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张家口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

    A.然而不王者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2、依次在横线处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   之一。考古发现 ,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   。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 发祥地证明并存   B. 发源地表明共存

    C. 发源地证明并存   D. 发祥地表明共存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渎职  清澈  饮鸩止渴  食不果腹

    B.顷刻  脏款  一如既往  迫不及待

    C.膏肓  荼毒  死乞白癞  声名鹊起

    D.候车  颍河  床第之私  额手称庆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

    B.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C. 谈到易建联在湖人队的遭遇,特邀评论员马健讲起他在美国打篮球的种种不易,接着,又对目前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的选人制度做出尖锐批评。

    D. 诺贝尔文学奖最近几年的有趣之处在于村上春树是继续“陪跑”还是得奖,也成了中国公众关注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焦点人物。

  •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和同行相比,郭开先生的   精神也是   的。多年来,他不囿陈见,著述严谨,哪怕是一个脚注,一个标点,他都细加推敲,   ,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A. 质疑   当仁不让   无微不至

    B. 置疑   不遑多让   无微不至

    C. 置疑   当仁不让   一丝不苟

    D. 质疑   不遑多让   一丝不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垄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道道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3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

    12号测试题未通过!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在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每秒1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

    B.本文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联邦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文明。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

    C.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

    D.文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他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

    【2】文中画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构思巧妙,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串联起了两个不同时空的故事。

    B.巧妙设下悬念,让读者对故事情节发展和相关人物命运更加关注。

    C.突出悲情的主题,为山村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下了伏笔。

    D.设计小山村碰巧成为探测点这一情节,意在告诉读者无巧不成书的道理。

    【3】小说中对教师的着墨虽然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乡村教师”这一形象。

    【4】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1)青青子衿,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2)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5)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__________。,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君为轻。

    (2)_______,民亦乐其乐。________,民亦忧其忧。

    (3)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_________,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抒发誓死报国的忠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作者早年志趣。

    (3)《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琵琶女年轻时红极一时。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两方面指出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

    (2)《师说》中认为愚人更加愚笨的愿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引用南朝刘义隆急于建立 “_____________” 的功业,便轻率北伐,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典故,告诫当政者吸取教训,不要鲁莽从事。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即便在芳香与污浊混杂的环境里也要保持品格的高洁,以体现其“不忘初心”的决心。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指法灵活多变,乐曲曲目丰富多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 ”,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__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天仙子

    张 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 ①后期:日后的约会。记省:记得清楚。②并禽:成双的鸟,鸳鸯之类。

    1上阕作者心中之“愁”,表现在哪些方面?

    2结合全词,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

    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乎?

    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

    [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唐德宗避乱于奉天。

    材料二: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已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任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已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臣等每退A自西阁B即私相C告言D以E陛下F圣明G必喜H贽议论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指轻视、看轻,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

    B.恤,指忧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

    C.格,指纠正,与成语“别具一格”“格格不入”“格杀勿论”中的“格”意思不同。

    D.区区,指愚拙,与《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的“区区”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在唐德宗避乱于奉天时,得到皇帝倚重,他认为面对叛贼遍布天下的现状,德宗应责备自己,反省悔过,进而感化人心。

    B.唐德宗想封赏“试官”之位给一个进献瓜果的人,并说这只是一个虚名,但陆贽坚持认为应使爵位贵重,不要轻易授予爵位。

    C.苏轼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胜过张良,论辩、谋术胜过贾谊,如果他的进言能被皇帝完全采纳,则贞观之治的盛世将会再现。

    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意义非凡,希望皇帝能把整理校对后的陆贽奏议放在座位边,反复熟读,这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

    (2)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5】材料二中,苏轼认为陆贽“但其不幸,仕不遇时”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小税《四世同堂》主要讲述了被日本占领8年间北平小羊圈胡同里不同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死存亡。作者写道:“生活在丧失了主权的土地上,死是他们的近邻。”反抗还是顺从,为国家还是为个人,种种艰难的选择摆在祁家兄弟、钱家父子、冠晓荷一家以及孙七、小崔等人面前,他们的命运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②在4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印象中还挂着“非主流”“洗剪吹”之类争议标签的孩子们,转眼间就成为抗疫最前线的主力军。云南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90后护士戴连美说:“志愿驰援湖北,是我24年来所做的最勇敢的决定。”

    ③时隔60年,2020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8名队员再次成功登顶珠峰。本次登顶测量仪器设备中,国产核心技术约占90%。以天气预报技术为例,登山队25日行进至海拔7500米的大风口时风力变大,但队员们仍敢继续前进,因为确知26日晚10时以后风力就会变小;精准的预报还助力队员们创造了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150分钟。技术组组长党亚民说:“这得益于我们的国力提升。”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走过新中国70华诞,又平安度过2020年这段特殊的抗疫时期,此刻你最想说什么?请你给小说《四世同堂》中的任一人物写封信,表达你的思考。

    ②某校高二1班开展辩论赛,请你任选正方或反方写一篇一辩辩论词。

    正方:个人命运主要由自己掌握 反方:个人命运主要由社会掌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性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