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白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列农业发明中,属于唐朝的是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 2、“这个城市人口大约一百万,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在胡商开设的洒肆中,胡商当街卖酒,顾客盈门。”文中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唐长安城 B.南宋临安 C.元朝大都 D.明北京城

  • 3、鲁迅曾对一部古代重要的书籍给予了高度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重要书籍的作者是

    A. 司马迁

    B. 张仲景

    C. 华佗

    D. 贾思勰

  • 4、1115年,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的是

    A.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赵匡胤

  • 5、明朝君主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在思想控制方面的最重要的表现是(  )

    A. 废行省,设三司 B. 废除丞相

    C. 设厂卫特务机构 D. 八股取士

  • 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歌《汴河怀古》。该诗中提及的“此河”的中心是

    A.涿郡

    B.余杭

    C.江都

    D.洛阳

  • 7、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下列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搭配错误的是(  )

    A.李清照一宋词婉约派 B.罗贯中一《满江红》

    C.李白一“诗仙” D.徐霞客一《徐霞客游记》

  • 8、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

    A. 洛阳   B. 长安   C. 扬州   D. 成都

  • 9、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教事业的管理

    B.团结了广大宗教人士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粉碎了西藏敌对分裂势力

  • 10、下图为明朝《武备要略》中记载的鸳鸯阵,用此阵法击败倭寇的是

    A. 辛弃疾

    B. 戚继光

    C. 李自成

    D. 郑成功

  • 11、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各民族政权间交流借鉴

    B.北宋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宋代积极从事海外贸易

    D.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 12、下列历史时期(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隋一唐一辽宋夏金一五代十国一元明清

    B.隋一辽宋夏金一唐一五代十国一元明清

    C.唐一隋一五代十国一辽宋夏金—明元清

    D.隋一唐一五代十国一辽宋夏金—元明清

  • 13、今天中国象棋中的,最早写为字,而到宋代出现两字并用的现象(如下图),请你推测一下此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宋朝(  

    A.发明了中国象棋 B.发明了火药

    C.火药广泛用于战争 D.西方近代火炮传入

  • 14、他是北宋杰出的词人,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了豪放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和书法家。他是指

    A. 辛弃疾

    B. 苏轼

    C. 李清照

    D. 陆游

  • 15、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的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宋代农业的发展

    B.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C.宋代商业的发展

    D.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

  • 16、2017年5月14日上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②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③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亡于公元前207年,历经二世(代),统治中国14年。隋朝建立于581年,亡于618年,历经二世,统治37年。秦、隋二朝都是盛极而衰,二世而亡,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大兴土木

    B.谋朝篡位

    C.苛捐杂税

    D.统治残暴

  • 18、为从根本上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B.派文臣管理地方政事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赋

    D.控制军队调动

  • 19、“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记载了元朝为加强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

    A. 枢密院

    B. 澎湖巡检司

    C. 御史台

    D. 驿站

  • 20、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意思是说

    A. 皇帝迁都南方

    B. 南方社会稳定

    C. 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

    D. 北方支援南方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司马迁所著的_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诗仙是指____________

  • 22、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的____________被我国学者称为“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北朝的____________ 和龙门石窟代表了当时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 23、文献记录历史。

    (1)玄奘将自己西行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为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主权

    (3)《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2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   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

  • 25、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_____》,是一部____体的通史巨著。

  • 26、清朝为了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设置________

  • 27、填空题从唐至清的历代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从而有效保证了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请在下列空中填出正确内容:

    (1)唐朝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实行_______的政策。

    (2)元朝在新疆设立_______机构进行管辖,在西藏设立_______机构进行管辖,在台湾地区设立_______机构进行管辖。

    (3)清朝为安定边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设置_______加强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册封______________,设_______大臣,颁布_______掣签制度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_______叛乱,平定_______叛乱;设_______将军加强对新疆管辖;_______部回归祖国。

  • 28、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______

  • 30、京剧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最开始被称为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今天的许多传统节日,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请将下列古诗与节日用线连接起来。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春节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秋节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唐朝皇帝重用贤能,请列举出唐太宗、唐玄宗时期被委以重任的名人各一位。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他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重视“纳谏”、“纳贤”,是历代皇帝所不及的。他非常赞同魏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意见,懂得“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

    材料二 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是生产工具。

    材料三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四 下图是《唐蕃关系示意图》

    (1)据材料一可知,“他”的用人之道是什么?(一点即可)

    (2)请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对应的生产工具名称。

    (3)材料三中鉴真东渡时,唐朝在位的皇帝是谁?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唐朝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