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合用作春联的一项是
A. 上联:芝兰茂千载 下联:琴瑟乐百年
B. 上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 下联:琴书作伴支床有龟
C. 上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下联: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D. 上联:借得山川秀 下联:添来气象新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精髓(suǐ) 无垠(yín) 荟萃(cuì) 吞言咽理(yè)
B. 梵文(fán) 羡妒(xiàn) 单薄(báo) 轻鸢剪掠(yuān)
C. 犬吠(fèi) 叫嚣(xiāo) 逍遥(yáo) 一蹴而就(cù)
D. 颦蹙(pín) 洋溢(yì) 归宿(sù) 数见不鲜(shù)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风流去》一书出版后在读者中赢得了极佳的口碑。【甲】此书辑录了鲍鹏山用情最深的文章,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从圣贤到文臣、从君子到小人、从英雄到隐士,作者为我们一层层打开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高贵或痛苦的灵魂。与那些肤浅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他的文章不玩当下流行的一个故事加一段大而无当的虚浮议论的写作套路,而是“不敢虚构一言,不敢浪语一句”。【乙】不仅深深切入历史,更深深切入人性,不仅充满逻辑的力量、诗性的力量,更充满思想的力量。他所做的,不是无聊的无用的所谓的“学问”。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净纯粹,尖锐犀利,幽默温暖,包容了可供不同层面解读的诸多内涵,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窥见自己的影子,照见自己的生活,预见自己的命运。【丙】是的,风流去了,但是,咒语尚未解除,风流人物的命运,在我们的身上延续,我们仍需忍耐,或者,奋斗。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全媒体时代,研究人员如果长期纠缠于那些具体而微的问题,试图“螺壳里做道场”,就难以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②这部书的结论虽然惊世骇俗,但材料扎实,总体方法上也基本是沿用胡适的考据路数,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学术著作。
③吴杰从军30多年,入选航天员队伍20余年,他始终坚守航天使命,追逐飞天梦想,却又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
④随意质疑救人者的专业能力与救人方式,既会挫伤救人者的积极性,也会让其他人因为救人之外的风险而投鼠忌器。
⑤父母要一言九鼎,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感受到“言必信,行必果”的做事风格,懂得“言而有信”的道理。
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样的所谓“成功”案例给了投机分子信心,以致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影响了一些人的判断和行事。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⑤⑥ D. ②④④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显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遗失海外,其中国家一级和二级文物就有100余万件以上。
上面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显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级和二级文物就有100余万件以上。
B.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显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遗失海外,其中国家一级和二级文物就有100余万件以上。
C.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显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遗失海外,其中国家一级和二级文物就有100万件以上。
D.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级和二级文物就有100余万件。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深入人心,既有深厚的历史土壤培植,也有强烈的社会需求拉动,二者为文化创新打开一片广阔天地。从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角度回顾历史、烛照传统,才能真正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彰显优秀文艺作品的价值引领作用。
国风音乐、博物馆、古典诗词等一再成为文化生活的热点,人们积极从中寻求当代生活的美化、雅化之路。回应现实需求,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书斋、走进生活。
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广受观众喜爱。文艺工作者和传媒工作者通过匠心创造,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成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优秀实践成果。每一次文化节目热,都带来一波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看过《国家宝藏》与《典籍里的中国》之后,再去博物馆、图书馆,文物和古籍背后的历史与传承就鲜活生动起来,这传承本身就体现着文化的赓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书斋的另一面,是不断走进大众生活。这里既包括生活美学,比如传统服饰、传统装扮的再度流行;包括工艺设计,比如故宫文创对传统工艺和美学的运用;还包括文艺创作,比如今年河南卫视春晚中受到赞誉的舞蹈《唐宫夜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内含的创新因子,正被有力激发和深入开掘。可以说,一波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潮流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被赋予了时代价值。
文化类电视节目之所以接连出现并且“叫好又叫座”,还因为灌注了文艺工作者和传媒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包含着多方面的创意与创新经验。梳理这些文化产品的创作过程,可以收获有益的启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融入当代生活,推动当代文化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
文化类电视节目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荧屏,回应观众需求,带动文化潮流。以创新赓续传统,用文化引领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将硕果累累。
(选编自 人民日报 《用优秀传统文化点亮荧屏》)
材料二:
近年来,不少老字号企业相继办起了博物馆,结合企业文化和产品特色,向参观者展示老字号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成就,但对如何丰富展陈形式、开展公共服务、平衡文化价值和商业属性等方面还在持续探索中……
在浸润着老城南气息的南京老门东,与谢馥春、韩复兴等老字号门店相隔不远,有一家门面并不算大的博物馆,门口牌匾上写着:“老字号博物馆”。掀开门帘,跨过门槛,走进一瞧别有洞天——一楼天花板上展示了各种老字号品牌的标志,走在中间一条青石板路上,看着两侧清朝年间延续下来的老字号,如南京同仁堂、周益兴等,时光好像回到了百年前。 “每个月有近10万游客来参观,充分说明了老字号的魅力和优势。”南京名城老字号博物馆的一名员工说。“这座博物馆不仅是老字号推广产品的平台,还日益成为展示南京城市形象的一个窗口。”南京名城老字号博物馆馆长丁澍介绍说。从江南到北方,这类老字号博物馆还有不少。
“目前,老字号博物馆的面积和规模还比较小;从长远发展来看,博物馆应该更加融入百姓生活。”丁澍坦言,受制于场地条件,现入驻南京名城老字号博物馆的各家企业还是以展位展示为主,显得有些单调。
丁澍认为,场景化、交互式的展陈方式将是老字号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比如,可以结合红木、漆器、纺织等老字号品牌的产品,打造老字号主题酒店、老字号生活创意馆等,让不同类型的老字号产品在同一时空交流互融,形成良性互动。”丁澍说。
“一大半空间都在卖东西,商品挤占了展品的位置”“工作人员都在卖东西,展览的地方连灯都没有开”……网络上,一些老字号博物馆被参观者指责名不副实,营销色彩太重。
对此,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副教授张祖群评价说:“有的老字号博物馆沦为老字号企业的产销平台,‘买卖’味大过‘博物馆’味。老字号博物馆还是应当守住博物馆定位,注重发挥记录、珍藏、保存、证实的基本功能。”中国阿胶博物馆负责人也表示,老字号博物馆要以权威的表达、专业的资料、科学的解读赢得观众信赖。
坚持做好公益性展览是提升博物馆欢迎程度的题中应有之义。“老字号博物馆要增强公益性,可以与大型博物馆联袂举办公共文化类服务活动。”张祖群说。据扬州漆器厂一名负责人介绍,一次南京老字号博物馆组织江苏省内的十家老字号企业参加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展”活动。展位相邻的苏州馀昌钟表店和扬州漆器厂在交流中互相激发了灵感。“我们试着融合两种老字号特色,生产出具有工艺美感的生活用品。”回到江苏后,双方互相到对方企业考察,决定研发一款漆器钟表盘。
丁澍介绍,有的老字号将员工入职培训地点选在博物馆,还有的老字号以博物馆为场景拍摄宣传片……这些正是老字号博物馆增强策划能力、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手段。
提升博物馆特质与增加产品销量其实并不矛盾。张祖群表示,博物馆是老字号企业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让老字号文化与参观者的兴趣点、求知欲相结合,沉浸在特定情境内欣赏老字号产品,引发消费者文化联想,有助于激发购买欲。“一个沉淀了思想、活化了文化、培育了信任、传递了价值观的博物馆,一定能为老字号企业的发展增添助力。”
(选编自 人民日报《老字号博物馆 打开记忆的窗口》)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厚重的历史积淀,又能适应社会需求,二者为文化创新打开了一片天地。
B.只要从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的角度回顾历史,就能真正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彰显引领作用。
C.一些优秀节目点亮荧屏,以创新赓续传统,用文化引领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已经硕果累累。
D.文化类电视节目之所以品质高又受欢迎,只因为灌注了文艺工作者和传媒工作者的智慧心血和多方面的创意。
【2】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些老字号企业博物馆在商业开发与文化价值的平衡中,仍然未找到恰当的结合点。
B.同仁堂、周益兴等老字号展示了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城市形象的窗口。
C.馀昌钟表店和扬州漆器厂研发的一款漆器钟表盘是坚持做好公益性展览的最好证明。
D.激发老字号软实力,引发消费者文化联想,沉淀思想、活化文化,为老字号企业助力。
【3】下列不属于老字号博物馆的一项是
A.沈阳1662老龙口酒文化馆
B.东阿阿胶博物馆
C.金陵金箔创意馆
D.江西革命博物馆
【4】结合材料一,举例说明老字号博物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优势有哪些?
【5】依据材料二,分析老字号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什么?针对现状如何解决。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
(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自述心声:在纷扰的世间,,保持人格的高洁;即使身处诱惑,也要活出自己的独立姿态,即:____,__。
(2)庄子的《逍遥游》描述大鹏展翅的气势和高度是:____,__。这与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有异曲同工之妙。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开头通过描写祖国的____,实为下文的回忆张本:遥想当年戎马生涯的气势,真是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2)___________,朽木不折;__________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扶摇可接;___________,桑榆非晚。(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5)丰草绿缛而争茂,___________。草拂之而色变,___________。(欧阳修《秋声赋》)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如果强调空想不如学习,可以引用《劝学》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恶劣的环境可以激发人为生存发展而积极奋发,安逸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所以在《孟子二章》中,孟子感慨道:“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叠词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蜿蜒曲折的山路图。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秋水》中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而他在《逍遥游》中谈到“小年”时也说过两句意思相近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有责任心、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可以称为“士”。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述浔阳的音乐粗鄙到难以入耳,又用“____________”描述听到琵琶女演奏后心旷神怡的感觉,对比强烈。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写出了阿房宫建筑的繁复,又用“________________”描述搜刮来的鼎玉金珠被丢弃得到处都是的情景,极言秦始皇的奢华。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诗意速通:我们隔着云海遥遥相望,见不到面已经多年了,哪会因这次远行而添悲伤呢?你应该不辞远道骑马的辛劳,冒着风雪到那里去,让骄傲的胡人见识见识不可多得的人才。你置身沙漠要时常回头望望自己的国家,思恋湖山时做梦也要梦到杭州的湖光山色。要是单于问起你的家世来,你可别把自己说成中原的第一流人物呀!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曾伯祖爽,高宗朝宰相。父镇,太常博士,终侍御史。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成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城,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巳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B.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C.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D.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御史,秦置,汉沿设,在御史大夫之下。如果朝官中的高级官员犯法,一般由侍御史报告御史中丞,然后上报给皇帝。
B.宏辞,亦作“宏词”,制科名目之一,科举时代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始于唐,宋、金等朝亦相沿。
C.骚文,指骚体作品,即“楚辞体”,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屈原所作《离骚》为代表。
D.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移”一般指平级调动,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语还有“调、徙、转、陟、改”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深陷政治旋涡,仕途坎坷。唐顺宗时,王叔文、韦执谊器重柳宗元,然而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也被一贬再贬。
B.柳宗元关心朋友,重情重义。好友刘禹锡被贬播州,他虑及刘母年高,不便同行,便自请互换柳州,加之裴度奏请,终得如愿。
C.柳宗元善为人师,桃李满园。长江至岭南之间,很多想考进士的人都来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都成为名士。
D.柳宗元文章感人,著述颇丰。他写过十多篇骚体文,读过的人都为之感伤;他著述丰富,名震一时,当时他的号是“柳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
(2)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