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恩施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倒méi _____     (2)dān______     (3)依wēi ______     (4)惊huánɡ _____   

    (5)mó_____     (6)chè______     (7)xī ______     (8)旗páo _____

  • 2、给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1)也真奇怪,不一会,那艘军舰的帆篷就着火。( )

    (2)阿基米德指挥大家拿着镜子,把反射的阳光对准第一艘军舰上的帆篷。( )

    (3)、阿基米德那么专心,连士兵站在他跟前也没有发觉。( )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集中──_____      沉着──_____ 崎岖──_____

    惊天动地──_____  英勇──_____ 豪迈──_____

    昂首挺胸──_____  斩钉截铁──_____

  • 4、请写出鲁迅先生关于创新精神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

  • 5、理解诗句并填空。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诗句中的都不是________的数字而是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说明了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杰的意思是________,“鬼雄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理解。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背景资料]《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1】“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一句中,“咽”字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十分温顺,完全忠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喜欢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地承受着,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论家对诗中“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理解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苏轼词两首,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蕭蕭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材料二)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将材料一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解释材料二中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苏轼和这两首词,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题)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B.材料一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萧萧暮雨,子规声声,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C.材料二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

    【4】第二首词是苏轼流传最广的诗词之一,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试着从写法、意境、联想等任何一个角度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西桥忽见。

    【1】认真读一读,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B.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他跟《宿建德江》的作者孟浩然是同一朝代的人。

    C.“别枝头”是指横斜的树枝,“见”同“现”,可以解释为出现。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个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2】对于这首诗,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从对鸣蝉、稻花香、蛙声的描写看得出,作者把黄沙道写得很凄凉。

    B.作者虽被贬官,但仍能体会到乡村之美,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两句以静写动,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讨厌反感。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题。

    阅读大地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并且把他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而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名山大川。

    此后三十多年,他行程九万里,历尽各种自然界的艰难和人为的险阻,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露宿荒野,栖身洞穴,也从不间断。徐霞客的时代,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飞机,交通十分不便。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社会治安差,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难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有一次,他到湖南的麻叶洞考察,想请当地人为他做向导。当地人立即面露惊惶之色,又摇头又摆手,连声说“可不敢去,可不敢去!洞里有神龙,会吃人的!”徐霞客想,哪里会有吃人的神龙?我更得进洞看看究竟是怎样的。他携带一名仆从,手举火炬,摸进洞去。洞中有一段路十分狭窄,只有一尺多高,一尺多宽,还坑洼难行。徐霞客把火炬举到前面,自己像蛇一样向前爬行,肩背腹部几乎都贴在洞壁上。钻过窄路,内洞一下子高阔起来,山石形状变幻万端,石头的纹理美不胜收。当他们安全出来的时候,洞外围了好几十人,因为好久等不到他俩出来,都以为他们被怪物吃掉了!

    徐霞客一生不畏艰险,走遍三江五岳,横跨了中国十六个省份,因此他的游记涉及范围极广。他以科学求真的精神进行实地勘探,现代地理学家证明他游记中的描述非常准确。加上他的游记文笔生动,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极具文学艺术性,因而被后世称为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阅读大地,描述自然,徐霞客成为了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同时也是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1】根据原文填空。

    徐霞客是我国旅游写作的_______,也是开创田野考察的____________。他写成了《__________________》这本千古奇书。

    【2】文章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和第______自然段是对徐霞客及其成就的概括介绍,第______自然段写徐霞客立志走遍天下,第______到第______自然段主要写了考察工作的艰险。

    【3】用“______”画出第四自然段中描写洞内环境的句子。

    【4】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中运用攀险峰涉危涧,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字词语写出了徐霞客考察工作的艰苦。

    【5】第三、四自然段表现了徐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精神品质。

    【6】结合第五自然段的内容,分条概括徐霞客的游记被称为“山水文学不朽的杰作”的原因。(每条不超过7个字)

    1.

     

     

     

     

     

     

     

    2.

     

     

     

     

     

     

     

    3.

     

     

     

     

     

     

     

    【7】第四自然段没有对徐霞客进行哪方面的描写?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8】以下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题“阅读大地”,在本文中是“考察名山大川”的意思。

    B.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述的。

    C.第三自然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D.第四自然段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 10、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因森林火灾、人类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外衣。

    【1】资料中主要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针对环境破坏的问题,有人主张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环境;有人主张多开展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与道德水平。那么,保护环境,应该以法律手段为主,还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如果以此为题展开辩论,请写出你的观点和辩词。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8分)

    钱被刮跑以后

    1月20日,长春,北风刮得很猛。我骑自行车,只顾低着头,往前紧蹬,临近和平大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农民老大爷撞了个趔(liè)趄(qie)。他手中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赶紧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已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纷纷向四处飞扬。正在这时,只见过往行人都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高喊:钱跑了,快抢啊!霎时整个路口喧腾了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大为吃惊,随后便焦急地拍着大腿说:风刮人又抢,这回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有多久,风似乎有些小了,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来的钱都一一交在他的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一再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看得出来老人有点情面难却,便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旁边还有人帮着数数。数完,只见老人略为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围在四周的人们,并自言自语地说:不对。 老人的话还没完,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谁还没有把钱送来?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人们不解地互相对视着。那个小学生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只见一个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助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都交给了老大爷。说完,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上“√”。(2分)

    落(sǎn  sàn   着(qiū  chǒu)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顿时(   )   喧闹(   )   马上(   )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突如其来:  

    喜出望外:  

    (4)这篇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1分)

    (5)用   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2分)

    (6)文中抢钱二字使用了引号,那是因为

     

      (2分)

    (7)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3分)

     

     

     

    (8)读了短文后,你想对谁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3分)

     

     

     

     

  • 12、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作答。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聘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1】文段中“漂亮”的意思是(          

    A.比喻通情达理

    B.出色,精彩

    C.好看;美观;靓丽

    【2】马鞭高扬,意味着策马驰聘。发挥想象,写一写京剧演员还可以借助马鞭呈现出哪些舞台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智能材料

    人或动物皮肤划破出血了,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愈合;蚯蚓、石龙子、海参等自然界的生物,都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受生物自愈原理启发,科学家设想,在制造飞机、舰船或建造大桥、高楼的时候,能否使其中的一些关键材料也变得有“感觉”,有“反应”呢?能不能在某些材料中“添加”一些特别的成分,使大桥在发生故障之前就能发出警报,或使舰船在出现裂痕时就能自动修复呢?

    这一大胆设想,使一种新型材料——智能材料诞生了。到了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研制出一些智能材料,这些材料已经具备“发现故障”和“自我修复”的功能了。

    科学家称智能材料为机敏材料。它把高科技的传感器或敏感元件等与传统的材料结合在一起,使无生命的材料具有了“感觉”和“修复”能力。例如,人们将导电性能较好的碳素纤维与玻璃纤维等集中在一起,制得的智能材料,在较强外力作用下扭曲时,其中的碳素纤维因较脆而首先被部分或全部折断,从而使材料的电阻发生相应的变化,据此可预测出该材料受损的程度。再如在混凝土材料中,预先埋入大量装有裂纹修补剂的空心纤维,当混凝土受压开裂时,这些空心纤维也会裂开一个小口子,从而释放出修补剂,把裂纹重新粘接起来。

    当前,科学家已经能将体积极小的信号传感器和微电子计算器埋入材料,在这种智能材料的局部出现问题时,计算器会收到信号,之后它会发出指令,使一些形状记忆合金和胶粘剂之类的物质发生变化,起到自动加固的作用。

    智能材料尽管刚起步,但它代表着未来材料发展的智能化趋势。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研究,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以便找出更好的研究智能材料的数据的线索。

    【1】在加点字正确读音后打“√”,并用另一种读音组词。

    zhē(_____)zhé(_____)   

    维qiàn(_____)xiān(_____)   

    qū(_____)qǔ(_____

    【2】第三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智能材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3】第四自然段“起到自动加固的作用”中,“自动”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大胆设想,使一种新型材料——智能材料诞生了。”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自然段中“希望能从生命现象中进一步得到启发”这句话和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是啊,是啊,”文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选文两次写到了桑娜的沉默,桑娜第一次沉默是因为____,桑娜第二次沉默是因为____

    A.在等待丈夫的决定

    B.对丈夫与海浪搏斗的恐惧

    C.不知道如何告诉丈夫收养孤儿的事

    【2】画“   ”的部分是对渔夫____的描写,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的思考过程,说明他是一个_____的人。

    【3】有的同学认为可以把“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中的“熬”字换成“度”字,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读完画“﹏﹏”的部分,我觉得桑娜现在的心情可以用________这两个词语来表示。

    A.伤心 B.激动 C.难过 D.快慰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然而,大家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

    改为陈述句。

    (2)他这样关心我,我十分感动。

    改为反问句。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雷锋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改为反问句:

    (2)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改为转述句:

    (3)花儿开了。

    扩写句子:

    (4)我被派去采访前总统夫人,一个全世界都很有名的人物。(将划线的部分换成成语)(                                 

    (5)许浩在作文中列举了一些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动物名字。(缩句)

     

    (6)音乐(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能陶冶人的情操。(关联词)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2.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改病句)

    3.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别的葬礼。(缩句)

    4.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 18、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太阳出来,月亮消失了。

    (2月亮一出来,满天的星星就不见了。

    (3夜空中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4)今天,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了。

     

  • 19、岩缝中的小草,心向着外面的大千世界,乐观顽强地生长;山谷里的小溪,神往着天涯的壮阔海洋,昼夜不歇地流淌;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 20、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各组中的两句话写成一句话。

    (1)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2)晴天雨天。 老人每天来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请你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凝视着它,那人、那事、那场景……就会慢慢浮现在眼前了。请你用心去体会,并把它记录下来。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