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它的作者是
A.曹雪芹
B.施耐庵
C.吴承恩
D.罗贯中
2、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 1005年 | 1038年 | 1044年 | 1125年 | 1127年 | 1141年 | 1279年 |
北宋建立 | 澶渊之盟 | 西夏建立 | 宋夏和议 | 金灭辽 | 南宋建立 | 绍兴和议 | 元朝统一 |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D.汉族政权实力最为薄弱
3、关于下图人物叙述正确的是( )
A.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 626年即皇帝位,改年号为“贞观”
C. 在位时期,曾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D. 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
4、清朝在和西方各国交往中采取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下列哪一处作为通商口岸?( )
A.明州 B.福州 C.广州 D.泉州
5、《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出现的是( )
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 B.某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
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现 D.娱乐场所瓦舍表演杂剧《西厢记》
6、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来源于灭掉北宋政权的“靖康之变”。灭掉北宋政权的是
A.西夏
B.蒙古
C.金
D.辽
7、与“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这两个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杨坚
B.李渊
C.朱温
D.赵匡胤
8、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一记载
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能说明唐朝科举制实施的情况
C.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情况
D.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
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B.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
C.明朝皇权的不断强化 D.清朝军事实力的衰落
1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A. 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 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 瓦子的出现 D.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1、小云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正在学习(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1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开始出现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3、西夏的开国皇帝元昊的祖上先后两次被同一个中国王朝赏赐“国姓”李,这个中国王朝是:(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4、藏族有一首民歌叫《唉!马林吉》(“喂,听一听”的意思),一直广为百姓传唱。歌词大意是:“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的崇敬和怀念。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发生在( )
A. 唐高祖时期 B. 唐太宗时期 C. 唐高宗时期 D. 唐玄宗时期
15、明清时期,丞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从本质上反映了
A.文化专制的加强
B.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C.思想控制的强化
D.近代化因素的萌发
16、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其核心是
A. 婚姻法
B. 宪法
C. 教育法
D. 刑法
17、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政府设置的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澎湖巡检司
D.行省
18、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 秦朝——孝文帝改革——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B. 汉朝——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
C. 隋朝——科举制的创立——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D. 宋朝——盐铁官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王朝统治
19、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与它类似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20、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朝代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治理的情况。据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军政事务 |
设立宜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21、朱元璋强化皇权
(1)措施:
①在地方:朱元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_____”,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朱元璋还先后分封_____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②在中央: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了_____和_____,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③设立_____特务机构: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设立_____。这两个机构合称“_____”,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2)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_____,_____大为加强。
22、由于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首领拥戴为________。唐朝先后设置________和________,管理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23、唐朝繁荣昌盛,名人辈出.
(1)唐太宗知人善用。房玄龄善于谋略_________敢于决断,他们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2)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_”。
(3)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__游学,玄奘回到长安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4、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注重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元世祖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立__________。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__________并确立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25、1644年_____(人物)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6、中国古代文学在唐朝和宋朝的表现形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7、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_______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_____领导的队伍逐步壮大,消灭东南各地群雄后向北进军。
28、措施:打击____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29、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北宋中期,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时间:_____年
(3)支持者:_____
(4)目的:摆脱_____,实现_____。
(5)主要措施:
①经济方面:募役法、_____、农田水利法
②军事方面:_____
(6)成效: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_____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7)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31、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习历史就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中寻找历史真相。
材料一 (唐)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遥想当时开元盛世年间)。
小邑犹藏万家室(小县城里也有万户人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丰收的稻米泛着白玉光),公私仓廪俱丰实(公家私家的粮食存满仓)。”
(唐)杜甫《垂老别》
万国尽征戍(全国男子应征入伍去参战),烽火被冈峦(叛乱的烽火已弥漫了山峦)。
积尸草木腥(尸体堆积如山草木也变腥),流血川原丹(流血把河流平原都染红了)。
(1)材料一中杜甫的两首诗描写了同一位皇帝在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情景。这是哪一位皇帝?
(2)《忆昔》和《垂老别》分别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3)造成《垂老别》中所描述情景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元)刘因《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蒙古势力初次南下占领河北),北风再起吹江干(再次南下占领整个长江以北)。
北风三起白雁来(三次南下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寒气直薄朱崖山(蒙古大军直逼崖山灭掉南宋)。
乾坤噫气三百年(宋朝政权生存了三百年之久),一风扫地无留钱(如风扫落叶般没有一丝残留)。……”
(元)虞集《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南冠无奈北风吹(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势力如北风般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本为韩仇出(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宁知汉祚移(诸葛亮虽鞠躬尽瘁,但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4)材料二刘因诗中“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5)材料二虞集《挽文丞相》,文丞相指的是谁?有人说文丞相的活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应该否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文丞相?
材料三 (清)纪昀《凯歌十六首其六》
“满耳秋风入短箫(秋风中耳畔回响着箫声),黄榆叶落草萧萧(黄榆叶落草原一片萧瑟)。
回部已破无征战(回部已被平定再无战乱),只向高原试射雕(再来高原无非打猎射雕)。”
(6)纪昀的这首诗歌颂了乾隆皇帝的哪一历史功绩?说一说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胡中藻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沈德潜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清·世臣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清·徐述夔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鸣听转明。”
——清·方芬
(7)材料四中的这些官员或者诗人因为写了这些诗,全部被乾隆皇帝被下狱或者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种冤狱被称为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32、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① 在战国称为司南;②北宋 发明 ③ ④东汉 改进
33、我国历史一直重视对边疆的管理。元朝建立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回答:
(1)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
(2)“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哪一地区?
(3)“琉球”指现在的哪一地区?元朝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