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B.他这个人心胸很狭隘,动不动就生闷气。
C.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晋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地舒了口气。
D.虽然我的性格和其他的女孩子截然不同,但并不缺少她们特有的温柔、善良的共性。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放假了,从学校里涌出来的孩子个个眉开眼笑。
B.三九寒天,梅花依旧花枝招展,在风雪中静静地守望着。
C.为人处世一向沉默寡言的他,今天主动和大家攀谈起来。
D.在这片不毛之地,一株株挺拔的仙人掌显得格外耀眼。
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布署 响午饭 言外之义 迥乎不同
B.狂谰 带口罩 颠沛流离 挺而走险
C.烦燥 挖墙角 不记报酬 毛骨悚然
D.吞噬 哀牢山 苛捐杂税 海市蜃楼
4、把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虎跳峡位于“长江第一湾”,是世界上罕见的雄伟峡谷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历其境,的确名不虚传。
①金沙江从峡中呼啸而过,玉壁金川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图景
②两岸河谷平原上,村落错杂,田园如锦,风光旖旎
③登临高处,看金沙江以万钧之势奔入云雾弥漫的峡谷,不禁想起“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④5600米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在峡谷两岸对峙耸立,犹如擎天玉柱,高插云天
⑤当地也有民谣:“望天一条线,看地一条沟,山鹰飞不过,猴子也发愁”
A.④①②③⑤
B.④①③⑤②
C.①④②③⑤
D.①④⑤③②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间的史事。
B.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C.北朝民歌《木兰诗》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阿长与<山海经>》,散文集《朝花夕拾》,等等。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的一首民歌。
B.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因以贩卖骆驼为生,因此被叫做“骆驼祥子”。
C.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的史事。
D. 《陋室铭》的“铭”,是古代可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亘古(gèng) 呜咽(yè) 九曲连环(qū)
B.惊惶(huāng) 矗立(chù) 酣然入梦(hān)
C.掰断(bāi) 嗥鸣(háo) 千载万世(zǎi)
D.过瘾(yǐn) 胸脯(pǔ) 惊涛澎湃(pài)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
。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
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嵇(jī)中散:嵇康,三国时期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因曾作过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②《广陵散》:古琴名曲,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③靳(jìn)固:吝啬。④寻:不久。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请 以 为 师 不 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3)选文讲的是嵇中散在刑场上“________,________”,最终被文王所害,慷慨赴死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嵇中散是一个________人。
9、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⑤每空1分)
①江山如此多娇, 。
②马作的卢飞快, 。
③ ,故能成其大。
④有则改之, 。
⑤读诗真好,我们可以领略到王维《使至塞上》中“ , ”
的壮美风光,可以体会到《爱莲说》中“ , ”
莲的高洁品质。
10、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婆婆竟然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在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地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灌好热水袋给惜愉捂手,夏天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之所以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谁也无法代替的。”女儿( )地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地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如此情绪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 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在学校门口有三个小男孩子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她奶奶,大声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她让奶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她们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也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1】“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五岁时 | ① |
七岁时 | 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
九岁时 | ② |
十一岁时 | 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
【2】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 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 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 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3】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4】“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
1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又临黄河岸
①不知为什么,每当看到黄河,我的眼中就会渗出热泪。
②大约是少年时候的记忆老盘旋在我的心里吧!那时,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俯冲的敌机,飞落的炮弹,爬满火车顶的难民……我被大人们塞进闷死人的车厢,暗夜中逃过黄河。在渭水之滨的山村里,我捏紧小拳头,眼里闪着泪星儿,跟流亡的大学生们学唱那首悲愤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③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才第二次看见黄河。火车北上,欢腾地驶过新生的中原。当列车员告诉乘客们,火车就要跨过伟大的黄河的时候,我急忙把前额贴在车窗上,看浩荡的浊流沉着而有力地漫过大地。一瞬间,我的眼睛润湿了,我胸中涌出了那首崇高的歌:“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④大前年的秋天,我去访问呼和浩特。好友邀我一道去登大青山。汽车盘旋而上,窗外掠过如花的红叶和挺秀的白桦树。一路上,好友给我说了好些抗日战争时期蒙、汉人民并肩战斗的故事,那昔日的厮杀声和马蹄声,犹在耳边。车停在山巅,他遥指苍莽的土默特平川,深情地说:“看,黄河!”可不,远处不就是我久违的黄河吗?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⑤去年夏天,我又临黄河岸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
⑥谁都知道,四川省属于长江流域。可粗心的人们不曾留意,这巴山蜀水,却也属黄河的版图。黄河,这万水之父,来自巴颜喀拉山,奔过青海高地,急转直下,轻轻地擦过四川西北的边缘。
⑦我来到若尔盖的辖曼牧场,一下车,就央告牧场的同志,快带我去看看黄河。于是备马置鞍,牧场的副场长求吉同志,热心地伴我同行。
⑧马蹄溅溅,踩过一条小溪。前面是一大片数千亩的人工草场,种植着披碱草、燕麦和紫花苜蓿。求吉告诉我,眼下这寂静的草原,也曾有过一番沸腾的景象:为建设美好家园所激奋的牧民们,用拖拉机的队列翻起了亘古以来沉睡的处女地,播下优良草种,造就了这草原上的草原。正是由于近年来他们狠抓草原建设,牲畜才摆脱了靠天吃草、夏足冬欠的困窘,更快地繁衍起来。
⑨看四处,牧草高及马胸,繁花美似彩毡。这是草原牧民用辛勤的汗水描绘出来的美景。肥美的牧草,让马儿走到这里,也只顾着埋头吃草,却把我们搁在马鞍上。我想着心中的黄河,于是扬起马鞭,马儿跃过沟渠,直奔一带浅山。
⑩求吉先登上山头,他翻身下马,欢叫着对我招手:“快,快来看!”
⑪啊,黄河,我又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你!
⑫千里草原上,从天地相接的远方,迂回曲折,慢慢悠悠地走来了黄河。没有奔腾的激浪,没有啸叫的怒涛,安详、舒展而从容不迫。这里河面不过百十来米,两岸像刀削般整齐,那深沉的河水,呈现着淡淡的绿色,清晰地映出白云的影子。黄河,似乎在沉思,在暂时地歇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在期待着明天的奔腾……
⑬沿着黄河岸,我和求吉并辔而行。黄河在草原上流着,也在我的心上流着。这沉着而有力的洪流,冲去我胸中的痛苦和哀伤。我不由得昂奋而自豪了。啊,我们伟大的、多难却不败的中华民族呀,纵然是身负贫穷落后的重荷,纵然是步步艰辛,但却更加紧密地团结着、凝聚着无尽的力量,坚韧顽强地向着光明、富足,向着最美好的未来走去!
⑭哦,我的眼中又渗出了热泪。我的心中颤动着昔日和今日的颂歌:啊,黄河,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伟大坚强!
【1】文中写了作者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次数 | 地点 | 流泪原因 | 内心情感 |
第一次 | 山村里 | ① | 悲愤痛苦 |
第二次 | 火车上 | 想到祖国获得新生 | ② |
第三次 | 黄河岸边 | ③ | ④ |
【2】第⑨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上文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了下文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远处不就是我久违的黄河吗?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4】选文第⑨段中加点的词有什么作用?
我想着心中的黄河,于是扬起马鞭,马儿跃过沟渠,直奔一带浅山。
【5】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⑧段中加下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啊,黄河,我又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你!”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文章结尾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2、请以“ 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如“榜样”“幸福”“美”等。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等信息;(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