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福州、厦门等城市都有“中山路”,其路的命名是为了纪念
A. 孙文
B. 宋教仁
C. 黄兴
D. 蔡元培
2、李洪峰在《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谈道:“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近代法国实现“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是通过( )
A.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
B.文艺复兴、拿破仑对外战争
C.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D.启蒙运动、拿破仑对外战争
3、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的结果是
A.“弱者”最终灭亡
B.“弱者”成为“木偶”
C.“弱者”迅速恢复,并发展壮大
D.“弱者”被肢解瓜分
4、下图中提出的革命纲领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革命运动以军事斗争为重点
B.绝对平均违背社会发展实际
C.领导集团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D.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2021年9月30日上午,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为了致敬英雄,某班制作了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墙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林则徐可归入的栏目是( )
A.甲午英烈
B.农民领袖
C.禁毒先驱
D.变法志士
6、1940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一—中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时事新闻是
A.皖南事变 B.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C.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D.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
7、南京在古代历史上曾经为六朝古都,近代历史上又有两个政权建都在此,可谓经历了沧桑巨变。它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望厦条约》 D. 《北京条约》
8、“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中法战争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9、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早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家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0、下表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经济现象的变化,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时间 |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 计划管理的商品 | 计划供应的出口商品 |
1985年 | 120种 | 188种 | 70种 |
1987年 | 60种 | 23种 | 36种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B.改革范围由沿海到内地
C.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D.计划经济体制已经退出
11、“成立四个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城市”“上海浦东开发区成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上述四个历史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A.对内改革
B.对外开放
C.四个全面
D.制度建设
12、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结束是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3、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出现了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到30万以上,工人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组织推动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D.日本侵略的加剧
1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
15、《人民的名义》俨然是近年不可多得“尺度到位,演技在线,全民关注”的佳作,电视剧里的达康书记也获得了不少追捧。剧中达康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此话原文最早出现在以下哪一法律文献中( )
A.1950年《土地改革法》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6年《义务教育法》
D.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6、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7、1972年2月,敌视中国的佐藤首相在观看某一电视实况转播时,称自己仿佛在做一场噩梦,并不加掩饰地说:“他(美国总统)自己不是说了吗?这是本世纪的伟大事业。他自己说了别人还说什么!”随后,他歪着嘴一声不吭地离去了。佐藤首相的这一反应是针对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的发表
C. 中美建交
D. 尼克松访华
18、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军事行动是
A.渡过湘江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巧渡金沙江
19、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
B.张謇办厂的目的是为实业救国。
C.1914-1919年间中国面粉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新闻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0、下列一组图片共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B.
C. D.
21、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历史事件是______。
22、重庆谈判:
(1)谈判目的:蒋介石(或国民党):___________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
(2)时间:1945.8——10
(3)结果: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___________”
23、1917年俄国发生________。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时间:__________。领导人:______。政权巩固: 经济上: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_______,建立社会主义______;废除土地_______,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24、抗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请你写出图中A、B、C、D、E各代表的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我国宪法规定_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6、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个经济特区。________在短短的几年内,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27、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___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解放战争中的________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事件_________。
﹙2﹚我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标志__________。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被粉碎。
﹙4﹚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__的召开。
﹙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
﹙6﹚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
﹙7﹚在中共十九大上,____________________被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9、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0、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事件是______。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__。
3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2)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
32、想一想: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初期抗战,虽然有许多失误,即国民党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从而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国民党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等因素,造成了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发挥了极其重要地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你怎样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33、图片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李宏同学用A.B.C三张照片为素材办了一份历史手抄报,请你为这份手抄报拟定一个主题名称。
(2)分别写出A.B两位人物的重大贡献。
(3)图D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4)小明同学想参观图E中的“中共一大会址”,请问他应前往哪一城市?中共一大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5)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4、中、日两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日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符合图片信息所表达的意思思的括号内划“正确”;以上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错误”
①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
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③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
④日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战区代表递交无条件投降书,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除了上面的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外,请你再举出两例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3)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永恒。谈谈抗战时期中国军民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学习?
材料二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但中日两国间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鸟、东海油气田)。中日之间现在真正的矛盾冲突,对于中日关系最致命的冲突,可能还不是历史认知的问题,而是观实的领土争端。
——摘自新华网
(4)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5)综观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