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又较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遏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 隋唐的科举制度
B. 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
C. 明朝的厂卫特务机构
D. 清朝的“文字狱”
2、“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材料见证了
A.黄巢起义 B.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C.李自成起义 D.册封达赖和班禅
3、某一兴趣小组以“唐朝与天竺交往”为主题进行历史探究,他们可参考的文献是
A. 《桂苑笔耕》 B.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C. 《资治通鉴》 D. 《大唐西域记》
4、有一次,李肇星(我国前外交部长)和美国一位领导人会谈,对方说:“我对中国‘侵略’西藏感到非常不满。”李肇星立刻问他:“你了解西藏的历史吗?”对方摇摇头。李肇星说:“我可以向您解释,但您理解起来可能会有点困难,因为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的时候,还没有美国这个国家。”说到这里,台下响起了长久的热烈掌声。“西藏被划入中国版图”始于( )
A. 元朝 B. 明朝 C. 秦朝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5、《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在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部书中能查阅到( )
A.A
B.B
C.C
D.D
6、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是对历史事实的表述;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评论。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明代景德镇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B.明清时期形成的商帮有山西的晋商和安徽的徽商
C.清朝的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D.明长城东起辽东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7、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人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
A.
B.
C.
D.
8、语文阅读赏析课上,同学们发现在后世眼中,文赋必秦汉,诗词必唐宋,而论起散曲杂剧,也只有元朝才当得真正的大统。为探究原因,有同学在线查阅了《宋元戏曲史》,文中提出“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由此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考试做官的需要
9、被西北各部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 )
A.唐高宗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0、元朝漕运、海运的交汇处是( )
A.杭州 B.刘家港
C.大都 D.直沽
11、唐朝时期出现,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的是( )
A.赋 B.诗歌 C.词 D.元曲
12、“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这一政治现象最早出现于
A.秦始皇
B.宋太祖
C.明太祖
D.雍正帝
13、唐朝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长安就是今天的
A. 山西太原
B. 陕西咸阳
C. 河南洛阳
D. 陕西西安
14、“有道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国历史在历经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400年分裂局面后,又一次实现了统一。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赵匡胤 B.阿保机 C.李世民 D.杨坚
15、北宋时期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
B.人才辈出局面的出现
C.武将跋扈现象不得人心
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16、“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材料论述的是明末农民起义的(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17、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时,历史上称为( )
A.开元盛世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康乾盛世
18、下图中的皇帝指的是( )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雍正
19、宋初用“分化事权”方法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下列体现这一方法的措施是
①在中央,宰相之下设若干副相
②地方知州三年一轮换
③地方上设置通判一职
④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0、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人们把上述社会现象称为
A.廷杖制度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
21、明朝提倡尊孔崇儒。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
22、小说和艺术
(1)小说:
①《三国志通俗演义》俗称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是_____。这部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利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三国演义》是我国_____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②《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是_____。书中以____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水浒传》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③《西游记》成书于明代中期,作者是_____。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____这一神话英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2)艺术:明代最著名的剧作家是_____,代表作《_____》,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23、明朝的________和清朝的________,都是实行文化专制的措施。
24、明朝末年______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提出了______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拥护。
25、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26、清朝前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___________。到康熙时,为了抑制满族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了__________。
27、1368年__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8、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_____》,这幅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有吴带当风,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的代表作是《_____》。
29、设置东厂的皇帝是________。
30、《________》一书,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31、将下列历史现象(事件)与相关人物连接起来。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公主
(3)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合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
材料一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度。
——柳宗元
材料二:“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四:“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材料五: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之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唐朝哪位君主的称呼?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表明当时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4)指出材料四中高度赞扬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哪里?
(5)根据材料五指出,这位“僧人”是谁?
(6)从材料四和材料五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唐朝的对外政策怎么样?
(7)学习了两位僧人的故事后,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