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
A.“白马非马”
B.“指鹿为马”
C.“任人唯亲”
D.“知人善用”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台北“故宫”的建筑设计清丽典雅,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没有想象中的蓬荜生辉。
②新瑞纳应潮流而变,精致的镀铬装饰,时尚的双腰线设计,超大容量的空间,全新的舒适度,将人性化设计展现得淋漓尽致。
③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④目前,这两家馒头店都已改头换面,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其中一家馒头店通过整改已经符合发证条件,顺利办理了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⑤阅读要像少侠行走江湖一样,将每本书作者的一得之见都通过揣摩、吸收化为己有,通过博采众长,最终练成绝世武功。
⑥诗人多情,如果不是对世态人情多愁善感,诗歌中怎么能澎湃情感之潮,从而深深地打动读者?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绯薄 风致 游目骋怀 B. 箫瑟 尺牍 沸返盈天
C. 通宵 横亘 前合后偃 D. 寂寥 逡巡 冠免堂皇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们在选择他们从事的事业时, ① 考虑得更仔细一些, ② 绝大多数人都会成为学者和观察家, ③ 无疑大家对二者的性质和命运都很感兴趣。 ④ 在为我们自己或后代积累财富成家、兴国, ⑤ 获得名望等方面,我们都是终有一死的凡人; ⑥ 在对待真理时我们却是永世长存的,既不必害怕变化,也不必担心意外。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即使 即便 而且 其实 乃至 而
B. 倘若 那么 / 毕竟 以至 可是
C. 如果 也许 因为 / 甚至 但是
D. 只要 那么 因此 然而 / 所以
5、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渔梁渡头争渡喧 喧:吵闹 B.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幽深
C.老病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D.还乡须断肠须:可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降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松竹梅作为一种被中国人所推崇的人格精神象征,它既能体现中国的文化精神,也能表达中国文化。
B.“物我同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和以物喻人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决定中国自古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
C.欣赏松的岁寒后凋、竹的宁折不弯、梅的玉洁冰清等内在品格,有利于中国古人养成一股“浩然之气”。
D.从现代意义角度看,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即可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也可表现为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典故,是为了论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自然人格化的传统”。
B.中国古代曾用松竹梅的内在风骨品评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
C.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论证了“松、竹、梅被赋予了现代新意义”这一观点。
D.文章主体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论证了松、竹、梅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具体表现,并指出其需要创新性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喜爱松、竹、梅,不在于对其外在形象的观赏,而是在于对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的内在品格的欣赏。
B.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是一脉相承的。
C.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
D.为使传统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在今天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有必要对意象进行新的革命精神的阐释。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态度。
(2)《赤壁赋》中,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蛟龙思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庄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地域、时令,表现了词人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
(2)《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3)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泰王”的故事,被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客至》中写招待客人的菜肴和酒都很简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社日迎神赛会,歌舞作乐,忘却战败历史,与前面“烽火扬州路”惨状形成鲜明对照。
(2)韩愈在《师说》中对比了“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对待拜师求学的态度,前者“_____________”,后者“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通过主客一番对话,二人最终皆忘怀得失,释然超脱,酣眠舟中至天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橘柚垂华实
汉·佚名
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
闻君好我甘,窃独自雕饰。
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
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橘柚垂华实,乃在深山侧。”前句“垂”字,展现出佳果饱满、累累欲坠的形态,后句以一“乃”字转折,表现出所生非地、难为人知的遗憾。
B.屈原早年写有《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写橘树把根深深扎入南国的土地,再也不愿意迁徙,借以表现自己的独立不阿、洁身自好的品格。《橘柚垂华实》的写法当受到屈原的启发,而且所言之意相同。
C.“芳菲”写出橘的香气,“青黄”展现橘的色彩,突出橘的美质。
D.“人倘欲我知,因君为羽翼”中的“因”字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中的“因”意义相同。
(2)赏析本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3)此诗仅十句,组织得法,显示了“橘柚”命运的挣扎情状,请指出其中的两个波折,并结合“橘柚”的形象加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浩/拜中书舍人
B.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浩/拜中书舍人
C.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浩/拜中书舍人
D.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浩/拜中书舍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指离京外任,“辟”指官署征聘,“调”“转”指调动官职,“拜”指授予官职。
B.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
C.元和,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每位皇帝一生只有一个年号。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明代初期,朱允坟曾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愈从小是个孤儿,被他叔父和堂兄抚养长大,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
B.韩愈生性直率,敢于直言。他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听取,他就大为生气,因而被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C.韩愈很有才能,史才突出。他仕途不顺、多被贬黝,就写《进学解》自明心志,受到执政者怜惜;又因史学才能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D.韩愈很重感情,记人恩情。他曾受到裴均照顾,裴均虽为人不齿,但他在赠序中仍尊称其字;做装度的行军司马,撰写《平淮西碑》时多记裴度的事迹。
【4】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⑵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5】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的目的是什么?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北京大学举办了第一届“争做数一数二的保安员”评选活动,20多名保安现场汇报,介绍了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许文龙考上本科,3年背诵了1.5万多个外语单词,能和留学生流利对话;焦森自学编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朝气蓬勃、身怀绝技的保安小哥引得网友纷纷点赞。
不只北大保安,近日来,越来越多心怀梦想、坚持努力的人进入了大家的视野。轻松爬上训练绳的特警基地保洁阿姨,不断学习花样滑冰新动作的老人,每日练球运球如飞的独臂少年……让人们不禁感慨: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梦想无关职业、年龄、境遇,谁都可以有梦想;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许许多多的普通人梦想成真。其实,也正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梦想和奋斗成就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以“梦想与时代”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