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B. “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
C.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D.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喜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
2、下列各项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学长的报告很精彩,班会主持人满怀敬佩地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B.丽丽看到姥姥心疼地说:“姥姥,你怎么瘦这么多,不是得了什么癌症吧?”
C.张鲁对刘刚说:“我忘带饭卡了,你马上把饭卡拿来给我用一下!”
D.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正在上公交车,小伙子在后边说:“老人家,你怎么这么慢,大家急着上班呢。”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钱学森有一句名言“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至今读起来,仍是震耳欲聋,令人感慨万千、肃然起敬。
B.江西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赣江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C.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家喻户晓。
D.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溃退(guì) 要塞(sài) 偌大(nuó) 不逊(xùn)
B. 颁发(sóng) 遗嘱(zhǔ) 教诲(huǐ) 凌空(líng)
C. 翘首(qiáo) 轻盈(yíng) 悄然(qiǎo) 桅杆(wéi)
D. 诘责(jié) 镌刻(juàn) 绯红(fēi) 畸形(qí)
5、《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入”好在何处.
【2】这首诗融情于景,哪一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名句及文化知识填空:
(1)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祯《赠从弟(其二)》)
(2)___________,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3)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5)______(作者)《三峡》一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一句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6)《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从动物的角度写出了早春的特点,第二联是这首诗的_____联。
7、《长征》前言中记载:参加长征的红军队伍,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历尽千难万险,支撑起了新中国的光明未来。
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从内在精神、士气斗志、战略战术、政治军事领导等方面,任选一个方面,说说红军这样一支队伍,为什么能够从长征路上坚持下来?
8、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早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早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 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 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2】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3】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
9、学习身边榜样,探寻自我成长的路径;欣赏文艺作品,探寻经典的现实意义;游览名胜古迹,探寻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因探寻而脚步坚定,内心丰盈,眼界开阔……
请以“探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