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通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积累运用。

    (1)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他们看着脚下的峭壁悬崖,眺望着群众和主力部队远去的方向,想起了曹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们昂首挺胸,相继跳下悬崖。

    (2)春风和煦,百花盛开,到处姹紫嫣红,让人不由得想起朱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

    (3)嗅着散发着甜香的丁香花,我们会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汉字。

    (1)yāo____请我们去参观那家fǎnɡ____织厂。

    (2)因为经____困难,他无可nài____何地放弃了留学的机会。

  • 3、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奔腾呼啸的(   )  惊心动魄的(   ) 巨大的(   )

    雄伟壮观的(   ) 整整齐齐的(   )  灿烂的(   )

    长长的( )   神奇的(   )   翠绿的(   )

     

  • 4、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先补充词语,再回答问题。

    ①一______千里 ②____________欲流

    ③若____________ ④流入云______

    1.词语①和词语②都是形容______的。其中,词语①表现了______,词语②表现了______

    2.请写一个和词语③结构一样的词语: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长廊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        

    ,        

    1诗中与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句补充完整。

    3从所填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兵的心情是(  )

    A. 悲哀、凄凉   B. 愉快   C. 无奈、无措

  • 7、课内阅读

    天净沙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天净沙是_________,秋是__________

    2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副_______________图。

    3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五岭逶逸逛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将这首诗的内容补充完整。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写出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阻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也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4】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__ ③渡_______ ④抢_______ ⑤翻_______

    【5】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样修改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我们学过的诗句中,有的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句式整齐对称,富有韵律美,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首诗中也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这两联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我是“次品”

    盛慧

    ①这件事儿,已经埋在心里好多年了,从不曾向别人当面说起,哪怕是亲生父母。

    ②那年,我还小,只认得几个字。一日,我从一只布包里翻出了户口本。看到哥哥的名字旁,写着“长子”,我想这应该是哥哥身子比我长的缘故吧;再看我的名字,旁边写的是“次子”。我不高兴了:“次子”,不就是一个“次品”儿子吗?

    ③第二天,我很感伤,又不敢问父母。我为什么是“次品”?到底“次”在哪里?为什么父母看我的眼神和看哥哥的会不一样?他们对我要比对哥哥凶得多?

    ④后来,我越来越害怕与人对视。我的话也越来越少,有时整整一天,都不肯说一句话。

    ⑤夏日的午后,雨总是不可缺的。方才还是烈日当空,转瞬之间,电闪雷鸣,乌云像麻将一样被搓来搓去。雨下起来了。开始的时候,雨落在地上,惊起一阵轻烟。没一会儿,它们就像箭一样射下来,在地上砸出一个又一个坑。再后来,雨越下越大,发了疯似的。天和地模糊一片,仿佛粘到了一起。

    ⑥有两个人在我家的屋檐下躲雨。其中一个人看了眼天空,叹着气说:“天要掉下,来了。”她说得很认真,让我感到绝望,因为我是个“次品”,被丢弃的命。我想等到父母回来,一切都晚了。天掉下来,这里会成为一片废墟,而我会被埋在废墟底下。求生的本能,让我开始寻找避难所。我转了几圈,最后躲进了衣橱。雨是什么时候停的,我全然不知。只记得,我像一只小猫蜷缩在衣服堆里,睡着了。

    ⑦父母回到家,怎么也找不到我,立刻惊慌失措起来,在村子里一遍又一遍呼唤我的乳名。他们的呼唤声越来越焦急,问遍整个村子,竟没有一个人见过我的身影。他们跑到河边呼唤,河面上空荡荡的,只有碎金般的阳光在闪烁;他们沿河往西,边跑边喊,嘶哑的声音和蓬乱的发影洒在一道彩虹的倒影里……

    ⑧听到他们焦急的呼唤,我突然有一种流泪的冲动。长大后,我才知道,那是我体验到的最初的幸福。

    (选自《外婆家》,有删改)

    【1】在本文中,“次品”的意思是_____;实际生活中,“次子”的意思是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按顺序摘录表现“我”心情变化的词语,并体会孩子的内心需求。

    从孩子的这些心情变化中,我体会到了他 的内心需求。

    【3】第③自然段画“ ”的句子属于_____描写,从一连串的问句能体会到_______

    【4】第⑤自然段,作者花了一整段的笔墨描写了____。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5】第⑤自然段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在本段中摘录一句带有修辞的句子,并体会这样写的效果。

    摘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要天赋,更要勤奋

    在竞争无比残酷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中,如张楠这般保持出色状态,十年如一日的人屈指可数。张楠身上丝毫看不出岁月的痕迹,其中又有什么秘密呢?

    天津队总教练张舰曾这样评价张楠:他是难得一见的极具灵性的球员。的确,出色的天赋对于张楠来说是先天优势。但其实张舰的后半句话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张楠从来不挥霍天赋,坐吃老本。作为当家球星,他训练依然非常刻苦,我认为这才是他保持常青的关键所在!

    对大多数人来说,成功等于1%的天赋加上99%的努力。科比就是勤奋成功的典型代表:论天赋,科比绝不是联盟第一,但能够有今天的地位,科比靠的正是不懈的努力。从科比进NBA以来,他长期坚持凌晨四点起床练球,每天都要投进一千个球才算结束。因此,当有记者问科比为什么能那么成功时,科比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吗?

    对于张楠来说,情况亦是如此。也许他拥有不错的篮球天赋,但作为一名将近33岁的老将,他能够保持常青的关键,在于他的职业态度和刻苦的训练。可见,成功要天赋,但更要勤奋。

    1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他能够保持常青的关键,在于他的职业态度和刻苦的训练。

    常青的本义是_______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科比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吗?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命的选择

    在我住的这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

    多好的一片空地。花工们在花坛里种些什么呢?人们猜测着。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

    不多日子,油黑的玫瑰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人们一如既往地走过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有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说是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

    可是有一日,有几个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间,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第二天,赶紧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___姹紫嫣红___楼后___月光下___洁白如雪___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坚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柔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⑩段中的“___”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请仔细阅读短文,思考文中的白玉簪花究竟美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说说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翻译成现代汉语。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现代文阅读

    永远的绿皮火车

    (1)(①______),再次坐上去往井冈山的绿皮火车,这是一趟一路摇晃和杂响的火车。在夜幕降临睡意袭来之余,摇晃似乎要将我推入朦胧,杂响又似乎要将我拉回。(②______),脑子里涌出了无数绿皮车的回忆。

    (2)童年,我经常跟着母亲去杭州舅舅家。母亲出行,总是手提肩扛着大包小裹。当拉着响笛的绿皮火车慢悠悠地驶进车站,此时,人们争先恐后地向车门涌去,母亲在前面左突右闪,我则紧紧拉着母亲的衣角不放,好歹挤上了车。那时的火车都是不对号的硬座,上了车各自抢位子。没座位的时候,母亲会搀着我,一节节车厢一个个位子找过去,询问人家在什么站下车,如果恰逢人家在前方车站下车时,母亲万分惊喜,不时与人搭话,等待着火车到站。记得有一次是坐夜车,从上海西站到嘉兴站,沿途没有一个人下车,母亲与我只好在走道上铺几张报纸坐了下来。刚坐了一会儿,卖商品的小推车过来了,“让一让、让一让”,我俩只好起身。如此往来几回,母亲与我索性站了起来。烟味、酒味、汗味、臭味、蒜味充斥着车厢,小孩的哭闹声、大人的喊叫声,睡着的人的鼻鼾声,打牌声也是不绝于耳。

    (3)(③______),绿皮火车的窗户是很笨重的框窗,很费力才能打开,我很是喜欢伸出头去看看窗外的风景。江南烟雨朦胧的景色常让我凝神,母亲催促我关窗的“命令”,时常被我当作“耳边风”,直到母亲的“毛栗子”敲上来,我才依依不舍地落下窗来。我最喜欢的是火车经停在站台的那段时间。站台上有卖地方特产的小摊,______。琳琅满目的小吃让我馋得直咽口水。有时,我还会拿着母亲给我的零钱,快步下车去买吃的,一听到铃声则马上返回火车。火车一路行驶,我都盼着站站停靠。

    (4)绿皮火车,满载着几代人的记忆,承载着一种抹不去的情怀。(④_____),人们出行都习惯了高铁,但你若有机会,不妨呵,再乘一乘那依然悠悠走在祖国大地上的绿皮火车。

    【1】选择合适的时间副词填在文中括号内,填序号。

    A.如今                    B.那时                    C.瞬间                           D.傍晚

    【2】作者回忆了坐绿皮火车的哪几件事,请联系短文内容,完成填空。

    【3】联系上下文,想象站台上的场景,把第(3)自然段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______

    【4】网上有个热搜话题是“为什么不取消绿皮火车”,请结合短文内容与下面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先表明观点,后说明理由。)

    ______

  • 14、阅读

    西湖

    ①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②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tiào zhào),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 棉)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典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露掠过湖西,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③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蕙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tī dī),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 漂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雕,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④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清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纯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翠声。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融化在月色里了。

    (1)划去文中不正确的字、拼音、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连绵起伏_____

    ②心旷神怡_____

    (3)用“ ”在文中画出两个比喻句。

    (4)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写了_____的西湖;第④自然段写了_____的西湖。

    (5)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改写成陈述句)

    _____

    (6)从整体上来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行文顺序来写的?_____

    (7)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1.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琪问托米:“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孩马上跑到猫跟前:“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小狐仙?”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一窝蜂地拥了上去,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改为字句:

    2.奶奶带着微笑。奶奶掩不住她的疲劳。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3.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17、按要求写句子。

    1.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例如: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在勇敢的考察队员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虚构,是艺术想象的产物。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依据生活逻辑,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非存在,但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又符合情理的人生图画。请你结合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个故事吧。

    环境:雪夜,路灯下 人物:一位老人

    要求:发挥想象,内容具体,语言生动,题目自拟,字数在400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