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信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比喻声势雄伟浩大。________

    A. 无瑕   B. 波澜壮阔   C. 峰峦雄伟   D. 危峰兀立

  • 2、下列句子中,顿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C.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大,云越来越低、天越来越黑。

    D.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有荠菜、蒲公英、马齿苋等等。

  • 3、下面哪项不是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原因( )

    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发挥才智,创造新的斗争方式。

    B.地道设计精巧,易守难攻。

    C.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保家卫国的勇气和力量,这是智慧的源泉。

    D.中国人民有先进的武器,不怕外敌入侵。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填上合适的数量词。

      )线路图     )病历本   )小说     )戏剧

      )缝纫机     )罐头   )毛票     )诗

      )漆黑     )楼   )父亲     )花边

     

  • 5、读拼音,把词语写在括号里,注意书写端正、美观。

    lǎn duò ēn huì aì mù tóng xīn xié l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mí huò fǔ chōng xùn qī nán yǐ zhì xì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6、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满分5 manfen5.com

     

     

  • 7、好久没去看望lǎo lao(   ),她经常会niàn dao(   )我们。这不,一个周末,我和妈妈骑车去看望她。累了,我们就在路边的凉亭里xiē xie jiǎo(   )。举目远眺,公路huǎng rù(   )一条xǐng mù(   )的绸带飘在碧绿的田野上,农家小院chuī yān(   )袅袅,手拄guǎi zhàng(   )的老人正在散步……这一切,不禁令我们心中xǐ zī zī(   )的。

  • 8、写2个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2)

    如:三顾茅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个故事情节出自课文《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用一个成语概括是______________

    【3】廉颇为什么能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从中你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个词形容蔺相如的人品,你想到的词是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那个乞丐

    ①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大,越显得明晰。

    ②这是一个老太婆。她头发还没有全白,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庞黎黑,满是皱纹。她右手持一根短棍。她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不知为什么,她总能找到施者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奶奶!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总是会来一次。我们成了熟人。

    ③据她自己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子上的一个破坟洞里。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我今天回想起来,都觉得有点毛骨悚然。

    ④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种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扁豆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10岁,虽有感情,但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我不能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这真是一首绝妙好诗的题目。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切我都木然、懵然,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于是我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乞丐。

    ⑤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chún)衣百结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却是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消逝了。

    【1】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图表,还原老乞丐的形象。

    【2】短文第④自然段两次提到的“不寻常”,分别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2 分)

    句子:……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

    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第④自然段画“       ”的句子,摘录老乞丐的动作,体会她的心理活动。

    【4】结合全文,想想第①自然段中“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贺龙钓鱼(节选)

    太阳落山了,夜幕渐渐(降   绛)临。荒漠的草地一下子变得很凉。贺龙站起身来,抖落身上的泥土,收拾好鱼竿,提着一大串活鲜鲜的鱼儿,大步向总部走去。

    总部的同志们看见贺龙提着鱼走来,发出一阵阵欢呼。

    任政委快步上前,拉着贺龙的手,不安地说:“老总……你又把(牦 耗)牛肉送给了伤病员,今天准又没吃东西!”

    “哪里的话,你看!”贺龙指着故意腆起来的肚子,然后挥一挥手中的渔竿说,“我有它哩!”接着“哈哈哈”地一阵(仰   扬)天大笑。这笑声,是那样的爽朗、乐观、感人,它在空阔的草地上散发开来,是那样(攸   悠)远……

    【1】用“\”划去选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描写贺龙动作的词语有哪些?请把它们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老总……你又把牦牛肉送给了伤病员,今天准又没吃东西!”一句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提到了贺龙的笑声,从这笑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评价一下贺龙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内短文,回答问题。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在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作者开始自己读书是在___________岁,读的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让“我”去睡觉,“我”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文中画“________”的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决定”说明“我”迫不得已才读的《三国演义》。

    B.“居然”强调“我”读书有了一定的收获,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C.这句话写出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对“我”的诱惑之大。

    【5】结合作者小时候的阅读经历,谈谈你对“读书不求甚解”这个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与欣赏

    尊重青春

    程 刚

    初中那会儿,父母亲已在南方做生意多年,家里生活条件很好,我过着富足而小资的生活。我的学习成绩不错,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市里的一所实验中学。

    那时,学校搞勤工俭学,在校园西北角空地开了10亩地,分给各个班,让学生种东西,收获后自己售卖,挣到的钱作为班费。

    王老师带着我们把这块地种上了菜,这是我头一次干农活,有一种说不出的新鲜感。

    李同学家在农村,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学校每一届只在各乡镇招10名学生,他是其中之一。其实有些时候,我能从他身上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他每个月回一次家,然后带足干饼,再带些咸菜,大部分时间都是吃这些。他用的被子上还有补丁,而我则早已换成了又轻又暖的羽绒被。

    种菜初期的新鲜感很快就没有了,我开始讨厌拔草,特别是施肥,简直是最难受的事了,刺鼻的粪臭让我一次又一次想吐。后来,一到劳动,我就找各种借口躲开。

    这片菜地,多亏李同学打理,全班就他会种菜,就算老师不组织去菜地劳动,他也会自己抽空到菜地看一下。施肥的时候,就他一个人干得最卖力气,他说他在家就干这些活,早就习惯了。

    我不去劳动的事儿,王老师看在眼里,他严厉地批评了我。我当时很不在乎,我的理由也很充分:到时候班里组织活动,我可以多捐点班费。

    秋天到了,菜地收获了,是个丰收季,卖了800多元。班委研究这钱怎么用,大家一致提出要给李同学200元,因为数他最辛苦,我说我再捐400元作班费,却被王老师拒绝了。李同学也拒绝单独分给他200元,他说钱是班级的,不应该单独分给他。

    这一周,李同学没回家。我在步行街买鞋时,在一家饭店门口碰见了他。他正在和一位师傅倾倒垃圾,我问他怎么在这里,李同学笑着说:“打个短工,一天30元。”我点了点头,没说太多就走了。那天下午,逛街累了,我便进了电影院看电影。可刚进影院,看到前面有两个熟悉的身影,是王老师和李同学,真是巧了。看完电影,李同学坐公交回学校,而我和王老师坐另一班车回家。在车上,我问王老师:“李同学家里条件不好,怎么舍得花钱来看电影?”

    王老师沉默了一会,对我说:“李同学说从来没进过影城,还说我最近给他补习竞赛知识很辛苦,想邀请我一起看一场,我知道他家条件不好,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为什么?”我有些疑惑地问。

    “老师尊重他的青春,他家贫穷,但他的青春里没有自卑,也不缺时尚,他把最苦的活当快乐,想看电影,就去打工挣钱,这是他最真实的青春,也是让我羡慕的青春。程刚,你尊重你的青春吗?你多交班费,你来看电影,可这些钱是你自己奋斗出来的吗?”王老师说完,认真地看向了我。

    那一刻,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我的心却在翻涌。从那天起,我知道了在青春里还有“尊重”这个词,人不但要尊重别人,更应该尊重自己,这样的青春才最有意义。

    (选自《少年文摘》2019年5月版,有删改)

    【1】“我们”班在搞勤工俭学的地上种什么?收获多少钱?(  )

    A.种粮食 400多元

    B.种菜 800多元

    C.种粮食 800多元

    D.种菜 400多元

    【2】下面哪一项不是用来表现李同学生活不易的?(  )

    A.他种菜很拿手。

    B.他用的被子上还有补丁。

    C.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吃从家里带的干饼、咸菜。

    D.他每个月回一次家,然后带足能吃一周的干饼。

    【3】本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哪一项?(  )

    A.前后照应

    B.场景描写

    C.寓情于景

    D.对比

    【4】“程刚,你尊重你的青春吗?你多交班费,你来看电影,可这些钱是你自己奋斗出来的吗?”对王老师这句话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老师在委婉批评程刚不该多交班费和看电影。

    B.王老师在委婉提醒程刚青春要靠自己奋斗出来。

    C.王老师在委婉批评程刚没有尊重自己的青春。

    D.王老师在委婉提醒程刚,尊重自己的青春就是要用奋斗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5】有人认为李同学在班级勤工俭学中付出的劳动最多,但他却拒绝单独分给他200元,真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王老师明知道李同学家境不好,还答应和李同学一起看一场电影的行为,你怎么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的结尾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同学认为老师给他补习竞赛知识很辛苦,所以邀请老师一起看一场电影,对于他这样的做法,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我能行。

    画眉

    ①画眉是雀形目画眉科的鸟类。“画眉”这个名字相传是我国古代绝世佳人西施给它取的,并且还有一个传奇故事。

    ②画眉的顶毛紧密而薄,头门宽而有棱角,眉额凸起,顶毛的麻花既细密又清晰。侧头部,由顶部至喙部,犹如刀斧切削而下,再俯视其头形,好似人戴了一顶鸭舌帽。

    ③该鸟为普通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丘的浓密灌木林中,喜欢在晨昏时于枝头上鸣唱。画眉性格隐匿,胆子极小,领域性极强。雄鸟性凶好斗,平时只有在秋季才会三五成群地出现。叫声明亮悦耳,为鸣鸟中之佼佼者,常被捕捉饲养而成为笼鸟。

    ④画眉食性杂,但全年食物以昆虫为主,如蝗虫、蝽象、天社蛾、金龟甲等都是画眉最喜欢吃的。

    它不仅是重要的农林益鸟,而且鸣声悠扬婉转。由于画眉的叫声悦耳动听,又能仿效其他鸟类鸣叫,所以历来被民间视为笼养观赏鸟,并被誉为“鹛类之王”而驰名中外。

    【1】请你写出描写画眉头部特点的比喻句。

    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是( )

    A.中心句

    B.过渡句

    C.总起句

    【3】请你用小标题概括②③④段的段落大意。

    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①据说画眉的名字是古代美女貂蝉取的。___

    ②画眉“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丘的浓密灌木林中”,这句话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___

    ③画眉食性比较杂。___

  • 15、课外阅读。

    古 井

    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小水井。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只有井口那些被井绳磨出的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记载着它的年龄。

    井水很清很清。我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常和妹妹到井台上来乘凉。我趴在井沿上,痴痴地往井里一看,一颗一颗地数倒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夜空中繁星密布,我一面数,一面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井水很甜很甜。我们平常吃的都是这里的水。过路的人喝一口这井里的水,都不住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爷爷讲他年轻时,有一队八路军从这里路过,爷爷打了井水请他们喝,有一位小战士竟然打赌说:“这水里一定放了糖!”

    夏天,井水很凉很凉。有一次,六月里,山里的表叔给我们带来了一小筐新摘下来的红李子。妈妈接过来,马上让我把它吊到井水里,吃过晚饭后,妈妈把李子从井水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被井水浸得冰凉,咬在嘴里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那冰凉可口的滋味,叫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时候我常常想,现在我也常常想: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给后代人民带来多少甜美和欢乐啊!

    1本文共48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分钟。

    2文中重点讲到古井水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围绕井水写了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短文写这口古井井水的特点,表达作者想考察古井的美好愿望。

    B.短文写这口古井井水的特点,赞美开掘古井的人给后代带来的甜美和欢乐。

  • 16、阅读加油站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说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a在野草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 使命:

    (2) 鄙夷:

    (3) 不屑: 

    2. 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3. 花的庄严使命是指 

    4. 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洁白的颜色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句话应放在第段a、b、c哪个位置?(   )

     

     

     

  • 17、理解填空。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这段话用________的手法,突出了母亲工作的________

    (2)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是因为________

    (3)“我的母亲在每个分句的结尾处出现,是为了强调________从没想到母亲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晋江的自述

    我是赫赫有名的晋江。我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在几十万子孙后代的身上。如今,我的工业越来越发达,儿孙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可我却千疮百孔,丑陋不堪,再也找不到几处净空、净土、净水了。

    我在思索,在寻找,发现原来是因为许多富起来的儿孙不能善待我。你看:如林而立的烟囱口上呛人的浓烟滚滚升腾,笼罩住我的头;穿梭不息的车辆喷出的废气,无时无刻不向我扑来,熏得我的脸发黑;儿孙们的生活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液,大部分渗入我的肌肤,流进我的血液,侵害我的躯体……

    无奈中的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发出呻吟。

    有一天,一群快乐的红领巾唱着歌,扛着农具和树苗,来到我的身边。我认识他们——那些伤害我的人的后代。我有点儿害怕:他们要干什么?我正在忧虑着,那群红领巾已经开始行动——植树!我欣喜若狂,深情地注视着他们:挖坑、培土、提水、浇水……他们干得可积极啦!挖坑的肩上搭着一条湿毛巾,铲子紧握手中,用劲往土里一插,再使把劲儿用脚一蹬,往后一仰,舀汤似的将土挖起来,往身后一“泼”,土落了下来。反复几次后,一个坑就挖好了。放树苗的小心翼翼地将树苗放入坑内,扶正,让挖坑的培上土,再让提水的浇上水。只见他们个个脸上挂着汗珠,望着树苗欣慰地笑了。多乖的孩子呀!霎时间,委屈、痛苦化为乌有。我忙托风婆婆为他们拂去脸上的汗珠。他们帮我做新衣裳,我能不高兴吗?他们还在我这儿撒下了花的种子,不久,我将穿上一件五彩缤纷的花裙子!我能不激动吗?

    你们不知道吧?这群红领巾还帮我清理了垃圾,从树上取下了一个个塑料袋,并告诫人们减少“白色污染”。在红领巾的带动下,以前垃圾箱旁乱飞的蚊蝇消失了,街道两旁的灰尘不见了,我的生活亮丽斑斓了!

    我陶醉了:满山苍翠,一水碧波,芳草茵茵,鸟语花香……这才是原来的我呀!感谢孩子们还我青山绿水,还我多姿风采,我将赐予子孙们无尽的宝藏和永恒的幸福……

    1阅读这篇文章我用了______分钟,这篇文章是以第______人称写的, 文中的“我”指 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按要求填表。

    原来的“我”

    _______________

    改变原因

    呛人的浓烟________;车辆喷出的废气_____;生活垃圾、废液____________

    恢复原貌原因

    红领巾

     

     

    3红领巾为“我”做了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事,文中详细叙述的是_____

    4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为什么“我”却失去了原来的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A.爱护周围的环境。(  )

    B.洗脸水用来冲厕所。(  )

    C.节约纸张,节约粮食。(  ) 

    D.不外出,在家宅着。(  )

    E.从自身做起,从简单的小事做起,共同爱护环境。 (  )

  • 19、课内阅读

    日子很贫寒。好在他们有一个装上热水可以暖脚的热水壶。在那些大雪飘扬的日子里,他们一点也不觉得冷。

    儿子还小,壶就总是在儿子的被窝里。儿子的被窝总是热烘烘的,父亲的心里总是热烘烘的,他们面前的日子也总是热烘烘的。

    壶是瓷的,白地上印着(蓝 篮)色的图案。图案很简单,简单得和这个家一样。(苍 沧)茫的天底下,是几株草。风很大,草就很低地(扶 伏)着,身子却透出一股强劲来。

    壶是扁的,就像扣着的一只碗。它明亮而又光洁,是被长长的日子磨出的。没有谁知道它的年龄,儿子没有它大,父亲也没有它大。父亲和儿子就都把壶看得很重。有一次,一个人看了这壶,愿意拿出很多很多钱买下它。这钱数目很大,是父亲的一辈子再加上儿子的一辈子也挣不来的。父亲笑着对那人说,你问我儿子吧。那人就问儿子。儿子笑一笑,然后摇摇头。看着儿子摇头,父亲的脸上就露出笑。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用“——”画出文中描写风和草的语句。风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草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三次提到“热烘烘”,说说它们的含义。

    (1)热烘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烘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烘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父子不肯把壶卖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搭石给人们带来方便。搭石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把下面句子改成字句。

    1)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橡树的树荫下。

    ___________

    2)大家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_______________

  • 22、用两种说明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这座电视塔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任选一题)

    题目1:铭记在心的_____________

    提示: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例如:一句话、一首诗、一个微笑、一个巴掌……选择一件铭记在心的事情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内容真实,用词恰当,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思想感情。

    题目2:_____________

    开头:我最喜欢星期日,爸爸、妈妈都在家,一块儿聊天,看看电视或看看书,然后上公园玩,可真带劲!可今天却与往常不同了……

    提示: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这个星期日,我们家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也许是去朋友家做客;也许是去参加一个活动;也许是做一次短途旅行……

    要求:先自拟题目,再把文章开头抄写下来,然后续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注意用词恰当,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