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歌谣 纰缪 劈柴 骇人听闻
B. 依偎 彷徨 芬芳 狂风瀑雨
C. 蔬菜 凄惋 惆怅 残羹冷炙
D. 苼箫 罗绮 磋商 断璧残垣
2、谁对人性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并将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 )
A.王充 B.苏轼 C.范滂 D.韩愈
3、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为秦可卿送殡途中,宝玉奉父命谒见北静王,北静王以钦赐的念珠一串相赠;后来,宝玉把这串念珠转送黛玉,却遭到黛玉的严词拒绝。
B.芒种节这一天,大观园中女孩们忙着祭饯花神,黛玉却独自跑到沁芳闸桥畔掩埋残花落瓣,并为宝玉不能理解自己对他的一片深情而大恸。
C.史湘云虽身世悲苦,但善良热心。为邢岫烟典当棉衣一事,她抬脚就要去骂那些势利的丫头婆子们;给香菱讲诗更是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D.为给病中的宝玉冲冲喜,贾母做主迎娶宝钗。袭人得知,心里欢喜,但又担心宝玉心系黛玉,便告知王夫人,希望上头想出个万全之策来。
E.薛姨妈和宝钗商量薛蝌婚事,认为薛蟠要等到皇恩大赦时,减了等,才好赎罪,自己孤苦伶仃,不如让薛蝌先完婚。对此,宝钗认为不妥。
4、《诗经》中“七月流火”指的是?( )
A.天气炎热 B.天气转凉
C.天有流星 D.天少降雨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雷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
②一些经过精心包装、以小资情调自鸣得意的流行歌曲,其思想性、艺术性都无法与那些经典老歌相比。
③被称为“发明狂人”的熊克斌凭着爱刨根究底的热情,勤于动脑,勤于动手,已经获得国家16余项发明专利。
④我喜欢坐在距离鲤鱼仅仅几厘米的地方,然而,我们之间却如临深渊。
⑤如今的房价居高不下,中外年轻人对此做出的选择却截然不同,外国购房者的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中国购房者的平均年龄却只有27岁。
⑥这道数学题他一会儿就做出来了,对于再高深莫测的数学题目,他也总是有办法加以应对。
A.①③⑤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医药学由汉、藏、蒙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共同组成,它既有东方传统医药学的神秘之处,又往往有现代医药学所不及的奇特功效。它含有神话、传说的成分,它的许多原理至今也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进行科学的解释,但这种“神秘”的医药学,却常常有着神奇的功效。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中国传统医药学和西方现代医药学,是两种不同的科学体系,表现出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例如中医(汉医学),它对疾病的诊治,主要从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多方面的调节性的治疗。而建立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西医学,则是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比较单一的治疗。中医既重视外邪致病,也重视七情内伤,充分考虑到了生理、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它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按症候将病人分类定型;处方用药时,既考虑到病人所患的疾病,又考虑病人所属的证型,通过君、臣、佐、使,进行灵活的辨证论治。而西医,更注重的是病理方面的因素。它借助仪器设备,从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来阐述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规律。
西医学在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优势的同时,往往由于认识手段的局限,导致素材的不足而难以把握事物的整体规律。而中医学,它虽然不能借助仪器设备对疾病作出精确的科学的解释,但在把握疾病的整体思维上显示出它的优势。例如,前几年,有人提出了下丘脑存在免疫—神经—内分泌整合中心的学说,这反映出西医学在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生命本质的同时,对机体整体的调控研究也日趋重视;但它对于免疫、神经、内分泌这三个原来认为独立的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相互协调以维持机体稳定,这一整合功能失常用什么措施纠正等问题,还是解释得不够清楚。而中医学对于肾阳虚证的研究,发现这一证型的患者存在着潜在的以下丘脑免疫—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为主的病变,其影响可波及免疫功能,波及下丘脑、垂体所属的靶腺。中医采用补肾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中国、埃及、罗马和印度的传统医药学,是世界知名的四大传统医药体系,在历史的变迁中,唯独中国的传统医药学经受了考验,传承下来。中国传统医药学因迥异于西方现代医学,常被人认为是非科学的。客观地说,它的确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中国传统医药学将不再神秘而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现在,美、德等许多国家都开始接受中药,英国所开设的中国传统医药诊所,就已经发展到近3000个。
【1】中国传统医药学为什么显得“神秘”,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往往与古老的神话和传说紧密结合在一起。
B.它长期以来以隐秘的方式在寺庙中代代相传。
C.站在西医学的角度看,它有难以解释的地方。
D.很多西方人对于中国传统医药学还不了解。
【2】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医学提出了下丘脑存在整合中心的学说,中医学解决了这一学说应用中的问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C.中医学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辨证论治,西医学主要针对病理因素进行治疗。
D.中医学借助望、闻、问、切收集全部素材,西医学借助仪器设备收集的是部分素材。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医药学能生存下来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体系,而埃及、罗马、印度的传统医药学因特点相近,已被现代医药体系所取代。
B.西方许多国家对古老的中医学正逐步地从排斥转向理解,看来,中医学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已经是一种趋势。
C.西医学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机体整体调控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中医学要走向世界,现在既是机遇,也面临挑战。
D.西医学在很多方面超出了中医学,尽管它对很多问题仍然解释不清,对有些病的疗效并不显著,但在当今世界上,还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荣辱,不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丧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白居易用客人的反应和悄寂无声的长江夜景描写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敦颐《爱莲说》中,以莲比喻君子的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既要善于从正面学习,又要善于从反面借鉴,关于这种辩证的学习方法,《论语·述而》中是这样表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 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是女子表达对所爱之人的期盼与思念,曹操在《短歌行》中借此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3)《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即便在芳香与污浊混杂的环境里也要保持品格的高洁,以体现其“不忘初心”的决心。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苏轼《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万物之间的关系,并表明自己对待世间万物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想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赞扬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坚持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3)虽说“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似乎包含些许颓废的意味,然而综观苏轼这一时期的创作,像《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于人生挫折处的从容、乐观与豁达仍然是其精神的主流。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2)《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在连绵的战火中诗人对家书的珍视及渴望。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
史惟圆
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
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萦,又逐郊原春草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本是仲长统的诗句,作者借用来做词的起拍与过片,使之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
B.“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化用了李贺的诗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
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作者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
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
E.最后两句是说作者身处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
【2】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梓人①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师官署,余往过焉。委材,会众王。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日: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固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梓人款其门 款:敲击
B.愿佣隙宇而处焉 处:居住
C.其床阙足而不能理 阙:缺少
D.通是道者 通:通过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B.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C.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D.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观察房屋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深、圆方和短长的需要。他自称若是没有自己,工匠们无法建成一座房屋。起初“我”并不相信。
B.京兆尹要修整官邸,“我”拜访他时看到梓人指挥许多工匠劳作。最后房屋建成,在正梁上题上了梓人的姓名,而所有实际动手建造房屋的工匠们的名字不在其列,“我”很吃惊。
C.“我”认为那些帝王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用人。梓人的行为可以被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指挥工匠与洽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D.梓人具有组织才能和大匠风范,能够顺应自然。通过对梓人的歌颂,有力地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而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2)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自首次参加1984年第23届奥运会至今,中国已参加了八届奥运会,七届奖牌数位居前五,其中最近四届奖牌数稳居前三。
②2018年江苏省大一新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合格率为78.78%,连续两年呈下降趋势。调查还显示,高考成绩高的学生体测成绩也较好。
③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
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