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句子。
承受 忍受 难受
(1)我知道这件事做错了,心里十分________。
(2)这块木板________不住一百斤的重物,终于断了。
(3)毛主席的内心________了巨大的痛苦,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2、“端端正正”中“端”的意思是( )
A.端正,不歪斜。 B.正派。
C.事情的开头。 D.用手很平正地拿着。
3、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②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成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③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④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⑤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A.①②④③⑤
B.①②⑤④③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①④③
4、补充词语,并根据划线句子的意思选词填空。
得意________ ____智多____ 兴高_________
夜____闭____ 家____人____ _________涂炭
1.他富有智慧,善于谋划,百战百胜,号称“常胜将军”。______
2.电影中的主人公由于贪得无厌,最终落得家庭破产,家人四处逃亡。______
3.唐朝鼎盛时期,人们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______
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嗜好——__________________。
2.铿锵——_________________。
6、将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_______)无音信 ______________ 无(______)于事 ______________
(_______)恶如仇 ______________ 为非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本宣(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虎添(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下面的字组词。
吁( )于( ) 彻( ) 砌( )
刁( )叼( ) 伫( ) 贮( )
贞( )侦( ) 摔( ) 率( )
8、看拼音,写词语。
(1)我们吃的liánɡ(____)食,烧的煤tàn(____)离不开太阳,而且太阳还能shā(____)死细jūn(____),进行治liáo(____)疾病。
(2)shǔ(____)假里,我péi(____)着爸爸出xí(____)了他的同学会,大家特别心ténɡ(____)我,不仅给我买tánɡ(____)果,还给我讲了一些给我qǐ dí(____) 的故事。
9、课外阅读
从头再来(节选)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发明不少,失败也不少。1914年,他都67岁了。突然一天晚上,他工厂里的软片室发生自燃现象,顷刻间,包装材料、软片和其他可燃物品全部着火,把他的工厂烧了个干干净净。此时,他怎么办呢?他没有心灰意懒,而是决定从头再来。他召集全体职工宣布:“人往往可以因祸得福,旧厂烧了也好,我们可以在废墟上再建立一座更大更好的新工厂。”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经过多年的伏案,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出于信任,他把它交给最好的朋友米尔去完善。谁知,第二天,手稿却被米尔家的女佣当成废纸丢进了火炉!卡莱尔每写完一章,就把原来的笔记、草稿顺手撕碎,根本没有“备份”。当时,可以想象卡莱尔的心情。但他很快就平静下来,反而安慰悲伤的米尔:“没关系,就当我将作文交给老师批阅,老师说‘这篇不行,重写一次吧,你可以写得更好!’”我们今天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就是他再起炉灶,重写的第二稿。
人的一生,谁都可能遭遇失败。能够从头再来,是人生的一种豪迈。
1.“再起炉灶”在选文中的意思具体是 。
2.读着“人往往可以因祸得福”,你想到了老子的哪句话?
3.卡莱尔重新编写了《 》,读着文中他说的那句话,我感受到了卡莱尔 的精神。
4.你觉得爱迪生、卡莱尔和谈迁,他们的共同之处是:
5.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10、______
①我永远忘不了发生在三年级时的一件小事。在校节目演出中,我被选为剧中的公主,母亲煞费苦心地陪我练台词。但不论我在家里念得多么自如,一上台,每个词都从头脑中消失了。
②老师终于把我搁在一边。她解释说她已经为该剧设计了一个叙述者,要我担任。她是亲切婉转地说的,但仍然刺痛了我,特别是当我看到公主的角色由另一个姑娘扮演时。
③那天中午我回家时,没有告诉母亲发生了什么。但她很快觉察到我心神不安。她不是建议我们一起练台词,而是问我是不是想到院子里散散步。
④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中午。格架上的蔷薇藤正在变绿。高大的榆树下,我们可以看到丛丛黄色的蒲公英钻出草地盛开,宛如一个画家用金色的染料在我们的风景画上涂抹过。
⑤我看到母亲漫不经心地在一丛蒲公英旁弯下腰:“我打算挖掉这些草。”她边说边连根拔起一株蒲公英。“从现在起,我们只在这个院子里留蔷薇花。”
⑥“可是我喜欢蒲公英!”我表示抗议,“一切花都是美丽的——蒲公英也是如此。”
⑦母亲严肃地看着我:“是的,每一朵花都以自己的方式给人以愉快,对吗?”我点点头,感到高兴,我赢了。“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公主,这并没有什么羞耻。这一点,对花来说是这样;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她补充说。
⑧相信她已经猜到了我的痛处,我开始大哭,告诉她发生的事。她听着,放心地笑了。
⑨“你将是一个可爱的叙述者,”她提醒我,“叙述者角色同公主角色完全同样重要。”
⑩演出的那天夜里,我很紧张。开演前,老师走到我面前“你母亲要我给你这个。”她说着,递给我一朵蒲公英。它在茎上耷拉着,边已经开始卷了。看着蒲公英,我的眼角有些湿润。
【1】请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______。
【2】“在后来的几个星期里,她不断鼓励我,我逐渐为自己担任这个角色感到自豪。中饭时间被用来念我的台词或者谈论演出时我将穿什么。”该语段应该插入第______和第______段之间。
【3】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下面句子中“如此”的意思。
(1)一切花都是美丽的——蒲公英也是如此。“如此”指的是___________。
(2)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
【5】母亲带“我”到院子里散步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
A.母亲想带“我”散散心,看看风景,忘记烦恼。
B.母亲借蒲公英让“我”自己去发现,叙述者角色同公主角色同样重要。
C.母亲带“我”散步,告诉“我”蔷薇花和蒲公英一样美丽。
D.母亲借蔷薇花和蒲公英不同的美,告诫“我”不要抢风头。
【6】下面的句子与这篇文章的主题不切合的一句是( )。
A.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B.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
C.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D.人各有所长,能各取所长,皆可用也。
11、课外天地
唐太宗与魏征
唐太宗当政期间,社会逐渐发展,出现了升平景象。太宗本人也逐渐滋长了一些奢侈作风。在众多大臣的歌功颂德之下,太宗决定到泰山顶上举行封禅大典(帝王祭告天地的庆功大典)。这时,魏征又站出来反对,让太宗很不高兴。魏征从容地解释道:“陛下功劳虽大,百姓受到的恩惠还不够多;德行虽然高,还没有恩及所有人;天下虽然安定,财力还不充足;粮食虽然丰收,但库存还比较空虚。何况封禅耗费极大,中原以东地区至今还很荒凉,这不等于向四方暴露弱点,激发其觊觎中原的野心吗?”唐太宗心中不悦,却不知如何反驳,只好将封禅一事搁置不提。
几次三番,魏征的进谏令太宗感到尴尬又愤恨,想杀掉魏征。长孙皇后听了,却连忙入内室换上朝服,向太宗道喜:“臣子敢直言,是因为陛下圣明。明君拥有直臣应该欣喜,怎么能开杀戒呢?”太宗猛然醒悟,对魏征更加敬重。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圣明——( ) 反对——( )
2.从短文中可知“帝王祭告天地的庆功大典”是指( )
A.祭祀 B.封禅大典 C.祭祖
3.唐太宗决定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社会原因是 ,个人原因是 。
4.魏征提出反对唐太宗封禅的理由有( )(多选)
A.功劳虽大,百姓受到的恩惠还不够多
B.德行虽然高,还没有恩及所有人
C.天下虽然安定,财力还不充足
D.粮食虽然丰收,但库存还比较空虚
E.百姓都会反对封禅
5.中原以东地区至今还很荒凉,这不等于向四方暴露弱点,激发其觊觎中原的野心吗?(改写成肯定句)
6.长孙皇后是怎样劝说唐太宗的?
12、阅读《那一串血的殷红》,完成后面习题。
想起小时候的事情。
那天,我病了,受凉,发高烧,半死样躺在被窝里,胡话不断,尽是被鬼死死捏住的可怕发音。
夜深了,医院又远,救儿要紧。母亲急忙摸黑跑到河边采来柴胡.麦冬.车前子,放进生姜和醋,熬了浓浓草药姜汤,让我喝了,捂了三床棉被,出了几身透汗,只觉得身体里面洪水滔滔,要把多余的东西冲走。
天亮时,我从汗津津的被窝里出来,看窗外天那么蓝,不像以前的天,是新造的天吗?于是欣喜极了,模仿梁上燕子数了一串“1234567”,跑到门外院子晾晒的青草上连打了三个滚,对着换了一身蓝衣衫的老天高喊:我好了,我好了。
母亲用老母鸡刚下的一个鸡蛋,做了一碗蛋汤,加了葱花,好香,我几口就吃了。
撂下碗,就叫了云娃.喜娃,去到河边奔跑.钻柳林.捉迷藏,看对岸柏林寺和尚在河边放生。
忽然,在一丛荆棘下面,我看见一些血迹,点点滴滴,断续洒到河边,在半截浸入河水的一块青石上也有血痕。
而荆棘丛下,被采折的柴胡和被挖掘的麦冬们,似乎向我提醒着什么。
我知道了,这是母亲昨夜为我采救命药的地方。
那双手,在这里,流了多少血,妈可能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流血了,只觉得手上有热流,有点粘乎,猜想可能是血,就到河边用水冲洗了。
她不能用这双染血的手,使受惊的夜晚再受惊。
我想当时的河水里,漂过一缕又一缕的血红,河的温度也微微有些升高了,那血红和微温持续了许久,然后散了。河,很快恢复了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的样子。
母亲也一样,很快恢复了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的样子。
家乡的那条小河,在一条着名的江的上游,那条河,那条江,在流过诗经的时候,就被上古的女儿们和母亲们,用采菊的手.采莲的手.采 的手和洗衣的手,一次次掬起.暖热,肯定也有许多泪水滴入水中。
才知道,也有血滴注入水中。流过万古千秋的江河里,藏了多少血的殷虹。
我无论走过哪条河.哪条江,无论到了哪个河湾,看见了殷红.淡红.或鲜红的花,或枫叶,我总是想起母亲,想起那浸血的手。
这些河边的花木,一直在收藏着什么,代替我们千年万载地忆想着。
【1】本文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第1段中“小时候的事情”具体指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两个“受惊”的具体含义。
她不能用这双染血的手,使受惊的夜晚再受惊。
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6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那一串血的殷红》做标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
①小铁上初二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我和他妈妈出门,问他去不去,他摇摇头,一人闷在家里。晚上,我们回到家,他问我:“你发现咱家有什么变化吗?”我望了望四周,一切如故。他不甘心,继续问我:“你再仔细看看。”我还是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倒是他妈妈眼尖,洗脸时一下看见脸盆和脸盆旁边的水管上贴着小纸条,纸条上写着它们的英文名称。
②我这才发现屋子里几乎所有的地方,柜子、书桌、房门、厨房、暖气、音响、书架……上面都贴着小纸条,纸条上面都用英文写着名字,每一张小纸条剪得大小一样,都是手指般窄长形的,不仔细看还真不容易看到。
③儿子得意地望着我笑。不用说,这是他劳累一下午的结果,我表扬了他。
④那一年,儿子对外语突然有了兴趣。那些小纸条仿佛是安徒生童话中神奇的手指,让家里的那些东西花开般有了生命,与儿子对话,彼此鼓励,让枯燥而艰苦的学习有了兴趣和色彩,有了学下去、学到底的诱惑力。
⑤当许多人夸奖小铁聪明时,我的虚荣心当然得到满足。我其实很清楚,他是以刻苦取得应有的成绩的。有一次开座谈会,有个同学问他为什么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他回答:“没有别的好办法,就是得学、得背。比如历史,高考前老师在带领大家复习之前,我已经把书从头到尾背三遍了,而且要注意背那些图边上和注解的小字,要背得仔细,做到万无一失。”小学毕业时我整理他书桌的抽屉,仅从四年级到六年级作文练习的草稿就装满了一抽屉,每篇都改过不止一遍。小学毕业准备考中学,他把所有要背的内容都录在录音机里,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时把录音机打开,一遍又一遍地听,哪怕是睡觉前那一点时间也绝不浪费。
⑥后来,他读大学了,时间更紧张了。他让我给他买盏应急灯,说晚上一过11点宿舍就熄灯了。我劝他少熬夜,他说同学都这样,床头都有一盏应急灯。有时为了不妨碍同学他会骑上车跑出校园,到学校旁的一家24小时营业的豆浆店买点吃的,一坐就是半夜甚至一个通宵。
⑦ 我不赞成他熬夜, 赞成他努力、刻苦。在智商方面,孩子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的,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外表可能闪闪发光挺好看,但包裹在里面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重要的东西就是刻苦。
【1】下面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小铁喜欢学英语。
B.小铁的家里到处贴着小纸条。
C.小铁取得了学业上的成功
D.小铁从小到大刻苦学习的经过
【2】第⑦段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合适的关联词语是( )
A.因为……所以……
B.之所以……是因为……
C.虽然……但是……
D.即使……也……
【3】对题目“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理解最合适的一项是( )
A.糖纸花花绿绿,闪闪发光,很好看。
B.人们常常给学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戴上“聪明”的光环,却忽视了光环下付出的努力。
C.一个人的聪明像漂亮的糖纸,引人注目。
D.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人的聪明,却没看到包裹在糖纸里的东西。
【4】“那些小纸条仿佛是安徒生童话中神奇的手指,让家里的那些东西花开般有了生命,与儿子对话,彼此鼓励,让枯燥而艰苦的学习有了兴趣和色彩,有了学下去、学到底的诱惑力。”对这句话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张张纸条让家里的东西都有了生命。
B.只要有小纸条,学习成绩就可以提高。
C.小纸条使小铁枯燥而艰苦的学习有了色彩。
D.儿子想出这么好的学习方法,作者用这事例证明儿子聪明过人。
【5】文中多次写到小铁贴在家里的英文小纸条,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6】在你的周围,还有一些同学以自己不够聪明为由,懒散地应付着自己的学习,还有一些同学以为自己非常聪明,浮躁地敷衍着自己的学习。你想分别对这两种同学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早(片段)
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填序号)。
透:①渗透,穿透 ②深刻 ③显露 ④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
白里透黄________ 熟透_________ 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来_________
【2】这段4句中,作者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写后园蜡梅,特别是借写它在四季百花中“____________”这一特点“喻人”,重点道出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德,也勉励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做“东风第一枝”。
【3】提到开得最早的梅花,你想到哪些人或名句?(诗词、谚语皆可)
我想到的人_____________(鲁迅除外),我想到的名句__________。
15、短文
我的妈妈
我爸爸在外地工作,平时我跟妈妈一起生活,妈妈经常教育我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要说谎。可是,有好几次我发现妈妈也在“说谎”。
那时,我们每个人每天吃两个鸡蛋,所以我长得胖胖的,可妈妈却和原来 一样瘦。一次,我做完作业就去看妈妈煎蛋。啊!蛋香扑鼻,谁见了都要馋涎 欲滴。我想,两个人应该煎四个鸡蛋,怎么锅里只有两个呢?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你一定在骗我。”她说:“你还小,要多吃些营养丰富的东西,身 体才能长得棒,我不吃,没关系。”原来是这样,难怪每次吃好的食品时,妈妈都说:“我已吃过了,你吃吧!”妈妈呀!你为什么舍不得吃呢?我呆呆地想着,想着,终于懂了:这是妈妈爱子女的一片心意。我鼻子一酸,泪水就在眼 眶里打转转。
冬天,北风呼啸,滴水成冰,妈妈为我洗这洗那,刺骨的冷水无情地把妈 妈的手冻得像红萝卜。我看见妈妈用冻僵的手抹肥皂,肥皂常常从妈妈的手中 滑掉。我问妈妈冷不冷,她笑着说:“不冷。”这话我哪会相信?
妈妈说“谎”,使我常常地感动,但心里却不好受。
1.解释词语中画线的字。
馋涎欲滴 欲:____________ 疑惑不解 解:__________
营养丰富 丰富:__________ 北风呼啸 呼啸:___________
2.判断,正确的打“√”。 妈妈说“谎”,我心里不好受,是因为:
(1)妈妈对别人要求严,对自己要求不严。 ( )
(2)妈妈说谎话,不诚实。 ( )
(3)妈妈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致。 ( )
(4)妈妈为了我而吃苦、操劳,我很心疼妈妈。 ( )
3.读文章填空。
文章写了妈妈说谎的两件事。
第一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件事情说明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概括上面短文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标出病人动作描写的内容。用“﹏﹏﹏”标出病人神态描写的内容。用“点”标出病人语言描写的内容。
【3】从病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病人。
【4】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和短文,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下来。
①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此时,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沃克医生惊呆了。心想: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不仅写了病人的表现,还写了沃克医生的表现,这种写法叫________,好处是:_______。
17、课外阅读(1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可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就地用干柴点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的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不远处那蔚蓝的海洋时,他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的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有另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议共同去寻找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悠长的启示。
(1)给上面的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2分)
(2)给加点字注音。(4分)
恩赐( ) 狼吞虎咽( ) 忍饥挨( )饿 撒( )手
(3)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具体写“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的句子。(2分)
(4)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启示。”这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这个道理给人什么样的生命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从“万国牌”到“全国产现役”:历数国庆大阅兵装备变化。
2019年10月1日上午,国庆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国人为之振奋,世界为之瞩目。
据介绍,此次接受检阅的武器装备全部国产、现役装备,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指挥控制能力更强,打击精度更高,战场适应性更好,作战效能更大。
你可曾知道,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当时受阅的武器装备有110多种,80多种型号,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工厂,人们形象地把开国大典阅兵式说成“万国牌武器展览会”。
【材料二】
阅兵时间 | 受阅部队及武器装备 |
1949年 10月1日 | 各种火炮119门,坦克、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军马2344匹,飞机17架。 |
2019年 10月1日 | 59个方(梯)队,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99A式主战坦克、歼——20战斗机以及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等一批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高精尖武器亮相。 |
【1】“万国牌武器展览会”反映了当时我国的真实情况:( )
A.武器的数量多。
B.武器的种类多。
C.武器先进。
D.武器杂、落后。
【2】“全国产现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让我深刻感受到了____________。
19、阅读天地。
海力布点点头,跟着小白蛇到了龙宫。老龙王对海力布十分(感激 感恩),要(重谢 酬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选择 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东西作(留念 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1】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吐——(_______) 低头——(_______)
【3】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课了,同学们向操场跑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例句,体会其特点并仿写句子。
(1)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课间教室里真吵啊。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我走在放学的路上,路边的花儿对我展开了笑脸,好像在向我祝贺。(仿写:借景物表达自己的难过之情)
我走在放学的路上,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给 的一封信
要求:介绍自己新学期的打算,学校开展的活动等,语句通顺,语言流畅。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