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江门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积累完成填空。

    1.《十五夜望月》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中秋夜庭院里的清美景色:《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勒出暮春兰溪雨后的景色。

    2.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奔涌,古人也曾说:“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循旧”。谁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我们应做品德高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

    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面对时光的流逝,朱自清发出这样的疑问:“你聪明的,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请你借用诗句或名言警句表明自己对时间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我会拼写。

    (1)“南京路”这个地名的拼音是_____________

    (2)我的名字的拼音是______________

  • 3、把下面的名句补充完整,然后完成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横眉冷对______,俯首甘为______ 

    寄意寒星荃不察, ____________ 

    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__,挤出的是____

    2对句子分析有误的是(  )

    A. 句子中的横眉”,表示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

    B. 这两句诗的意思:对待敌人绝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命

    C. 这两句诗点明了鲁迅先生对敌人和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

    D. 这两句诗出自鲁迅先生的《自题小像》

    3句子的意思是(  )

    A. 我将这份热忱告诉祖国的同胞,但同胞们却全无察觉。为了拯救我们的中华民族,我甘愿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B. 为了证明我对高高在上的星星的喜爱之情,我宁愿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C. 为了让祖国同胞知道我的热忱,我愿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4句子,鲁迅先生为什么要以自喻? (  )

    A. 因为牛比较常见,很贴近生活,便于被大家接受、认可

    B. 因为人们都喜欢喝牛奶,以牛自喻,说明人们都爱看鲁迅先生的作品

    C. 因为牛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样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不要求人民为自己做什么,而自己却要为人民奉献一切

  •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肉跳   自作自___  _____志不清 _____思索 

    _____手画脚   忐忑不____   沧海一______ 烟云_____

  • 5、课文综合回顾。

    读了《月光曲》这个传奇故事,我们感受到了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鞋匠兄妹俩_________________的善良品性。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延伸阅读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把字词与相应的解释连一连。

    尽 才

    觅 指花都凋谢了

    不知 寻找

    始 岂料,想不到

    【2】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句中的“芳菲尽”与第二句中的“______”相呼应,运用了____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看到桃花后的欣喜。

    【4】登山前,诗人为________而遗憾,登山后,诗人看到________又感到惊奇。

  • 7、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请再列出三个词牌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词的上阕,填空。季节: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静中有动:明月________,喜鹊________,清风________。静中有声:宁静的夜里,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不绝于耳。

    3.读词的下阕,填空。星是________的,雨是__________的。“见”同“________”,应读作________。作者行走在__________道中,转过溪桥,看见了旧时熟悉的________。

    4.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______________和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__之情。

  • 8、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词的上片描写了寂静的乡村夜景,却不见一个“静”字。说说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衬托夜“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描绘上片所描写的乡村夜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美丽的歧视

    高考落榜,对于一个正值青春花季的年轻人,无疑是个打击。8年前,我的同学大伟就正处于这种境地。而我则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

    当我进入大学三年级时,有一日大伟忽然在校园里寻到了我,原来,他也是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员了。

    “祝贺你——”我说。

    “是该祝贺。你知道吗?两年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完了,没什么出息了,可父母对我抱有很大希望,我被迫去复读——你知道‘被迫’是一种什么滋味吗?在复读班,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五……”

    “可你现在……”我迷惑了。

    “你接着听我说。有一次那个教英语的张老师让我在课堂上背单词,那会儿我正读一本武侠小说。张老师很生气,说:‘大伟,你真是没出息,你(  )糟蹋爹娘的钱,(  )耗费自己的青春。(  )你能考上大学,全世界(  )没有文盲了。’我当时仿佛要炸开了,我噌地跳离座位,跨到讲台上指着老师说:‘你不要瞧不起人,我此生必定要上大学。’说着我把那本武侠小说撕得粉碎。你知道,第一次高考我分数差了100多分,可第二年我差17分,今年高考,我竟超了80多分……我真想找到张老师,告诉他我不是窝囊的人……”

    3年后,我回到高中的母校,班主任告诉我:“教英语的张老师得了骨癌。”

    我去看张老师,他兴致很高,其间,我忍不住提起了大伟的事……

    张老师突然老泪横流。过了一会儿,他让老伴取来了一张旧照片,照片上,一位学生正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下微笑。张老师说:“18年前,他是我教的那个班里最聪明也最不用功的学生。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像你这样的学生,如果考上大学,我头朝下转三圈……’”

    “后来呢?”我问。

    “后来同大伟一样,”张老师言语哽咽着说,“对有的学生,一般的鼓励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要用锋利的刀子去做他们心灵的手术——你相信吗?很多时候,别人的歧视能使我们激发出心底最坚强的力量。”

    两个月后,张老师离开了人世。

    又过了4年,我出差至京,意外地在大街上遇到大伟,读博士的他正携女友悠闲地购物。我给大伟讲了张老师的那席话……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大伟突然泪流满面。

    在那以后的时光里,我一直回味着大伟所遭遇的满含爱意却又非常残酷的歧视。我感到,那“歧视”蕴含着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对大伟和那位在埃菲尔铁塔下留影的学生而言,在他们的人生征途中,张老师的“歧视”肯定是最宝贵最美丽的。

    【1】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既……又……  只要……就……  要是……就……

    【2】这篇文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时间跨度超过8年的故事,文章是用8年前→大学三年级时的一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表示时间顺序的短语连接起来的。

    【3】为什么张老师“歧视”学生所说的话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请从文中找到答案,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4】文中分别写了“张老师突然老泪横流”和“大伟突然泪流满面”这两句话,我知道张老师老泪横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大伟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对题目《美丽的歧视》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张老师的“歧视”虽然残酷,但充满着爱意。正是这样的歧视激发出大伟和那位在埃菲尔铁塔下留影的学生心底最坚强的力量,让他们拥有了美丽的人生。

    B.歧视学生本身是不对的,“美丽”一词只是为了维护张老师的形象。

    C.“美丽”与“歧视”本身是一组矛盾的词语,这样的题目更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 10、课内阅读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到,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小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我们那时候不知道谈些什么,只记得闰土很高兴,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1给下列各字注音。  

    匾(   )  (   ) 鹁鸪(   )

    2找出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

    ( )( )( )

    3从闰土的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孩子。

    4飞跑这个词语表现了(   )。该自然段中表示捕鸟经过的动词有   ,从这些动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闰土的  

  • 11、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1】从省略号中可以体会到( )

    A.时间过得很快

    B.时间一点点儿过去,桑娜内心十分焦急

    C.钟声衬托出环境的幽静

    D.桑娜此时是忙碌的

    【2】选文对桑娜的描写方法有( )(多选)

    A.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3】从选文的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桑娜和渔夫有____的品质。

    【4】对“没什么可抱怨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孩子们是桑娜唯一的牵挂,孩子们的健康让她满足。

    B.桑娜已经适应了这样贫穷的生活,说明了她适应生活的能力强。

    C.生活虽然贫穷,但桑娜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

    D.桑娜有一颗爱心,无论对谁,都会全心全意地付出。

    【5】现在,桑娜内心牵挂的是什么?

    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在第三棵树下等你

    ①记得中考那年,学校要求上晚自习,爸爸每天9点就到学校门口来接我。我到家他会给我加餐,有次他问我吃什么,我说要吃手擀面,我去洗漱的时候,他已经把一碗面条摆在我面前。我接过汤碗时,没想到那么热,手一抖,碗落地上了,他有点生气。我手正疼得难过,气恼地喊:“我又不是故意的!”然后一下把筷子拍在桌上,气呼呼地回了房间。

    ②第二天我放学,看见他在校门口等着我,我趁着夜色,混在同学中走过去。虽然走进胡同时,黑暗和恐惧使我的心怦怦乱跳,可我还是想让他着急,让他知道我多么重要。果然,我到家没多久,他急匆匆跑回来,我隔着房门听见他上气不接下气地问妈妈:“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他如释重负地说:“人太多了,没看清。”

    ③后来,顺着门缝飘进一张字条:“爸爸今晚在第三棵树下等你。”连个道歉也没有,倒像是约会,我把字条扔在桌子上。放学了,我缩在人群中,看见爸爸果然站在校门口的第三棵小杨树旁边,正死死地盯着校门口看,我一低头,又走了过去。快到路口的时候,我回头望望,他还在那儿身躯前探,我想他一定是在努力辨认自己的女儿。

    ④人流在减少,他依然一动不动地往前看。终于学生都走完了;只剩几个老师稀稀拉拉地走出来。爸爸赶上前去,跟他们说着什么,然后又迅速地往这边跑来,他在昏暗的路灯下追上了我,喘着粗气,隔着夜色我也能感觉到他眼中冒出火焰。他跟在我身后,一边走一边说:“你一个女孩子,自己走夜路,出了事儿可怎么办?”我自顾自地走,心里却不以为然。

    ⑤再大一点,我的所谓懂事就是学会小心翼翼地与爸爸保持和谐的距离,看人家父女拉着手走在路上,其乐融融,无话不谈,我与他却从没有过。直到上高中,我和爸爸都拧着,我要学文科,他要我学理科。我们就这样同在一个屋檐下小心翼翼又疙疙瘩瘩。

    ⑥毕业了,果然如爸爸所言,我的专业遇冷。妈妈打电话让我回家,说爸爸给我联系好了工作。他为了我的工作甚至坐了两夜火车!

    ⑦爸爸的爱伤害了我的自尊,可我找不到拒绝的理由。因为他挑落我内心的遮羞布,让我那么自卑地蜷在角落里忧伤地感受他高大的父爱。

    ⑧好在他有妈妈陪伴,我可以堂而皇之继续躲藏。有一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一天没回来。我急忙到他常去的地方找,给亲戚打电话,从我哆嗦的语音、颤抖的双腿,我终于明白我多么害怕失去他。

    ⑨一夜未睡,第二天要报警时,他回来了,我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有些懵懂,想了想说迷路了,在公共汽车站待了一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悄悄告诉我们这是帕金森综合症的早期反应。

    ⑩他变得时而明白时而糊涂。面对他的病,我觉得自己的倔强和自尊一文不值。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我难过但也感到幸运,相对那些失去后痛哭流涕的人,毕竟我还有机会挽回。就像一幅画,从那第三棵树开始涂回去,涂上更缤纷的颜色。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1)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其实我和爸爸之间既没有隔着一堵墙,也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只是一缕风,在彼此的爱中无足轻重的风。”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揣靡最后一句,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我”是因为什么事开始意识到父亲在“我”心中的重要的?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你结合本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请用~~从文中出来。

    (2)文章写道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这些记叙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照应的句子:                                                 

    深刻含义是: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表现了什么?

                                                                                   

                                                                                   

     

  • 14、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和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脱下了打着“x”号的囚服。

    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

    “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

    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阅读短文,根据提示完成思维导图。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短文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监狱中的场面,其中,“面”是对______的描写,“点”是对______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写写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短文题目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江姐生命中最后的时光。

    B.黎明到来前最黑暗的时刻。

    C.反动派最后疯狂的时刻。

    D.即将获救的江姐在狱中最后的时刻。

    【5】读完短文,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江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广场。

    (1)2013年联合会杯足球赛上,巴西队击败了西班牙队。(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有机会,你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你自己的路。(用加点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有应酬,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老华侨十分酷爱音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   (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改成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改为陈述句)

     

    2.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改为转述句)

     

    3.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改为字句)

     

    4.我一刻时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修改病句)

     

     

  • 18、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境污染成为当今世界性的三大社会问题。(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老师对我说:你去关灯,我来关窗。(把直述句改成转述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要求:

    (1)题目名称:一件我最 的事

    (2)抓住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事,快乐的”“后悔的”“伤心的,将题目补

    充完整。

    (3)围绕中心,有重点地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