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名士的推荐,考生奔走于公卿门下,向其投献自己的代表作,这种行为被称为“行卷”。著名文学家、诗人( )曾向国子监博士吴武陵献上《阿房宫赋》,受到了对方的赞赏和大力推荐。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杜牧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影射 精髓 卓尔不群 能言善变
B.轻鸢 羡妒 聊以慰藉 回长荡气
C.叫嚣 概叹 卧心尝胆 凌风出尘
D.混沌 珠帘 义愤填膺 拔木转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______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②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______的。
③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用眼检验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不可看见的各种______。
A.纵然 必需 振动 B.纵然 必须 振动
C.虽然 必需 震动 D.虽然 必须 震动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电影业在几十年内完成了历史性跨越,银幕数已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成为世界电影生产大国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电影业一日千里的良好形势,催生和造就了一支生气勃勃的编剧队伍。尤其21世纪以来,编剧队伍__________,这些新人有潜力、有激情、有梦想,适应能力强,其创作领域游走在各类电影类型与题材之间。
但要注意到,电影剧本创作也存在一些需__________的问题。如,有些编剧创作一味追求“速成”,__________故事情节与情感的强刺激、大跌宕;有些编剧创作追求“速成”,,悬浮于现实;有些编剧心浮气躁,缺乏独立创意,单纯依靠网络流量去做“拼盘电影”。故而在创作中出现了“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即承载的时代内涵过轻,蕴含的思想力量过小,过于注重娱乐属性,失去了对电影创作规律的尊重,回避深邃、追求浅白……
要直面并解决剧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首先应夯实剧作思想根基,赓续中国电影创作的优良传统。编剧作为文艺工作者,应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追求品质,以精品奉献给人民。这是编剧的思想方向和创作方向。
A.人才辈出 警醒 闭门造车
B.人才济济 惊醒 闭门造车
C.人才济济 警醒 向壁虚构
D.人才辈出 惊醒 向壁虚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骊山华清池景区推出智能电子导游项目,每位游客都可以领取一部电子导游器,享受一对一讲解服务,这项服务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
B. 2017 年12月18 日,中国空军编队首次飞越对马海峡,赴日本海国际空域训练,检验远洋实战能力。
C. 一旦某个节日被赋予某种特定的含义,商家就可以根据和利用这些含义,在一系列设计、销售、生产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D. 受近地面湿度较大以及降温的影,陕西甘肃部分地区再度出现大雾天,这给当地交通运输带来不便。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庄重
朱以撒
①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每一个游客都可以看到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斜阳照在上边,又是一年深秋了,这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一些什么?它的含意太飘渺了,一些场景被放置在过去时上,把玩之下只能听到远来的风声。我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理想状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未来。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粘稠了,不是十分滋润,法师要来了纸笔,蘸满墨,闲闲澹澹地落下。字型依旧是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弟子们在旁屏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平静之光——所有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我通常把这种寂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是的,怀揣庄严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
②人生的一些场景如果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③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开始了没有人管束的大学生活。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一个清晨,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我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婉转的《花儿与少年》在晨风里飘荡。接下来我吓了一跳,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后来,人陆续地到来,花圈慢慢地铺排展开,就有些人开始坐着喝茶抽烟、聊天说笑。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
④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秘密。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出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郑重其事地举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出生的。凄美的清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无数的祭奠仪式。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郑重其事。
⑤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浮现。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给予我的。她就是我的二姨。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在她有生的日子里,她的善良、宽容和博爱让邻里无不称赞。每次用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徐徐用箸。她感谢上天给予的一日三餐的美食,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用心品尝。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砺。粮店凭票证供给的陈年老米,淘米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霉味;配搭的玉米粉、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她常年的胃痛加剧了,却仍然吃得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卫生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安静,有益于用心地品味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⑥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一直被这种庄重的神情影响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它不断涌出来。我最喜欢的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从容不迫。像二姨那样,我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布莱克说:“从一粒细砂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天堂……”这“看”里肯定有心的投入,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易地感受。
⑦庄重的高级形式乃是敬。还是引朱熹的话来展开,“不要放肆,不要戏慢,整齐严肃,便是主一,便是敬”(《朱子语类》)。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都是有道理的。人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缘使人与这个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满了联系。庄重的举止,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帖的安顿。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毕竟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在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世界里,戏说正在迅速消解着庄重;失去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渐渐变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
⑧放下书本,夜幕降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烁着艳丽的灯影里,我看到一个城市在娱乐中漂浮无定。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许多慷慨激昂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心,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都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光。可惜——没有噱头。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所铭记的人,在娱乐声色中,渐渐被遗忘了。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肯定浮华起来。时光如果像一盘不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些凝重严峻的细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
⑨那么,自问: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⑩庄重,它所持有的庄严、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太多的娱乐色彩,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止我们顺利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主人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来省会初期,作者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的习俗。
B.繁华的生活让城市的人们沉溺于娱乐,失去庄重之心,所以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
C.作者认为人生需要各种仪式,在遵循这些仪式的过程中,人就能体会庄重,懂得敬畏。
D.食物难以下咽,二姨却以庄重的神情用心品尝,甘之如饴,因为她对造物主心怀感恩。
【2】从全文来看,作者笔下的“庄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引用朱熹的话有怎样的作用。
【4】赏析尾段划线句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成分。
(1)《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应该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手法,自叙谪居卧病的境况,流露出迁谪之意。
(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报国情怀,“__________”则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和戍边士兵们想家却又难回的矛盾心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诗人久谪未归、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2)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3)《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劝慰吹洞箫者,认为无需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9、⑴______________,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
⑵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⑶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⑷_______________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⑸凤凰台上凤凰游,_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⑹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⑻_____________________,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山的高危非目力所及,故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玄想;水的回环曲折或可亲睹,故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摹写细状。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先以“嗟乎”发出感叹,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人心事理的对比,进而质问秦奢侈靡费不知怜惜掠夺而来的六国财富。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回想自己求学时的艰辛,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跋涉于深山大谷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唐朝统治者要吸取秦人灭亡的教训,勿使后人再为此哀叹。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也是劝谏后人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2、沈德潜在评王羲之的《兰亭诗》时说:“不独序佳,诗亦清超越俗,‘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非学道有得者,不能言也。”(《古诗源》)谭元春也评这两句说:“‘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二语,真是通识所发,非一意孤高绝俗之流。”(《古诗归》)请认真品读这首诗,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兰亭诗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寥朗无压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执不可伐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后暨与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谢曰: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暨曰:“晔可召质也。”诏召晔至,帝言诚不足采,侍中问晔,终不言。
②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于是帝谢之。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直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谢之。
③或谓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④《傅子》曰:巧许不如拙诚,信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敦诚悫,内失君心,外困于俗,卒以自危,岂不惜哉!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不厌其密_____②信矣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_____
A.有益 B.渐渐 C.更加 D.增加
②子诚直臣_____
A.只是 B.正义 C.正直 D.爽快
(3)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B.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
C.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D.晔入与帝议则日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日不可。
(4)第③段画线句“果得其情”中“情”指的是_____。
(5)将第④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
(6)依据全文,简析刘晔的性格特点。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参加会议的13位代表的平均年龄是28岁,他们当中30岁以下的有9位,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共有58人,其中35人是19世纪的“90后”,5人是20世纪的“00后”。后来改变国家面貌的中国共产党,最初就是由这么一群敢作敢为的年轻人建立的。
材料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新创业的门槛大大降低,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00后”可谓生逢其时,或许只是出于兴趣和爱好,便把各种创意变成现实,甚至发展成为个人事业。”
材料三:
习近平说:“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他还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学校即将为高三的学生举办成人礼活动,校园文学社将增发“成人礼特刊”,为此面向全体高三学生征集优秀文稿,请你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对未来的思考写一篇征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体裁(诗歌、戏剧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