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强化皇权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乾隆帝
2、20世纪初年,素有“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的山西祁县,这里的乡民只有靠垦种上岭下坡活命。可是,三年一次大灾害后又赶上连续三年大旱,天天有人成为饿殍,民不聊生。于是,男人们背起简单的行囊,踏上了走西口的道路。那么,《走西口》主要描写的是哪一商帮的历史( )
A. 徽商 B. 晋商 C. 鲁商 D. 豫商
3、唐朝皮日休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此河”指的是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4、结合所学.你判断下表内容最符合的学习主题是
序号 | 历史事件 |
1 |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
2 |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册封宗教首领 |
3 |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
A.清朝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B.清朝对台湾的统治
C.清朝对新疆的治理 D.清朝对西藏的管理
5、《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肆中的技艺多种多样,有小唱、散乐、舞旋、杂剧、傀儡、影戏表演,有说书、讲史、猜谜及杂技表演,还有相扑、踢球、斗蟋蟀等,真是多姿多彩,应有尽有,令人流连忘返。此生活景象反映( )
A.隋朝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达
B.唐朝经济繁华,奢靡成风
C.宋代城市生活丰富,文化繁荣
D.元代社会开放,政治清明
6、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 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D.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7、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怀。追朔历史,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8、下列哪项不是唐朝至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A.南方战乱较少
B.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自然灾害频繁
9、下图所示内容是张萌同学的课堂笔记。由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
A.政权并立 B.国家统一 C.民族关系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
10、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 新罗派遣唐使来华
11、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以悲剧《窦娥冤》为代表的剧作家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关汉卿 D.辛弃疾
12、古代中国和外国在交往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一名句主要反映的是( )
A.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
B.古代日本深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
C.中印友谊源远流长
D.唐朝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
13、“臣为君之境”,体现了君主虚怀纳谏的胸襟,唐太宗时,进谏二百多次,成为君主这面“镜子”的大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姚崇
14、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你认为哪一个是错误的( )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15、成吉思汗被誉为“一代天骄”,他的主要功绩是( )
A.灭亡西夏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攻灭南宋
16、史学家郭沫若评价郑成功,是“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条件是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清朝综合国力强盛
C.荷兰殖民者衰落
D.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17、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在他们收集到的知识与资料中,与主题不相符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18、下图是一枚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章的背面,其图案中万里长城与雅典神庙相连,体现出奥运圣火从雅典到北京的深刻寓意。图中的长城应是(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
19、它是一部成书于北宋时期的编年体诚史书,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在该书中,编者司马光等人总结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它是
A.《资治通鉴》 B.《水浒传》 C.《三国志》 D.《史记》
20、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反映了农民要求减免赋税的愿望
C. 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 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
21、“夏传子,家天下”,开启了中国的____________制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西周的___制度。
2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提示写出书籍名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________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________
(3)明朝时期昆剧的代表作是:_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23、________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24、1368年__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5、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________,它西到临洮,东到辽东。
26、女皇帝武则天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称帝后将国号改为_____。
(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_____;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制度,选拔人才; ③重视_______。
(3)结果: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_______,人口_______,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7、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____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的明长城。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_____。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____。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2)北京城:明清两朝的都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又称_____,现在称为_____,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28、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____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________”,流传四方。
29、中国古代文学在唐朝和宋朝的表现形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30、标志着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____。
31、连线题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列出相对应的内容。
(1)唐朝创制造型精美,色彩艳丽,闻名中外的瓷器_____
(2)爆发于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_____
(3)南宋和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_____
(4)宋朝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____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1)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设置什么官职牵制地方知州?在此基础上宋朝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