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宣城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朝廷……实仰南财”;“丝、棉纺织、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多集中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出现在( )

    A. 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 2、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址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宏,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仍操胡音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

  • 3、唐贞观年间(627-649),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遣大相噶尔东赞为请婚使者,赴长安请婚,唐太宗接受了松赞干布的请婚,留下的这段佳话是

    A.昭君出塞 B.金城公主入藏 C.文成公主入藏 D.刻立“唐蕃会盟碑”

  • 4、下列不属于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的是

    A. 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B. 地方分设三司

    C. 设立锦衣卫 D. 设立东厂

  • 5、清朝我国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设内阁和六部 B.设军机处 C.大兴“文字狱 D.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 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7、毛泽东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 灭亡西夏   B. 统一蒙古

    C. 建立元朝   D. 定都大都

     

  • 8、“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居,今余即来索则当归我。”下列与此材料有关的人物是

    A. 郑和

    B. 康熙

    C. 郑成功

    D. 岳飞

  • 9、稳定是福,战乱是祸。追求和谐稳定是人民永远的梦想。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些社会生产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对形成贞观之治局面做出重要贡献的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 10、有关下列“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a、b、c、d代指4个朝代)”说法正确的是

    ①a朝代在581年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

    ②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③b、d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

    ④a、b、c、d都是大一统的王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11、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旷世名作_____,描绘了都城东京汴河两岸的繁华风光,体现出的绘画风格是( )

    A. 《清明上河图》  山水画 B. 《秋郊饮马图》  文人画

    C. 《清明上河图》  风俗画 D. 《货郎图》   花鸟画

  • 12、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A

    B.B

    C.C

    D.D

  • 13、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发展兴盛于唐朝。下列体现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发展的一项是

    A. 废除选官看重门第,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

    B. 进士科的创立

    C. 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D. 殿试制度的创立

  • 14、比较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和1141年宋金之间的和议,你认为它们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宋战败割地称臣

    B.维持了一段时期的和平

    C.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 15、下图是位于浙江某地的戚继光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在此地抗击倭寇,九战九捷,荡平浙东地区的倭寇而修建的。这个地方就是今天浙江的( )

    A. 杭州   B. 温州   C. 台州   D. 嘉兴

  • 16、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124万,尚不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以及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流动人口。而同时期,伦敦只有2万人,巴黎有4万人,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口。这主要反映了宋代

    A. 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

    B. 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C.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D. 小农经济较之庄园经济更稳定

  • 17、有学者曾经这样形容大运河“3+4+5=1(一条完整的大运河)”,其中“3”寓意大运河的三个端点,“4”寓意大运河的四段,关于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涿郡、余杭、长安是其三个端点

    B.至北往南的四段分别是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C.在隋文帝时期开始修建

    D.修建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18、在尚未普及电影和电视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据图判断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A. 大闹天宫—《西游记》

    B. 黛玉葬花—《西厢记》

    C. 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D. 武松打虎—《水浒传》

  • 19、下图的两位历史人物体现了唐朝与哪一少数民族间的友好关系(     

    A.吐蕃

    B.回纥

    C.南诏

    D.突厥

  • 20、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中国天文学家郭守敬受朝廷委派,对国家领土进行测绘,黄岩岛就是其中一个测绘点。1279年我国处在( 

    A.清朝 B.明朝 C.元朝 D.唐朝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

  • 22、隋炀帝时,__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 23、北宋的毕昇发明了________

  • 24、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________。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_____。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 25、唐朝的全盛局面出现__________在位时期,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6、明代杰出药物学家________,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 27、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

  • 28、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政权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灭亡

    北宋

    汉族

    东京(今开封)

    ②年

    1127年(被金灭)

    南宋

    汉族

    赵构

    ③(今杭州)

    1127年

    1276年(被元灭)

    契丹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916年

    ⑤年(被金灭)

    西夏

    元昊

    兴庆(今银川)

    1038年

    1227年(被蒙古灭)

    女真

    完颜阿骨打

    1115年

    1234年(被蒙古灭)

     

     

  • 29、京剧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最开始被称为________

  • 30、明代杰出药物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的《________》是一部与农业有关的著作,是明末清初的宋应星所著。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755年唐朝发生的叛乱_____。

    (2)1644年推翻明朝的起义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寇准固请盆北城,曰:“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帝乃命进辇。既至,登化城门楼,张黄龙旗,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材料二:大宋皇帝致誓书于……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次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

    (2)材料一中的“城”是哪里?所指事件结果如何?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