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根据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这首诗中,写诗人回乡后与儿童问答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湖阴先生壁》是__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写的。题目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诗。
2、日积月累。
(1)诗中有画。“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的田园风光是孟浩然笔下的美好境界;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中以“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描绘出黄河裹挟泥沙从天边奔腾而来的画面;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中以“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描绘出流水护田、青山送翠色的画面;“等闲识得东面,_____________”是朱熹笔下“寻芳”所得,春意蓬勃,万物皆春。
(2)钟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终身_____________,以为____________。”
(3)《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___________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
(4)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经典情节,突出了关公的神勇之气。照样子写出你了解的《三国演义》的经典情节及突出的人物形象:____________。
(5)本学期我们六学年的必读书目《繁星·春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6)《玄秘塔碑》是唐代著名书法家______________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3、品读句子填空。
(1)“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的心跳得很厉害”是因为____,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桑娜是一个_____的人。
(2)“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丁香结年年都有”一语双关,既指_____,也指__。这段话是丁香结引发作者对人生的思考:__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荷花 一( )小鸡 一( )蜻蜓
一( )话语 一( )丝瓜 一( )鲜花
一( )画家 一( )作品 一( )心情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霎那间洒满了银光。
(2)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3)“知音”一词来自《_________》的故事,还衍生了成语__________比喻知己或乐曲高妙。
(4)“_________________,无边光景一时新”,作者______是江西人,____代理学家、诗人。
(5)品读句子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回答问题。
从____、___两个字我看出了这联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从诗句工整的结构上,我知道诗人还运用了______的手法,本学期学过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这样的结构。
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__________”。
【2】本诗前两句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______的特征。“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_______,把雨比作________。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______)。
A.悲伤 B.平静 C.喜悦 D.焦急
【3】(1)本诗后两句中“______”一词写出了雨去得快的特征。
(2)写出有关雨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共____句,全诗是围绕“______”来展开叙事抒情的。
【2】诗中写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用的词是“________”;写乌蒙山高大雄伟,很有气势,用的词是“________”,但是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只不过是“________”。
【3】描写红军翻过了雪山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
A.赞扬了红军战士不怕死的精神。
B.赞扬了红军战士非常乐观的精神。
C.赞扬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明豪迈的气概。
8、材料一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把这首诗补写完整。
【2】读这首诗,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⑴“浪淘沙”是唐代曲名。( )
⑵“九曲黄河万里沙”中“曲”应读“qǔ”,在这里表示“歌曲”。( )
⑶这首诗前两句中的“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词语,描绘出了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 )
⑷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站在黄河边,眺望滚滚波涛时有感而作。( )
【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1题中补写的诗句的意思和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她写出不朽的诗篇。请在下面再写出两篇不同作品中描写黄河的诗句。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认真读下边的非连续性文本作答。
材料一:20个题目,孩子做错18个,怎么做让孩子在保留自信的同时在学习上还能进步?
有个老师做了个小测验,20道题,一个孩子错了18道,老师在他卷子上写了个“+2”和一张大笑脸。
孩子说:“老矩,这还是不及格吗?”
老师说:“是的。”
孩子说:“那你为什么给我一个大大的笑脸?”
老师望着他严肃地说:“因为你正渐入佳境,你没有全错,还对了两个,我们复习这些题的时候,你会做得更好。”
孩子激动地说:“是的。”
大家看“-18”让人感觉想死,“+2”意味着我没有那么糟。
网友评论:
1.遇到这样的老师是孩子的幸运,为老师点赞。
2.这就是你对一件事情不同的解读,我们一定要用智慧,从生活中不好的事情中解读出积极正面的价值。
3.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鼓励教育。
4.当今孩子活在“你真棒!”里不能自拔,玻璃心越来越多。
5.孩子不能总批评,但是不分青红皂白的鼓励,那是捧杀。
材料二:淘气孩子爱打架却被老师表扬了
老师对淘气的学生不是研究你怎么又打架啦?而是研究学生多长时间没打架了。学生打架老师问什么?老师问:“孩子,打架啦?”
“嗯”,学生闷声回答。
“这个月打几架啦?”老师严肃面紧张地刨根
学生吞吞吐吐;”老师……打两架。”
“嗯”老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孩子呀,28天没打架!”“28天没打架是百分之百的事实。”老师掰着指头感叹:咱们有这么强大的自我,这么多光明的自我,这么多宽容的自我,忙着做事,忙着原谅别人!然后望着打架的孩子商量;“咱下个月少打一架行不行?”“老师我一架不打”打架的孩子脱口而出。“改正错误得有一个过程。”老师拍了拍打架的孩子肩膀提醒他,
网友评论:
1.逆向思维的处理方式,点赞!好老师应该有高情商,因为老师面对的不仅仅是性格迥异的学生,更是面对孩子背后各式各样的家庭。
2.管自己,源于良师的引导和内心的自我约束。
3.喜欢这样的教育风格。
4.当熊孩子遇见好老师就变成了乖孩子,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5.也不是每个学生都适合这种方法去改正错误。
【1】这两个文本都是围绕解决学生问题来讲的,你发现两个老师处理问题的一个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材料下都有网友的评论,请你分别给两个材料评论。
材料一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两个材料思考:自己的成长中正面临什么样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首先将材料一中划横线的内容中的说话人提示语位置改变,像材料二一样,其次将“说”分别用其它词语代替。最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比阅读课文《青山不老》与《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责任》,完成练习。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责任
汽车蜿蜒盘旋,渐入青山深处。今年全国两会前,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马不停蹄,在重庆市江津区翻山越岭,调研土壤质量变化。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谢德体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保护青山、保护土壤。我国西南地区山多地少,耕地坡度大、产量低,机械化程度低,制约农业发展。同时,一些坡地未被良好利用,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其实梯田比坡地更能保护水土,适度发展农业和保护土壤可以兼顾。”谢德体建议把坡耕地整修成水平梯田,进行宜机化改造,既能开发更多耕地,又能更好保护土壤。
留住土壤,还要净化土壤。谢德体认为,防治土壤污染要尊重客观规律,强调分类施治。对污染较重的土壤,不再种植粮食、蔬菜,改种花卉苗木等观赏性作物。
如今,谢德体足迹遍布重庆乃至西南地区。“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大的责任。在重庆,只要能叫得上名字的山,我基本都跑过了。”谢德体说。今年全国两会,谢德体带来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选自中国经济网 作者:刘新吾、常钦 网传时间: 2021-03-10)
【1】根据文本内容,填空。
《青山不老》中的老人与《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责任》中的谢德体他们都对青山有着不解之缘。老人用一生_________了绿洲,堪称了不起的奇迹;而谢德体为_________青山,_________土壤而马不停蹄地奔波。虽然他们身份不同,老人是 _______________,而谢德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们改造环境,造福人类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与青山同在。
【2】《青山不老》中的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奇迹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
【3】《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责任》中谢德体为防治土壤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心里是怎么想?又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老人与谢德体的事迹,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名著节选,完成练习。
①初见那个可怜的家伙时,我看他身材合宜,四肢挺直结实,身体健康,年纪看来二十六岁。他眉清目秀,面目一点也不狰狞可憎,这种温柔亲切的样子在他微笑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明显。我告诉他,他的名字叫“星期五”,因为我在星期五那天救下了他。
②回到家的第二天,我就考虑怎样安置“星期五”。我在两道围墙之间的空地上,给他搭了一个小小的帐篷,还在入口处做了一扇木板门。门是从里面开的。一到晚上,我就把门从里面闩(shuān)上,同时把梯子也收了进来。这样,如果“星期五”想通过内墙来到我身边,就必然会弄出许多声响,也就一定会把我惊醒。此外,我每夜都把武器放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
③过了几天,我教他打谷,并把谷筛出来。不久以后,他打谷筛谷就做得和我一样好。后来,我让他看我做面包、烤面包。没多久,他也能做面包、烤面包,做得和我一样好。
④一天,我和“星期五”偶然走上岛东边的那座小山,“星期五”全神贯注地朝大陆方向眺望了一会儿,忽然手舞足蹈起来:“我看到了我的家乡,我看到了自己的部落了!”这时,他双眼闪闪发光,流露出一种热切、兴奋的神色,仿佛想立刻返回他家乡去似的。
⑤我对他说,我们可以造一条大船,让他坐着回家。他的脸上显出很难过的样子,说道:“你为什么生‘星期五’的气?”我告诉他,我没有生他的气。“没有生气!”他重复着说道,“没有生气为什么要把‘星期五’打发回家?”我说:“你不是说你想回去吗?”“是的,"他说,“我想我们两个人都去。”总而言之,没有我,他是绝不想回去的。我说:“我去!但是我去那儿有什么事好做呢?”他马上回答说:“你可以做很多很多的好事。你可以教我们这些野人成为善良的人,有头脑的人,和气的人,使我们过一种新的生活。”“不行,‘星期五’。”我说。他听了我的话,立即跑去把他那把斧头取来交给我。
⑥“你给我斧头干什么?”我问他。“拿它杀了‘星期五’吧!”他说。“为什么?”他马上回答说:“拿斧头杀了‘星期五’吧,不要赶他走。”他说话的时候,眼睛噙着泪。我立刻对他说,我再也不打发他走了。
⑦总之,从他全部的谈话看来,他对我的情意是坚定不移的,他绝对不愿离开我,而我也打消了过去的种种疑虑。他之所以想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完全是出于他对自己部落的热爱,并希望我一起去对他们有好处。
【1】选文节选自名著《__________》,作者是英国的__________。
【2】选文主要讲述了“我”与“星期五”之间的哪些事?在相处过程中,“我”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填一填。
对应段落 | 事件概况 | “我”的心态 |
① | __________ | 喜欢 |
② | 安置“星期五” | ________ |
③ | ___________________ | 欣赏 |
④~⑦ | 和“星期五”交谈 | ____________ |
【3】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选文在叙述与“星期五”有关的事情时,哪件事写得最详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课外阅读体验,向其他人推荐这本名著,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翻译成现代汉语。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文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在这位著名画家的笔下,这样的一[幅 副]画面渐渐清晰起来:天空是chún jìng( )的蓝色,远处是wēi wēi( )的群山,近处是rú yīn( )的草地,清晨的一lǚ lǚ( )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撒 洒]下来,长椅上[坐 座]着一个少年,他正看着yuè pǔ( )吹[奏 凑]一首动听的曲子,连那些小动物都被吸引了,仿佛táo zuì( )在优美的乐曲声中。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
【2】在“[ ]”里选择正确的字,用“○”圈出来。
14、知识窗:
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秋天是香港人最喜爱的季节,雨少,阳光充足,人们经常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最受人欢迎的是“上山”、“进城”、“下海”三大游乐项目。“山”指的是香港最高峰,位于香港岛上的太平山,海拔 554 米 ,站在此处可以一览全城景色。南有烟波浩渺的大海,北有星罗棋布的高厦,景色诱人。“海”指的是亚洲最大的海洋水族场馆——海洋公园,这里可以看到从 2 厘米 到 3 米 长的各种鱼类 3 万多条,也可以看到海豹、海狮等大型海兽和企鹅等水禽,还可以欣赏海豚、食人鲸等姿态万千的表演。“城”指的是再现古代汴京风貌的宋城,它以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而设计,城内小河流淌,店铺林立,杂耍卖技,应有尽有。置身其中,时光仿佛倒流几百年。
窗外事:大家一起来,近年来,我们国家的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为此而感到无比自豪。
请大家通过各自途径搜集相关资料,把你对其它国家的生产、建设、科技、环境保护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了解,介绍给大家,然后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妙笔生花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写一些你知道的节日习俗或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与大家分享。
15、王老师说:“明天早上八点半请准时到科技馆门口,我会在那儿等你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将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正是炎夏,天气酷热,地上的草木都被晒得枯焦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操场很小,怎能踢球呢?(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鸟儿放开嗓子鸣叫起来,好听极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头上的那一摞碗突然摇晃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笑着对我说:“我教你毛笔字的写法。”(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把下面句子改写成不用“说”表达的句子。
林林又遇到大麻烦了,这回母亲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了,她无可奈何地说:“该怎么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写一句话,用上一个或者两个分号。
___________
20、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中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深化和提高文学鉴赏的研究形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训练。
请以“________,谢谢您(你)”为题进行习作。
提示:横线上可填某个人(如妈妈、老师、陌生人等),也可以填“书籍”“舞蹈”“失败”“眼泪”等。
要求:语句通顺,情感真挚,卷面整洁。(请自备作文纸进行习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