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遵义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强化皇权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康熙帝 D.乾隆帝

  • 2、20世纪初年,素有“无平地沃土之饶,无水泉灌溉之益”的山西祁县,这里的乡民只有靠垦种上岭下坡活命。可是,三年一次大灾害后又赶上连续三年大旱,天天有人成为饿殍,民不聊生。于是,男人们背起简单的行囊,踏上了走西口的道路。那么,《走西口》主要描写的是哪一商帮的历史(  )

    A. 徽商   B. 晋商   C. 鲁商   D. 豫商

  • 3、唐朝皮日休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此河”指的是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大运河

  • 4、结合所学.你判断下表内容最符合的学习主题是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册封宗教首领

    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A.清朝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B.清朝对台湾的统治

    C.清朝对新疆的治理 D.清朝对西藏的管理

  • 5、《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肆中的技艺多种多样,有小唱、散乐、舞旋、杂剧、傀儡、影戏表演,有说书、讲史、猜谜及杂技表演,还有相扑、踢球、斗蟋蟀等,真是多姿多彩,应有尽有,令人流连忘返。此生活景象反映(  

    A.隋朝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达

    B.唐朝经济繁华,奢靡成风

    C.宋代城市生活丰富,文化繁荣

    D.元代社会开放,政治清明

  • 6、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 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 D.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 7、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的关怀。追朔历史,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8、下列哪项不是唐朝至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A.南方战乱较少

    B.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自然灾害频繁

  • 9、下图所示内容是张萌同学的课堂笔记。由此判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

    A.政权并立 B.国家统一 C.民族关系发展 D.经济重心南移

  • 10、七年级(1)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朝的中外交往”,并拟订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A.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 B.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 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 新罗派遣唐使来华

  • 11、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以悲剧《窦娥冤》为代表的剧作家是

    A.苏轼 B.李清照 C.关汉卿 D.辛弃疾

  • 12、古代中国和外国在交往中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一名句主要反映的是( )

    A.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

    B.古代日本深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

    C.中印友谊源远流长

    D.唐朝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

  • 13、臣为君之境,体现了君主虚怀纳谏的胸襟,唐太宗时,进谏二百多次,成为君主这面镜子的大臣是: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姚崇

  • 14、下列四幅反映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你认为哪一个是错误的(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 15、成吉思汗被誉为“一代天骄”,他的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建立元朝 C.统一蒙古 D.攻灭南宋

  • 16、史学家郭沫若评价郑成功,是“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郑成功率领军队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重要条件是

    A.人民群众的支持

    B.清朝综合国力强盛

    C.荷兰殖民者衰落

    D.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 17、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在他们收集到的知识与资料中,与主题不相符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D.平定噶尔丹叛乱

  • 18、下图是一枚奥运火炬接力纪念章的背面,其图案中万里长城与雅典神庙相连,体现出奥运圣火从雅典到北京的深刻寓意。图中的长城应是(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清长城

  • 19、它是一部成书于北宋时期的编年体诚史书,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在该书中,编者司马光等人总结了许多历史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它是

    A.《资治通鉴》 B.《水浒传》 C.《三国志》 D.《史记》

  • 20、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 反映了农民要求减免赋税的愿望

    C. 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 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夏传子,家天下”,开启了中国的____________制度;“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西周的___制度。

  • 2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载体。请根据提示写出书籍名称。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________

    (2)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________

    (3)明朝时期昆剧的代表作是:_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 23、________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 24、1368年__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 25、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________,它西到临洮,东到辽东。

  • 26、女皇帝武则天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称帝后将国号改为_____

    (2)统治措施:①打击敌对的_____;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制度,选拔人才; ③重视_______

    (3)结果: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_______,人口_______,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27、明长城和北京城

    (1)明长城: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____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的明长城。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主要是_____。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____。它已成为中华民族聪明智慧、坚韧刚毅和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2)北京城:明清两朝的都城。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又称_____,现在称为_____,是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 28、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________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_________”,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________”,流传四方。

  • 29、中国古代文学在唐朝和宋朝的表现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 30、标志着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列出相对应的内容。

    (1)唐朝创制造型精美,色彩艳丽,闻名中外的瓷器_____

    (2)爆发于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_____

    (3)南宋和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_____

    (4)宋朝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1)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民兵、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设置什么官职牵制地方知州?在此基础上宋朝增设了什么官职管理地方财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