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均出自下列我国古代哪部文学名著
A.《红楼梦》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西游记》
2、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 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 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D. 朱温建立后梁
3、下列对明清时期文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本草纲目》记载了各地的农作物栽培方法
B.《农政全书》被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红楼梦》深刻揭示了奴隶社会后期的黑暗
D.京剧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4、梁启超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教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哪一民族形成于元朝
A.藏族
B.回族
C.壮族
D.白族
5、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处,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 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 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 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 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6、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表达了广大民众对闯王李自成的拥护。广大民众之所以拥戴闯王是因为他提出了
A.“均田免赋” B.“等贵贱、均贫富”
C.“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年代尺是学习历史事件的重要工具。下图年代尺所揭示的主题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封建社会的衰落 C.民族政权的并立 D.专制皇权的强化
8、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人物中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
A.赵匡胤
B.元昊
C.铁木真
D.忽必烈
9、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时,老师展现了如下材料。材料反映的情况是
“蕃人旧曰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
A.经济繁荣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民族交往与交融
D.多彩的文学艺术
10、《人民日报》社论代表党中央发声,它见证时代风云、书写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79年的元旦社论标题是(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C.《迎接改革的第十年》 D.《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11、湖南省作为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来源于元朝的什么制度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12、《明史》记载,“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贵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港……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这记述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遣唐使来华
D.戚继光抗倭
13、藏族的祖先是
A. 突厥
B. 吐蕃
C. 回鹘
D. 靺鞨
14、“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时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15、以下是某集邮爱好者收藏的几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纪念邮票,如果为其配上关键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主要矛盾、改革开放、科学发展
C.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 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16、统一女真建立大金政权的是
A. 阿保机
B. 阿骨打
C. 元昊
D. 铁木真
17、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A. 玄奘西行天竺 B.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
C. 文成公主入藏 D. 郑成功收复台湾
18、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些拥有雄厚资本的大型商帮。胡雪岩,来自安徽南部徽州府,中国清代著名的红顶商人,操纵江渐商业,资金最高达两千万两以上,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以上看来胡雪岩属于。
A. 晋商
B. 徽商
C. 苏商
D. 港商
19、猜一个历史谜语: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 )
①隋朝
②唐朝
③北宋
④元朝
⑤清朝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⑤ D. ①④
20、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建立省级行政区制度最早在( )
A. 隋朝 B. 元朝 C. 唐朝 D. 宋朝
21、设置东厂的皇帝是________。
22、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_________和爱国主义者。
23、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得益于实行________的政策。
24、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统治全国:清朝以_________为都城,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大一统;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________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25、宋朝海外贸易繁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________、________。
26、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____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________”,流传四方。
27、巩固: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____,统一南北币制和_____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8、宋元时期中外交通概况:宋代由于_______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_______建立后,海路和陆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29、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____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_______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0、唐朝时,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________;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高僧是_________。
31、连线
关汉卿 郾城大捷
李时珍 《窦娥冤》
曹雪芹 《本草纲目》
李白 《红楼梦》
汤显祖 诗仙
杜甫 《牡丹亭》
岳飞 诗圣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作品
(1)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李时珍的著作——
(3)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4)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5)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隋唐发明印刷术的基础上,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其“一板印刷,一板已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而且原材料消耗大为降低。元朝时,王禎又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了排字“转盘”,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锡活字、铅活字、钢活字等印刷技术的新尝试。1440-1448年之间,德国人谷腾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
——摘自《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
材料二 1550年欧洲学者约维斯说:在广州的印刷工人采用与我们相同的方法,印刷各种书籍。20世纪出土的敦煌回鹘文木活字,据考证,这些“字母活字”实物出现的年代大约为12世纪到13世纪上半叶,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向西是经过西域传到波斯、埃及直至欧洲。
(1)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答题卡对题号后涂“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①我国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发明了印刷术。
②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节约了原材料消耗。
③德国人谷腾堡在世界上第一个用字母活字印刷。
④20世纪出土的敦煌回鹘文木活字,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国家。
(2)说一说活字印刷术发明的历史作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