”薛静说。

    其实,“跑腿经济”在全国不少高校都已出现,褒贬不一。

    有人说,做这样的校园兼职,可以让大学生更早接触社会,对以后的就业、创业都大有帮助;但也有人表示,上学期间去做这个事情,会耽误学生学习,而且很多大学生的钱都来自于父母,这种风气不太好。

    对这个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