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李白、杜甫分别被誉为
A.“诗仙”“诗圣” B.“诗仙”“诗魔”
C.“诗仙”“诗史” D.“诗圣”“诗仙”
2、下表是中国古代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导致南北方户数变化的原因是
朝代地区 | 西汉 | 唐朝 | 宋代 |
北方 | 965 | 493 | 459 |
南方 | 111 | 257 | 830 |
A.经济重心南移 B.商鞅变法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贞观之治
3、下列我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哪组的两项不属于同一领域
A. 《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 《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
C. 《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
D. 《缀术》和《天工开物》
4、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我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国家始终处于分裂混战的状态。结束这种状态的是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东晋的统一
C.隋的统一
D.唐朝的建立
5、《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推出的一档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它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1】从写作的形式与内容来看,下列选项中,节选自唐诗的是
A.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唐朝时期诗歌盛行,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科举制的发展 B. 造纸术的改进 C. 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D.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3】下列诗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与北宋灭亡有关的是
A.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张籍《送和蕃公主》)
B.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C.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满江红》)
D.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伟业《圆圆曲》)
【4】和唐诗相比,宋词、元曲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活泼,将“吟诗”变为“唱歌”和“演戏”,其功能从“言志”逐渐倾向“娱人”。这种变化体现了
A. 统治者的意志 B. 八股取士的要求 C. 市民文化的兴盛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5】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借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来怀古思幽或讽刺时事的例子,如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对于文学作品中的史料,正确的做法是
A. 毫无价值,不能采信 B. 很有价值,应该采信
C. 没有价值,可以采信 D. 较有价值,谨慎采信
6、“郑和每到一处,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国王,并且把带去的礼物送给他们。许多国家见郑和带着庞大的船队,而且态度友好,都热情地接待他。”材料说明了
A.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
B.明朝时期的造船技术名列世界前茅
C.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郑和与随行人员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
7、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治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传统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明朝时期由李时珍编著的、全面总结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的药物学巨著是
A.《资治通鉴》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8、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
A. 《梦溪笔谈》
B.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9、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当时的应天府在今天的
A. 北京 B. 南京 C. 西安 D. 杭州
10、“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诗圣”杜甫对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的描述。下列对安史之乱解读正确的有
①唐玄宗统治后期,由边将安史为首发动的叛乱②破坏了北方的经济,人口南移
③大大削弱了中央集权,藩镇割据④唐朝从此由强盛走向衰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如图历史纪年表中的①处应是
A.唐 B.南宋 C.明 D.清
12、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运输货物去洛阳,他的最佳选择是
A.马车运载
B.汽车运输
C.船运
D.火车运输
13、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朝时期垦田面积增大,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B.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邢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C.唐朝时期,都域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
14、在徽调基础上形成的“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因此又被称为
A. 徽剧
B. 昆剧
C. 京剧
D. 汉剧
15、有一本史书,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多年的历变,纵贯中国16个朝代。宋神宗认为这部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并为此书赐名,该史书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通典》
D.《东京梦华录》
16、下图是“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船上设计了水密隔舱,使用指南针。由此可知( )
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B.出现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D.南宋海船已配备指南针
17、比较能力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功。秦朝修筑长城、隋朝开凿运河的初衷是( )
A.维护国家统治
B.便利南北交通
C.促进经济发展
D.抵御外族侵扰
18、我们日常饮食生活中经常吃到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最早应出现在(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9、我们日常生活中吃到的极具营养的玉米、甘薯,最早出现在我国的
A. 隋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20、古装剧《琅琊榜》中有机构称“悬镜司”,号称“只遵圣命、查鉴妖孽、不介朝政、不涉党争”,其实是独立于司法体系之外、只对皇帝负责的特务机构。由此推知,“悬镜司”与下列哪个机构相似
A.军机处
B.锦衣卫
C.枢密院
D.门下省
2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______,负责管理澎湖和______(今台湾)。
22、列举唐太宗任用的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指南针使用与传播: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_______。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_______,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毛泽东诗词选》时,看到《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词句,便开展讨论,你能和他们一起讨论吗?
(1)小华说:汉武帝是汉朝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做了许多对后世产生影响的事。
(2)小丽说: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放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大家尊奉他为各族的“( )”。
(3)小梅对词中“宋祖”到底是北宋还是南宋发生了疑问,你认为应该是( )宋的皇帝。
(4)小成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了元朝,是吗?你应该告诉他,元朝是( )建立的。
(5)你补充说:由此我还想到,元朝人口大面积流动,元朝民族间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还创立了“( )”制度,对后世省级行政区设立意义深远。
25、清初,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收复被______殖民者侵占的台湾。1662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___。
26、明朝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__________,法纪松弛,各级官吏_________,对民众百般盘剥。
27、读下列图片,将对应书籍名称的代码填入答题卡。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
28、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①时间:____年,____称帝,建立____,定都____。
②唐太宗:626年,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
(2)贞观之治
①原因:吸取____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____);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命____和____做宰相)。
②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____;制定法律,_________;增加_______科目,鼓励士人报考,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考试科目;严格考查________。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_________,鼓励发展______。
③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____,经济____,国力____,文教____,历史上称之为“____”
29、下图中人物是_____。
30、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是________;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31、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习历史就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中寻找历史真相。
材料一 (唐)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遥想当时开元盛世年间)。
小邑犹藏万家室(小县城里也有万户人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丰收的稻米泛着白玉光),公私仓廪俱丰实(公家私家的粮食存满仓)。”
(唐)杜甫《垂老别》
万国尽征戍(全国男子应征入伍去参战),烽火被冈峦(叛乱的烽火已弥漫了山峦)。
积尸草木腥(尸体堆积如山草木也变腥),流血川原丹(流血把河流平原都染红了)。
(1)材料一中杜甫的两首诗描写了同一位皇帝在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情景。这是哪一位皇帝?
(2)《忆昔》和《垂老别》分别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3)造成《垂老别》中所描述情景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元)刘因《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蒙古势力初次南下占领河北),北风再起吹江干(再次南下占领整个长江以北)。
北风三起白雁来(三次南下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寒气直薄朱崖山(蒙古大军直逼崖山灭掉南宋)。
乾坤噫气三百年(宋朝政权生存了三百年之久),一风扫地无留钱(如风扫落叶般没有一丝残留)。……”
(元)虞集《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南冠无奈北风吹(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势力如北风般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本为韩仇出(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宁知汉祚移(诸葛亮虽鞠躬尽瘁,但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4)材料二刘因诗中“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5)材料二虞集《挽文丞相》,文丞相指的是谁?有人说文丞相的活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应该否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文丞相?
材料三 (清)纪昀《凯歌十六首其六》
“满耳秋风入短箫(秋风中耳畔回响着箫声),黄榆叶落草萧萧(黄榆叶落草原一片萧瑟)。
回部已破无征战(回部已被平定再无战乱),只向高原试射雕(再来高原无非打猎射雕)。”
(6)纪昀的这首诗歌颂了乾隆皇帝的哪一历史功绩?说一说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胡中藻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沈德潜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清·世臣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清·徐述夔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鸣听转明。”
——清·方芬
(7)材料四中的这些官员或者诗人因为写了这些诗,全部被乾隆皇帝被下狱或者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种冤狱被称为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32、列举辽宋夏金元时期各个民族建立的政权。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政治局面上呈现什么特点?
33、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制度僵化则阻碍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隋唐西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同家世,婚姻不问闪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三代。
——摘自《通志》卷二十五《氏族志》
材料二 “一切军民利病,工农商贾皆可言之,惟生员不可进言”.意思就是:明朝时期,严禁学生议论政事。军民一切利病,并不许生员建言。
——摘自明太祖颁《禁例八条》卧碑
材料三 雍正八年的“清风不识字”案流传最广。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之子,也是顾炎武之甥孙。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将其革职。后又有人揭发他的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句,被认为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徐骏被判斩立决.
——人民网《清初六大冤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导致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是什么制度?
该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为什么严禁学生议论政事?有什么危害?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如何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控制?
(4)综合上述材料,为选拔国家建设所需人才,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