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世民是中国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用高度的智慧,殷勤而小心地治理着他的帝国,为中国开创了130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
选项 | 对联 |
A |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
B | 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 |
C |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
D | 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
A.A
B.B
C.C
D.D
2、宰相文彦博说:“太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太祖”是指
A. 李世民
B. 赵匡胤
C. 铁木真
D. 朱元璋
3、907 年,他被推举为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八部。916 年称帝……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推动契丹封建化进程。“他”是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4、下图为某一人物传记的目录,该传记应是
A.《成吉思汗传》
B.《元世祖传》
C.《努尔哈赤大传》
D.《康熙帝》
5、由黄晓明主演的《精忠岳飞》生动讲述了岳飞的传奇故事。下列关于岳飞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北宋著名将领
B.是抗辽名将
C.曾取得郾城大捷
D.牺牲于战场
6、“有一年唐玄宗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材料说明了唐玄宗( )
A.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B.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C.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D.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7、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农作物传入中国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8、《明史•选举志》记载:“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从以上史料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 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 B. 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
C. 沿袭唐宋的考试科目 D. 稍变唐宋的考试方法
9、班级要做一个历史板报,为以下几个历史事件排序,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雅克萨之战 ④朱元璋建立明朝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②③④①
10、它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以一重或多重关堡和烽燧为支撑点,构成了一个从(明朝)中央政权到基层单位以及守城成卒的完整的、纵深的防御体系。“它”是指
A.大运河
B.长城
C.紫禁城
D.都江堰
11、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渡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发展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2、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宋代的海陆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当时海上交通出现这一盛况的主要原因是
A.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
B.海上贸易频繁
C.陆上丝绸之路交通断绝
D.政府的提倡鼓励
13、某班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下列史实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
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
③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4、社会生活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又迈近上一个新台阶,人民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社会生活的变化表现在( )
①衣:色彩缤纷,款式新颖,注重个性
②食:日益丰富,注重营养、健康
③住:居住面积扩大,室内设备和装饰大大改观
④行:地铁、私家车、火车、飞机等
⑤交通:铁路营运历程世界第二、高速公路历程居世界前列、世界民航大国
⑥通讯: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日益提高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⑤⑥ C.⑤⑥ D.①②③④
15、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契丹统治者
B.突厥统治者
C.女真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16、“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
A.赞美东京的繁华
B.讽刺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偏安一隅
C.讽刺金统治者醉生梦死
D.赞美临安的繁华
17、下列关于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达的原因与表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宋代航海技术进步,海上贸易频繁
B.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C.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D.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18、唐朝时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闻名中外。以下属于唐三彩的是
A. B.
C.
D.
19、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同之处在于
①都是少数民族将领
②都建立过本民族政权
③都创制过本民族的文字
④都重视发展生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如图是清朝前期海关数量折线图。出现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实行
A.闭关锁国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文化专制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2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体的通史巨著。
22、玄奘西行
(1)时间:________初年。
(2)概况
高僧玄奘西行前往________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_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3)贡献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________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3、唐朝经济盛世繁荣,其中在农业方面: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 ______ ,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商业方面,大都市居多,其中长安城繁华的商业区是 ______.
24、____________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____________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2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2)唐朝时的国际性的大都会是:
(3)宋代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4)唐朝时期去天竺取经的僧人是:
(5)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的朝代是:
26、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________时期。
27、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官场腐败:________以后,官场贪风更盛,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2)军队腐败:八旗兵久无战事,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将领________现象十分普遍。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
(3)财政危机:嘉庆以后,出现了________危机。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4)社会危机:清朝中期以后,________现象加剧。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2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29、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________。
30、被誉为东方药物学巨典的著作是________。
31、一些看似矛盾的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习历史就要在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中寻找历史真相。
材料一 (唐)杜甫《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遥想当时开元盛世年间)。
小邑犹藏万家室(小县城里也有万户人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丰收的稻米泛着白玉光),公私仓廪俱丰实(公家私家的粮食存满仓)。”
(唐)杜甫《垂老别》
万国尽征戍(全国男子应征入伍去参战),烽火被冈峦(叛乱的烽火已弥漫了山峦)。
积尸草木腥(尸体堆积如山草木也变腥),流血川原丹(流血把河流平原都染红了)。
(1)材料一中杜甫的两首诗描写了同一位皇帝在位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情景。这是哪一位皇帝?
(2)《忆昔》和《垂老别》分别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3)造成《垂老别》中所描述情景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元)刘因《白雁行》
“北风初起易水寒(蒙古势力初次南下占领河北),北风再起吹江干(再次南下占领整个长江以北)。
北风三起白雁来(三次南下席卷整个中华大地),寒气直薄朱崖山(蒙古大军直逼崖山灭掉南宋)。
乾坤噫气三百年(宋朝政权生存了三百年之久),一风扫地无留钱(如风扫落叶般没有一丝残留)。……”
(元)虞集《挽文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晖(您想同鲁阳公一样挥动金戈挽回落日,却是徒劳),南冠无奈北风吹(被俘入狱,眼见蒙古势力如北风般劲吹日益横骄)。
子房本为韩仇出(张子房本是为韩国复兴而出,最终没能达到目的),诸葛宁知汉祚移(诸葛亮虽鞠躬尽瘁,但汉家终于灭亡他岂能料到)。……”
(4)材料二刘因诗中“北风三起白雁来,寒气直薄朱崖山”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5)材料二虞集《挽文丞相》,文丞相指的是谁?有人说文丞相的活动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应该否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文丞相?
材料三 (清)纪昀《凯歌十六首其六》
“满耳秋风入短箫(秋风中耳畔回响着箫声),黄榆叶落草萧萧(黄榆叶落草原一片萧瑟)。
回部已破无征战(回部已被平定再无战乱),只向高原试射雕(再来高原无非打猎射雕)。”
(6)纪昀的这首诗歌颂了乾隆皇帝的哪一历史功绩?说一说这件事的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一把心肠论浊清”
——清·胡中藻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清·沈德潜
“半轮明月西沉夜,应照长安尔我家。”
——清·世臣
“举杯忽见明天子,且把壶儿抛半边。”
——清·徐述夔
“蒹葭欲白露华清,梦里哀鸣听转明。”
——清·方芬
(7)材料四中的这些官员或者诗人因为写了这些诗,全部被乾隆皇帝被下狱或者处死,甚至满门抄斩。这种冤狱被称为什么?造成了怎样的恶果?
32、列举唐代著名的诗人(至少3位)
33、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请思考:
①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实行这种政策根本目的是什么?
②清朝前期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③这种政策有什么影响?
④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