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代指北方黄河流域并存的五个政权
B.十国中的十个政权全部都在南方
C.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D.是宋代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2、“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当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尤其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原因有( )
A.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不利于政权的稳固
B.扭转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C.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增加了财政支出
D.注重发展文教事业,营造浓厚的读书风气
3、“台湾者,海中荒岛也。后为红夷所夺,筑城数处,成功往攻台湾……”上述材料中的“红夷”指
A.日本侵略者 B.荷兰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俄国侵略者
4、“朱元璋本着皇帝集权、官员分权的原则进行自上而下的官制改革,并且扩大了监察机构。”朱元璋设置的“监察机构”是( )
A.东厂
B.锦衣卫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军机处
5、宋代一位著名的状元,官至丞相,著有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
A.李白 B.辛弃疾 C.苏轼 D.文天祥
6、1661年四月二十一日,郑成功亲自率领将士2.5万人,分乘战船350多艘,由金门出发,攻入澎湖。他的队伍在距赤嵌城北约5公里的地方,迅速登陆。台湾人民争先恐后前来迎接,提水担饭,协助运输。郑成功部队在台湾人民大力支持下,士气更为高涨。敌国海军司令官彼特尔倚仗着精良的火器负隅顽抗。郑成功部队冒着敌人的炮火勇猛直前,打得殖民者弃械而逃
A.英 B.日本 C.荷兰 D.葡萄牙
7、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 汉朝 B. 南北朝 C. 隋朝 D. 唐朝
8、“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段材料所描述的情况最早出现于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9、元代脱脱在撰写《宋史》中的《徽宗纪》时,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下列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1125年金灭辽 B.澶渊之盟
C.杀害岳飞 D.1127年北宋被灭
10、某班四位同学撰写了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 《趣谈孔子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创建》
B. 《论文成公主对西藏地区的影响》
C. 《从交子看北宋的商品经济》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11、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实战是在( )
A. 西汉末期 B. 三国时期 C. 唐朝末年 D. 宋朝初期
12、抗击新冠状病毒期间,日本向湖北高校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这句诗来源于哪一历史事件?
A.玄奘西行天竺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出使西域
13、北京建城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是“蓟”。明朝的北京城建立的基础是
A.辽上京 B.金中都 C.元大都 D.秦咸阳
14、一些历史名词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整风运动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5、“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一种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它是
A. 地动仪模型
B. 曲辕犁
C. 筒车模型
D. 罗盘针模型
16、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灭掉金朝
D.灭掉南宋
17、明朝时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其本质特征是
A.进行商品生产 B.使用手工机械集中劳动
C.雇佣劳动关系 D.商人投入资金控制手工业生产
18、11 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日益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假如你是当时宋代的商人,你不可能经历的是( )
A.用交子支付货款
B.在田间有人用秧马插秧
C.在夜市中品尝各种小吃
D.在瓦子中看戏曲《窦娥冤》
19、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正式建省,成为我国一个行省是在
A.1660年 B.1680年 C.1780年 D.1885年
20、2018年10月13日上午,湖南科技大学举行军训汇报表演,近7000名学校新生齐聚体育场,用红黄彩色板带来了精彩的文字主题表演,又一次上演了真实版“活字印刷术”。下列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活字印刷术首先发明于欧洲
B. 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
C.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
D.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21、南宋时期,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地区。这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22、满洲兴起和清军入关
(1)后金建立:____年,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满洲兴起: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____。
(3)清朝建立:____年,改国号为清。
(4)清军入关:明朝将领____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____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23、请你写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南北端点。
24、金朝灭亡后,________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25、(1)_________的完成,标志着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响应党的号召,率领钻井队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成为全国人民楷模的是________。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首先从________开始,后逐步在________展开。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__,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________。
(5)________年,我国加入________,这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6)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的事件是________。
26、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__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27、________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期发明的是________。
28、战:______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_____时,辽军大举攻宋,宰相_____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_____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29、城市见证历史。
(1)见证了“CHINA”的由来,北宋时,被称为中国瓷都的是______。
(2)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______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3)明成祖将都城从南京迁到了______。
30、开通:_____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_____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____的大运河。
概况:大运河以____为中心,北抵____,南至____,连接了海河、____、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迎接文成公主,行子婿之礼。之后与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为公主筑城、修建宫室,遂“和同为—家”。
材料二: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挞览。辽害怕腹背受敌,提出和议。……后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停战,约为兄弟之国。
材料三: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为皇帝;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属宋,北属金,割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予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从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送至泗州交纳。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和议”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给双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盟约指出,宋金议和划定的分界线是什么?该盟约签订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民族交融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32、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与之相应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引起全国上下不满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_________
33、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蔓延全球,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而胜之。回顾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2月在中国武汉疫情肆掠之际,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捐赠给湖北的2万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3月25日当日本疫情严重时,中国无锡市新吴区采购5万只口罩寄往日本丰川市疫所,其相关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中日友好关系正在加深中,感谢中国的厚意。”
--摘自《新华网》
(1)材料一体现了疫情之下中日之间的守望相助。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时期中日友好交往的表现?(两件即可)
材料二:“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政府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三: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3)材料四中“奉使西洋”的人是谁?他“奉使西洋”有什么重要影响?
材料四:明代绘图《抗倭图卷》
(4)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明代率领军队在台州抗倭取得九战九捷战果的将领是谁?他领导的这场战争具有怎样的性质?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