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黔西南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很细致,(   )写起文章来内容很具体。

    (2)李明(   )能虚心听好意见,工作(   )会做得更好。

     

  •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鞠躬尽瘁,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是按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讲述了五名战士为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奋勇杀敌,最后____________的故事,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     的精神。

    (3)晴朗的夏夜,我信步来到河边,嗅风儿吹来的稻香,听蛙声阵阵,这让我想起了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原》一文依次描绘了草原风光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幅图。

    其中表现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理解句子含义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吧了一口气。

    (1)“我”是_________,“他”是_________

    (2)两个“清清楚楚”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肃”写的是人物的__________,“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写的是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

  • 4、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鼎盛”的“鼎”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这个字共________画,第六笔是________。“鼎”的解释有:①古代烹煮用的器物;②大;③(方)锅;④正当,正在。“鼎盛”的“鼎”应取第________种解释。

  • 5、看拼音写汉字。

    jié rán dān ge fāng zhuān jīng huāng wēi yī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chǎng péng qí dǎo jiāng shéng zhēng róng chuī xū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广场。

    (一)天净沙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 天净沙是 ,秋是  

    2.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副 图。

    3. 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陆游教儿子作诗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天,他的小儿子杜子聿正坐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读父亲的诗作。读着读着,他忽然停下来想:父亲从12岁开始写诗,至今84岁,他老人家三天不写诗,心里就觉得不好过(“无诗三日却堪忧”)。70多年来,他写了9000多首诗,他是多么辛勤啊!可是自己一向听从父亲教导,勤奋写作,怎么写不出好诗来呢?想到这里,猛抬头看到了父亲墙上的题诗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仿佛使他找着了做诗的诀窍。他高兴地一边读着,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自己诗做得不好,还是书读得太少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哩!

    正在这时候,陆游拄着拐杖来到了书房。他看见儿子高兴的样子,便问:子聿,什么事使你这么高兴?

    子聿说:阿爸,我读了你在墙上的题诗,对做诗有了新的体会。我觉得诗要做得好就得多读书。你说我算不算找到了做诗的诀窍?

    陆游摇着头说:你的想法是片面的,九年前我写给你的一首诗,你忘了吗?你再背给我听。

    子聿点头答应着,背诵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说:你看,对于做诗的诀窍,你只体会到读书一面,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一面是向生活学习,身体力行,你却忽略了。这样是永远写不出好诗来的。

    我早年写诗,偏重于炼字炼句,生硬模仿李白、杜甫的作品,虽然文辞华美,但内容缺乏血肉。后来我在选定诗稿时,将42岁以前写的18000多首诗,只留了94首,其余的都扔掉了。

    啊!扔掉这么多,太可惜了!子聿惊讶地说。

    不可惜。我到汉中南郑任职后,往来于抗敌前线,听到了老百姓收复失地的呼声,参加了阅兵、饮宴、雪中刺虎的种种火热的斗争生活,我的视野广阔了,写作素材丰富了。我真正学到了李白、杜甫的写作精神。于是我用诗揭露卖国媚敌的罪行,喊出百姓收复中原的呼声,表达驱逐敌人的决心,书写心头的悲愤。这个时期是我生活的高潮,也是我做诗的高潮。没有这种火热的生活,我的诗是不会转变的。这种生活,是书本上看不到的啊!

    子聿听了,心中豁然开朗,说:阿爸,你说得真好,使我真正懂得了做诗的诀窍。我一定按你说的去做。阿爸,你把你的体会写下来吧,我以后经常学习。

    陆游拿起笔,写了一首诗给子聿,最后两句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你果真想学写诗,应该在诗本身以外的生活中多下功夫)

    1. 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谈谈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对你今后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引用了陆游的一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①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①长缨:这里指革命武装。诗歌写于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之时。

    【1】想象“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中画“ ”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强调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坚定红军长征必胜的信念。

    B.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C.说明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敢于勇攀长城才能算是好汉。

    D.长城是我国的名胜古迹,好汉都应该去攀登一下。

    【3】《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写的是群山,而后者写的是一座山。

    B.前者赞颂了红军的革命乐观精神,后者表达了要热爱运动的感情。

    C.前者写山是为了描绘祖国河山的美好,后者写山则是突出山的高而陡。

    D.前者写山是为了突出山多而翻山越岭的艰难,后者写山则是为了突出它是长征途中的一个里程碑。

  • 8、读诗句,选一选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暖”字暗示了红军战士(  )后的欢快心情。

    A.抢渡大渡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2】从“寒”字可以体会到(  )

    A.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B.天气十分寒冷,连铁索也寒光闪闪,使人感到很冷。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五岭透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

    她来祭莫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文中形容雨大的两个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泼。像倒。”这两句话有两个显著的特点:①________;②__________。(比喻  拟人  夸张  语句简短  排比)

    3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4下列对结尾两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单独成段,语言简练,加强故事的悲壮色彩。

    B.这两段没有必要分段。

    C.告诉读者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D.给文章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尾。

  •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②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③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古人因何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在选文中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①段,说说雨中丁香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②作者觉得虽然“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________,但人生也正是因为有解不完的问题,所以才不至于太________了。这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怎样的结,又是如何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在的儿童喜欢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比较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来经深入思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萤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就成为辛苦,乏味与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动画,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   )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动画,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变得多姿多彩,这是现代人莫大的幸福,我们再也不必囊萤映雪”“手不释卷,而却能够在欢笑里、蹦跳里增长知识。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获得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大家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去,沉浸在读书之乐,其乐融融的境界里。

    1找出第2自然段中的两个错别字,按顺序把正确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细致——____   深邃——____

    3用文中的内容说一说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作很有条理。首先写了______________这一现状,接着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然后举例对比读书和看电影、动面片带给儿童的不同感受,最后建议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把阅读比作嚼慢咽的宴席,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的快餐和可口的零食。这样比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同学不喜欢读书,他觉得看书没用,请你结合自己读过的一本书给他讲讲读书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大舞台。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这段话主要描写的是(  

    A.山雨的声音  B.山雨的色彩

    C.山雨的余韵

    2.作者将“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成“_______”,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______________”,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______________,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________美。

     

  • 13、说明文阅读。

    美食身上穿

    ①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衣料的选择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化纤或人造纤维是用石油提炼而成的,而目前兴起的“绿色服装”“生态服装”则是利用天然作物开发的新型生物面料制成的。

    ②大豆一直是大众喜爱的食品。过去,大豆多用来磨豆腐、榨豆浆、榨油等。现在,一种用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新型服装面料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生产这种大豆蛋白纤维所用原料是榨油后的豆渣,经过生化技术的一番“点化”,大豆就从“吃的”摇身变成“穿的”了。

    ③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像棉花般柔软,看起来具有丝织品的天然光泽和悬垂感,且免烫、易洗、能抗菌、防静电,因此得到很多人的青睐。这种服装除了具备以上优点,还有很多独特之处。由于大蛋白纤维外层基本上是蛋白质,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其保健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对现在穿着时尚的人们来说,大豆蛋白纤维的出现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余地。

    ④大豆蛋白纤维备受人们宠爱,玉米纤维也很受大家的欢迎。在意大利的一些球队中,俱乐部为球员们特别配备了含有玉米纤维的球服,这种运动衣具有比一般的棉制服高好几倍的吸汗性,可以让球员在大汗淋漓时觉得更舒适,为球衣增添了人性化的色彩。此外,玉米纤维可以制成更柔软、更像真皮的人造皮革,而且通过加工改造,还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复合纤维。目前,已有科学家考虑用玉米纤维制作太空宇航服。

    ⑤由此可见,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生物面料,经济环保、前景广阔,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它取自大地,又回归大地。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传统的化纤或人造纤维是用石油提炼而成的。(_______

    (2)“绿色服装”是利用天然作物开发的新型面料制成的。(_______

    (3)大豆蛋白纤维制成的服装免烫、易洗、能抗菌、防静电。(_______

    (4)玉米纤维做的运动衣吸汗性强,穿着舒适。科学家考虑用大豆和玉米纤维制成太空宇航服。(_______

    【2】短文第④段画横线部分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____________

    【3】短文的说明顺序是(    

    A.按不同方面叙述

    B.总一分

    C.分一总

    D.总一分

    【4】短文第⑤段中“利用天然作物开发新型生物面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的原因是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亚马孙河曾是一条绿色的河, 因为这里有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守护着她;亚马孙河地区曾是动植物的天堂,因为这里有绵延不尽的绿色。

    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东西长3400公里,南北宽2000公里,覆盖着地球上7%的大地,相当于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这片广袤的森林中蕴藏着世界上最宝贵、最稀缺的热带雨林资源,其中阔叶林占全球的56%,森林储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这里有3000万个生物物种,是动植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难怪有人称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为“地球之肺”。她的确像大地母亲胸口一片绿色的肺叶,呵护着母亲的健康与安全。

    然而,时至今日,亚马孙河畔昔日旖旎的自然风光已一去不复返了,大地母亲的肺叶正在遭受侵害。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在亚马孙河地区毁林伐木,卖木材赚钱,同时发展养牛业,使农场自南向北不断扩张。到80年代,亚马孙河地区每年砍伐的森林为200万至300万公顷。据估计,近十年的时间亚马孙河地区的木材产量增加了34倍,其代价就是热带雨林的锐减。为了种植经济作物,哥伦比亚32万公顷的原始森林毁于一旦。在秘鲁, 为种植经济作物而毁掉的森林也达100万公顷。进入90年代, 毁林的风潮又开始从边缘地带逐渐深入。目前,留在巴西大西洋沿岸一带的森林的面积,仅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代的2%。这些惊人的数字证明:人类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毁坏雨林,大地母亲的肺叶上已经千疮百孔。

    如果人们继续挥舞着手中的斧头砍伐森林,执迷不悟地残害大地母亲,那么,人类必将踏上漫漫的赎罪之路。而大地母亲滴滴苦涩的泪水,是在警示人们:自然对人类一无所求,而人类只有在她的庇护下才能得以生存。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她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乐园。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繁殖____   警告____ 

    广阔____   保护____

    2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坚持错误而不觉悟。____

    (2)形容延续不断,没有尽头。____

    (3)指没有什么要求或需要。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填空。

    大地母亲的肺叶是指_______,遭受的侵害主要是指_______

    4造成大地母亲的肺叶千疮百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的句子与本单元课文中的哪一句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请写出来。

    (1)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却不是永远的乐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一窝蜂地拥了上去,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改为字句:

    2.奶奶带着微笑。奶奶掩不住她的疲劳。

    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3.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 16、字句改为字句。字句改为字句。

    1.我把《水浒传》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村长在嘎羧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跟我学:扩句要先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然后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自己提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1.华夏子孙企盼你的归航。(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那漫长的岁月中,思念着你啊,香港;在那一串串的故事里,讲述着你啊,香港。(仿写句子)

    在那漫长的岁月中,______着你啊,______;在那__________________着你啊,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整个大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红不但在家里经常帮妈妈干活,所以在学校也主动为同学服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河上的帆了,一张张白帆,像一朵朵白花,开在绿茵茵的草地上,又像一片片白云,飘在蓝蓝的天上。

      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___比做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式。

    1)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我们要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图书管理员把我放在一个奇怪的机器面前。(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天地。

    假如有一天,你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甲虫,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请发挥想象写一写。要求:语句通顺,想象新奇有趣而又合情合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