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巴蜀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
(1)时间:1946一一1949年。 (2)斗争方式:重庆人民的反美抗暴运动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 “四二一”学生运动 |
A.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B.重庆人民声援抗日前线
C.川东地下党的斗争
D.抗议美军暴行
2、对1919年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确切的理解是(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
B.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势力
C.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自治
D.以和平的手段抗议英国殖民者的压迫
3、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六十多年时间里,我们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体现。“政策”和“科技成果”分别指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B. 国有企业改革、神五飞天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弹一星
D. 设立经济特区、籼型杂交水稻
4、这次战役的胜利结束,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的彻底灭亡。该战役是( )
A.柏林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后,我国分别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意思是( )
A.政治上不直属中央政府管辖
B.与原宗主国(即英国、葡萄牙)还有政治经济联系
C.原有的经济地位不变
D.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的社会制度不变
6、电视剧《少帅》再现了张学良(1901﹣2001)的传奇一生,让我们重温了当年的历史.下列历史事件在电视剧中可能出现的是( )
①九一八事变②西安事变③黄海海战④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2018年是马克思诞生200周年。马克思的一生与工人运动息息相关。他和恩格斯一起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继承前人思想,并加以改造和提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 是前人思想的总结
B. 是在革命的实践中创立的
C. 是对早期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D. 是阶级社会各政党的世界现和指导思想
8、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9、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明
A.人们健康水平在下降
B.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10、1895年,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创办《时务报》 B.公车上书
C.成立兴中会 D.创办《国闻报》
11、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12、观察一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选出其中较为恰当的一组解释(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A.“一枝独秀”——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迅速成为军事强国
B.“两败俱伤”——交战双方都损失严重,新兴民族国家代之而起
C.“三头六臂”——英法美三巨头操纵巴黎和会,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
D.“四大皆空”——四大帝国崩溃,战后的新格局中潜伏着种种矛盾
13、这是一首100多年来唱遍全世界的歌曲,这是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这首歌就是欧仁·鲍狄埃创作的( )
A.《命运交响曲》 B.《国际歌》
C.《马赛曲》 D.《黄河大合唱》
14、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战国时期,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变害为利,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的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生态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三峡大坝
D.京杭大运河
15、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地点是
A.南昌 B.井冈山 C.遵义 D.延安
16、下面是部分年份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表。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补填表中1985年的数据,最有可能的是:
年份 | 1950 | 1955 | 1965 | 1975 | 1985 | 1994 | 1999 |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 8.7 | 5.6 | 6.3 | -0.8 |
| 3.9 | 4 |
A. 9.5
B. 8.9
C. 3.3
D. -3.8
17、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 ②雅尔塔会议 ③诺曼底登陆 ④攻克柏林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③②④
18、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它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9、2019年3月5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举行招待会,庆祝长子查尔斯王子成为王储50周年。如果查尔斯王子继承王位,他将
A. 拥有王位继承的决定权
B. 成为政府首脑
C. 拥有一定的征税行政权
D. 成为英联邦元首
20、梁启超曾写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导致“北(洋)军阀末日已到”的“时局变迁”是
A. 五四运动
B. 中共诞生
C. 国民革命
D. 南昌起义
21、根据称谓写出历史人物
﹙1﹚“两弹元勋”___________。
﹙2﹚“发明大王”__________。
﹙3﹚“俄国革命的镜子”_______________。
22、观察图二,把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A.北约总部 B.华约总部
23、司马迁编著的《______》和司马光编著的《_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24、苏联解体的标志是《______》的签署;现代主义荒诞派的典型是法国贝克特的______。
25、隋唐时期发明改进的水利灌溉工具__________以及农田耕作工具__________,都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6、1500年前后, 打破了各大洲彼此隔绝的状态,开启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门。1995年,______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
27、中国军队在__________战役中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28、德国法西斯专政的暴政:
(1)纳粹党利用“_____” ,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_____人和_____;
(2)接着,纳粹党乘机解散了_____;
(3)纳粹政权为加强_____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_____;
(4)疯狂迫害_____;
(5)希特勒大力发展_____,积极_____备战。
①_____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普遍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②_____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③_____年,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29、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光彩夺目,独树一帜。
(1)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 。
(2)汉朝时期开通的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 ,气势宏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30、
| 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三次科技革命 |
时间 |
|
|
|
开始国家 |
|
|
|
主要标志 |
|
|
|
重要发明 |
|
|
|
新能源 |
|
|
|
影响 |
|
|
|
31、阅读下面史实,回答相关问题
近代殖民主义时代开始于1500年左右。15世纪末叶,欧洲人发现通往印度洋和美洲的航路,自此,商业和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殖民国家的殖民地和扩张活动遍及世界各地,同时也传播了欧洲的制度和文化。
(1)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受西班牙派遣发现新航路的活动有哪些?
(2)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掠夺开始。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残酷性和野蛮性的贸易活动是什么?
(3)殖民掠夺与压迫相伴,压迫与反抗斗争相随。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有哪些?
(4)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战争是什么?举出20世纪90年代摆脱殖民主义枷锁的事例。举出1999年收回国家主权的事例。
(5)请就殖民侵略、掠夺和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历史,谈谈你的感悟?
32、美国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曾说:“第一次工业革命让人类摆脱劳力与使用牛马等动物帮忙的生活,但成本却带来让人类暴露在二氧化碳的污染下。下次工业革命将会使人类在享受便利能源之余,对于环境的污染也会相对减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这次工业革命中“让人类摆脱劳力与使用牛马等动物帮忙的生活”的重大发明是什么?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让人类暴露在二氧化碳的污染下”的能源是什么?
(3)“下次工业革命中”的“便利能源”是指什么?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什么时代?
(4)两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33、二战后,拉美经济曾出现强劲的发展,其原因有哪些?了解一下拉美现在的经济状况如何?
34、【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 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