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许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选项中古今说法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榜文——告示   客官——顾客   印信——公章

    B.驿站——旅店   郎中——护士   货郎——商贩

    C.客舍——酒店   墨客——文人   伙计——服务员

  • 2、下列句子没有使用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B.人体是一部机器,这部机器不能缺少润滑剂。人体内,眼泪润滑眼球,唾液润滑口腔,还有些体液润滑人体的关节。

    C.人体的细胞中至少含有70%的水。如果你有50千克重,那么水差不多占了35千克。

    D.小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后初晴,登上峰顶,遥望黄河,令人心旷神怡

    B.路不拾遗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C.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很多困难。

    D.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桂花雨》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________”和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诗句“____________”如出一辙。作者借母亲的话将_______的桂花与______进行了对比,让我们体会到了母亲的内心:_____________,表达了母亲对_________的感情。

  • 5、补充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

    _____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④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巧填关联词。

    (1)我当时( )还不懂什么叫诗兴,( )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2)(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3)五根手指( )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 )根根有用,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4)古埃及人( )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 )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等方面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囚歌》的作者是_________,第三小节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叶挺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气节。

    2.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聪明_______________,天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不可有傲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根据语境填写正确词语。

    (1)《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用zhì pǔ________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zhēn qíng shí gǎn_________

    (2)这首诗里duī qì________了大量典故,显得太过矫揉造作,让读者感到suǒ rán wú wèi_________

    (3)成语“huì rén bù juàn________bù chǐ xià wèn________”都是出自《论语》。

    (4)读书有一个由浅入深、由yī zhī bàn jiě_________到读懂的过程。书读进去了,便能读得jīn jīn yǒu wèi________

    (5)他的想法太huāng táng_________了。

    (6)作者用jīng cǎi_________的语言描绘了月色下荷塘的景色,那美景令我xīn dòng shén yí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读下面短文,然后做题。

    不用搀扶

    十月二十三日晚,我走进人民大会堂时,对帕尔曼还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世界杰出的小提琴家,将与世界杰出的指挥家梅塔和世界杰出的以色列爱乐乐团合作。我对音乐完全是外行,我只是想看到三个世界杰出合在一起是怎样的一种景观。

    当帕尔曼出现时,我怦然心动!他拄着双拐,从容自信又有点艰难地走上了台,拐杖加上小提琴。这就是帕尔曼的独特形象吗?从他出现的那一刻起我的眼睛就像被磁铁吸引,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济济万人的大会堂如此安静,我还是第一次经历。只有琴声,只有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琴声。

    最让我意外而感动的是帕尔曼站起来的那一刻。一曲终了,他用手杖支撑着自己试图站起来。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有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

    乐队的百双眼睛,大会堂的万双眼睛,电视机前的几亿双眼睛,都注视着帕尔曼站起来的过程:他不用搀扶。

    这位音乐家的动人之处、杰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力量上。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也为他的“不用搀扶”鼓掌。

    面对着帕尔曼,我似乎不能不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曾多么频繁地使用“扶”这个字啊!扶持、扶助、扶危;扶持高雅艺术,扶助弱者,扶持贫困地区经济……一个“扶”字,关系着搀扶者和被搀扶者。

    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良知和爱心。但不用搀扶,何尝不是在体现着被搀扶者的自尊、自信、自强呢?人们伸出手去搀扶时,是出于同情;而面对着不用搀扶者,唤起的是尊敬。

    与不用搀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期望被搀扶,请求被搀扶,等待被搀扶,这是多么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人生态度啊!漫漫岁月里,我也会遇到需要被搀扶一下的时候,但愿那时,帕尔曼会给我力量,使我有勇气说:不用搀扶。

    帕尔曼走了,他留下的不仅仅是那冬日里的琴声。为这个,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谦和(________   扶助(________

    反义词:寂静(________   热切(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怦然心动:________________

    无与伦比:________________

    【3】将文中划“——”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我”走进人民大会堂,只是想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世界杰出合在一起是怎样一种景观。

    (2)当帕尔曼出现时,“我”怦然心动,是因为__________。大会堂如此安静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

    【5】让作者意外感动的“那一刻”的情景是怎样的?为什么让作者感动?

    ________________

    【6】读短文的最后一段,说说帕尔曼留下的是什么?作者应该感谢他什么?

    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与理解。

    景阳冈(节选)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2】找出选文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出了大虫的____________洪亮高亢。

    【3】大虫主要用__________三个动作来抓人。而武松面对大虫,用了___________的动作,表现了武松的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父亲的作品

    ①读初中一年级时,老师告诉父亲:“你儿子很厌烦写作文,现在成绩很差啊!”那晚,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没有睡好。

    ②第二天,父亲从文具店买回来几打白纸,用刀细心地把白纸裁成小作文本那么大的纸片,接着用线把这些纸片订成一个个小本,再把这些小本分成两探,然后对我说:“儿子,这两摞本子,一摞是我的,一摞给你,每一摞纸都有1825张。从今天开始,我要跟你比赛。”

    ③“比赛?”我有些吃惊,“您跟我比赛什么?”

    ④“跟你比赛写作文。”父亲郑重其事地说。

    ⑤“啊?您——跟我比赛写作文?”我心想:父亲只读过小学二年级,认识的字都没我多。怎么能跟我比赛写作文呢?我疑惑不解地问道:“您是在跟我开玩笑吧?”可父亲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不是开玩笑,我说的是真的。我俩每天写一篇作文,一共写五年——这1825张纸刚好够写五年,谁坚持不下来,谁就输了。”比就比吧,反正父亲那点文化基础我是知道的。于是,我信心十足地点点头。

    从那天起,父亲每晚就弓着背,伏在桌前,额头上淌着汗,一字一句费劲地在白纸上写起来,不时还要翻翻字典。我呢,则坐在他对面,憋着一股劲,一丝不苟地写作文。他每写满一张纸,我也坚持写满一张纸。每完成一篇作文,我都会喜出望外。

    ⑦每次我觉得疲劳的时候,就抬头看一看父亲,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寒来暑往,当我读到高三的时候,已经写了不少有影响的小说并在刊物上发表,还被破格收为省作协会员,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少年作家了。

    ⑨时隔不久,一位记者特意到我家里采访,夸我是一个真正有潜力的作家。我说:“真正的作家不是我,应该是我父亲!我呢——就是我父亲的作品。”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辗转反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与父亲比赛写作文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按顺序写在括号里。

    有些吃惊——( )——( )——喜出望外

    【4】从第⑥自然段画曲线的细节描写的语句可以体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自然段中“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想好后,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6】短文结尾说“真正的作家不是我,应该是我父亲!我呢——就是我父亲的作品。”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15点)

    淘米水的妙用

    ①淘米水在生活中有许多妙用。

    ②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与一般的工业去污产品相比,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且无任何副作用。比如,浅色衣服用淘米水浸泡一下,然后用肥皂洗涤,就会洁净如新;如,面对一堆有油污的碗、碟、瓶子时,与洗洁精相比,淘米水是更好的选择。淘米水加热后,其中的淀粉变性,而变性淀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油污一旦遇到淘米水,就会被淘米水中的淀粉吸附,从而脱离碗碟。

    ③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淘米水里含有淀粉、维生素、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抗老化、美白的作用。经常用淘米水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光滑白皙。淘米水还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傣族姑娘常用糯米的淘米水来护发.不过,她们用的淘米水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使用。因为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所以经常用淘米水洗头,可以营养头发,使头发变得乌黑亮丽。

    ④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的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瘙痒。

    ⑤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用作上好的肥料。

    【1】结合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淘米水的去污性比工业去污产品强。                 ( )

    (2)淘米水里的营养物质可以美白肌肤。                 ( )

    (3)淘米水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             ( )

    (4)淘米水中的微量元素可以作上等饲料。             ( )

    【2】简要概括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淘米水的妙用”?填写思维导图。

    【3】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

    【4】短文③自然段中,“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一句中“据说”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为了让头发黑亮,常用当天的淘米水洗头,这样做效果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__________。它的果实__________,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__________的果实__________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__________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__________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按课文内容把选段中的横线处补充完整。

    2花生的“可贵之处”是______________

    3父亲把花生和____________进行对比,说明花生虽没有___________,却具有__________

    4父亲其实是借花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父亲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 14、课内阅读

    现在可以仔细地观察这一整群飞行的同伴了。应该承认,这些野鹅绝不能算是美丽的。他们的个子并不高大,打扮也并不漂亮。所有的野鹅都是灰色的,好像盖上了一层灰,在他们身上休想找到一根白色的羽毛!

    他们走路的样子才难看呢!他们每走一步都要跳一下,碰到每一块石头都要颠一下,他们的嘴几乎要把泥土也耕起来了。

    (1)从文中找出一组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描写野鹅动作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笔下的野鹅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这是一个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的故事。

    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1)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泪,(2)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了,他忏悔了。

    【1】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1)部分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通过对葵花子的描写衬托了_______________

    【3】画线(2)部分通过写母亲凑路费,写出了母亲的____________

    【4】结尾处儿子为什么给母亲跪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老人的话中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从“明知说出实情自己会变成石头,但海力布还是这样做了”中可以看出,海力布还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冬不拉

    相传很久以前,哈萨克族人在一片大森林边上过着游牧生活。森林里有一只身躯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伤害人和牲畜,让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国王几次派出猎人去伏击这只瞎熊,却都没有成功,许多猎人还被这只瞎熊咬死。国王的儿子冬不拉自告奋勇去除掉这只瞎熊,但国王不答应。

    第二天一早,仆人禀告国王,说王子不见了。国王知道儿子已经去找那只瞎熊了,十分担心,连忙派人去瞎熊出没的地方寻找王子。

    王子带着弓箭和捕兽夹,骑着骏马,翻过一座座高山,涉过一道道河流,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发现了瞎熊的足迹。

    王子在隐蔽处拉满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颈。瞎熊大吼一声,扔下石头,朝着箭飞来的方向扑来。王子见状,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击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

    后来人们在密林深处的一条小道上发现了王子和瞎熊扭在一起的尸体。大家把瞎熊剁成肉酱,将王子安葬在向阳的山坡上。

    可是,怎么把这个坏消息告诉盼望王子平安归来的国王呢?一个老牧民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他坐在地上,轻轻拨动琴弦,动人的琴声如同在讲述一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琴声一开始雄浑激昂,如同英雄视死如归,要上战场;一会儿低回婉转,像是在述说危机到来,战斗即将爆发;一会儿音韵铿锵,好像宣告战斗已经爆发;一会儿又如泣如诉,好像在诉说一个悲剧的结局和人们对英雄的依恋和怀念……

    从此,哈萨克族有了这种弹拨乐器。为了纪念王子,牧民们就用王子的名字给这种乐器命名,叫“冬不拉”。

    1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可以看出王子寻找瞎熊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王子与瞎熊搏斗的句子,从这些语句可以感受到王子________的品质。

    3文中牧民所弹的琴声有什么意义?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国王讲述王子捕杀瞎熊的经过。

    B.告知国王王子已经牺牲了。

    C.表达人们对王子的怀念和颂扬。

    D.表现这种弹拨乐器琴声的美妙。

    4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复述故事时,可以给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请你想象一下,老牧民去见国王,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练习。

    街上的行人都脱去了厚厚的冬装,房顶上的一簇簇枯草焕发出了绿色。街心花园里有一股泥土的清香,草地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桃花的花蕾也开始向这个大千世界张望。解冻的河流也变得宽阔起来,不时有燕子剪刀似的身影从河面上掠过。

    【1】请根据段意划分层次,用“‖”在语段中标出。

    【2】这段文字介绍了初春的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    

    贾德福是妇女工兵营炊事班班长,年龄二十七八岁,但由于她对年纪小的战士们特别爱护,日子久了,大家不知不觉中就把她的辈分抬上去了,都喊她“贾老婆”。

    “贾老婆”是背着几十斤的食物和一口大铁锅,踏上漫漫长征路的。

    渡过嘉陵江,走在剑阁古道,从石崖上凿出来的小路,上是望不到顶的峭壁,下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又逢阴雨连绵,脚下路滑,稍不小心掉下去就会摔得粉身碎骨,加之头顶上敌机不断地轰炸、扫射,这时贾德福背着大锅真有点儿不堪重负了,一路上她总掉在队伍的最后。

    为此,大家要抢她的锅背,她却打趣地说:“背这个锅好处可多着咧!像背了乌龟壳,又落不到雨,又落不到鸡(飞机)!”

    春天的党岭山,时而大雪纷纷,时而飞沙走石。爬山前,贾德福把火烧得旺旺的,在沸腾的锅里将珍藏的辣椒和生姜倒进去。她搅着锅里辣辣的汤,边盛边吆喝:“快爬雪山啦!大家多喝一点儿,驱赶驱赶风寒。”大家喝过辣椒汤,身上添了热量和信心。

    两翻雪山,三过草地,走在最后的永远是贾德福。可是,一次惨烈的战斗过后,贾德福的那口大锅下,血殷殷地流着,她的生命悲壮地定格在这口铁锅下。

    1.为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不堪重负”在文中指的是              

    3.当大家要抢贾德福的锅背时,她为什么要说那些打趣的话?(  )

    A.因为背着锅,落不到雨,飞机炸弹也炸不着,很安全。

    B.因为锅加上锅里的东西太重了,她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意让其他同志受罪。

    4.作者为什么说“她的生命悲壮地定格在这口铁锅下”?(  )

    A.看到这口铁锅,同志们就会想起贾德福,想起她关心同志、热爱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

    B.因为贾德福是死在这口铁锅下面的。

    C.这口铁锅记录着贾德福的英雄事迹,闪耀着她思想的光辉,象征着她精神的不朽。

    5.这篇短文赞扬了贾德福的什么精神?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难道巴迪的诗写得不精彩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完成句子。

    这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使我留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鲸的祖先后来才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缩句)

      。

    2.松鼠跑得飞快。(改为比喻句)

        。

    3.黄鹂的住宅难道不漂亮吗?(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芳草地。(30分)

    生活中,有多少感人肺俯的故事催人泪下,有多少饱含哲理的故事发人深思,有多少生动有趣的故事耐人人寻味……很多事我们不能一一亲眼所见,但即使是听说的,也同样印象深刻。请把你听到的一件事讲给大家听,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晰。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