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11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说明( )
A.我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B.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果
C.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D.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
2、第十一届海峡青年节集中活动于2023年8月5日至13日在福建福州举办,本届海峡青年节以“挺膺担当共创福祉”为主题,鼓励两岸青年不负时代、携手并进,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绵长福祉。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举办海峡青年节( )
①有利于两岸同胞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②有利于共创两岸青年融合发展新格局
③有利于两岸同胞理解、信任,共同推动两岸的和平发展
④会消除“台独”,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维护祖国统一是( )
A.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B.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民的基本义务
C.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D.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3、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越来越多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经验的有志青年返乡创业,成为农村地区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的新主体。下列对青年返乡创业可能出现的现象和影响的推论成立的是( )
①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带动村民创收→促进村民共同富裕
②依托资源开办特色民宿→带动旅游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③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推动民族地区发展
④开办农牧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当地乡村振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3年4月26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该法的施行( )
A.能杜绝破坏青藏高原生态的行为
B.加速推进青藏高原经济的高速发展
C.能让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有法可依
D.已实现了青藏高原生态的良法善治
5、以下公民(从左至右)行使的民主权利依次是( )
A.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选举
B.协商民主一民主监督—民主管理—选举民主
C.民主协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一民主选举
D.协商民主—民主决策—民主管理—选举民主
6、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对台大政方针,坚定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具体包括( )
①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②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
③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图谋
④团结台湾同胞共谋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7、由中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多个联合国决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这一理念的提出意义重大( )
①为人类未来发展提出了最有价值的构想 ②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宝贵思路
③充分表达了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 ④为人类共同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某地人民法院依法宣判了一起失火案,被告人全某才犯失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六个月,同时责令其赔偿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损失。被告人补植复绿、购买碳汇用于一部分替代性修复,法院准许其通过劳务代偿的方式抵扣剩余部分。人民检察院与全某才签订劳务代偿协议,由全某才通过参与防火宣传、育林巡山等工作方式赔偿,当地林业办公室负责全程监管。此案件的处理( )
①健全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法律②推动公民履行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责任
③彰显了行政执法和司法的温度④说明人类要为破坏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共圆中国梦,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下列举措与新发展理念对应正确的是( )
A.开创“互联网+”的新业态——协调
B.加强生态建设,实施湿地保护——绿色
C.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开放
D.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国际合作——创新
10、如果你对未来五年北京城市发展“有话说”,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与“我为北京‘十四五’献一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此外,北京市还将加强向专家学者建言征集,开展“我眼中的北京”2025外籍人士建言征集活动。材料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 )
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②专家咨询制度
③重大社会事项公示制度 ④社会听证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目前,一部由自媒体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网络上火了,该剧讲述了一盏中国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寻找回国之路的故事。从1949年至今,我国成功追回15万件流失文物。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A.保护和依法追讨流失文物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B.中华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让流失文物“回家”有利于守望精神家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2、2022年9月我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相继施行。这表明我国( )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B.已经做到良法善治
C.已实现全民守法
D.只要有了良法就有了法治
1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全球创新格局保持亚美欧三足鼎立态势,科技创新中心东移趋势更加显著,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0位,较上期提升3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②我国的创新能力增强,已经建成了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③创新促进我国社会快速发展,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
④全球科技创新东升西降明显,西方国家科技已经没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伟大建党精神( )
①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③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④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仔细分析下表信息.这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现实挑战是( )
A.城乡发展不平衡
B.发展速度过慢
C.法治建设不健全
D.创新能力不强
16、2022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市正式揭牌,加上4月18日在北京正式揭牌的国家植物园,我国已在一北、一南揭牌运行两个国家植物园。这( )
①说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峻 ②体现了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③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恶化问题 ④为保护野生植物提供了可靠保障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3年中国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促成了沙伊和解;恪守客观公正的立场,斡旋俄乌冲突。这体现我国( )
A.主导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责任担当
C.坚持对外开放,共建繁荣世界
D.贡献中国智慧,主宰世界秩序
18、下列“时政材料”与“时政解读”对应不匹配的有( )
序号 | 时政材料 | 时政解读 |
① |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于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 法治有利于保障人们 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 |
② | 2023年暑假期间,针对黎塘镇运河桥附近的街道脏乱差情况,城管严格执法。 | 政府依法执政 |
③ | 针对南宁市停车收费高的问题,市政府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最后修改了收费标准。 | 人民行使了决定权 |
④ | 到政府办事,从“跑断腿”“磨破嘴”到一窗受理,从证明繁琐到最多跑一次。 | 缩小了政府的行政权,弱化管理职能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小秦围绕“构筑中国价值,我们在行动”整理出如下漫画,其中与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
A.
B.
C.
D.
20、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中美元首会晤时强调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美方应该将不支持“ 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停止武装台湾 ,支持中国和平统一。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解决台湾问题( )
①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 ”
②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③要坚决反对第三方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
④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中,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合作互惠,共同发展。有人认为,现在国家间只有合作,不存在竞争了。
判断:
理由:
22、 2020年7月3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并参观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展览展示时强调,26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让我们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信心大大增加。
对此,两名同学展开了讨论。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23、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新年献词中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粮食产量“十七连丰”、“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对此,有同学感慨:我们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改革开放。(____)
24、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会后发布了《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阅读公报要点,回答问题。
要点 | 问题 |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 (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什么战略? (2)建设创新型国家,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的是什么?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 (3)政府的工作要求是什么? |
完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 (4)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打造怎样的社会治理格局? |
25、人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珍惜时间,就是爱惜生命。
(1)你认为时间是什么呢?
(2)每一个人都应怜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你是如何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的?说说看。
26、 材料一:今天的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但发展依然不协调、不充分人民生活的需要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硬需求”,而是更加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环境等方面的“软需求”
材料二: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并就深入推进广西振兴召开座谈会,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广西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关注民生领域短板,狠抓实干,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广西振兴带来的成果。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折射出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
(2)为什么广西表示今后要狠抓实干,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7、【踔厉奋发 中国梦圆】
2022年是“中国梦”提出十周年。党领导人民逐梦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超过110万亿元,连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历史性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全党全国上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在十四亿多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变为现实!
请结合教材知识,谈谈从国家层面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28、材料一 2021年3月6日,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讨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积极建言资政,凝聚共识。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国不断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司法领域,我国积极采用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坚决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它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什么?
(2)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如何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