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现阶段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汽车市场正处于一个混乱的局面,尤其是美国汽车市场,更是哀鸿遍野。
B. 离家多年的我回来时发现,母亲背驼了,在看着儿女时,脸上多了一种期期艾艾甚至是巴结的神情。
C. 美国军队深陷中东,国内的恐怖分子又粉墨登场,在这时,没人会冲动想要削减国防开支的地步。
D. 成功必须经历风雨,没人能一步踏上最高层。霍金的人生可谓五风十雨,但经历苦难的他终获成功。
E. 父母虽然给他请了一对一的家教,但家中依然“高朋”满座,吵吵闹闹,一傅众咻,能有什么效果?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学生会经过调査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提出了很多建议,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王明给送还失物的人发短信:日前丢失钱包,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往致谢,请在家等候。
C.刘菲菲同学写了一则寻物启事:本人昨天不慎将语文书遗失在操场看台上,如有捡到者,请从速交还。
D.看见张老师的儿子和女儿正在一起开心地做智力游戏,她向张老师赞道:“令郎与令爱真是太聪明了!”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这幅旺财运的挂画,我就笑纳了,咱们生意人不都求个财运八方、财源滚滚吗
B.老李对来医院探望的棋友们说:“等我这贵恙好了,一定跟大家好好切磋棋艺。”
C.听说你家小女特别喜欢吃点心,我特意做了一盒蛋黄酥,请你带回去让她品尝。
D.武术比赛结束,张师傅获胜,对手向他表示祝贺,他谦虚地说:“承让,承让。”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自金石学家王懿荣首先辨识出甲骨文至今已约一百余年。如今,诸多学者经过搜集与研究人们对甲骨文已有更深入的认识。甲骨文证实了商的存在,打开了殷商历史之门,为人们研究殷商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甲骨文作为汉字鼻祖,距今有三千余年,它作为一种文字系统已过了初创期而臻于完善。对于汉字的产生,唐兰——著名的文字学家曾说:“文字的发生,总远在夏以前。至少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文字已经很发展了。”(《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甲骨文中有许多象形字、会意字,它们除了具有文字学上“字”的意义外,还是先民留下的一幅幅图画。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唉,天可真凉呀——”,他站在门口望着院子说。
B.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
C.对朋友真诚,对父母孝顺,对熟悉的人也笑脸相迎——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她身上。
D.“今天的饭菜好香啊!——妹妹还没有回来吗?”我一边换鞋一边问。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沾惹 厮混 无与伦比 雕梁画栋 放诞无理
B.嫡亲 暮霭 功名利禄 峻眼修眉 弱柳扶风
C.璀灿 乖张 鼎力相助 顾盼神飞 孽根祸胎
D.轩昂 久候 脍炙人口 鳞次栉比 纨袴膏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心一境
林清玄
小时候我时常寄住在外祖母家,有许多表兄弟姐妹,每次相约饭后要一起去玩,吃饭时就不能安心,总是胡乱地扒到嘴里咽下,心里尽想着玩乐。
这时,外祖母就会用她的拐杖敲我们的头说:“你们吃那么快,要去赴死吗?”
这句话令我一时呆住了,然后她就会慢条斯理地说: “吃那么紧,怎么会知道一碗饭的滋味呀!”当时深记着外祖母的话,从此,吃饭便十分专心,总是好好吃了饭再出去玩。
从前不觉得这两句话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长大以后,年岁日长愈感觉这两句寻常的话有至理在焉,这不正是禅宗祖师所说的“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那种活在当下的精神吗?
“活在当下”看来是寻常言语,实际上是一种极为勇迈的精神,是把“过去”与“未来”做一截断,使心思处在一心一境的状态,一个人如果能每时每刻都处于一心一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牵住他,也没有什么痛苦能动摇他了。
一心一境是疗治人生的波动、不安、痛苦、散乱最有效也最简易的方法,因为人的乐受与苦受虽是感觉真实,却是一种空相,若能安住于每一个当下,苦受就不那样苦,乐受也没有那么乐了。可惜的是,人往往是一心好几境(怀忧过去,恐慌未来),或一境生起好几种心(信念犹如江河,波动不止),久而久之,就被感受所欺瞒,不能超越了。
不能活在一心一境之中,那是由于世人往往重视结局,而不重视过程,很少人体验到一切的过程乃是与结局联结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吃饭时品味米饭的香甜,又何以能深刻地品味人生呢?一个人若不能深入一碗饭,不知蓬莱米、在来米,甚至糯米的不同,又如何能在生命的苦乐中有更深切的认识?
因此吃饭、睡觉、喝茶,看来是人生小事,却能由一心一境在平凡中见出不凡,也就能以实践的态度契入生活,而得到自在。
曾经有人问一位禅师说:“什么是解脱痛苦最好的法门?”
禅师说:“在痛苦时就承受痛苦,在该死的时候就坦然地死,这便是解脱痛苦最好的法门。”
痛苦或死亡是人人所不愿见到或遇到的,但若不能深刻品味痛苦,何尝能知道平安喜乐的真滋味?若不能对死亡有所领会,又如何能珍惜活着的时候呢?
又有一位禅师问门人说:“寒热来时往何处去?”
门人说:“向无寒暑处去!”
禅师说:“冷时冻死你,热时热死你!”
这世界原来并没有一个无寒暑的地方可以逃避生之恸,因此最好的方法是水里来、火里去,不避于寒热,寒热自然就莫可奈何了!这也是一心一境。时人的苦恼就是寒冷的时候怀念暑天,到了真正热的时节,又觉得能冷一些就好了。晴天的时候想着雨景之美,雨季来临时,又抱怨没有好的天色,因此,生命的真味就被蹉跎了。
一心一境是活在每一个眼前的时节,是承担正在遭受的变化不定的人生,那就像拿着铁锤吃核桃,核桃应声而裂,人生的核桃或有乏味之时,或有外表美好、内部朽坏的,但在每一个下锤的时节都能怀抱美好的期待。
当然,人的生命历程如果能像苏东坡所说的:“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那是最好的情况。可惜在现代社会里几乎没有无事、早寝、安步、晚食的人了。因此如何学习以“一心一境”的态度生活,就变得益发可贵。
苏东坡在《春渚纪闻》里还说:“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这是苏东坡的至理名言,但我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觉得要处贫贱、安劳苦、忍痛苦都是一样难的,唯有一心一境的人,能贫富、劳闲、痛痒,皆一体观之,这才是真正的“有道”。
活在每一个过程,这是真正的解脱,也是真正的自在,“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的禅语也可以说:“痛苦时痛苦,快乐时快乐。”这使我想起元晓大师说的话,他说:“纵使尽一切努力,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因此在花凋谢时好好欣赏它的凋谢吧!”
人生的最大意义不在奔赴某一目的,而是在承担每个过程。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汽车广告说:“从零加速到一百公里,只要六秒钟!”这广告使我想起外祖母的话:“你驶那么紧,要去赴死呀!”
活在苦中,活在乐里;活在盛放,也活在凋零;活在烦恼,也活在智慧;活在不安,也活在止息。这是面对苦难的生命最好的方法。
(选自《心有欢喜过生活》)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从小时候不专心吃饭写起,得出人应当活在当下的感悟。作者从生活细节中得出了大的人生见地,具有“启迪式的东方韵味”。
B.作者认为一心一境能够治疗人生的不安与痛苦,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地处于一心多境,就容易被感受欺骗,永远无法超越了。
C.苏东坡《春渚纪闻》中的观点是对一心一境最好的诠释,也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将贫富、劳闲、痛痒一体观之,做一个真正的有道之人。
D.作者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关注现代人生存中面临的各种苦恼,并给予人文关怀,意蕴深远,发人深省。
【2】文中的“一心一境”有多重内涵,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3】本文语言极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记载,李存勖将李克用留给他的三支箭收藏在祖庙中,其后用兵作战,“___________ ,___________”,装在锦囊中背在身上,奔赴战场。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实则透露出诗人由于内心的惆怅而彻夜难眠。
(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警示当时之人若不引以为鉴,将重蹈前人覆辙。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美女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显了他的潇洒风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字刻画了周瑜的儒将风采。
(3)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被王
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分别直接点明展翅万里的鲲鹏和天地间活动的各类事物都是有所待的。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分别与阿房宫的“负栋之柱”、“钉头磷磷”形成数量上的对比。
(3)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朋友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凉、行路的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诗人将内心的愁闷寄托给明月随风飘到朋友到达的地方。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饭疏食,饮水,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
(2)且矫诏纷出,________,________,不敢复有株治。(张溥《五人墓碑记》)
(3)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二三其德。(《诗经·氓》)
(4)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5)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鹧鸪天》)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时代青年要勇担重任,志向高远,努力实现祖国复兴的远大目标,这可用《论语》中曾子的“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来表达。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崇尚美德而注重自我约束,却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为饰物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3)杜鹃的啼叫有时会引发诗人哀怨的愁绪,这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石鼻城①
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崇子光禄少卿彝、宗正少卿异,广通宾客,颇受馈遗,为时所讥。主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胡人赂,事觉,上亲鞫问,下狱当死。崇复营救,上由是不悦。会曲赦京城,敕特标诲名,杖之一百,流岭南。崇由是忧惧,数请避相位,荐广州都督宋璟自代。十二月,上将幸东都,以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令驰驿诣阙,遣内侍、将军杨思勖迎之。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涂竟不与思勖交言。思勖素贵幸,归,诉于上,上嗟叹良久,益重璟。丙辰,上幸骊山温汤;乙丑,还宫。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璟为相,务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正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突厥默啜自则天世为中国患,朝廷旰食,倾天下之力不能克;郝灵荃得其首,自谓不世之功。璟以天子好武功,恐好事者竞生心徼幸,痛抑其赏,逾年始授郎将;灵荃恸哭而死。璟与苏颋相得甚厚,颋遇事多让于璟,璟每论事则颋为之助。璟尝谓人曰:“吾与苏氏父子皆同居相府,仆射宽厚,诚为国器,然献可替否,吏事精敏,则黄门过其父矣。”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二人每进见,上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及李林甫为相,虽宠任过于姚、宋,然礼遇殊卑薄矣。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齐瀚练习时务,姚、宋每坐二人以质所疑,既而叹曰:“欲知古,问高君,欲知今,问齐君,可以无阙政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
B.闰月/己亥/姚祟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
C.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
D.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将幸东都”与“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幸”含义不同。
B.“务在择人”与“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含义相同。
C.“则黄门过其父矣”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含义不同。
D.“然礼遇殊卑薄矣”与“位卑则足羞”(《师说》)两句中的“卑”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宗理事有方。在处理姚崇儿子受贿的事情上,他从姚崇的心腹赵诲收受胡人贿赂这件事上下手,亲自审讯,判处重罪,因此使姚崇忧惧,屡次退避相位。
B.玄宗行事缜密。他将要巡行东都洛阳的时候,任命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命令他日夜兼程赶赴京城,并派内侍、将军杨思勖前去迎接。
C.宋璟与苏颋交情深厚,遇事相互谦让、帮助。宋璟曾与苏颋父子一同担任宰相,认为苏颋的父亲是国家栋梁之才,苏颋在某些方面更加优秀。
D.在唐代的贤相中,前有贞观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后有开元朝的姚崇和宋璟,其他的人则无法与此四人相提并论。姚崇与宋璟进见时,唐玄宗常常以礼相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涂竟不与思勖交言。
(2)突厥默啜自则天世为中国患,朝廷旰食,倾天下之力不能克。
14、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说法的认识和思考。
有人说,质疑一件事比相信一件事更困难。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